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GGR10号喷施水杉幼苗叶面,结果表明:GGR10号对水杉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苗高平均增长了4.9 cm,地径平均增粗了0.9 mm。建议使用浓度150 mg/kg。  相似文献   

2.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优质种苗的培育是水杉造林成功的基础。通过探讨氮素指数施肥对水杉幼苗生长及氮素积累的影响,为水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一年生水杉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定常规施肥(CF,纯氮用量5.0 g·株~(-1))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纯氮用量分别为1.0,3.0,5.0和8.0 g·株~(-1))。苗木生长结束后,测定水杉的地径、苗高、生物量及氮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水杉的苗高、地径在不同施肥间没有显著差异,EF处理显著提高了水杉根、茎生物量的积累(P0.05),其中EF3处理的总生物量最高,为115.2 g·株~(-1);水杉茎、叶氮质量分数在不同施肥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与CF相比,EF处理的根、茎氮积累量分别增加49.2%~84.4%,32.5%~34.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中EF3处理的氮积累总量为最大值,达2 938.9 mg·株~(-1)。施氮量为5.0 g·株~(-1)的指数施肥是水杉幼苗温室培育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杉纸浆材材性变异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水杉木材管胞长义、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纤维素、木素、多缩戊糖及苯醇抽出物含量的变异模式。结合材积生长最给出了水杉不同树龄木胞形态特征、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具体数值。确定了水杉木材幼龄期范围,讨论了水杉作为造纸材主伐林龄的 利用上存在的问题。12a树龄以上的水杉,其管胞长度范围为3.999-4.422mm、管胞长宽比85.7-89.1、壁腔比0.363-0.354、腔径比0.731-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周西缘水杉人工林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划分水杉林地立地类型基础上 ,采用评分法 ,选择土壤养分等级、土壤B(或AC)层质地、黑土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以及有效土层厚度 ,评价了水杉人工林地立地质量 ,并分析水杉林地立地生产力 ,通过建立水杉现有林分生长模型 ,指出经营管理措施同样影响立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邳州市部分路段水杉出现死亡症状。从水杉生长环境的变化、发病水杉与正常水杉生长状况的比较两个方面分析其死亡原因,并提出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母树凋落物物理阻隔对水杉天然更新的影响,为解除水杉天然更新障碍及保护水杉种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对不同类型凋落物(新鲜凋落物和自然凋落物)采用0(对照)、100、300、500、700、900 g·m?2的质量梯度,分别在种子下层和上层覆盖凋落物来探究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及早期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凋落物对水杉种子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产生抑制作用,在凋落物质量为300~900 g·m?2时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0.05)。②除在种子下层铺垫自然凋落物外,其余处理在凋落物质量为300 g·m?2时促进水杉幼苗苗高和地径生长,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当凋落物质量高于300 g·m?2时,全部处理均抑制幼苗生长。随着凋落物质量的增加,对水杉幼苗根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③随凋落物质量增加,水杉幼苗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在种子下层铺垫300 g·m?2的自然凋落物处理后有一定波动,其余各处理均抑制幼苗地下生物量累积;当凋落物质量达500 g·m?2以上时,凋落物显著阻碍幼苗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累积(P<0.05)。④同一凋落物质量下(>300 g·m?2),新鲜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自然凋落物,种子下层铺垫凋落物比种子上层覆盖凋落物的抑制作用更强。  结论  水杉母树凋落物对水杉幼苗出土和早期生长具有明显的物理阻隔作用,进而影响水杉更新生长。因此,建议在种子雨高峰期前,对水杉林下不同类型的凋落物进行及时清理,以促进水杉天然更新。图4表2参29  相似文献   

7.
不同林龄和坡位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方山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坡位水杉人工林的生长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7 a生水杉胸径速生期出现时间比32 a生水杉提前4 a,其持续时间也延长2 a,表明27 a生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明显好于32 a生林分;不同林龄水杉林树高速生期持续时间均为6 a,但27 a生水杉人工林树高速生期出现时间提前11 a;27 a生水杉人工林蓄积量比32 a生水杉林多1.4075 m3,其年均蓄积量也比32 a生多;下坡的水杉人工林生长状况最好,中坡其次,上坡最差。  相似文献   

8.
水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树型挺拔、端庄,是城市绿化理想的彩叶树种.主要阐述水杉的繁殖方法、移栽技术、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同时对水杉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形式加以介绍,以期为水杉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水杉的生长和才性的综合分析,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深入研究水杉综合利用途径和潜在利用价值。如水杉脲醛树脂胶定向创花板,水杉作细木工板芯条,水杉材树脂浸注改性,水杉制浆适宜性等,从而为确定森林培育和加工利用方向提供参考。水杉作为生态绿化树种,不仅能改善环境,而且其成材用途广泛,可根据市场行情变化,选择最佳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江汉平原水杉、池杉和落羽杉人工林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杉、池杉和落羽杉的胸径生长前期较快,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总体上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总生长量在12年生以前比较接近,12年生之后落羽杉最大,池杉次之,水杉最小.树高生长也是早期较快,平均生长量均随树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总生长量没有明显差别.材积在24年生以前一直处于较快生长状态,且与树龄的相关关系较强,落羽杉材积的平均、连年、总生长量均最大,其次为池杉,水杉最小.水杉、池杉和落羽杉的干形通直圆满,材积生长率和形数均随树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差异,选择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的毛竹纯林、竹杉混交林和竹阔混交林,调查分析竹笋-幼竹高生长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拟合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方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对竹笋-幼竹高生长产生不同影响,尤以毛竹纯林经营对其影响明显,竹笋-幼竹高生长时间缩短,立竹相对高度增高;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随时间变化均呈"慢—快—慢"的变化节律,但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毛竹纯林在高生长上升期、盛期的前期明显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在高生长盛期的中后期提前急剧下降,竹笋-幼竹高度毛竹纯林在高生长盛期时较竹杉、竹阔混交林大,而后2种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度、日生长量均接近;不同类型毛竹林竹笋-幼竹高生长节律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  相似文献   

