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相似文献   

2.
沼气发酵微生物低温驯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6℃低温处理对沼气低温发酵微生物菌群产气特性及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生化培养箱控制温度条件,采用批量发酵、排水集气知MPN计数法,了解6℃条件沼气发酵器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的数量。[结果]结果表明:通过6℃低温驯化,沼气发酵微生物菌群能维持日平均产气量为23.6ml/2500ml发酵液;发酵细菌数量为3×10^8个/ml,纤维素分解菌为9×10^4个/ml;硫酸盐还原菌数量为1.9×10^5个/ml,其种群数量与常温条件相近;产甲烷菌数量为4×10^5个/ml,比常温条件低2个数量级。[结论]发酵体系中,低温主要影响产甲烷菌群。  相似文献   

3.
研究常规饲料粉料加工对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的影响,计数统计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理论添加值(6.02±0.13)×10^7和实际计数值(6.15±0.76)×10^7并无显著差异,说明枯草芽孢杆菌稳定性好,能够经受饲料粉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挤压等的考验,可在饲料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应用。  相似文献   

4.
纳豆芽孢杆菌在奶牛瘤胃和十二指肠存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内外试验研究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atto,BSN)在奶牛胃肠道存活规律及停留时间。试验1:经过滤的荷斯坦奶牛瘤胃液或十二指肠液加入BSN菌液(芽孢含量为10^5cfu/mL),对照组不添加;将处理好的发酵液于39℃厌氧培养,瘤胃液检测发酵0、6、12、24、48和72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芽孢数,十二指肠液检测发酵0、1、2、3、4、5和6h芽孢数。试验2:选取7头瘘管牛随机分成2组,处理组(4头)通过瘤胃瘘管投放100mL.BSN菌液(芽孢含量为10^8cfu/mL),对照组(3头)不投放;投放后6、12、24、48和72h采集瘤胃液、十二指肠液和粪样。BSN在瘤胃液发酵过程中芽孢数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发酵24和72h的存活率分别为191.3%和175.9%,并促进了丙酸和丁酸的产生(P〈0.05),减少了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产生(P〈0.01)。BSN在十二指肠液中发酵1h内芽孢数有上升的趋势(P〉0.05),发酵3h后急剧降低,发酵1、3和6h的存活率分别为159.2%、121.4%和35.7%。体内试验结果表明瘤胃、十二指肠和粪便中的芽孢数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48h后各位点均很难检测到芽孢。总之,BSN能耐受奶牛瘤胃液环境,并能影响瘤胃发酵,在十二指肠液的耐受时间约为3h,但不能在奶牛胃肠道中定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方法]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和分批补料发酵工艺,研究生防菌菌株A的培养条件与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适合菌株A摇瓶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5℃,摇瓶装量12%,接种量3.0%,初始pH值7.2。20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参数为:种子培养基为YDC培养基,培养时间24h,接种量3.0%;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酵母膏1.0%,CaCO3 1.0%,pH值7.2;流加培养基:葡萄糖1.5%,酵母膏0.5%,制成混合液一起流加,发酵8h开始流加;发酵周期(34±2)h,在以上发酵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浓度达(3.410±0.151)×10^9cfu/ml。[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所获得发酵液芽孢数浓度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制备生防菌剂。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海洋细菌AiL3和CⅢ-1两菌株混合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初步测定并比较了混合发酵液与单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为:酵母膏10.0 g/L、酵母粉5.0g/L、蔗糖8.0 g/L、木薯淀粉10.0 g/L、CaCl2· 2H2O 0.2 g/L、NaCl 0.2 g/L、FeSO4·7 H2O 0.1 g/L、MnSO4·7 H2O 0.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装液量230 mL/500 mL、接种量4%、发酵温度28℃、转速180 r/min、发酵时间52 h.优化后,两菌株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显著提高,活菌数达5.0× 1010 CFU/mL,芽孢量达4.5×1010 CFU/mL,芽孢生成率达90%以上,比优化前的活菌数和芽孢量提高了100倍以上.对盆栽辣椒幼苗进行灌根处理,两菌株的混合发酵液相比单菌株发酵液,其株高、茎粗、鲜重等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贝莱斯芽孢杆菌FJ17-4对许多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提高其生防作用,开展FJ17-4发酵技术研究。【方法】以发酵液的OD600值为评估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后,进一步对优化后发酵液的菌体数、病原菌抑制率和室内盆栽防治效果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菌株FJ17-4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黄豆粉12.5 g·L-1、玉米粉5.0 g·L-1、K2HPO4 12.5g·L-1,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装液量20%(50 mL/250 mL),接种量12.5%,转速180r·min-1,发酵培养时间40 h。优化后发酵液的OD600值和菌体数量分别为1.52×1010、1.03×1010 cfu·mL-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25.62%和21.95%...  相似文献   

