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科技》2004,(5):39-39
2004年10月14日,经肇庆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肇庆市第一个市级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一西江广东鲂产卵场市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保护区位于封开县西江青皮塘江段,全长3305m,面积414hm^2。主要保护广东鲂产卵繁殖生态环境、自然群体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广东鲂是珠江水系西江著名特产之一,也是西江重要的经济鱼类,近年来,其自然资源量呈逐渐衰退之势,90年代的渔获量仅在5t左右徘徊.为此,广东省封开县水产研究所开展广东鲂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笔者总结5年来的经验,介绍广东鲂人工繁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鱼类孵化船在珠江水系西江段开展广东鲂的人工孵化情况。试验运行2个月,共孵化广东鲂苗100多万尾,为今后在江河开展经济鱼类孵化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东鲂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鲂是珠江水系西江著名特 产之一,也是西江重要的经济鱼类, 近年来,其自然资源量呈逐渐衰退 之势,90年代的渔获量仅在5t左右 徘徊。为此,广东省封开县水产研究 所开展广东鲂人工繁养殖技术研究, 笔者总结5年来的经验,介绍广东 鲂人工繁殖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西江广东鲂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鳞片、脊椎骨和背鳍条三种材料对肇庆自然保护区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的年轮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广东鲂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龄三种材料鉴定结果较吻合,5~7龄用脊椎骨鉴定较合适;广东鲂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4.7龄,5龄前后为合理的捕捞时期,渔获物中3、4龄鱼居多,说明目前捕捞强度过大,需要加强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6.
正7月1日,珠江禁渔期结束以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西江边两岸的渔船日均达40多艘,初步测算,一艘船可以捕捞到200~300斤广东鲂鱼。德庆县六水村渔民黄焕强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如今渔获得到了"大丰收",却让渔民们高兴不起来。"原来15元/斤的广东鲂鱼价跌至2元/斤。"这位18岁就开始捕鱼的50岁老渔民黄焕强不禁叹了口气,"捕鱼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碰到这么低价的鲂鱼,虽然现在产量  相似文献   

7.
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6~2007年的4~6月对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进行调查.西江渔民主要以三层流刺网、抛网为主要作业网具.调查共采集鱼类75种,隶属23科、65属.与历史资料对照,目前西江肇庆江段鱼类的种类组成与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捕捞种类主要为广东鲂、赤眼鳟、鲮、鯿、海南红鲌、花(鱼祭)、黄尾鲴、鲤、鲢、草鱼等.中华鲟、鲥鱼、三线舌鳎等已经在渔获物中消失、鳗鲡、花鳗鲡、卷口鱼、大眼红鲌等重要经济鱼类甚为少见.四大家鱼的资源量日趋衰竭,其中鳙的数量相对出现较多,而青鱼和草鱼产量极少.不同种类的渔获物在不同江段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广东鲂在产卵场江段有明显的集群现象.广东鲂、鲮、鳊和花(鱼祭)等捕获规格有所下降,可能是捕捞压力过大导致,而赤眼鳟、黄尾鲴的捕获规格有所增加,资源种群状况比历史上的好.  相似文献   

8.
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Herre et Myers)在珠江水系分布很广,其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颇高,是江河捕捞的主要经济鱼类,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广东鲂的驯化养殖研究过程中,对该鱼进行耗氧率、耗氧量与窒息点的研究,目的是评价广东鲂在池养条件下有无养殖豹前途.同时,探讨广东鲂的适宜供氧条件以及合理的放养密度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郁南县地处粤西山区、西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江郁南河段长64公里,水域面积较大,资源优势较明显。据调查,西江郁南河段原有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鱼类达90多种,其中经济鱼类青、草、鲢、鳙、鲤、鲫、鳊、鲮、广东鲂、赤眼鳟、倒刺鲃、黄尾鲴、长臀鮠、鲶等都是重要的捕捞对象。但是,近年来由于西江郁南河段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河道采沙、堤岸防洪固化、污染物的排放和各种新渔具  相似文献   

10.
2016-2018年,于珠江干流西江桂平至肇庆6个站点开展了季节性渔获物采集和环境监测,共采集鱼类12目29科99种,单次采集10~45种,香浓威纳指数(H’)为0.90~2.93,均匀度指数(J’)为0.30~0.89,物种组成为季节和空间的周转格局。相对重要性指数表明,鲮(Cirrhinus molitorella)、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主要优势种。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鱼类群落时空差异显著,夏-冬季间群落结构差异主要源于鲤(Cyprinus carpio)、鲮、广东鲂和赤眼鳟质量百分比(W%)差异;桂平与梧州、肇庆的显著差异主要源于鲮、广东鲂和银(Squalidus argentatus)的数量百分比(N%)差异,以及鲮、广东鲂、鲤、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W%差异。冗余分析分别解释了鱼类N%和W%变异的49.92%和49.61%,主要影响因子为距河口距离、水温、透明度和径流量,且鲮分布在低透明度的高温水域,广东鲂和鲢分布在下游江段,赤眼鳟分布在中上游江段,鲤分布在高透明度的低温水域。  相似文献   

