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关中地区是我国蚕桑生产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本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生长期长,劳力比较充足,适合发展桑蚕生产。例如,宝鸡县天王公社,自1976年春季重新栽桑以来,蚕茧产量逐年上升,1980年,575.5亩1~5年生的滩地桑园,共产蚕茧67269斤,收入116041元,平均每亩产茧117斤,收入202元,较其它种植业高出1~3倍。其中天王大队,135亩滩地桑园,产茧24768斤,收入44629元,平均每亩产茧183.5斤,收入330元,每亩产值较其它种植业高出2~5倍。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布局合理,政策对头,实行科学务桑养蚕,蚕桑生产就会迅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我县潘溪公社双基堡大队,拥有河滩桑园80亩.其中有1966年栽植老桑园5亩外,其余均是1980年新栽二年生桑园.1981年,该队由于科学养蚕和经营管理工作跟不上,全年养蚕21张,产茧404.5斤,张产茧为15斤,蚕茧收入587.29元,张产值仅有21.7元.今年该队在公社的支持下,对本队的蚕桑生产实行了"集体管桑,出售桑叶,小蚕共育,大蚕分户,蚕茧收入归己"的办法,使今年该队的蚕茧产量和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  相似文献   

3.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蚕桑场,1980年建场,当年冬天就连片栽桑六万株,折合面积77亩。1981年兴建平房蚕室一栋,380平方米,现在又正在兴建一幢1140平方米的三层楼蚕室。栽桑第一年的中、晚秋采叶养蚕29张,产茧2366.5斤,茧款收入4116.82元,亩桑蚕茧产值达53.44元;栽桑第二年,全年春、夏、秋五次养蚕,饲养蚕种122张,产茧10252.5斤,平均亩桑产茧133.5斤,亩桑产值213.6元(平均茧价1.6元计),属全区首位,是我区蚕桑生产高产典型。三官殿大队蚕桑场在不到两年的短暂时  相似文献   

4.
<正> 安康县大河公社桑场,由于管理不善,连年亏损。1979年公社决定把桑场交由大河大队四队经营,公社提成,实行社队联办。该队抽调了18个劳力组成蚕桑专业队,经济上进行独立核算。专业队又设置专业户,联产计酬,实行“四定一奖”。79年养蚕33.5张,产茧1140斤,产值1445元;80年养蚕55张,产茧3037斤,平均张产55.2斤,产值4691.70元,总产比7.9年增长70%,产值增长2倍多,同时嫁接育苗12亩,产桑苗10万株,收入  相似文献   

5.
广丰县下坊公社三官殿大队,在前两年蚕桑生产成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春蚕生产又有新的发展。在地、县农业部门的协助下,首次发动了十四户社员家庭养蚕,获得了可喜成绩,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十四户饲养华合×东肥蚕种二十五张,收获蚕茧2406.1斤,平均张种产茧96.2斤,比全区平均张种产茧高11斤。蚕茧总产值5199.81元,平均张种产值209.92元,除去费用成  相似文献   

6.
<正> 史家坪大队地处丘陵山区,土地瘠薄,粮食低产,多种经营项目少。1965年,在坡地栽桑30亩,多年来是大队集体经营。1980年是历史最高产量,养蚕48张,平均张产52斤,产值85.60元,总产茧250O斤,总产值4108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83.3斤,产值136.9元,用工2054个,每工日值2.00元。1983年,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完善,史家坪大队以750元三年的时间承包给社员户杨文杰经营,他狠抓了桑园管理,实行科学植桑养蚕,夺取了蚕茧大丰收。全年养蚕四期共50张,平均张产53.9斤,产值87.91元,总产茧2696.5斤,总产值4395.46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89.9斤。产值146.50元,比种粮食收入高1.5倍,卖接穗3200斤,  相似文献   

7.
<正> 安康县五里区建设公社,位于月河北岸,兼有丘陵浅山和川道平坝,自然条件较好。近年来,认真落实省委对陕南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积极发展蚕桑事业,蚕桑收入在付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特别是今年狠抓政策的落实,实行四专一包,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彻底防病消毒,推广优良品种,实行多次养蚕(全年养蚕7次,夏秋蚕为春蚕的193%)等技术措施也得到进一步贯彻执行,全社蚕茧产量由79年的8514.62斤猛增到今年14061.37斤,净增蚕茧5547.2斤,增长65.14%;产值由79年11397.3元增加到22247.75元,净增10850.43元增长95.2%;张产由79年40.2斤提高到53.22斤,净增13.2斤。其中夏蚕虽因调整布局,养蚕张数由去年的42张减为40张,总产仍由去年1333斤增加到2020.2斤,净增687.2斤,增长65.99%;张产由去年31.5斤提高到50.5斤,净增  相似文献   

