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梅山猪发情周期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SR基因BB型小梅山母猪、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发情周期血清生殖激素(雌二醇、雌三醇、孕酮、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浓度,探讨小梅山猪高产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小梅山猪雌二醇、孕酮浓度均显著(P<0.05)高于大白猪,大白猪雌三醇和促黄体素浓度显著(P<0.05)高于小梅山猪,而两品种猪促卵泡素则无显著差异。初步认为在诸多生殖激素动态相互作用中,雌激素和孕酮是决定小梅山母猪(ESR基因BB型)繁殖力的主效激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PCR-SSCP法检测187头姜曲海母猪的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产仔数、初生重、20日龄重及乳头数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FSHβ基因型间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显著,nn基因型母猪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NN基因型多1.70和1.44头·胎~(-1),经产胎次比NN基因型分别多1.20和1.22头·胎~(-1)。3种基因型后代初生重和20日龄重差异显著,Nn基因型后代显著高于NN和nn型;3种基因型间乳头数差异显著。因此,FSHβ基因完全可作为产仔数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有望获得较大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3.
猪雌激素受体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PCR-RFLPs法检测90头姜曲海、梅山、二花脸母猪雌激素受体基因(ESR)的多态性,分析了该基因与产仔数和乳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型间总产仔数(TNB)和产活仔数(NBA)差异极显(P<0.01)。BB基因型母猪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AA基因型多3.03和3.01头;经产胎次比AA基因型多1.80和1.82头。ESR基因型间乳头数差异不显(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基因(USP18)在猪不同妊娠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关系,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为揭示USP18基因在猪妊娠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PCR扩增猪USP18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及开展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妊娠15、26和50 d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细胞试验检测分析雌二醇和孕酮联合处理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表达的影响,并采用PCR-RFLP和SPSS 19.0检测猪USP18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猪USP18基因CDS序列为966 bp,共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蛋白分子量为37 kD,理论等电点(pI)为6.74;猪USP18氨基酸序列与牛USP1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二者的遗传距离最近.USP18基因在妊娠15和26 d梅山猪和大白猪子宫内膜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妊娠50 d,且在妊娠26和50 d,USP18基因在梅山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大白猪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下同).以10-10 mol/L雌二醇和10-8 mol/L孕酮联合处理子宫内膜上皮细胞,USP18基因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且显著高于激素处理前的相对表达量.在猪USP18基因CDS序列953 bp处存在1个SNP位点(T/G错义突变),其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经产母猪中,T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多,GG基因型母猪产活仔数最少,且差异显著.[结论]猪USP18基因在附植期子宫内膜中高水平表达,且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受雌激素和孕激素诱导,表明USP18基因在妊娠早期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SP18基因在梅山猪和大白猪间的差异表达可能是导致梅山猪产仔数高于大白猪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ERα、P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牦牛子宫中ERα和PR mRNA及ERα和PR蛋白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均有ERα mRNA和 PR mRNA的表达,ERα和PR蛋白免疫阳性产物表达于子宫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子宫内膜中ERα mRNA和PR mRNA在发情后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显著下降(P<0.05),发情前期回升;ERα和PR蛋白表达在发情期最强而间情期最弱;子宫肌层中ERα mRNA和PR mRNA的表达在发情期较高,发情后期显著下降(P<0.05),间情期降到最低,发情前期显著回升(P<0.05),且达到最高值;ERα和PR蛋白发情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最弱,但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α和PR在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随发情周期不同呈周期性变化,参与调节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及肌层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ERβ及p-ERβ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对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及其磷酸化形式p-ERβ进行定位和半定量的研究,探讨ERβ和p-ERβ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的表达规律。