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前 言 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划中,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属于春播马铃薯不太适宜区,大多数地方的气候不适宜春播马铃薯的种植,少数较凉的高山区,虽有零星种植,但结薯少,薯形小,产量较低。一些专家认为,在有耐热品种和热带地区推广马铃薯栽培技术成熟情况下,可适当发展秋(9月-翌年1月)、冬(12月~翌年4月)季马铃薯栽培。据1992年统计,全区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约1万多hm~2,平均单产约6.7t/hm~2;其中冬马铃薯面积约占43.8%,平均单产不到6.3t/hm~2。近年全省面积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本区马铃薯种…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马莺 《中国马铃薯》2001,15(2):123-125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作物。就单位面积出产的干物质而言 ,它高于小麦、大麦和玉米 ,就单位面积出产的蛋白质而言 ,分别为小麦、水稻和玉米的 2 0 2、 1 33和1 2 0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为 32 0万hm2 ,鲜薯产量约为 4 0 0 0万t左右 ,目前处于世界第一位。马铃薯产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云、贵、川等地 ,一般在寒冷和高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的产量高、质量好。所以 ,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是我国主要商品马铃薯供应基地 ,而且是我国马铃薯种薯的供应基地。1 国内外加工业现状1 1 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多熟种植的发展现状、功能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是多熟种植的主体,发挥多熟制集约化程度高的优势有助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油菜—双季稻、油菜—单季稻、绿肥—双季稻和稻麦两熟制;华南多熟种植模式以冬作物—双季稻为主,如小麦(马铃薯)—双季稻等;西南地区多熟种植主要模式:春菜—水稻—秋冬菜、水稻—马铃薯(泽泻)、小麦(油菜)—水稻—秋菜。近年来四川玉米大豆间套作发展迅速。中国南方多熟种植能提高生态经济效益,改善作物品质和土壤质量,减少生物灾害,保障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未来多熟种植仍是中国种植模式的主流,必须力求多熟种植集约化和持续化最大融合,积极推进传统多熟农艺科学化、现代化和机械化。  相似文献   

4.
把14个小麦基因型(11个四倍体和3个六倍体)同1个玉米杂交种F1进行杂交(玉米杂交种F1用作父本)。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植株种植在可调控的温室条件下(日长16h.昼/夜温度为25℃/15℃)。为了提高胚成活率.用2.4-D(10mg/L)处理玉米授过粉24h的小麦穗。四倍体和六倍体的胚成活率为每100个授粉小花中成活2.09—26.76个胚.在所有的六倍体小麦基因型和11个四倍体小麦基因型中.有5个均获得了单倍体和双倍体植株.本试验的最重要之处是能够用四倍体小麦培育单倍体植株.其理由有二:第一.由于无效胚的形成和高比率的白化苗不能用于对四倍体小麦进行花粉培养.第二,到目前为止.尽管可以用四倍体小麦同玉米杂交产生胚.但不能产生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5.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广全 《麦类作物》1998,18(6):12-14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  相似文献   

6.
1 各作物产量指标马铃薯2000kg/667m2鲜薯折主粮400kg,玉米600kg/667m2,合计产粮1000kg/667m2。2 土层深厚基本农田冬前深耕一次30cm,开春耖一次,打碎土块,疏通四周排水沟。3 间套方式及带型167m带,一般要求东西走向。双行马铃薯套种双行玉米4 马铃薯栽培技术(1)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175或安薯56。可用两品种脱毒m4、m5种薯;提纯复壮秋薯二、三代薯;高山兑换单株系选“合格”种薯。(2)秋薯春播露地温床催成早春芽,用夏薯做种,用50g左右经严格精选种薯…  相似文献   

7.
米稻间作     
米稻间作即玉米和旱作水稻按照一定的种植比例,高矮棵作物合理搭配的一种栽植模式,它是在我地区长期推广水稻旱作的基础上,经过逐渐摸索,多年实践,探索出一项切实可行、新的栽培技术措施。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1米、稻间作栽培技术的推广概况 1997~1999年累计推广面积1400hm2,米、稻平均产量9201kg/hm2。 1997年在白旗镇黄旗村推广米、稻间作14hm2,玉米、旱稻按1:6(1垅玉米6行早稻)种植,在当年遭遇各种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严重情况下,米、稻间作以其独特…  相似文献   

8.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即: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4-D、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进行茎注射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2,4-D茎注射处理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茎注射2,4-D从10~200mg/kg均可得小麦胚,以100mg/kg为最高。当浓度为500mg/kg时,杂交穗枯黄死亡。  相似文献   

9.
把14个小麦基因型(11个四倍体和3个六倍林)同1个玉米杂交种F1进行杂交(玉米杂交种F1用作父本)。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3个重复。植株种植在可调控的温室条件下(日长16h,昼/夜温度为25℃/15℃)。为了提高胚成活率,用2.4-D(10mg/L)处理玉米授过粉24h的小麦穗。四倍体和六倍体的胚成活率为每100个授粉小花中成活2.09-26.76个胚。在所有的六倍体小麦基因型和11个四倍体小麦基  相似文献   