8.
我队1978年养蚕56张,平均每亩桑田养蚕5.6张,比上年上升21%,产茧3,676.5斤,比上年增产5%,产值5,552.7元,比去年增收6.4%(占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10.4%,每亩桑田收入555.27元,每个社员从蚕茧收入中增加收入28.50元。发展蚕桑生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1,200斤化肥、2,000斤蚕沙,为集体积累了生产资金,添置了多种农业机械,现在我队耕作、脱粒、粮食饲料加工实现了机械化。我队夺取蚕茧稳产高产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双溪公社位于秦岭南麓铁山脚下,是安康县重要的蚕桑基地社之一。全社13个大队,7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1771户,8327人。80年养蚕1478张,产茧突破10万斤大关,成为全地区第二个“十万斤公社”1981年养蚕1621张,产茧109990斤,收入186983元,户均收入过百元,涌现出万斤大队5个,千斤生产队44个,户均1张蚕的生产队61个。今春发种862张,总产超过七万斤,平均张产80斤以上。桑多、蚕多、肥多、粮多。近三年来、兴桑养蚕每年为农业生产提供蚕茧奖售的化肥达107万斤,干蚕粪15万斤,农械、化肥款八万多元,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1978年到1980年,全社粮食平均产量达到533万斤,比1975年增长149万斤,增长  相似文献   

10.
高州县南圹公社南圹大队龙埚生产队温萧兴,一家七口,有劳动力五个。于八二年一月种下蚕桑一十三亩三分(其中承包大队责任田八亩)。三月下旬开始养蚕,全年养蚕二十批,九十五张种,总产蚕茧四千六百八十二斤,得款九千一百五十五元八角五分,加上超桑收入可达一万零三百多元,平均亩桑产值达到七百七十四元,扣除生产成  相似文献   

11.
<正> 仪征县谢集公社蚕桑专业户余存山,1982年春在自留地上栽桑0.67亩,当年亩均蚕茧收入319.79元。1983年经公社批准又在责任田上扩栽新桑3.23亩,全年饲养蚕种12张,生产蚕茧681.6斤,亩产蚕茧174.8斤,产值1268.36元,蚕茧亩产值325.22元。并利用桑树行间嫁接湖桑苗22000株,出圃16940株,产值1000元左右,桑苗亩产值256.41元,茧、苗亩产值合计为581.63元。又  相似文献   

12.
村组一则     
<正> 乐山市观榜乡中桥村,地处丘陵,全村有农户176户,784人。有耕地1290亩,现有投产“四边桑”16万余株,1984年全村养蚕537张,生产蚕茧36599斤,蚕农收入茧款59470元。这个村的养蚕、产茧、蚕茧产值均占全乡的40%以上。全村176户中订162户养蚕,养蚕户占总农户的93.1%,户平养蚕3.3张,户平产茧225斤,户平蚕茧收入367元。这个村蚕桑发展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我县新发展蚕桑生产的龙湾公社六一生产队,七九年一月新种桑七亩,三月采桑养蚕。全年养蚕二十三批,六十点五张蚕种,产茧二千七百二十六点七斤,收入茧款四千九百五十三元二角三分,平均亩桑产值七百零七元六角。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  相似文献   

14.
<正> 粮、蚕双丰收盐亭县临江乡石坎村三组,40户,198人,人平耕地面积0.8亩。1974年参观学习中江县隆盛公社五大队四队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连续10年抓基础,已建成小桑园 29.5亩,“四边桑”、“间种桑”5.2万株。1985年养蚕225.3张,实现了户平养蚕5.6张,人平养蚕1.1张,蚕茧产值30400元,户平收入760元,人平收入150多元。养蚕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大增产,1985年粮食人平达到970斤。全组今年农副业总收入11万元,仅蚕桑一项就占总收入的36.6%,成为锦阳市走蚕桑道路的先进典型。这个组的经验是:1、认识明确,领导重视。他们把栽桑养蚕当成调整农村产业结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生产责任制不断得以完善,广大农民响应党的号召,走劳动致富的道路。今春我大队养蚕41张(包括土蚕共有50张),其中大队蚕场集体养蚕24张,家庭个体户养蚕26张,产量、产值都超历史。我在今春养蚕一张半,经过26天时间,收到蚕茧156.8斤,产值344.96元,平均单张产茧104.5斤,单张产值228.77元。从中使我深感养蚕这项付  相似文献   

