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不同的测定方法对本省不同世代区玉米螟为害玉米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一代区和不完全二代区采用大样本单测回归法。一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48克,损失率2.65%。不完全二代区玉米单株每增加1头幼虫,单株产量损失3.78克,损失率3.0%。二代区采用改进的小区对比法。第一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5.15%;第二代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2.35%;一、二代混合,1头幼虫产量损失率3.38%。以玉米螟产量损失为依据,提出了一代和不完全二代区的防治指标及二代区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产量及综合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番茄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水肥与番茄产量和品质综合得分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最优灌水施肥量。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拟合较好,可用于分析水肥对产量和综合品质的影响。水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所不同。产量模型中,灌水量(X1)的一次项系数为0.78,大于施肥量(X2)的一次项系数0.35,水分因素对产量的贡献比施肥大;而在品质效应模型中,施肥量(X2)的一次项系数0.22大于灌水量(X1)的一次项系数0.14,肥料对品质的影响更大。在水肥耦合作用中,产量及品质效应图均为上凸的曲面,水肥过高或过低均会使产量和品质下降,灌水和施肥要配合合理。由综合产量和品质得出最佳灌水量为2 803.36~3 420.93 m3·hm-2,施肥量为N:286.01~334.78 kg·hm-2,P2O5:143.00~167.39 kg·hm-2,K2O:286.01~334.78 kg·hm-2。  相似文献   

3.
水稻白叶枯病的产量损失是病情函数。病情与产量损失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反应出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病系统在环境条件和人类干预下,寄主-病原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结果,可行成不同的病情与产量损失组合。我们采取三种病情与产量损失估计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一)稻白叶枯病病情与产量损失宏观定性分级定量估计损失法;(二)病情按严重度分级,抽样测定单株产量与损失率,再估计全田或地区产量损失;(三)多年多点稻白  相似文献   

4.
柑橘在宜昌市栽植历史悠久且规模大的果树,柑橘疮痂病是影响柑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病害。通过设立防治区与非防区,调查统计不同处理区的疮痂病发生危害情况,对比分析产量结果,明确受害产量损失的情况,以评估疮痂病的为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了解二代玉米螟危害引起的产量损失,是制定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作者对黑龙江省二代区玉米螟危害玉米产量损失进行测定,并提出了防治策略。 试验设计 设4个处理:A 一代有虫,二代无虫区;B 一代无虫,二代有虫区;C 一、二代都有虫区;D 无虫对照区,5次重复。秋季按大区单独收获,统计单株平均产量和损失率,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一季中稻新品种在洪湖市不同播种期产量表现,设5月1日、5月15日、5月30日与6月15日4个播种期处理。结果表明:5月1日处理产量为690.0kg/667m2,开花期天气气温持续达38℃以上,结实率仍有79.4%。6月15日处理产量为709.8kg/667m2,达到播种期范围最高产量水平,高产主要原因一是适时收割,避开了10月14日后降雨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二是增加防鸟措施,减少了秧苗损失,有效穗为20.9万/667m2。5月30日处理产量最低为667.3kg/667m2,主要原因一是9月20日大风降雨天气,正值水稻收产前,二是8月21-28日抽穗期其中4d低温阴雨,低温在22.4-25.1℃,8月23日降雨达了80.8mm,影响了水稻结实率、穗实粒数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7.
氮肥追施时期对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的影响是由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共同决定的,但与产量的相关程度(r^2=0.98)比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程度(r^2=0.93)略大,在各追施时期中,拔节期一次追肥蛋白质产量最高。氮肥深追,由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同步增加,导致蛋白质产量的提高,播期对蛋白质量的影响同年份相关,适期播种(9月23日左右)蛋白质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同灌浆期,乳熟期植株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  相似文献   

8.
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明确了杂草稻对水稻生长、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的影响。水稻营养生长期,不同杂草稻密度对水稻基本苗、株高、单株鲜重、分蘖、倒二叶长与宽均没有影响。而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实际产量等均随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杂草稻密度为1株/m2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9.15%,当杂草稻密度达7株/m2时可导致水稻产量损失50%以上,杂草稻密度达到12株/m2时水稻产量损失可高达72.29%。  相似文献   

9.
稻(水稻、陆稻)株的枯心和白穗直接或间接影响稻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稻株枯心和白穗的形成因素诸多,对其正确进行识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稻枯心 (一)稻真枯心 1、稻螟枯心 稻三化螟造成枯心的,是因咬断稻株心叶基部,使心叶失水、褪色、纵卷,进而变黄干枯;早期叶鞘不枯黄,叶鞘内无虫粪,拔起时断处平齐。  相似文献   

10.
化学除草消灭草害,促进了农业增产,但是长期单独使用一种除草剂会对农业生态系发生很大的影响。(一)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除草剂在除草的同时也影响栽培作物的新陈代谢,作物经过几代使用一种除草剂后,后代就会改变对除草剂的反应,加强除草剂的有毒作用而影响作物的产量。苏联有人自1973~1977年单用2,4—D、甲氧二氯苯酸和毒草定作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剂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取决于药剂的种类和天气条件。单用2,4—D 的试验中,起初每年增产14.5公斤/亩,连续  相似文献   