11.
南海红鲌(Ergthroculfer recurviceps)俗称抛颈、和顺,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水域,是该地区特有的江河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它肉味鲜美,细嫩,目前和顺与广东鲂[海(鱼边)]同为酒店宾馆的名贵河鲜鱼,供应很缺乏,价格与广东鲂相同,而肉质较广东鲂更为鲜嫩,该鱼可于池塘或网箱驯养。  相似文献   

12.
用网箱10只,共240m∧2,饲养1周年。投喂自己人工配制的混合饲料,饲料系数7.94。总产广东鲂1920kg,净产1770kg,成活率95.5%,共获利68366元。试验表明在珠江三角洲河道网箱养广东鲂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网箱10只、240m2,饲养1周年。投喂混合饲料,饵料系数794,总产广东鲂1920kg,净产1770kg,成活率955%,共获利68366元。试验表明在珠江三角洲河道网箱养殖广东鲂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珠江禁渔对广东鲂资源补充群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我国各大水系实施禁渔期制度之后,珠江水系于2011年4月1日至6月1日实现首次禁渔。广东鲂是珠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分析珠江实施禁渔期制度对广东鲂资源补充群体的影响,于珠江实施禁渔制度前(2006—2010年)和禁渔制度后(2011—2012年)在珠江下游肇庆江段设立固定采样点,利用定量弶网对流经该江段的广东鲂鱼苗补充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禁渔前,珠江广东鲂鱼苗集中出现在4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持续时间为(189±11)d,高峰期为6—8月。禁渔期制度实施之后,全年广东鲂鱼苗出现的起始时间变化不大,但是结束时间提前,持续时间略有缩短,4—5月份广东鲂鱼苗密度明显增大。广东鲂鱼苗总量及其在鱼苗补充群体中的比例均有所提高。根据禁渔前广东鲂鱼苗发生量与径流量之间存在的回归关系:LgY=0.988Lnx-4.932(R2=0.365,P0.01),结合禁渔后实际调查结果,对禁渔的实际作用进行了估算,2011年和2012年由于禁渔分别增加了9.43×108和651.81×108尾广东鲂鱼苗。研究表明,在径流量有保障的前提下,目前的禁渔制度可以有效增加广东鲂鱼苗补充群体资源量。  相似文献   

15.
三角鲂(Magalobrama tarminalis)隶属于鲤科、鲂属。是一种野生的较大型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黑龙江及东部沿海诸水系。为了探索三角鲂在水库的有效养殖方式,我们于1999~2000年在广东西牛潭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三角鲂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柯继 《水产科技》1999,(6):41-41
为开展利用广东鲂这一优质渔业资源,在省科委的支持下,珠江水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1997年起进行了“广东鲂全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并于今年正式完成。受省科委委托,省海洋与水产厅于10月27日组织专家对该项成果进行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广东鲂鱼苗对水产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鲂是珠江水系和海南岛水域特有的名贵鱼类之一,俗名海(鱼边)。它肉质细嫩,味鲜美,近几年广东鲂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酒楼的一种名贵河鲜。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种苗供不应求。为使该鱼养殖能健康发展,防治疾病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为此作者进行了广东鲂鱼苗对12种水产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目的是为正确和合理地使用各种药物及其剂量防治该鱼病害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广东鲂(Mepalobramahoffmanni)又名海鱼边,是珠江水系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池养广东鲂在广东省各地兴起。由于饲养密度的增加以及饲养方式的改变而使池塘生态环境产生复杂的变化,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鲂属鱼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鲂属鱼类有4种, 分别为团头鲂、鲂、广东鲂和厚颌鲂。从分类、形态、生态、遗传育种和增养殖等方面, 综述了国内鲂属鱼类的研究进展, 并就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加强对厚颌鲂天然资源的保护和养殖开发; 鲂、广东鲂的大水面增养殖开发应逐步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指出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鱼类种质与资源保护研究、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渔业资源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鲂属鱼类有4种,分别为团头鲂、鲂、广东鲂和厚颌鲂.从分类、形态、生态、遗传育种和增养殖等方面,综述了国内鲂属鱼类的研究进展,并就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加强对厚颌鲂天然资源的保护和养殖开发;鲂、广东鲂的大水面增养殖开发应逐步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指出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鱼类种质与资源保护研究、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渔业资源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