16.
我队有六十九户,三百三十五人,劳动力一百七十人,水田面积二百一十六亩,桑园十八亩,80年春以来,我们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开展科学种桑养蚕,获得了蚕茧增收.到十月底止养蚕67.3张,已收62.5张,产茧3447.7斤,收入蚕茧款5455.07元,奖售化肥5855.1斤,比79年同期增产蚕茧747.1斤,现金增收2202.25元,还扶持社员家庭种桑养蚕.全队有60户种桑养蚕.蚕桑生产的发展、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肥料和资金,促进了粮食增产,早造稻谷增产32451斤,增长29%,平均亩产862斤,比79年同期每亩增产157.5斤.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建德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山县,他们在参加省、市蚕桑会议和学习四川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体会到建德完全有条件开展户户种桑、家家养蚕,因此在积极扶植发展社队集体蚕桑生产的同时,大胆鼓励社员户里种桑养蚕,并派出蚕桑技术辅导员进行具体帮助、指导。三都区梓里公社江台大队1979年春,8户社员每户利用2—3分自留地种上600株左右嫁接桑苗。当年种桑当年养蚕。每户蚕茧收入超百元。据统计这8户去年春共种了4800株桑苗,早秋开始利用堂前闭屋饲养了三期共7.5张秋蚕种,结果产茧447.2斤,收入总茧款818.40元,平均每户产茧55.9斤,当年收入仅茧款就有102.30元。他们种桑养蚕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蚕一期又养了6.5张,生产春茧466.3斤,收入茧款1010.98元,平均每户一期产春茧58.3斤,户收入126.37元,社员笑颜逐开,  相似文献   

18.
<正> 宝鸡县是我省蚕桑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发展较快,现全县共建成片桑园6463亩,81年养蚕3952张,产茧115,869.9斤,嫁接桑苗1,200万株,育实生苗286亩,桑园面积、产茧量、嫁接、育苗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宝鸡县天王公社是宝鸡市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一个公社。共23个大队,其中15个大队栽桑养蚕,全社现有桑园面积1,247亩,其中去冬栽桑376亩。81年战胜了春旱、秋涝、高温、多湿等自然灾害,养蚕1958张,产茧70,466.8斤,比80年增长4.3%,亩产茧80.1斤,其中二、三年生的桑园,亩产茧112.6斤。春季除自接外,支援兄弟社队接穗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解决在大量养蚕的情况下蚕室蚕具投资大等问题,我们1982年春开始在所内对管式大棚养蚕进行了六次预备试验,83年夏结合蹲点又在户县渭丰公社蚕桑站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对比试验。小蚕与室内养的是同批共育,大蚕期于五龄饷食分开试验。半亩塑料大棚饲养162张秋_3苏_4×秋_4蚕种,共售鲜茧889斤,平均张产茧55.5斤,收入现金1639.68元,平均张产值102.48元,比室内饲养的16张对照蚕共售鲜茧803.5斤,平均张产茧50.2斤,收入现金1342.65元,平均张产值83.91元,分别增产增收10.64%和22.12%。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肇庆市纱蒲农场,是一个粮、渔、果、蚕桑等多种经营的综合农场。其中有60亩桑地承包给10个场员家庭共17人,从而调动起场员的积极性。他们运用科学的种管养技术,全面开展省工、省力化管桑养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九八九年全场养蚕种435张,总产蚕茧10393.4公斤,总产值133791.96元,(其中蚕茧收入128559.96元,蚕沙收入5232元)总成本支出23533.25元,纯收入110258.71元,平均每人年生产蚕茧611.38公斤,产值7870.12元。总用工6311个(按每天8小时工作计算),平均每个劳动日生产蚕茧1.65公斤,每个劳动日值21.20元。(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