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生态修复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指出了城市修复规划工作程序中的重点环节,强调重视生态评估结果、合理确定目标和统筹协调有序规划的重要性。针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城市绿地、山体、水体及棕地的生态修复措施应加强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考量。强调了城市生态修复规划应以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恢复为目标,努力达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指出城市生态修复规划的顺利实施应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规范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资源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水土保持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布设各项措施,严格实行预防、修复、治理、保护,防止盲目无序的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力地推动了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生态文明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等理论,以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的配置与开发为例,实事求是,辩证剖析,证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制度,有效引领和规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植物措施不仅是治理措施,更是土地恢复生产力的根本措施。应辩证看待种植与开发、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对立统一。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源",它能起到绿化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只有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使群众和企业共同增加经济收入,发展地方经济,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汇",是使"青山"与"金山"得到完美结合的重要途径。融经济效益的生态,更会得到群众自发的维护,国家、企业、群众的利益更能够得到兼顾,有利于全面推动全国水土流失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早日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4.
辽东山区在实施生态自我修复项目过程中,针对绒山羊饲养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点探讨了绒山羊在辽东山区的地位、市场前景、种群分布、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封山禁牧条件下,如何促进辽东山区绒山羊饲养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养羊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有2个县被列入2002年全国第二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以下几点认识与思考:一是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作好生态修复规划;二是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三是科学配置修复措施,标本兼治,确保生态修复有效推进;四是政府推动,扩大协作,整合项目,提高生态修复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城市发展趋势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规划引入了生态规划的原理和方法。在经济理性、社会理性等各种规划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了物质空间建设和自然生态协同发展的空间规划,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以杭州市的生态规划为例进行探讨,从生态规划的角度出发,提出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和文化生态建设,进行城乡规划的反思与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旨在注重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加强预防保护和开展人工辅助治理的前提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面积水土流失初步治理的措施,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晋城市在实施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监测网络建设。介绍了晋城市监测网络建设的初步成绩,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着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不协调、不平衡。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生态保护的障碍,建立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效利益平衡机制,能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修复的一个终极目标,在生态修复中关键是人为活动因素,当人为活动的非合理性超越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限度,生态环境必将受到破坏,因此,生态修复的重要条件应是调节和控制好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其核心是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共存共荣的关系,其实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所以应该说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当前乃至长远,全社会都应始终不渝的坚持水土保持这一基本国策,从认识上、政策上、措施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和落实水土保持工作,只有实现山川秀美,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巨大进步,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出现,生态危机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众多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8.0级地震修建临时厕所、恢复环境卫生设施是应急安置灾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文提出以生态厕所的建设作为灾区农村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的切入点,介绍了生态厕所的概念及其工艺选择时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生态厕所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定区通过着力实施六大工程、开展六大行动、构建六大体系、强化六项保障,完善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快了生态环境治理进程,助推了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文明建设坚实支撑。建成幸福美丽新安定,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要树立"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理念,致力扶贫攻坚,重点落实"八项任务",着力形成水土保持生态安全"六大发展战略",努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浅论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坡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传统的河道护坡会破坏生态,加速人居环境的恶化,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因此,应研究和实施生态护坡,建立满足岸坡稳定要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现代文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开放性生态系统。生态护坡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遵循水力稳定性原则、生态原则和回归自然原则。通过试验验证生态护坡设计原则,校正设计参数,优化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发展节水型产业,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河西走廊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优化了投资环境。本研究旨在解决干旱区生态城市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开展生态修复的启示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突出水土保持的综合性。要重视水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生态修复,妥善处理生态、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推动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括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通过工程的手段进行生态恢复的典范。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好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系统诊断、模型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亟需开拓创新,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灵魂。只有认真纠正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2种偏向,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保障鄱阳湖区生态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鄱阳湖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诸如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产生湖区生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经济发展对自然与环境综合压力下的人水争地和人林争地。由于森林具有多种减灾防灾的功能,生态林业在保障湖区生态安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其其独自的经营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关于辽东山区水保生态修复中生态移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控制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发挥生态的自我繁衍和修复能力,可加快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移民是生态脆弱区长远得到保护的需要、治本之策,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生态移民实施的模式主要有区域性农村居民点整体迁移,实现无人区管制的模式、缩并零散村屯,建设中心村的生态移民模式。移民搬迁政策性极强,不可避免会出现移民安置、耕地占用及恢复发展等问题。地方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确保生态移民的顺利进行。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其相关政策是确保生态移民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总结经验 不断创新 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水污染问题突出,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面对新的形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北京市水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2003年以来,确立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转变观念,明确目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科学防治,依靠政策支持,坚持部门联动,创新技术,强化监督,科学监测,保护了水源,促进了山区新农村建设,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提出了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