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几年的调查走访,对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阜阳地区的甘薯生产分布有了初步了解,并对危害阜阳地区最为严重的甘薯病害茎线虫病也有了一定的总结,对安徽地区甘薯分布及主要病害分布情况进行逐一概括。  相似文献   

2.
高产条件下阜阳薯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阜阳地区影响甘薯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从甘薯生产不同时期如育苗期、栽插期、生长期、收获贮藏期总结了甘薯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薯天蛾在阜阳1年发生3~4代.主要以幼虫危害甘薯叶片,造成甘薯减产.危害盛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干旱是重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阜阳地区甘薯茎线虫病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阜阳地区甘薯茎线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其发生危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为当地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阜阳市甘薯产业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专业户和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增加;生产投入增加,产量提高;种植品种不断优化;种植模式多样化。甘薯产业的发展为阜阳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丰富农产品种类,促进人们健康饮食;二是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三是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率;四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分析了阜阳发展甘薯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甘薯试管苗构建、病毒检测、培养及保存方法的研究,总结出甘薯脱毒试管苗实验室保存技术,确保了甘薯资源试管苗实验室保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和避免了甘薯资源因保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我国在1952~1958年和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甘薯资源的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于1990年和1996年分别建立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和"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主要负责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与分发利用等工作。通过资源鉴定和评价研究,筛选出一批包括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和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甘薯品种改良和资源创新的研究,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甘薯种质资源交换中心。  相似文献   

8.
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的基本情况、保存方法以及利用情况,指出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在收集和保存的过程中存在缺乏研究经费保证、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广西甘薯种质资源圃、继续加大资源收集力度,建立广西种质甘薯试管苗库,进行系统、深入的资源鉴定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纵观阜阳剪纸的渊源与现状,认为阜阳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是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皖北地区颇具影响。然而阜阳剪纸"地域相承、亲缘相承、师徒相承"的传播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潜力。研究着重探讨了阜阳剪纸资源的整合方法与整合平台的建立,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阜阳剪纸艺术的传播敞开了从区域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大门,因此,利用多种新媒体技术途径,对阜阳剪纸艺术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多媒体传播系统,使阜阳剪纸艺术在传承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087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10份,其中包括观叶甘薯品种资源4份,观花甘薯品种资源3份,观赏药用甘薯品种资源1份,观赏菜用甘薯品种资源2份。发掘了甘薯品种资源的观赏价值,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丰富了中国甘薯育种的优、异、稀、特等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了我国甘薯品种资源研究的历史和保存现状,剖析了目前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缺陷.甘薯品种资源冬季智能温室盆栽保存是田间常规薯块保存和试管苗离体保存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北方甘薯资源保存新技术、新方法的探讨.经过3a来甘薯品种资源冬季盆栽保存技术初步研究与应用,结果显示,品种资源死苗少种的趋势降低,提高了甘薯品种资源保存的完整性,由原来全圃每年缺种损失1.1%~1.7%下降到0.3%~0.5%.  相似文献   

12.
以郑薯20、龙薯9号、阜薯Y6-7、徐薯32、阜薯28-6、苏薯8号为供试品种,筛选适合阜阳地区种植的食用型甘薯品种。试验表明,龙薯9号、郑薯20、阜薯Y6-7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将这3个品种和对照品种苏薯8号作为阜阳地区食用型甘薯主栽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选用苏薯24、商薯9号、商薯12、漯薯10号、郑红23、阜薯24、皖薯7号、鄂薯6号、湘薯98这9个淀粉型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开展淀粉型甘薯优良品种筛选评价试验,以期筛选适应阜阳地区栽种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为当地甘薯产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均为淀粉专用型甘薯品种,综合评价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外观和口感等因素,商薯12、漯薯10号和郑红23这3个品种表现突出,鲜薯和淀粉产量高,薯形和食味较好,建议在阜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良特性。了解甘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机制,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培育耐盐品种,对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耐盐性评价指标、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以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耐盐相关的研究进展。在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方面,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强耐盐、中度耐盐、弱耐盐及盐敏感甘薯种质资源。在耐盐性评价上,将众多指标归结为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两大类。在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上,总结了参与盐胁迫响应的基因,如C2结构域脱落酸相关基因IbCAR1、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IbPSS1、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IbSnRK1、甘薯R2R3-MYB基因IbMYB308、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IbTPS等。在提高耐盐性的途径上,总结了现阶段常采用的2种方法,即施用外源物质及培育耐盐品种。目前甘薯的耐盐性在生理代谢、耐盐基因挖掘等研究中取得诸多成果,但在提高甘薯耐盐性途径上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甘薯耐盐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甘薯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综述了甘薯种质资源的起源、分布、分类、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与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与国外在研究技术和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对国内甘薯资源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依据特种甘薯的产生及其特点、类型,分析了福建省研究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对特种甘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其发展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甘薯种质资源在新品种培育中利用率低、育成品种遗传背景狭窄、优异资源筛选难等问题,从核心亲本构建的数据、取样策略、有效性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中国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具体方法,同时通过分析甘薯核心种质构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甘薯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提供理论参考,促进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以甘薯茎段苗为材料进行甘薯品种资源室内耐盐性快速筛选方法的研究,并对109个甘薯品种资源进行耐盐筛选试验,初步筛选出白皮新来妹、大垌红、鸡而仔、吊丝红和广薯88-70等5个高耐盐品种,约占筛选资源的4.6%;同时还初步筛选了耐盐品种22个,约占筛选资源的20.2%.  相似文献   

19.
通过鉴定阜阳地区主栽甘薯品种在田间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及侵染情况,并对其侵入和扩展特征进行评述,结果表明,在12个主栽品种中有2个高抗茎线虫病的品种,即Y3-19、F2-17,其病情指数及发病率均为0,可为提升甘薯种植品种抗病性和茎线虫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及初步鉴定,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2015—2020年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开展地方甘薯种质资源的调查及收集工作,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共收集到甘薯种质324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北部和东部,中部和南部分布较少,其余地方有零星分布;从垂直分布看,甘薯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900 m范围内,海拔900 m以上的种质资源分布较少。对305份种质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显示为匍匐型的种质最多,半直立型次之,攀缘型最少;叶菜专用型占13份,其他类型的种质占292份;筛选出56份干物率达30.00%以上的高干物率甘薯种质;甘薯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情况比较突出,鉴定后获得106份不重复的甘薯种质资源;结合农户的认知,评价出了槟榔薯、姑娘薯及外婆藤等优异甘薯种质。【结论】广西甘薯地方种质种类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且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土地经营方式等变化,很多地方甘薯种质资源遭到淘汰而消失,因此今后仍需加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护、调查和收集工作,并进行深度鉴定、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