10.
毕节地区1997年推广喷施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效益评估王文秀蔡丽荣聂晓文(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技站551700)1前言马铃薯、玉米分带套作是我区主要种植方式,年播种面积80000~90000hm2,总产1.3亿~1.5亿kg(折原粮),在我区粮食生产中占有...  相似文献   

11.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马铃薯》2016,(3):186-190
马铃薯是中国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第4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2015年,农业部首次提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将马铃薯作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4大主粮作物进行扶持。定西市安定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丰富优质的马铃薯资源,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依靠马铃薯增收最多、占比最高的县区之一。因此,安定区作为全国3大马铃薯主产区和中国薯都核心区,先行一步启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浙西红黄壤地区特定的光温条件下,采用马铃薯、春玉米、棉花三熟制,春夏茬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效潜力,棉花产量1350~1500kg·hm-2与对照(麦-棉两熟)能持平。该熟制1997~1998年两年在全市龙游、江山等县(市)示范种植600hm2。1998年龙游县杨家村连片种植10hm2,经省市有关专家考查验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达到1503kg·hm-2,鲜玉米产量达到14360kg·hm-2,春马铃薯产量达到1.35万kg·hm-2,年产值达到5.25万元·hm-2,比对照麦棉两熟制年产值1.95万…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四川省继水稻、小麦、玉米、甘薯之后的第五大粮食作物,2005年其种植面积为36.80万hm^2,占全国的第5位,单产19.71t/hm^2,占全国的第8位,但仅为国外发达国家的1/3。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上使用的主栽品种生产力及综合性状差.不抗生产上的主要病害(PVX、PLRV、PVY、晚疫病、青枯病)。随着我省马铃薯产业化的推进。为解决消费者需求和饲料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在粮食作物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单产高于小麦、水稻和玉米。马铃薯作为粮菜兼用作物,营养价值高。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第二,每年总产达550亿公斤左右。马铃薯是山区人民的室中之宝,长期以来,对广大山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收入也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5.
1 前 言马铃薯种植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达3300hm2,但由于高山区种植马铃薯容易遭受“倒春寒”和晚霜的危害,致使单产一直徘徊在9000kg/hm2左右。为了充分利用地膜的优越性,避开冻害的影响,提高单产,我们进行了地膜覆盖试验。 福建省农业厅部署的冬种攻关课题 收稿日期:1999-02-18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品种德友1号(本地当家种)。22 试验地点寿宁县南阳镇溪南村,海拔542m,土壤类型灰沙泥田,肥力中等,前茬水稻,排灌方便。23 试验方法马铃薯采用高垄双行密…  相似文献   

16.
花生品种资源低温干燥贮藏生活力观察/宁秀呈(广西农业料学院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1994,(2).—56~571989年11月和1990年1月分别对贮藏6年和8年的普通型花生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结果表明:春植花生,以种仁贮藏和带壳贮藏6年后...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东台市马铃薯种植以东部沙壤土质地区为主,种植方式经历了露地种植、地膜覆盖、小棚栽培和多层覆盖栽培的发展过程,马铃薯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不断提高,但在西部里下河水稻生产地区,由于土壤粘性,马铃薯产量一直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为此,我们在部、省水稻小麦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春玉米—晚稻秧田—晚稻栽培制度及配套技术刘晓理1贺忠南2(1湖南省株洲市农业局,株洲,412000)(2湖南省茶陵县农业局,茶陵,412400)株洲市常年晚稻种植面积11.9万公顷,每年约需晚稻专用秧田1.47万公顷。历年来,全市晚稻专用秧田只有0....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马铃薯种植有明显的多样性,种植季节和模式几乎涵盖了中国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的所有类型,2 4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马铃薯以春播一季净作为主,是低海拔地区的种薯供给地,效益明显好于青稞、荞麦等作物;1 400~2 400 m的中海拔地区,有春作、秋作和早春作,不同季节又有净作和间套作;净作中产值比烤烟略低,但明显高于水稻、玉米等作物;马铃薯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是该区域主要的栽培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土地、温光水肥的利用效率,增强抗灾能力。1 400 m以下地区,马铃薯以一季冬作为主,主要是水稻-冬马铃薯的水旱轮作模式和甘蔗/马铃薯套作模式,夏季种植水稻解决粮食,冬季种植马铃薯增加收入,使冬马铃薯成为该类地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东南亚国家有大量的冬闲田,水稻-冬马铃薯的水旱轮作模式在东盟这些国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2.2 德国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产品加工发展特点。2.2.1 德国农业产业结构.2.2.1.1 种植业产业结构。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来看,总的趋势是:小麦、玉米和油菜的种植面积扩大。德国统一后,1990—199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最大,为20.5%,其次是小麦和油菜,分别为14.2%和6%;大麦、马铃薯和甜菜的种植呈下降趋势,1990—1998年,大麦种植面积减少最多,减少了14%,其次是马铃薯和甜菜,分别为13%和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