8.
对1株耐盐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为了获得更高的菌体浓度,还探索了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为:玉米粉10 g/L、豆粕粉20 g/L、葡萄糖15g/L、蛋白胨15 g/L、牛肉膏5 g/L、MgSO_41 g/L、CaCO_37 g/L。最优培养条件为:起始pH 7.0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7.5,发酵温度35℃,培养时间18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20 h,接种量5%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为:发酵16 h后,一次性补加碳、氮源(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3∶3∶1)总量的15%。枯草芽孢杆菌TGBio-1433发酵液活菌数由最初的24.2×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提高到136.1×108cfu/m L。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嗜气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和芽孢数,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36 h、接种量5%、温度37℃、转速200 r/min、起始p H值7.5、装液量25 mL/250 mL。优化后发酵菌液含菌量为5.8×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2.2×10~9cfu/mL)相比,提高了163.6%;优化后发酵菌液芽孢数为5.5×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芽孢数(1.8×10~9cfu/mL)相比,提高了205.6%。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毛发生产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鸡毛水解液和头发水解液代替常规黄豆粉培养基中的氮源进行发酵培养苏云金杆菌,在发酵过程中测定总菌数.芽孢数和pH值等指标,并与常规黄豆粉培养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鸡毛水解液和头发水解液培养的B.t 546在48 h总菌数达到5.0×108个·mL-1左右,芽孢数达到1.0×108~2.0×108个·mL-1左右,效果略低于常规黄豆粉培养基(48 h总菌数4.8×109个·mL-1,芽孢数2.6×109个·mL-1),但可以达到工业生产水平(芽孢108个·mL-1);而且镜检结果表明.毛发水解液培养的B.t 546在18 h左右就出现芽孢和伴孢晶体,比常规黄豆粉培养基出现时间要早6 h左右.以棉铃虫为供试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利用毛发水解液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比常规黄豆粉培养基生产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效果略高.因此,利用毛发等废弃物生产生物农药以降低其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废物资源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生物药剂防治两色绿刺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炜东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90-192
应用浸渍法选用5种不同浓度的白僵菌和苏云金杆菌,分别对两色绿刺蛾2龄初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白僵菌对2龄初幼虫致病力回归线方程为y=3.2363+0.2729x,其LC50为2.90×106孢子.ml-1,且5×10^6、5×10^7、5×10^8、5×10^9、5×10^10孢子.ml-1不同浓度的LT50分别为8.62d、7.72d、7.25d、6.07d和5.66d。苏云金杆菌对2龄初幼虫致病力回归线方程为y=3.2889+0.2919x,其LC50为7.28105伴孢晶体.ml-1,且8×106、8×107、8×108、8×109、8×1010伴孢晶体.ml-1不同浓度的LT50分别为7.62d、5.87d、4.84d、4.33d和4.21d。根据正交试验均值最大值的组合原理,混合生物药剂的最佳组合为c1b2a3,即1%阿维菌素5000倍液+白僵菌20倍液+苏云金杆菌3000倍液;而混合生物与化学药剂的最佳组合为A1C2B2,即20%杀灭菊酯8000倍液+1%阿维菌素10000倍液+白僵菌20倍液,经林间应用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人工育苗技术全过程。首先研究了室内育苗浒苔藻体孢子放散的最适温度及藻体密度,孢子附着及萌发的最适温度与光照强度,浒苔苗网下海养殖小苗最适长度。结果显示:浒苔在温度25℃、藻体密度为0.8 g/L时藻体放散孢子量最大,温度为20℃、晴天[光照强度300μmol/(m2·s)]时浒苔孢子附着及萌发效果最好,浒苔幼苗海区养殖的适宜藻体长度为1~3 cm。根据以上育苗技术参数,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26日,在浙江象山港河伯所村奉化益珍海藻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试验,并初步建立了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本次规模化育苗共用6.6 kg新鲜藻体,共放散了17.82×1010个孢子,平均每克藻体放散孢子量高达2.7×107个;共采苗2 000张苗帘(规格16 m×1 m),平均每张网帘附有8.64×107个孢子;网苗经20℃室内培育,7 d萌发达到最高峰,平均20棵苗/cm,小苗长度最长可达3 cm,达到出海养殖要求。育苗全过程共为45 d。该研究为浒苔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氨氮质量浓度渐变和突变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质量浓度突变组实验中,氨氮质量浓度从起始浓度0.05 mg·L-1向中浓度1.25 mg·L-1和高浓度3.0 mg·L-1突变过程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影响显著(P0.05),先氨氮突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4.4%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5.75×106,1.62×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突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30%,38.9%和48.9%;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9.58×105,4.94×106copy·g-1,氨氮浓度渐变实验中各组至24 h对虾累积死亡率较低(P0.05),48 h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先氨氮渐变后感染WSSV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最大值分别为28.9%,30.0%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4.48×106,1.86×106copy·g-1。先感染WSSV后氨氮渐变实验中氨氮起始、中、高浓度胁迫下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6%,33.3%和45.6%;病毒含量最大值分别为9.59×105,8.58×105,6.55×106copy·g-1。这表明对于携带WSSV的对虾,氨氮变化越大,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越大,所以控制水质中氨氮含量在低浓度水平对预防WSS爆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在水溶液中的分子识别作用,考察了温度对该作用体系的影响;并探讨了瓜环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可形成1:1配合物;其稳定常数(K)为(9.23±0.05)×10^3L/mol,热力学参数为△G(-2.26×10^4J/mo1),△H0(-43.79J/mol),△S0(-72.78J/K·mol)。并且七元瓜环与三环唑形成的包结配合物对三环唑抑制稻瘟病菌活性具有增效作用,抑菌率提高16%。  相似文献   