11.
建立莜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产量与施氮总量及追施比例之间的效应方程,求解不同边际利润下的最佳施氮量及追施比例。结果表明施氮量改变,直接影响最佳追施比例、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生物产量等,施氮量在17.25~120.75kg/hm2区间内,各种目标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稳定增加,在合理的施氮量区间内实现既定产量,施氮总量与追施比例可以消长互替,降低追施比例则增加氮素总量,或增加追施比例则可以减少氮素总量。得出了不同目标产量时的最佳氮肥用量与追施比例和对应于氮肥不同用量的最佳追施比例及理论产量的动态施肥模式的数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一、植保工作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我省植棉面积不大,产量也不高。赣北老棉区,除彭泽县、九江县皮棉亩产超百斤以外,其它主要产棉县皮棉亩产长期徘徊在80斤上下;至于赣南、赣中分散棉区,产量都很低,例如:于都县、南城县的部份棉区,皮棉亩产多在30—50斤。诚然,棉花产量不高,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盆栽试验和室内测试。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得出,供试土壤条件下,籽粒产量总是与生物产量、穗粒数呈正相关,这种相关性与栽培条件与施肥水平无关;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在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相对产量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穗粒数呈高度正相关,关量三大构成因素中只有穗粒数对相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足肥土壤条件下,施肥增产率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穗粒数呈高度正相关,产量三  相似文献   

14.
投影寻踪回归技术是一种新兴的EDA多元回归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对石河子总场土地自然属性与棉花产量的PPR回归分析,建立产量预测模型,较成功地预测了土地生产力,并以 产量为鉴定指标对评价单元进行了棉花土地适宜性等级划分,对PPR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机采种植模式对不同株型棉花脱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陆中54号(株型较松散)和新陆中75号(株型较紧凑)为试验材料,代表南疆早中熟品种类型,以一膜六行、一膜四行、一膜三行模式代表目前机采种植模式, 研究了机采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和不同株型果枝交错程度与脱叶效果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新陆中54号一膜三行较一膜六行模式籽棉产量增加10.0%,皮棉产量增加8.9%,但新陆中75号一膜三行较一膜六行模式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下降5.8%和8.2%,而一膜四行模式产量下降幅度较小;一膜三行脱叶率、挂枝率均高于一膜四行和一膜六行模式;果枝交错系数α1与脱叶率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85,果枝交错系数α2与挂枝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24,吐絮期LAI与脱叶率和挂枝率相关性不明显;相同品种三种机采种植模式之间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新陆中54号在一膜三行模式下增产显著,脱叶效果好;新陆中75号一膜六行、四行模式产量较高,但综合考虑脱叶效果和纤维品质,一膜四行模式更适宜机采。因此,对于南疆株型松散型品种推荐采用一膜三行模式,株型紧凑型品种推荐采用一膜四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同的种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不同的栽培密度,比较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我区的高产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表现不一样。等行距70cm、9万株/hm~2,一穴双株种植条件下的玉米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盐碱地栽培密度对蓖麻生长和产量变化的影响,研究了4种栽培密度下株高、茎粗、单株有效穗数、百粒重等产量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蓖麻产量增加,单株平均穗数降低,平均株粒重降低。密度从31 250株·hm~(-2)增加到41 667株·hm~(-2),产量增加不显著。蓖麻籽百粒重在31 250株·hm~(-2)时达到最大,为30.85 g。主穗出籽率在31 25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87.7%。主穗产量在单株总产中的占比在31 250株·hm~(-2)时达到最高,一级穗产量在41 667株·hm~(-2)时最高。蓖麻在41 667株·hm~(-2)的栽培密度下获得最高产量。干物质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例在25 000株·hm~(-2)时达到67.3%。  相似文献   

18.
李红松  黄婕 《广西植保》2008,21(1):19-21
2005年,兴安县农业技术部门开始开展超级稻品种引进试种和试验示范工作,经过两年来的大量宣传培训和一系列试验示范,推广示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喜人,2006年示范片最高产量达到617kg,平均产量达到560·6kg;二是推广面积扩大较快,2005年全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损失率测定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在测定由小麦赤霉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时,因各地所用方法不同,导致同一病情测出的产量损失相差较大,使各地产量损失难以比较。针对这一情况,在江苏江宁做了如下试验: 试验设计 田间调查取样 选用当地推广品种扬麦3号和宁麦3号,在赤霉病病情稳定且症状明显时,大面积调查病穗率,病情指数;另外,各品种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作物——气候——土壤”农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作物与光、热、水、肥的定量关系,对地处半干旱、干旱地区的内蒙古典型旱作农区主要粮食作物进行了气候土壤生产潜力估算。计算的光合产量是最高理论产量,光温产量是可能达到的高产界限,而降水和土壤肥力产量是应该争取实现的产量。当地少数旱作基本农田的实际产量基本上和水、肥产量一致。根据对作物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分析,影响当地产量的主要可控因子首先是肥,其次是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