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锦华 《中国蚕业》2007,28(2):45-47
海盐县现有桑园3200hm2,全年发放蚕种11万余张,生产蚕茧5400t,居全省第6位,是一个蚕桑重点县。海盐县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二秋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52%以上,生产量占全年总生产量的43%左右。一般年分秋蚕张产稳定在35~40kg,低于春蚕张产。在特殊年分如1999年、2003年中秋,由于桑树病虫害暴发,张产分别只有26.1kg和  相似文献   

2.
林葵芬 《蚕桑通报》2003,34(3):40-41
苏菊×明虎(正反交)是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育成的一代杂交种,为了解该品种在农村中的饲养情况,摸索该品种的性状,我县根据省蚕品种中间试验的要求,在2002年春期与丰1×54A(正反交)品比试验的基础上,于中秋期再次进行试验。现将中秋期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供试蚕品种苏菊×明虎(正反交)各2张,由江苏省武进蚕种场提供,对照蚕品种丰1×54A2张,54A×丰11张,均由海盐蚕种场生产提供。方法:试验地点设在我县通远镇新浦村中心组3个蚕户中。每试验户分设试验、对照2个区。即朱金妹、胡吴观试验户,各设试验区苏菊×明虎1张,对照区丰1…  相似文献   

3.
茆迎春 《四川蚕业》2010,38(1):28-29,34
<正>我县现有新老桑园面积3800公倾,年饲养蚕种15万张左右,生产蚕茧11.5万担。2009年春被国家蚕业体系列为苏北站射阳试验点,为加快我省蚕品种的升级换代,进一步筛选适宜我县条件的优良蚕品种,于2009年春我们组织了新莹×玉泉100张家蚕新蚕品种,与我县主推品种春蕾×锡方在盘湾镇玉丰村进行了对照试验鉴定,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蚕品种引进与推广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蚕品种是蚕茧生产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为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启东市积极引进试养了十多对蚕品种,本着对春用品种产质量优于原当家品种,秋用品种抗性强于原当家品种、产量稳定、茧丝质优于原当家品种的目标,对各对引进新品种进行了适应性筛选。通过引进、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了“菁松×皓月”、“锡芳×春蕾”、“苏菊×明虎”、“黄海×苏春”等适宜品种,共推广新品种蚕种246089张,增产蚕茧901·39吨,2004年已全面推广饲养新蚕品种,促进了全市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1品种引进筛选1·1筛选方法引进的新蚕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  相似文献   

5.
黄山×平湖是安徽省蚕桑服务站引进国外种质资源选配成的新四元杂交蚕品种,已于2002年底经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2年春季岳西县引进试验,两个试验点张产蚕茧分别为57kg和43.2kg,比对照品种春早×九华和872×871分别高0.5kg和5.75kg,各品种间均以万蚕产茧量相比较,正交种比春早×九华高16.5%,反交比872×871高14.6%。在春季试验基础上,晚秋蚕期又引进该蚕种138张,在本县不同类型蚕区进一步示范比较。现将2002年晚秋农村饲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推广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一环。经过蚕桑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以苏镇×春光、苏菊×明虎、春蕾×锡芳、871× 872等为代表的第五代家蚕新品种相继繁育成功 ,经试验、示范 ,已逐步投入生产 ,为实现蚕品种的更新换代 ,增加蚕农收益带来福音。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品种的性状 ,掌握技术要点 ,指导生产。我市自 1996年春开始对有关家蚕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四年来累计推广新品种 2 5 5 76张 ,推广数量逐年递增。其中 1999年推广达 15 5 0 1张 ,占全年饲养总量的 10 66%。从催青胚…  相似文献   

7.
射阳县现有新老桑园面积3800hm2,年饲养蚕种15万张左右,生产蚕茧575万kg。2009年春被国家蚕业体系列为苏北站射阳试验点,为加快江苏省蚕品种的升级换代,进一步筛选适宜射阳县条件的优良蚕品种,射阳县于2009年春组织引进了新莹×玉泉100张家蚕新品种,与县内主推品种春蕾×锡方进行了对照试验,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虹 《中国蚕业》2005,26(2):33-34
桐乡市是蚕茧及小桑苗重点产区.多年来在晚秋期利用农村空余劳力以及优质的桑叶等有利条件,合理饲养晚秋蚕已成为本市蚕农下半年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且晚秋蚕茧的稳产高产也使蚕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在2004年晚秋蚕饲养期间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晴燥干旱气候,据市气象部门资料记载,从9月22日至10月底基本晴燥无雨(降雨量只有2.4mm),与常年同期120~130mm相比属严重秋旱年份,气温也比常年同期偏低2℃左右,从而导致了晚秋桑叶老化提早,干枯明显,叶质较差,这给全市2万多张晚秋蚕种的顺利饲养带来了很大难度.然而,由于晚秋蚕种饲养相对集中于桑苗产区,且这些乡镇近年平土改桑面积大,仅崇福、同福、高桥、凤鸣4个乡镇晚秋饲养蚕种占全市的77.7%,园区桑园面积达2170hm2,占总桑园面积的69.3%.园区桑园对抵御秋旱危害起到了明显作用,有力地保证了晚秋蚕的稳产高产.全市晚秋蚕平均张产达到40kg,崇福、高桥、同福、凤鸣等4个重点乡镇共饲养晚秋蚕种18379张,平均张产40.5kg,比非重点乡镇高2.21kg.为此,笔者对晚秋蚕4个高产乡镇进行调查与探讨,现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春季 ,在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对现行春用 (含春秋兼用 )品种春蕾×镇珠、940 5× 940 6、 871× 872、苏菊×明虎四对品种 ,进行实验室饲养及丝质鉴定两方面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这几对新品种比较适合我省气候特点 ,可以在我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第五代新蚕品种的性状及种性保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江苏省第五代新蚕品种是我省自己育成的四元杂交种,分别是苏镇×春光、黄海×苏春、春蕾×锡方、871×872、苏菊×明虎,其综合成绩优异,深受种场、蚕农、丝厂的欢迎。据对1998年生产和推广的40 万张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统计,克蚁单产、公斤  相似文献   