12.
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抚育间伐对其林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 a为江南油杉胸径和树高生长缓慢期,4~18 a为其速生期;抚育间伐对江南油杉林分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高生长影响显著,但其后期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大;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在38 a时未相交,表明其材积生长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建议继续加强该江南油杉林分的抚育管理,采取及时合理的间伐措施,以期实现江南油杉人工林优质大径材的高效培育。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自不同产地的377份大豆品种10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北京地区的表现进行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区间大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间均达极显著水平,品种间农艺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着差异性。具有极大遗传进度(RGS%>40%)且遗传力>60%的有南方大豆的株高;具中等遗传进展(40%>RGS%>10%)且遗传力>60%的性状有北方复种夏播大豆区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全生育期,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南方复种多播季大豆区品种的结荚高度、全生育期,国外品种的株高、全生育期;具一定的遗传进展(1%>RGS%>5%)且遗传力>60%的有: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品种的单株产量。在5%的选择强度下,全生育期、株高、结荚高度、单株荚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的相对遗传进度均大于20%。  相似文献   

14.
苦楝不同种源苗期生长性状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观测苦楝10个种源生长性状,分析苗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69~0.998,符合"S"型生长曲线;不同苦楝种源在苗高、地径和冠幅的物候期和生长参数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各种源前期生长量小于后期;不同种源速生期起始时间变动幅度为5—6月,最早与最晚时间在种源间相差20 d左右;速生期结束时间变动幅度为8—10月,最早与最晚时间在种源间相差50 d左右;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例均在58%以上,速生期生长量最大种源约为最小种源的2倍左右;地径和冠幅速生期起始时间相差不大,且均早于苗高;冠幅速生期结束最早,其次是苗高,最晚为地径;在速生期起始时间上,北方种源早于南方种源,在速生期结束时间上,北方种源晚于南方种源。  相似文献   

15.
论文对合江方竹幼竹的高生长过程的进行观测,通过最优分割法进行聚类分析,将合江方竹的生长过程分为初期、盛期、末期。其中盛期历时28 d,日平均高生长量23.4 cm,高生长量占全高的85.6%。合江方竹昼夜生长差异不大,高生长最快在2时,最慢在14时和4时左右。通过对合江方竹营养器官养分分析表明,同一元素在不同器官的含量不同,N元素含量顺序为:笋>叶>箨>枝>秆;P、K元素的含量顺序为:笋>箨>叶>枝>秆,其中N、P、K三种元素在笋中的含量最大。根据合江方竹营养器官养分分析计算其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分别是:N 175.78 kg/hm2,P2O513.36 kg/hm2,K2O 112.07 kg/hm2。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几种能源林树种高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lgistic方程模拟树种生长过程,确定了10个树种的速生期并划分出短速型、持续型和中间型3个高生长类型。根据生长和平茬效果,选择了沙棘等7个抗旱及萌蘖性强、较速生的能源林树种。  相似文献   

17.
沈作奎  艾训儒  鲁胜平  张应团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49-1050,1084
研究了紫玉兰一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年生长变化及其生物量组分的分配模式。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可将苗木的生长时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26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26日至6月17日);生长盛期(6月17日至9月30日);生长后期(9月30日以后)。其中,生长盛期的生长量占年生长量的71.1%左右。利用回归分析,得出苗高、地径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呈线性相关,且地径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大于苗高与其的相关系数。并拟合了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以了解苗木各部分生长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泡桐埋根苗生长发育动态与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在郑州地区生长良好的4个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为研究材料,对1年生埋根苗生长期的苗高、地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的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高生长的快速生长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9月为生长缓慢期,10月初到10月中旬苗高生长基本停止;地径生长的快速生长期从7月中旬到9月初,9月中下旬到10月为缓慢生长期,但10月下旬地径仍然还在缓慢生长,即泡桐地径生长比苗高生长延长10~15 d。不同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4个光合指标在不同月份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一致,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单谷曲线特征;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在6、8、10月份出现双峰现象,且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说明几个指标呈正相关;毛白33、9502的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郑州白花的值相对较小,与生长量的表现一致;总体来看,5、10月份各泡桐品种(种源)无性系埋根苗的净光合速率偏低,6、7、8、9月份则相对较高,显示了泡桐在不同月份光合能力大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园林植物醉香含笑幼苗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醉香含笑幼苗的生长节律。[方法]对醉香含笑1年生幼苗苗高和地径进行定期观察研究并应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对醉香含笑苗生长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年生醉香含笑苗木的生长可划分为以下4个生长时期:出苗期3月8日~6月6日;生长初期6月6日~8月3日;速生期8月3日~9月18日;生长后期9月18日~11月5日。醉香含笑1年生幼苗在1年生长过程中苗高呈“S”型增长趋势,地径的增长基本上呈平稳上升的趋势,苗高和地径比值在7月中旬前呈增长趋势,然后比值略有下降,之后比值快速提高,并于9月2日前后达到极值。[结论]该研究为醉香含笑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I-69杨人工林生长进程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Logistic方程对2种密度的14年生I-69杨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进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3以上。并以此将I-69杨林木的生长过程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三个阶段,生长量在三个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对各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其中速生期内的树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6.9%,胸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7.3%,材积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50.9%。密植林分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均比稀植林分林木的速生期持续时间短;材积的速生期持续时间比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短,而树高和胸径的速生期持续时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