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铃薯块茎褐斑病是重要的块茎生理病害之一,褐斑表现为不规则分布干燥的褐色斑点或大斑块,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和大小不规则,是一种生理病害。马铃薯的品种特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成分、栽培管理等都会影响褐斑病的发生。目前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改善裁培管理是防治褐斑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块茎褐斑病是重要的块茎生理病害之一,褐斑表现为不规则分布干燥的褐色斑点或大宽块,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数量和大小不规则,是一种生理病害。马铃薯的品种特性、土壤温度和湿度、土壤成分、栽培管理等都会影响褐斑病的发生。目前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和改善栽培管理是防治褐斑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产地与不同品种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对7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旱作农业县(区)(古浪县直滩乡、安定区香泉镇、渭源县会川镇、庄浪县通化乡和环县甜水镇)进行多点试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和产地因素极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粗蛋白含量,品种×产地互作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影响极显著,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马铃薯块茎粗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显著,产地因素和品种×产地互作效应对其影响不显著;产地因素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中K含量、极显著影响Ca含量、Se含量,品种因素和品种×产地互作对马铃薯块茎中K含量、Ca含量、Se含量影响不显著;马铃薯块茎中Zn含量受产地因素影响极显著,品种对马铃薯块茎中Zn含量的影响显著,品种×产地互作效应对马铃薯块茎中Z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提升马铃薯营养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低温组织培养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端分生组织培养巳成功地用于获取无病毒植株。利用这种方法巳获得了不带(对马铃薯危害最严重的)病毒F、M、S、V、X和BCJIK的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再生植株。由于温度是影响块茎形成的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子,所以确定无菌培养中微小块茎形成最适宜的温度参数很重要。低温能刺激马铃薯块茎的形成,高温则延缓甚至完全抑制块茎的  相似文献   

5.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马铃薯晚疫病在我省经常发生,尤其是多雨潮湿年份发生更为严重,对不抗病品种危害很大.发生轻的年份减产20~30%,发生重的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此外,还可使块茎在田间、预贮期和贮藏期间发生腐烂,而且第二年用病薯作种时,幼苗长势缓慢或发生烂种,造成缺苗断条,导致减产.此病对夏播马铃薯危害更大,一般减产50%以上,致使不抗病的品种不能夏播留种.晚疫病是影响我省马铃薯产量提高和块茎品质改善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须尽快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块茎蛾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暖,以及马铃薯、烟草、蔬菜的扩大种植,马铃薯块茎蛾危害加重,成为阻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虫害之一,本文从马铃薯栽培防治、贮存防治两个方面,通过种薯选择、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田间管理等措施,总结了马铃薯块茎蛾的综合防治技术,希望对马铃薯块茎蛾的防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2002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11个县(市),13个点进行调查,初步掌握了东部地区马铃薯块茎病害的发生种类、危害程度、流行趋势,并提出了防治马铃薯块茎病害几点建议,为今后更好地指导东部地区马铃薯生产奠定基础。针对本地区发生比较重的马铃薯块茎病害,进行快速出关检疫方法的研究,对本地区尚未发生的马铃薯块茎检疫性病害,进行快速入关检疫识别。  相似文献   

8.
农田土壤Nmin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农田土壤矿质氮(Nmin)含量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在内蒙古阴山北麓马铃薯主产区大田条件下,利用主栽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通过设置不同供氮水平,研究了薯田土壤Nmin含量对块茎形成的时间、数量以及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min含量在1850 mg/kg范围内时均可形成块茎,且在18.6450 mg/kg范围内时均可形成块茎,且在18.6419.94 mg/kg可较早形成块茎,超过50.57 mg/kg时,不形成块茎;较高的土壤Nmin含量会降低块茎形成的数量,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出苗39 d以后,块茎数量不再增加;虽土壤Nmin含量的增加推迟了块茎的形成时间,但较高的土壤Nmin有利于马铃薯生育后期单株块茎重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光周期对3个马铃薯种形态机能特征的影响A.M.MapakpoB等马铃薯繁殖功能生理学研究对于解释块茎形成与有性繁殖的调节机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许多带有块茎的马铃薯种在短日照影响下,能促进块茎形成。同时有一些马铃薯种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形成块茎,而...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块茎休眠及休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系统介绍了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总体特征以及休眠块茎在细胞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还论述激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节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打破休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高淀粉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含量是马铃薯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人们从多方面开展了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的研究。有利于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的增加的因素或措施包括:马铃薯淀粉积累期,温度下降较慢,昼夜温差大,较长的日照时数;结薯中后期和淀粉积累初期,土壤湿度维持在80%左右;适宜的栽培密度;生育中后期叶柄较高的氮、磷、钾的含量;马铃薯叶片及茎秆较高的干物率、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此外,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速度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蔗糖转化酶活性呈负相关,AGPase是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合成的限速酶。马铃薯叶片及块茎ABA含量与块茎中淀粉的不断积累过程相一致,而GA3、IAA对茎叶的生长和块茎的增大有一定促进,但对淀粉的积累可能有抑制。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病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一直是马铃薯研究和生产者的追求。通过研究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对马铃薯Y病毒(PVY)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的生理反应,进一步明确和比较了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在PVY或PLRV胁迫下的一些生理变化。以未感病和分别感染了PVY、PLRV的马铃薯中早熟品种‘LK99’和晚熟品种‘陇薯3号’为研究对象,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所取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并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在块茎膨大期测定株高、茎粗、地上鲜重,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表明,病毒侵染马铃薯植株后,植株生长受抑制,块茎产量降低、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升高、总叶绿素含量减少。植株感染了PVY或PLRV后块茎产量、有关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变化量表明‘陇薯3号’的受损程度较‘LK99’严重。以块茎产量作为评价标准,则PVY对马铃薯的危害程度较PLRV更为严重。马铃薯植株对PLRV的应激性反应比对PVY强烈,表现为酶活相对增强幅度大、丙二醛含量相对增量高、总叶绿素含量相对减量高。  相似文献   