11.
诸亚刚 《蚕桑通报》2009,40(2):58-59
2008年,临安市於潜镇桑园总面积653.3hm2,比上年767.5hm2减少114.2hm^2,下降17.5%;全镇全年饲养蚕种17000张,比上年同期20230张减少3230张,下降15.96%;全镇全年蚕茧总产量756.76t,比上年同期的933.62t减少176.86t,下降18.9%;全镇全年蚕茧总产值1326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600万元减少274万元,下降16.4%。在全年4期蚕饲养中,以晚秋减幅最大,全镇晚秋饲养蚕种5900张,总产茧171.1t,平均张种产茧29奴,比上年同期减少14kg,计减32.5%。分析造成晚秋蚕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1993年我市桑瘿蚊暴发,受害面积近万亩,受害严重的有8000亩左右,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1/4,其中西渚乡严重受害桑园面积近4900亩,占全乡桑园总面积的72%。受害桑树枝条封顶,侧枝丛生,条短叶老,可利用叶少,影响中晚秋蚕饲养,单西渚乡少发中晚秋蚕种2500多张,减产蚕茧37%。  相似文献   

13.
对引进的蚕品种苏菊×明虎、洞庭×碧波与本地的秋丰×白玉进行农村饲养比较试验,了解在本地的适应情况,结果表明,这2对品种与秋丰×白玉相比,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县农村养蚕生产上普遍存在蚕座密度过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养蚕设备紧张;二是蚕农技术处理不熟悉,因而造成蚕茧产量质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大蚕期4~5龄蚕采用不同的蚕座密度进行饲养试验,力求摸清目前推广的新品种蚕座密度与养蚕生产效益的关系,探讨较佳的蚕座面积标准,以达到既能不影响蚕茧的产质量,又能提高养蚕设备利用率,提高工效节约桑叶,增加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1试验品种、地点和方法1.1试验品种苏镇×春光、苏菊×明虎正反交1.2试验时间地点2005年春蚕大蚕期,盘湾镇盘西村二组1.3试验方法采用1~3龄在相同饲养…  相似文献   

15.
<正> 2003年,通州市中秋蚕出库苏菊×明虎蚕种17210张,蚕种孵化率高达99%以上,各地共育室分发的小蚕均达到了“苗齐、苗壮、苗足”的质量要求。大蚕饲养前期也都正常,但至5龄后期,普遍趴伏不动,头向前伸,蚕体软弱无力,不食或极少食桑。解剖后,发现局部丝腺颜色发生变化,呈黄、深黄、紫色  相似文献   

16.
蚕桑是新昌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2007年全县的桑园面积1320 hm2;全年饲养蚕种33576张.生产蚕茧1350 t,产值2080.96万元,平均张产35.15kg,其中晚秋发放蚕种14800张,张产比前3年平均降低了5.1kg,不仅降低了蚕农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产生较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在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对夏秋用蚕品种 (含春秋兼用 )秋丰×白玉、洞庭×碧波、豫花×湘明、 2 1 3 5× 2 1 3 6、 9·芙× 7·湘及苏菊×明虎、 871× 872共七对杂交种 ,分不同的饲育季节进行了实验室的饲养和丝质两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这几对夏秋品种比较适合河南的气候特点 ,可以在河南省的夏秋季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如东县现有桑园面积约7万亩,全年发放蚕种18万多张,发种量居全省第4位,是江苏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全年两春两秋养蚕布局,大蚕漏空透气育和斜面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健全的镇、村、室服务网络和小蚕共育体系,都是如东蚕桑生产的特色,推动了如东蚕桑生产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1  2 0 0 2年全省蚕业的回顾2 0 0 2年四川蚕业在经历蚕茧流通体制改革、蚕业管理机构调整和丝绸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经过全行业共同努力 ,克服困难 ,蚕业生产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蚕茧产量保持稳定 ,质量有所上升 ,各项工作有新的进展。去年全省生产原种 7 9万张 ,生产一代杂交种 3 0 5万张 ,原种、普种在数量和品种上均可满足今年生产的需要。蚕种的主要质量指标稳中有升。全年发放蚕种 3 0 0万张 ,产茧 1 60万担 ,质量有所提高 ,总量与上年持平。1 1 完善四个体系。一是完善管理体制。 2 0 0 2年许多市、县进行了机构改革 ,…  相似文献   

20.
江苏蚕种业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江苏是我国蚕茧主产省之一,现有桑园面积约10万公顷,养蚕农户100多万户,蚕茧生产遍及全省13个直辖市的58个县(市、区)。2004年全省饲养蚕种近260万张,产茧11万多吨,约占全国总产茧量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