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平阴县为研究区,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Arcview和Fragstats软件,通过计算该区的多项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化分析低山丘陵区土地结构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景观格局优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GIS技术方法结合实地考察数据制作巴马县土地利用现状图,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包括景观破碎度指数、形状指数、边界密度,分析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特征。发现该区域林地为主要基质,旱地、水田和居民地破碎度较高,分布分散,受人类干扰影响较大,林地和裸地的斑块形状指数较大,形状复杂。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学分析--以湛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生态学为研究土地利用问题提供科学方法。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又产生景观生态问题。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从城市整体、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三个方面,分析了湛江市城市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认为在景观布局、景观结构、景观类型和景观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对城市绿地景观和居住用地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阜平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了阜平县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阜平县的荒山荒坡景观类型突出,荒坡地居景观类型的统治地位,为阜平县土地利用景观基质,县域景观格局优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荒山荒坡地景观的转变;林地分布不均匀,景观的生态价值和水土保持作用有限;景观生态受人为干扰较大,土地利用类型单一,不利于区域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王凯  田国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19-14320,14359
以河南省铜山风景区为研究范围,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利用景区Spot5卫星遥感数据,建立景观数据库。对铜山风景区景观空间格局指数进行数量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现状特征,从而确定了研究区的景观格局优化主导思想:维持景区的现有结构,在有效保护和维持景区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破碎度较高的人工景观类型适当调整。最后在该基础上提出景区宏观土地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实现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GIS平台支持下,利用破碎度、形状指数、分维数、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对西固区11类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商服用地的景观破碎程度最大为3.98,其次为水利设施用地为3.80;未利用地的景观破碎度最小为0.04。说明在西固区商服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而未利用地受人为干扰的程度最小,河口乡景观破碎度最小,表明其受到人为影响的程度最小,而陈坪乡、达川乡破碎度指数较大,表明这两个乡镇在西固区受到较大的人为影响。西固区各位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差异比较大,水利设施用地最大为2 428.66,而未利用地最小为0.82。说明西固区水利设施用地的空间上最为分散,而未利用地在空间上的分散程度最低。景观多样性指数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组合系数也表明西固区土地利用方式以未利用地为主。  相似文献   

7.
基于RS与G IS技术,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指数对布尔津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县以草地、林地景观为主,镶嵌着耕地、水域等景观;②4个分区的林地资源组成差异明显,耕地、居民、交通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丘陵区和平原区;③高山区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原区景观优势度低,各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差异不大,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荒漠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  相似文献   

8.
杨奎奇  赵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66-7168
笔者选取了淮安市楚州区、洪泽县进行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研究,采用了景观格局指数法分析了2区域2000年相关景观格局指数。研究表明:①2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区别较大,其中洪泽县受人类干扰较少的景观类型占52.52%,而楚州区仅为14.24%,这也受客观因素制约。②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按平均斑块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楚州区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洪泽县为水域〉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③2区域景观要素类型的结构特征表明楚州区较洪译县耕地破碎度、空间导质性更大;2区域斑块数量均较多,但洪译县斑块密度更小,且其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更趋于规则;两区域的水域景观差别显著;两区域林地、未利用土地景观面积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景观形状指数差别也不大。④2区域总体景观特征表明,洪泽县景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相对较高,优势度指数、破碎化指数相对较低。该研究总体反映了在研究区域的人类活动处于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低山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模式,利用MAPGIS软件综合处理研究区大量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特点,从多方面说明土地整的迫切性。依据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目标,划定3个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开发整理的方向及重点。研究得出土地整理是改善用地结构、协调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土地整理应以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为核心,集约利用土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规律,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改进后的CLUE-S模型对晋城市2010-2017年、2017-2024年2个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演变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在验证阶段,使用Auto-Logistic回归改进的CLUE-S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各...  相似文献   

11.
赵中华  李春林  郄瑞卿  李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58-4659,4702
以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结合景观空间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3.3,结合景观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特征指数、计算公式,从景观斑块面积特征,景观斑块密度大小及差异特征,景观斑块多样性、均匀度特征方面,对磐石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磐石市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建设用地利用率不高,土地后备资源不丰富。在此基础上,就磐石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增加景观的稳定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应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加强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合理安排重点城镇用地规模。  相似文献   

12.
刘万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5-20607
基于安徽省1995~2005年土地利用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和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趋向合理并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GIS技术,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以沿海的电白县为例,按照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景观格局划分,并通过其指数的变化对局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9年电白县沿海滩涂沼泽面积明显增加,水域大幅度减少,其余也有一定量的增减。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分维数和分离度呈增加趋势,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性下降,优势度有所增大,破碎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干扰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王海涛  许振文  李衡  费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94-18196
为了探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立足县域尺度,以吉林省西部大安市为例,在GIS的支持下,以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选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指数,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安市10年来,耕地、草地、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林地、草地破碎化趋势明显。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相应的优势度指数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和合理性降低,景观面积向少数几种类型集中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许昌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许昌市2006~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为基础,利用GIS软件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中土地结构调整可能引起的空间变化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分析许昌市的土地利用分类特征。结果表明:林地的动态度最高;通过对耕地、园地、林地以及建设占用耕地的特征分析,得出其对应的年变化率及空间差异,从而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2008年4期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定量研究了1985年以来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方向及其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985年以来:(1)苏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中耕地为最主要的转出土地类型,建设用地是最主要的转入土地类型;(2)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水平来看,区域景观格局愈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景观异质性增加,土地利用在向着多样化和均质化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波动态势;(3)从土地利用变化的类型水平来看,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的景观格局特征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点各异,如耕地景观优势度降低、林地聚集度下降而未利用地破碎性增强等。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1、2001、2008年3期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3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利用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公式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并且在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而对其空间转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8年,海口市滨海旅游区土地利用转化量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和林地之间,水域和湿地转化不明显。在时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且建设用地增幅最为明显,耕地、未利用地、有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在空间上表现为各种用用地类型的转化集中在近海岸地带,转化方向主要是耕地、有林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8.
唐文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209-212,225
以盐城市为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体系,设置土地利用结构利用优化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提出土地利用结构多目标优化方案和决策选择,对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灰色多目标方程,利用WIN-QSB中的GOAL Programming模块进行优化,共得到6个方案,方案3是土地利用结构熵与综合利用效益分析优化选择方法下最合理的优化方案,方案1是序参量指标体系灰关联分析优化选择方法下最合理的优化方案.利用序参量指标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对方案1和方案3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方案1是6种方案中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韩锦涛  李素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55-3157
利用山西省娄烦县1995~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和2004年数字化土地现状图,采用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和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牧草地和水域呈持续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工矿和交通用地呈上升趋势。各景观要素的破碎化趋势是面积越大,破碎度越大,优势度减小,主要的干扰因素是人类活动。分离度指数在一定尺度上是交通和工矿业用地最大,耕地、林地、牧草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