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2.
早在唐代,江西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江西茶树的种植,当在唐代以前。唐代江西洪州西山的白露是全国的名茶之一,此外袁州、吉州、信州、饶州、江州等都是茶叶的产区。唐陆羽《茶经》中讲到茶的产地时,说:“江南有鄂州、袁州、吉州。”陆羽还在江西信州(上饶)茶山种植茶树。同治《广信府志》载:“(陆羽)寓居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饶州浮梁县,岁产茶七百万驮,茶税钱十万余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长安商人乘船至江州.前往浮梁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  相似文献   

3.
罗春兰  张志宏 《农业考古》2007,(5):43-46,66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呤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曾挥写诗句,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1)(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4.
江西茶业科技世纪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产茶已有2000年历史,唐代就有西山白露茶、界桥茶、浮梁饼茶、庐山云雾、婺源方茶等名茶,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狗枯脑茶、浮红及珠兰茶精荣获金奖,享誉海内外。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载:1997年全省茶园总面积86.25万亩,采摘面积66.90万亩,总产量达到19215吨。我省茶叶生产的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茶叶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处在世纪之交之时,总结和回顾本世纪来我省茶叶科技对茶业生产发展的促进,对组建下一世纪的茶业生产是必要和有益的。一、一个世纪来重要茶业科技在我省应用情…  相似文献   

5.
楚湘茶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省产茶历史悠久,至迟源于西汉时代,湖南省的茶陵县就是以盛产茶叶而得名。据南北朝时代的《茶陵图经》载:“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焉”。又据《汉书·地理志》载,茶陵县置于汉初,为长沙国十三县之一,显然茶陵县产茶由来已久。长沙马王堆一、三号西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茶叶和以茶做成的食品——苦羹。关于“苦羹”,专家们有人认为是茶和米做成的汤。若如此,“苦羹”就可能是洞庭湖区的“擂茶”和湘西南山区“油茶”的老祖宗了。可见,湖南在西汉初期就有饮茶的习俗。至今,湖南省仍然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不但名茶种类多,而且饮茶习俗奇。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期,我国茶叶生产有了空前发展,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贸易”。“税茶”始于唐代,“榷茶”在宋代已成为一种制度,茶利收入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唐代茶产地:山南、淮南、剑南、浙东、浙西、黔中和岭南等七大地区(据《茶经》)。宋代,种茶地区比唐代大为增加,除淮水以北诸路外,南方诸路皆产茶,淮南、两浙、江南、荆湖、福建和广南都是有名的产茶地区,至绍兴末年(绍兴三十二年)东南十路,六十州,二百四十二县产茶,川峡也是盛产茶叶之地。  相似文献   

7.
修水县产茶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宁红工夫茶的源产地和主产区。据《修水志》记载,早在公元618年到907年就盛产茶叶.北宋时期双井茶名扬海内、誉满朝纲,有“草茶第一”之称。光绪18年。茶园面积近2.3万公顷,因山口、漫江产品质量尤著,上海、汉口有“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经营行规。  相似文献   

8.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红茶因外形和品质不同,可分为工夫红茶、小种红茶和分级红茶三类。祁红属工夫红茶,又称祁门工夫。它以高香闻名,始终畅销不衰,特别在英国伦敦市场,被誉为“茶中英豪”,皇家贵族都以祁红作为时髦的饮品,用茶向皇后祝寿。祁红的产地在安徽省两门县,祁门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浮梁与祁门历史上同属一个茶区。古时的祁门茶叶,大多数通过浮梁外运。但那时产的是绿茶,制法与六安茶相似,被称为“安绿”。到了清光绪元年,国际茶叶市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唐代以来,茶叶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之一,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浮梁茶。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浮梁茶叶外销的主要途径。明末清初,欧洲逐渐成为中国包括浮梁在内茶叶外销的主要对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茶运销到西欧,通过草原丝绸之路将茶运销到俄国。民国时期,由于丝绸之路上茶贸形势的变化,浮梁茶业趋于衰败。  相似文献   

10.
毛祖法 《农业考古》1995,(2):250-251
唐代的浙江茶业浙江省农业厅毛祖法浙江省现有茶园15万公顷,年产茶11万吨,是目前中国茶叶生产、科研、贸易、文化的中心。据稽考,茶叶自汉代传入浙江,迄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在这悠悠二千年的产茶历史中,唐代是浙江茶叶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茶区辽阔、贡茶众...  相似文献   