Western bolt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鼠发情周期卵巢中,ERβ和p-ERβ均在小鼠发情期卵巢中高水平表达,而在其他时期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同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Rβ及p-ERβ在小鼠卵巢的卵泡和黄体中,随发情周期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分布。ERβ及p-ERβ在小鼠卵巢中的分布和表达量的变化与卵巢中卵泡和黄体的发育过程基本一致,揭示ERβ对小鼠卵巢发情周期的周期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0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和PTEN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其临床表现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或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ER、PR有助于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或(和)术后的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甘加型藏羊(Ovis arise)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的分泌规律及其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在下丘脑-垂体-卵巢(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 HPO)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选取发情周期内健康且未孕甘加型藏羊32只,运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研究其血浆雌激素分泌规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HPO组织中ER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分布。结果显示,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含量呈脉冲式和波动式交替变化,发情期最高,发情后第10小时达到第1个峰值(97.21 ng/mL);ERα mRNA及蛋白在HPO中均有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后期最高,显著高于间情期;垂体组织中发情期最高,与其他3个时期差异显著;卵巢组织中在发情前期最高,各时期表达差异显著。免疫组织化学试验结果显示,ERα阳性表达主要在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胶质细胞胞核和大神经元胞体及轴突分布;在垂体远侧部及中间部嗜酸性细胞胞核中高表达,胞浆中表达较弱,在卵巢的生长卵泡颗粒细胞胞浆和胞核、卵泡内膜细胞及黄体细胞胞浆中分布。甘加型藏羊发情周期内血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HPO组织中呈动态表达变化,表明雌激素及其受体α参与调节甘加型藏羊的生殖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氟烷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江苏省泰兴种猪场长大(长白猪×约克夏)二元杂交初产母猪及经产母猪的氟烷(H al)基因型,分析氟烷基因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等9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产母猪的繁殖性状各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而经产母猪N N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初生窝重与N n型、nn型差异均显著,个体初生重上氟烷阴性与氟烷阳性间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氟烷敏感基因可导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下降,初生窝重和个体断奶重降低,并使生长速度减慢,即H aln对繁殖性能有较显著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ESR基因AA和BB两种基因型的小梅山母猪生长期内(30~150日龄)血清中E2、P4、GH、FSH和LH的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小梅山猪BB基因型E2和FSH浓度有高于AA型的趋势,在135日龄时显著高于AA型(P<0.05);AA型GH浓度均高于BB型,且在45~130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说明发生了ESR基因突变的小梅山猪,其E2、FSH及GH 3种激素的分泌量也发生了改变。这3种激素的协同作用不仅使小梅山母猪表现出发情早、繁殖性能高等性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B型小梅山母猪产仔多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在广西雌性水牛生殖器官中表达定位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处于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卵泡期、黄体期)成年水牛的卵巢、子宫、输卵管NGF、TrkA分别进行染色定位.结果表明:NGF/TrkA阳性细胞在卵巢主要见于卵泡内膜细胞、颗粒细胞及黄体细胞;在子宫主要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腺...  相似文献   

12.
