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种新的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介绍了一种新的快速鉴定棉花品种抗黄萎病的方法——六棱塑料钵定量注菌液法 ,与传统的鉴定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使用有底的六棱塑料钵 ,灭菌后可以重复使用 ,减少了制作营养钵的工作量 ,而且其造型有利于棉苗根系下扎生长。2以价格低廉、通透性好、一次性使用、经高温灼烧的蛭石填充营养钵作生长基质 ,可免去灭菌消毒工序 ,也有利于棉苗根系生长发育。3种子催芽技术出苗整齐、生长健壮 ,每钵只种 1~ 2棵棉苗 ,减小了寄主个体间的竞争。4用六棱营养钵培育棉苗时 ,棉苗根系生长健壮且须根紧贴塑料钵内壁生长 ,采用先用粗铁丝定点伤根再定量注菌液的方法 ,有利于病菌的侵入 ,且不会因伤主根而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3.
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对棉蚜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工程植株在蚜虫发生期稳定地表现出抗蚜性状,转化一代群体抗、感植株分离比例符合3∶1,抗蚜基因是以单一位点整合到棉花染色体组中。经过 4 个世代的抗蚜鉴定、自交纯合和选择,获得遗传组成纯合的转基因抗蚜虫棉花新品系。对3个转外源凝集素基因棉花品系、2个形态抗蚜品种(系)和 6 个常规品种(系)进行抗蚜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转外源凝集素基因品系对棉蚜的抗性均达到高抗水平;川抗 77 在生育期内均中抗棉蚜,川棉109在苗蚜期和恢复期感蚜,而在伏蚜期中抗棉蚜;6 个常规品种(系)皆高感棉蚜。利用三种接蚜处理对不同类型抗蚜品种(系)进行鉴定的结果相同,繁殖行间自然传播蚜虫省略人工接蚜环节,是开展转基因棉花抗蚜性鉴定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的分子鉴定,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基础,分子标记在棉花抗黄萎病方面的应用,棉花黄萎病抗性基因的克隆及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于探明1株新的草甘膦抗性棉花突变体是否能用于发掘新的草甘膦抗性基因以及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抗草甘膦种质的选育和利用的潜在价值。本文采用PCR的方法,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排除了CP4-EPSPS基因对该突变棉株的污染;通过测定莽草酸含量,鉴定了该突变体草甘膦抗性的典型生理特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该突变体苗期对草甘膦抗性的表型。结果显示:不论草甘膦处理与否,突变棉株莽草酸的含量都没有显著的积累,在生理水平上显示出草甘膦抗性植株的显著特点;2叶期时草甘膦处理结果显示,突变棉株的草甘膦抗性表型同孟山都的品种对草甘膦的抗性表型基本一致。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的PCR检测结果都排除了突变棉株草甘膦抗性的获得是CP4-EPSPS基因污染造成的。结合对其他已报道的草甘膦抗性基因的类似排除,说明该抗性突变存在着自身特有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
白粉病是中国和全世界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控制白粉病最有效和环境安全性最好的措施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到目前为止,已报道有31个白粉病抗性主基因(Pm1-Pm31)。 相似文献
7.
8.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棉花和抗性愈伤组织的获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棉花 ,研究了影响转化和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的因素。结果表明 ,基因型和培养基构成是影响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化棉花获得抗性愈伤组织的最关键因素 ,在本试验所采用的 8个基因型中 ,中棉所 1 3中 940 9(中棉所3 5)和中棉所 1 9较易诱导获得抗性愈伤组织 ,而珂字 2 0 1、中棉所 2 7等则较难 ;用于棉花遗传转化的感染时间以 7~ 1 0 min为宜 ,共培养时间以48h为宜 ;下胚轴比子叶易诱导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在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 ,加入高浓度的卡那霉素是获得转化细胞的关键 ;用液体培养比用固体培养易筛选获得抗性转化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
10.