15.
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及其增殖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及增殖情况,为有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野外昆虫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的体内收集到5种不同来源的微孢子虫,以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为对照,检测不同来源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力,并通过镜检和染色观察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繁殖情况。【结果】从菜粉蝶分离获得的微孢子虫(PrLM)、从不同来源桑尺蠖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PaBMI和PaBMII)、从不同来源斜纹夜蛾分离获得的2种微孢子虫(SlMI和SlMII)及家蚕微孢子虫(N.b)对家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4.67×10^4、8.12×10^5、1.13×10^7、8.14×10^7、3.51×10^7和1.16×10^4个/mL;各种昆虫微孢子虫在蚕体内孢子增殖力均很低,镜检发现,PrLM和PaBMI每个视野下见到1-10个孢子,而PaBMII、SlMI和SlMII需要几个视野才见到1个孢子;染色观察发现,PrLM和PaBMI感染后可以形成大量裂殖体,但很难形成成熟孢子。【结论】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交叉感染危害,尤其是对蚕种生产危害很大,但在蚕体内增殖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6.
棘孢木霉产厚垣孢子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ZJSX5003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此菌株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为:高温黄豆饼粉-玉米粉培养液,甘油0.005mL/mL最佳条件为:接种量0.8×10^5个/mL,装瓶量50mL/250mL,转速150r/min,温度:30℃2d,20℃2d,28℃4d;初始pH3.0。此单因子优化的配方及发酵条件可使厚垣孢子的发酵产量达到5.82×10^7个/mL。  相似文献   

17.
大豆干旱和低温cDNA文库的构建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栽培大豆(Glycine max)吉林35为材料,在幼苗期进行干旱、低温处理,分离mRNA经逆转录合成cDNA后,插入到融合表达载体中,分别构建了干旱和低温两个融合表达文库。检测表明,两个初始文库的滴度分别为2.75×10^6pfu·mL^-1和5.52×10^5pfu·mL^-1插入的cDNA片断长度在0.5~2.0kb。此文库的构建为今后分离与干旱、低温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BtR05的诱变育种及其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tR05为原始菌株,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对朱砂叶螨成螨有较高毒力的突变株63号.63号菌株的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LB摇瓶培养48 h后显微计数为4.88×109cfu.mL-1.63号发酵液的杀螨活性是原始菌株的1.33倍.通过斜面传代培养,该菌株能稳定遗传10代.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最佳施用浓度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使用浓度,以结瘤能力较强的根瘤菌菌株为试材,通过活化、摇床培养设定4个浓度梯度,混拌接种于大豆,在结荚期测定其植株生物量、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并于成熟期对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叶片颜色深绿、株高升高,单株根瘤数目增加,并在结荚期达到结瘤高峰。根瘤干鲜比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呈现抛物线状,菌细胞0.8×108个·mL-1浓度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最高,对照根瘤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明显高于试验中各菌液处理的根瘤干鲜比。接入根瘤菌处理的大豆生物量均高于菌液对照处理及清水对照处理,菌细胞0.6×108个·mL-1处理的生物量达到最高。低浓度菌液处理的根冠比小于高浓度菌液处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根瘤菌液浓度的变化也呈现出抛物线状,菌细胞均以0.6×108个·mL-1根瘤菌液浓度处理最高。根瘤菌液各浓度处理的百粒重变化不大,略高于菌液对照处理而显著高于清水对照处理。因此,黑龙江省土著根瘤菌制剂推荐使用浓度菌细胞0.6×108个·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