小梅山猪种质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十年的保种和选育,我院小梅山猪种群表现出母性好,性早熟,产仔数和乳头数多,杂交利用效果明显等优良特性。小梅山猪(M)平均每头有效乳头数为16.96±0.82个,初产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9.85±3.21头,育成率为84.33%,经产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14.87±2.60头,育成率为89.98%。小梅山猪(M)作为母本与大约克(W)或长白(L)进行二元杂交,其平均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2.70±2.35头和12.34±2.34头。纯种小梅山猪屠宰胴体瘦肉率为45.83%,长白×小梅山二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57.93%,大约克×小梅山二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56.42%,长白×约克×小梅山三元杂交肉猪胴体瘦肉率达60.88%。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非同位素标记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姜曲海母猪初情期前(初生及15、30、45、60日龄)卵巢和子宫中雌激素受体(ER)mRNA的表达丰度。图文分析系统扫描结果显示:初生卵巢内ER mRNA表达不明显,15~45日龄时阳性率逐渐上升,60日龄时略有下降,阳性斑点主要集中于原始、初级、次级各级卵泡,且大卵泡阳性斑点较小、卵泡密集;子宫内ER mRNA阳性率与日龄呈正相关,且阳性斑点主要出现在子宫内膜腺体中,基质部分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揭示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基因变异位点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405头大白母猪LIF基因C4950G和C6988T位点的多态性,结合1 716窝母猪繁殖性能记录,分析了单个位点基因型及两位点合并基因型对5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大白猪C4950G和C6988T位点分别以等位基因G和T的频率最高,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杂合度较高。C4950G位点GG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及21日龄成活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基因型(P0.05或P0.01),C6988T位点CT基因型母猪上述4个性状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两个位点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合并基因型为GGCT的母猪,可较其他基因型显著提高总产仔数0.90~1.05头(P0.05或P0.01)、产活仔数0.54~0.88头(P0.05或P0.01)、仔猪21日龄成活数1.02~1.95头(P0.05或P0.01),仔猪初生窝重与21日龄窝重也更大(P0.05或P0.01)。【结论】进一步证实LIF基因与母猪繁殖性状间存在显著关联,但在不同品种(猪群)中,该基因的具体效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快速掌握猪小挑花阉割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充分了解小母猪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卵巢位于盆腔人口顶部的两旁,体重15kg以内的小母猪卵巢以黄豆大小,表面光滑,呈淡红色,子宫角位于骨盆腔人口的两侧稍前方.即髋结节的稍后方,长而歪曲很多.并且有许多纵走条纹,仔猪子宫角直径较小,色泽鲜红、韧度大,易与小肠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以姜曲海瘦肉型品系猪零世代及其亲本杜枫姜(杜洛克×枫泾猪×姜曲海猪)母猪为研究对象,探讨0~75日龄母猪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激素的分泌规律。结果表明:零世代与亲本母猪生殖器官从60日龄开始表现出快速生长,与该期LH、FSH、E2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说明这3种激素浓度的上升,加速了生殖器官的生长,尤以卵巢最为明显。零世代母猪卵巢75日龄时有三级卵泡出现,亲本则发生在60日龄,75日龄时卵巢表面有囊状卵泡出现,并观察到成熟卵泡,零世代母猪卵巢卵泡发育比亲本稍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品种性成熟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实现主动干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成功率,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雌激素受体在小鼠发情周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自然发情受孕组、自然发情假孕组(对照组)和超数排卵组小鼠在见栓后第2天,子宫内膜上雌激素受体(ER)表达量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之后的第4、6、8天,超数排卵组雌激素受体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自然发情受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ER的表达在第4、6天时显著高于自然发情假孕组(P<0.05),在第8天时,自然发情受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ER阳性率与自然发情假孕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自然发情受孕组相比,自然发情假孕组和超数排卵组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窗口期开放延迟,而自然发情假孕组和超数排卵组差异不明显(P>0.05).以上结果表明,雌激素通过ER对小鼠胚胎着床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在兽医临床上,母猪发生不孕的现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母猪不孕的发生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1疾病原因1.1母猪生殖器官疾病。母猪患有卵巢、子宫或阴道疾病,  相似文献   

19.
(续第1期第36页)一、母猪的生理器官解剖与特点1.母猪生殖器官由3部分组成。性腺(又称主性器官):卵巢;生殖管道:输卵管(漏斗部、壶部、峡部)、子宫(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和阴道;外生殖器官:尿生殖前庭、阴唇和阴蒂。2.解剖特点①卵巢:初生子猪似肾形,表面光滑;性成熟后,由于有多个卵泡发育,形似桑椹;排卵后的间情期或妊娠期,由于有多个黄体突出于卵巢表面而凹凸不平,又像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外来品种大约克猪和江苏地方品种梅山猪、二花脸猪、姜曲海猪及培育品种苏钟猪共144头。结果表明,PGC1基因序列经AulI酶切后存在AA、A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大约克猪中AA基因型占优势,A等位基因频率为0.7,江苏地方品种猪中,TT占绝对优势。分析PGC1基因型与胴体性状相关性发现,AA基因型猪的脂肪重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倒数第三四腰椎间背膘厚AA基因型猪高于TT基因型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A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