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南宋理学家朱熹把他那云淡风轻,朴实自然的情怀,写给了九曲溪.将近千年的岁月里,他的<九曲棹歌>中"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等诗句至今仍然让人回味无穷.有文赞,朱文公一曲<武夷棹歌>,实是武夷山风景的画龙点睛之笔,武夷山水因此而灵动.山沿水立,水随山转,山光水色,茶园涌翠,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2.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09,31(3):I0003-I0003
茶的历史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武夷山何时有茶,说法不一。有的说远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有的说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笔者认为当在西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具有丰富的地域性特征和内容。在我国武夷山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其自然景观与茶文化内容相互映衬,具有深邃而丰富的地域茶文化特征。武夷山的"大红袍"抒发了武夷山自然地域下的独特茶文化内容和情感,变幻灵动的武夷山茶舞蹈成为了武夷山自然仙境中深刻的心语表达方式和元素,我们通过对武夷山茶文化的深入挖掘,分析茶舞蹈创作的不同元素,更好地体验和感悟武夷山茶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     
2008年11月中旬,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在福建武夷山召开年会,武夷山是很多爱茶人心中的圣地,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刊登有关武夷岩茶的文章,敬请关注。另外本文的刊登得到老舍茶馆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郑慕蓉  霍达  周丽珊 《茶叶》2016,(1):56-59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也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是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生命力,提升旅游的文化性乃大势所趋,发展茶文化旅游是武夷山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喊山"与"开山"是在武夷山民间举行的传统祭茶活动,传承几百年,是当地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张显,是具有武夷山特色的茶俗,同时也是武夷山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将就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历史、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保护与开发武夷山祭茶文化的必要性与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漫说武夷茶     
陈浩然 《福建茶叶》2009,31(2):51-52
相传彭祖带领他的儿子彭武和彭夷来到闽北,垦荒植茶,帮助乡民脱贫致富,才有今日美丽的武夷传说.……  相似文献   

7.
武夷吃茶记     
正印象中最初学茶的时候,好像是从武夷岩茶开始的,因为喜欢岩茶,从而走入了茶的世界。所以我对武夷山也是充满了向往,那个素有秀甲江南之称的地方,那个被称为碧水丹山的地方,那个盛产岩骨花香的地方。可惜我却一直未能走进武夷  相似文献   

8.
黄贤庚 《福建茶叶》2014,36(5):57-58
常言“人怕出名”,“树大招风”。武夷茶亦然。其因历史悠久,话题亦多:其因品质优异,追逐者亦众。本文简说三大话题。  相似文献   

9.
孙云 《福建茶叶》2009,32(3):41-43
走近武夷山,给您留下不仅是武夷奇山秀水,还有那令您齿颊流芳醇香浓厚的武夷岩茶,而以大红袍叶片为背景“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的图案,已成为大红袍形象代言.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也将留在您永久的记忆中。直此陈椽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盛逢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召开。叙叙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相似文献   

10.
事茶有年,习茶也已多年,因工作机缘,曾走访过国内许多茶区。各地的人文气息,自然环境,以及各种名优茶品无不留下深刻印象,让  相似文献   

11.
茶之西行     
本文以荷兰、英国、美国在茶文化方面有代表性的三个西方国家为主线,从各自的饮茶历史、饮茶方式、饮茶风俗等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西方茶文化的源流,茶对西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桥猛 《福建茶叶》2016,(10):235-236
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酒店行业不断壮大,竞争也日趋激烈,且趋向于高质的文化方面的竞争。武夷山当前酒店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发掘武夷山当地特色文化,塑造酒店特色,突显自身亮点,打造特色主题文化酒店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趋势。本文针对武夷山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新型酒店模式——茶主题酒店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为其创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夷岩茶随着武夷山双世遗的申报成功,武夷山旅游的升温,武夷山茶文化的大力推广,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股武夷岩茶热迅速在全同各地兴起。武夷岩茶成为武夷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14.
金鼠来临之际,忘年挚友钱时霖君从古都杭州寄来一份沉甸甸的礼物——美国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译本(以下简称《全书》)。这部早就听说而未目睹的世界茶叶大全著作,我本只希冀得到其复印件,想不到却意外获得原著,怎不令人高兴。我如获至宝,奈不住激动,翻了又翻。  相似文献   

15.
走近武夷山,给您留下不仅是武夷奇山秀水,还有那令您齿颊流芳醇香浓厚的武夷岩茶,而以大红袍叶片为背景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的图案,已成为大红袍形象代言,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也将留在您永久的记忆中.直此陈椽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盛逢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武夷山召开,叙叙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相似文献   

16.
熊慎端 《福建茶叶》2010,32(1):77-77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朱熹对武夷“山水茶”的动人描绘。而历时两年创作,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领衔的《印象大红袍》已完成最后的创作,进入带妆彩排阶段。  相似文献   

17.
茶服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迅猛,不仅成为爱茶人的专属,也适于现代人自然素朴的日常着装,更代表了如今人们的一种追求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本文简要概括了茶服的概念,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茶服的美学特征,以期为当今茶服的发展趋势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唐宋茶诗词中茶之审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愈益密切,茶文化的影响愈益深远,茶文化的研究再次掀起高潮。另辟奚径,以美学作为切入点,综合运用茶学、诗学、史学、美学等知识,以诸多优美的唐宋茶诗词为研究材料,解析诗中所表达的茶之形色、香、味美,生动地描绘了茶至清至洁、至真至善之审美意象,丰富了诗词研究题材与内容,填补了茶诗美学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武立功  丛颖 《福建茶叶》2016,(3):368-369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史。在唐宋时期,茶文化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饮茶成为文人雅士最钟爱的活动。画家们以茶为素材,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这些茶画不仅充分地再现了当时丰富的茶文化活动,也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20.
史云燕 《福建茶叶》2016,(7):364-365
茶诗是我国茶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篇章,它以茶事活动为吟诵的题材,对中国茶文化精神进行歌咏、赞颂,饮茶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习惯,是中国人生活情趣以及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中国是茶以及茶文化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诗的国度,受到中国文人的推崇和喜爱,茶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诗词创作中,历代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茶事创作,茶文化对于诗词领域的影响极为渊源,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茶诗也逐渐成为世界文坛所研究的特点,茶诗翻译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茶诗的英文翻译策略为研究的内容,进行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