13.
氮素形态与马铃薯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马铃薯块茎硝酸盐含量、淀粉、蛋白质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内硝酸盐含量从块茎形成期到成熟收获期是逐渐降低的。使用铵态氮肥并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显著地抑制马铃薯块茎硝酸盐的积累;与硝酸盐含量变化相似,从块茎形成期到收获期蛋白质含量也逐渐降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铵态氮添加双氰胺处理可降低块茎还原糖含量。虽然马铃薯被认为是喜硝作物,但本研究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不仅没有造成马铃薯产量的显著差异,而且块茎内淀粉含量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贮藏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如何控制贮藏损失已成为马铃薯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明田间养分管理与马铃薯安全贮藏的关系,试验设置不同氮、磷、钾施肥梯度,研究其对马铃薯块茎养分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块茎养分含量与马铃薯贮藏期干腐病的发病情况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块茎氮、钾营养状况对马铃薯贮藏安全存在影响;从马铃薯贮藏安全的角度给出临界块茎氮含量应小于12.66 g/kg,临界块茎钾含量应大于20.43 g/kg。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休眠块茎上芽眼组织休眠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  连勇  金黎平 《中国马铃薯》2002,16(4):195-198
以早熟品种中薯 3号和加工品种大西洋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休眠块茎芽薯分离培养 ,研究休眠块茎上芽离体培养后的生长发育变化。初步结果表明 ,休眠马铃薯块茎上侧芽停止生长始于匍匐茎生长期 ,主要受顶端优势的影响 ;顶芽停止生长开始于块茎形成起始 ,可能是因为匍匐茎上的细胞分裂中心和代谢重心转移影响 ;在块茎休眠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不生长主要是受到来自块茎内部因素的抑制 ;当芽从休眠块茎上分离出来 ,在培养基上能够很快的生长。马铃薯块茎休眠和块茎上芽的休眠可能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准确、简易的检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姜成模,金顺福,崔哲官,崔永一(延边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龙井市133400)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otatoSpin-dleTuberViroid.PSTV-d)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类病毒病是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更影响着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产业的发展。2008~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连续3年举办了马铃薯病害检测技术国际培训班,对部分发展中国家从事马铃薯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了马铃薯类病毒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比较了解,发病较重的国家不多,但总体检测水平不高,甚至不进行马铃薯类病毒的检测,多数国家不重视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的防治工作。因此,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病是发展中国家的隐患。  相似文献   

18.
刈割是一种重要的农艺措施,不同程度的刈割对于马铃薯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探索刈割时期及频次、刈割高度对马铃薯产量、块茎大小分布的影响。在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一次,刈割茎叶程度分别为植株高度1/3或1/4,对马铃薯产量无影响,在幼苗末期和块茎形成期刈割2次会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刈割处理会明显增加小薯(<50 g)个数,块茎形成期刈割1/3比例与CK(常规种植)相比显著增加20~50 g单株块茎个数,除幼苗末期刈割1/4比例、幼苗末期刈割1/4+块茎形成期刈割1/4比例2个处理外,其他6个刈割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增加小于20 g单株块茎个数。在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1次,与CK相比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进行适当刈割补偿效应明显。综上所述,马铃薯幼苗末期或块茎形成期刈割1次,对马铃薯产量无影响,但能增加小薯的数量及重量,有利于马铃薯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19.
据西德报道,每公顷施P_(100—150)公斤,足够获得马铃薯300~500公担产量的需要。所施磷肥的形态不起重要作用。但磷肥可促进马铃薯成熟,增强块茎表皮细胞壁的坚固性,减少块茎的机械损伤;可增加维生素C和淀粉含量,提高淀粉品质;可减少马铃薯对病毒的感  相似文献   

20.
<正> 马铃薯的栽培是直接用块茎播种,而种用的马铃薯块茎除需一定空间贮存外,还需有一些必要的条件。马铃薯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在运输时易受机械损伤,又不能太干燥,因此,应分析其贮藏特点和质变规律,采取相应的综合技术措拖,达到妥善贮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