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阐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生态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作用、生态经济理论今后研究的重点。指出生态经济学科应加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研究、积极推进生态省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指出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 ,亦是我国全面奔小康的加速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生态省建设的核心工作 ,必须树立正确的国情观、资源观、效益观、政绩观、法制观和消费观  相似文献   

3.
江苏建设生态省实施八大支撑生态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年底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实施《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确立了3个阶段奋斗目标:2004~2005年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取得初步成效;2006~2010年使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生态经济取得较为明显成效,建成一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2011~2020年使经济增  相似文献   

4.
在陕西省建设生态省过程中,制约西安城市发展的城市环境与其发展目标出现“非协同”。从自然与人文环境两方面解构制约西安城市发展因素,认为自然因素是制约其发展的基础影响因素,人文因素是加剧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将基础影响层次和加剧影响层次归结为完整序列。提出了从理念、文化、政策、操作、综合层面纵向突破西安城市非协同发展的五维对策。最后总结了突破环境制约的城市协同发展模式,以期为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据海南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提出人文因素对生态省建设的影响 ,分析人文因素在生态省建设中的影响途径 ,提出生态省建设中人文因素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福建省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等省之后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策。本文在分析建设生态省的有利条件后,指出建设生态省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难题,并提出解决难题的思路和措施。最后特别强调人的因素,指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自 2 0 0 3年 12月山东省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以来开局良好 ,一是该省加强组织领导 ,形成责任分工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山东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山东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和会议制度》、《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各成员单位把生态省建设纳入本部门年度重点工作。山东省人民政府与 17市人民政府签订了 2 0 0 3~ 2 0 0 7年度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 ,17市人民政府均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分别与所辖县 (市、区 )签订了生态市建设县 (市、区 )长目标责任书 ,各县也成立了相…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办的第三届生态省建设论坛会议于2005年9月12~13日在山东省青岛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江苏、辽宁、陕西、河北、广西和四川等13省(区)的领导以及国内生态环保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出席了大会。大会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省建设”的主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对生态环境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大会一致通过了《发展循环经济宣言》,体现了各省(区)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决心,标志着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的大背景下,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环保、水利、林业等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教育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本文先简要介绍我省水土流失及治理情况,接着提出在中学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响应生态省建设,最后阐述我校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情况,尤其是在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主题日活动方面开展水土保持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生态省建设必须首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从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生态省建设中的重要性出发,提出:河南生态省建设水土保持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主体地位;结合全国首次水利普查,摸清河南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状况;加大预防监督力度,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监测水平;大力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项目储备,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基地;认真落实水土保持补偿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数据的陕西省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刚  高会军  曾光 《水土保持通报》2014,(5):109-113,117
采用1975年MSS数据,2000年TM数据,2007年TM数据为遥感信息源,通过建立科学的荒漠化分类体系与遥感解译标志,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陕西省荒漠化现状与1975—2007年近32a来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止2007年,陕西省荒漠化土地面积8.23×104 km2,占全省面积的40.15%。荒漠化类型多,包括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与盐碱质荒漠化3类,以水蚀荒漠化为主,3种荒漠化类型分别占陕西省面积的7.48%,32.37%和0.3%;近32a来,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逆转,2000—2007年的逆转幅度大于1975—2000年。陕北长城沿线的沙质荒漠化与黄土高原的水蚀荒漠化出现明显逆转,陕南秦巴山地的水蚀荒漠化在总体逆转的同时,部分地区出现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生态足迹内涵的界定及其提出背景、研究进展的概括,阐释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及计算方法。以陕西省及其10个市(区)为例,分别估算陕西省及分市域的人均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99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512hm^2,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地区生态承载力的限度,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中对耕地的需求量最大,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次之。表明该区人的生活消费以主粮为主,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生物资源的消费量以农产品为主。在各市区的生态足迹供需均衡量中,西安、咸阳、榆林和宝鸡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全省均值(2.5998hm^2),渭南、安康、商洛和杨凌地区皆小于该省人均生态足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陕西省应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框架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最终目的,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另外 ,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草业等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技术投入 ,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加大扶贫力度 ,实行荒地使用权的拍卖与利益监控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等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EOF的陕西省降水变化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陕西省23 a来96个气象站点的数据进行EOF分解,分别计算出年降水场的特征向量分布和时间系数序列。结果表明,应用EOF方法可以很好地揭示降水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且对陕西省而言前3个特征向量揭示了3种典型的分布场,其累计贡献率达81.10%。陕西省降水的空间分布有3种典型的模式,即全局型、南北型和东西型。总体上3种场的特征向量分布值表现为南大北小,且高值中心都出现在陕西省的最南端,这说明南部虽然多雨,但年际变化量较大,北方少雨,但年际变化量较小。对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分析发现,陕西省的降水场主要表现为6种类型。从23 a来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它与贡献率所反映的降水场的典型程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从阐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省建设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并 立足福建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总结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搞好两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作的对策措施,对推动福建省生态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无疑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黑龙江省1996-2007年间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996-2007年间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始终保持在基本可持续的水平,为进一步了解1996-2007年间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变化情况,在物元评价的基础上,选择1996年指标数值为参照,对1996-2007年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因子贡献率、协调度和障碍因素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逐年提高,特别是土地资源投入减量化方面提高幅度较大,但制约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也主要是土地资源投入减量化。可见黑龙江省虽然在土地资源投入减量化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其整体水平还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在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调控机制的研究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绿洲区域开发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绿洲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分析了绿洲区域开发的生态影响,探讨了绿洲区域开发与生态建设的相互关系、互动原则,并就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