棉花黄萎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将抗病和感病不同的棉花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后,对其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在接种后5天,其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星化指标。病原菌毒素对感病品种原生质体的破坏程度较抗性品种为大,差异明显,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由真菌病原S.sclerotiorum引起的白霉病是影响世界四季豆生产的主要病害,它也是一种最难防治的病害。育种学家正致力于培育抗性品种,作为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之一。菜豆中有少量新的白霉病抗性资源,而且培育出了几个抗性较好的干菜豆和四季豆品系。这种部分抗性包括生理和避病两种机制,属于数量遗传性状,遗传力低到中等。 相似文献
13.
14.
棉花对红铃虫抗性及有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选用对红铃虫抗性有显著差异的8个棉花稳定基因型,按第二种双列杂交方案分析棉花对红铃虫的抗性遗传行为,测试48个性状,结果表明:(1)侵入率和子害率的h_B中等,GCV较大;铃壳厚度、衣指和衣分的h_B较高,GCV也较大;铃壳致密度、单铃重和子指h_B较高而GCV较小;铃壳含水量等11个性状h_B中偏低,GCV也较小。(2)子指和绒长的GCA和SCA差异均显著,子仁丹宁含量的SCA差异显著而GCA不显著,子害率、铃壳含水量、子仁淀粉、单铃重、衣指、衣分、纤维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均为GCA差异显著而SCA不显著。(3)以83—82、7211、7209、1118和华棉101为亲本可提高后代的抗性。(4)铃壳的4个厚度性状、致密度、含水量、丹宁含量和子仁的类黄酮、总酚共9个理化性状与抗性至关,而遗传特点较好或中等,子害率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多为较高正值。本文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棉叶螨(Tetranychus spp)是一种世界性棉花害虫,在我国各大棉区也均有分布.造成棉花受害的叶螨为一混合种群,各棉区发生的种类也不尽相同,现将棉花叶螨及其抗螨鉴定技术总结如下. 1 棉花叶螨 1.1 分布与寄主棉花叶螨属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叶螨科.在我国造成为害棉花的棉花叶螨主要有以下4个种:①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优势种群,其分布范围则遍及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和山西等省. 相似文献
16.
17.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花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花的抗性机制和抗性风险,重点讨论了基因策略包括转入多个杀虫基因、定向和器官特异表达、侵害诱导表达、调控表达、高杀死与低表达策略,田间策略如Bt棉品种的轮作混植、降低化学防治经济阈值、农艺措施和庇护所策略,国家宏观调控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抗性动态检测、严格安全性评价等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8.
棉花黄萎病种质资源鉴定及抗性品种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作对照,对14份转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材料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试验材料的发病程度年份之间差异较大,但趋势基本相同;棉花整个生育时期的发病程度不同,从前、中、后期呈逐渐加重之势,后期黄萎病发生最重。且材料之间差异很大,后期鉴定应作为黄萎病鉴定的主要时期,前、中期也应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供试材料中鉴定高抗黄萎病材料1份。抗病材料1份。耐病材料9份,说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对黄萎病具有一定抗性,且可在棉花植株内表达;抗病好的材料皮棉产量不一定最高。品种选育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抗病性是重要依据。产量才是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453个油菜(B.napus)种质中所出现的对茎秆溃疡病真菌Leptophaeria maculans小种的专一抗性基因。使用遗传改良了的真菌系调查了主要抗性基因Rlm1、Rlm2、Rlm4和假设的RlmBBA基因;这种改良菌系可能隐藏有少数对应的无毒性基因。并且用毒性充分的分离菌进行筛选,以便找出新的抗性材料。主要抗性基因的频率很低,并且春油菜品种的多样性相当于冬油菜品种的。春油菜的65.7%种质对全部分离菌系都是完全敏感的,而冬油菜只有12.2%种质至少缺乏一个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棉铃虫对转眈基因棉花的抗性机制和抗性风险,重点讨论了基因策略包括转入多个杀虫基因、定向和器官特异表达、侵害诱导表达、调控表达、高杀死与低表达策略,田间策略如助棉品种的轮作混植、降低化学防治经济阈值、农艺措施和庇护所策略,国家宏观调控如实施分区种植管理、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强化抗性动态检测、严格安全性评价等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