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当地实际,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包括林地整理、透光整治、品种更换、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阐述了册亨县油茶生产现状,分析了造成册亨油茶林低产的原因,并进行了低产林的分类。从林地清理、整形修剪、恳复、施肥、高接换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低产林提出改造技术措施,为册亨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潜山县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潜山县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归纳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主要包括确定改造对象、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油茶生境、创建油茶纯林、垦覆油茶林地、调整油茶密度、提高林地肥力、调整树体结构、高接油茶换种、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林地选择、林地清理、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栽植、幼林管理等方面介绍油茶栽培技术,并从低产林地选择、林地清理、整地、土壤改良、密度调整、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方面介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为秀山县油茶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茶林低产原因分析及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油茶林低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山区适宜推广的低产林改造技术,以期推动广西油茶的产业化发展,为其他地区油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西油茶低产林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油茶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可产量却偏低而且很不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油茶低产成因和实施综合改造技术,重点解读了林地清理、疏剪、复垦、更新等改造措施,以及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管理技术。为低产油茶林综合改造提高油茶产量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融安县油茶发展状况,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主要包括优良品种更新、高接换冠、科学抚育等,为后续融安县大面积油茶低产林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现有油茶林面积大,但普遍存在单位面积株数过多、冠幅小、交叉重叠枝多、单位面积产量低的现象。4年来,"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低产成因,开展施肥和修剪等油茶低产林分改造技术研究,探索适合种植农户操作的油茶改造技术。监测数据显示,改造后油茶林鲜果产量比改造前增长72.8%,是对照林的2.1倍。本文对课题组所应用的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进行总结,旨在指导当地油茶种植,增加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油茶的低产低效是阻碍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高原山地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问题,促进老油茶林增质增效。2004年来,通过开展油茶低产林整形修剪、良种换接、保花保果、配方施肥、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并用研究成果进行油茶低产林改造,产量从改前的产鲜果202.5 kg/hm2,产值324元,提高到产鲜果4 725 kg/hm2,产值7 560元/hm2,产量和产值提高了23倍。2009年以来,用此技术在云南省文山州共推广改造油茶低产林1.33万hm2,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油茶是一种综合效益较好的经济林木。简单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如管理粗放、种植规模小、良种化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改造技术,为油茶的丰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低产油茶林形成原因与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鸣  程启兴 《农技服务》2009,26(2):142-143
以云和县为例,分析了低产油茶林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福建油茶生产粗放管理,只取不予,在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较多。目前,仍然是大面积油茶单产低,残次林比例大,生产效益差,油茶林存在"老、劣、病、残、荒"普遍现状。其主要原因是经营过于粗放,林地荒芜严重。长时间荒芜导致品种低劣,基本上只是采果,不投入。针对以上原因,对低产林的改造,可采取林地改造、合理疏伐、修剪、提纯复壮等技术措施。一、林地改造油茶低产林,主要是杂灌丛生,立地条件差,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油茶栽培及低产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百色市油茶生产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投资少,品种(类型)混杂,劣株比例大,林地荒芜,养分贫乏,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病虫危害,树势削弱是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掌握油茶栽培技术,采取调整林相,整形修剪,改良树体结构,提高光合效率;深挖垦复,改善土壤条件;合理施肥,嫁接换种等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才能提高油茶的单位面积产量,产生良好的种植效益,获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林成  王声水  吴立福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202-202,204
油茶为我国南方所特有的优质、高产、长寿的木本油料树种。对庆元县油茶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剖析造成其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造技术措施,以为庆元县油茶林低产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祁门县油茶低产的原因,并从林地清理、良种苗木补植、垦复施肥、间种、密度调整、整形修剪、高接换冠、放养蜜峰等方面介绍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以为油茶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礼斌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242-242,253
通过对云和县朱村乡油茶林的调查,分析了莲都区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吴招应 《安徽农学通报》2013,(18):115-115,131
岳西是安徽油茶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很大,但总产和单产却不高,其主要原因是中老油茶林太多。分析了岳西县低产油茶林的形成原因,并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该县油茶林改造措施和经验,以供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茶是一种综合效益较好的经济林木。本文简单分析了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如管理粗放、种植规模小、良种化水平低、科技投入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改造技术,以期为油茶的丰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油茶是兴宁市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针对当前存在一定比例的油茶低产林现状,该市实施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示范,成效明显。阐述了油茶低产林的原因,提出了几点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最后对兴宁市推广应用这一技术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为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毛云光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33-234
本文根据安徽省油茶低产林规模大、效益低的实情,通过在休宁县实施油茶林低改积累的经验,提出了皖南山区改造油茶低产林应采取的措施是改善生态环境、改造林相、改良品种和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