11.
江西是我国利用茶较早的省,也是全国主要产茶省之一。早在东汉(公元25~220年),庐山便有“僧人竟采野茶”的记载。唐代,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天宝元年,仅浮梁年茶税十五万贯,占全国茶税25%。宋代,江酉茶税占全国的29.7%。元代,茶叶产量及转运量超一百万担。明、清二代,茶叶是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91.9%。民国初年,茶叶盛况空间。1915年总产量达399650担(时婺源属皖,不含)。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的恢复和发展较快,全省已有90个县(市)产茶,产量约为1949年的8倍。由此可见,江西茶叶在历史上和现在,在农业经济中有…  相似文献   

12.
雷咸良 《河南农业》2012,(21):56-57
一、现状与成效光山县生态环境良好,产茶历史悠久,是古时淮南著名产茶县之一。茶叶是当地传统的经济作物,早在唐代已有种茶的习惯。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光山县茶叶学会成立于1973年,2002年更名为光山县茶叶协会,2009年1月正式在光山县民政局注册登记,主管单位是光山县农业局,由光山县科技、生产管理部门、茶叶生产厂家、企业集团的科技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参加的群众性行业团体,属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地方社  相似文献   

13.
陕南是西北最大的产茶区 ,早在唐朝就已成为全国七大茶区之一 ,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山南区” ,指的就是秦岭以南 ,巴山之北的陕南地区。陕南的茶为绿茶 ,茶叶翠绿 ,所以通称陕西青茶。紫阳青茶紫阳位于巴山北坡 ,汉水流经其境 ,气候温和 ,为陕西茶叶之乡。唐时所产贡茶叫“’茶芽” ,清代叫毛尖 ,俗称“皇茶” ,尤以“宦姑毛尖”为最。据《西乡县志》载 :“至清代 ,陕西惟紫阳茶有名。”清代中叶 ,陕西各县茶叶总产量为 1 50万公斤 ,紫阳茶就占了 1 0 0万公斤。现在全县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区的 33.3% ,产量占 6 0 %。茶农摘取嫩叶 ,经过…  相似文献   

14.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境内多山丘盆地,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茶叶生产的黄金地域. 除了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新化县还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据史料记载,新化产茶始于唐、兴于清、盛于民国.《新化怀古》中有载:"茶长家家课,溪流处处通",足见新化饮茶风气之盛.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茶香四溢、山花烂漫的美好季节,"中国茶文化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暨江西名茶论坛"隆重开幕。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江西省人民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省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们表示诚挚的欢迎!江西茶叶发展的历程,不仅孕育和积淀了深厚的江西茶文化,同时也为江西茶文化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首先,江西产茶历史悠久。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庐山僧侣劈岩削谷,取诸崖壁间栽种茶。"唐代,江西茶叶的发展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当时的浮梁、婺源一带,不仅是  相似文献   

16.
茶圣陆羽在余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源 《农业考古》2002,8(2):25-27
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其足迹遍及全国32州的茶叶产区,经多年的认真考察,写出了《茶经》三卷,《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故后人称奉他为“茶圣”、“茶仙”、“茶神”。……  相似文献   

17.
江西的茶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至少从汉代开始,庐山的僧人就开始种茶。唐代陆羽曾在江西生活过几年,他的《茶经》就记载婺源山区生产茶叶。陆羽还品评过全国20处著名泉水,其中第一泉、第六泉在庐山,第八泉在南昌郊区。白居易的《琵琶行》提到商人赶去浮梁买茶,说明当时江西已形成茶叶贸易中心。唐代的诗人郑谷、宋代诗人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杨万里、朱嘉都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诗。明代朱权的《茶谱》中所记载的茶道,对日本的茶道产生过深刻影响。明清时期在采茶歌、采茶灯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尿是戏剧史上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朵…  相似文献   

18.
刘清荣 《农业考古》2001,(2):266-270
唐代 ,首开征收茶税之先河。据《旧唐书·德宗纪》记载 ,唐建中三年 (782 )九月 ,判度支赵赞为筹常平钱 ,上奏于诸道津要置吏税商货 ,“每贯税二十文 ,竹、木、茶、漆皆什税一 ,以充常平之本。”宋、明二代沿袭唐代茶政 ,或税茶、或榷茶 ,对茶叶的生产、征收、流通等环节都实施了严密的管理。旨在尽揽茶利以“筹备军饷 ,补赋税不足 ,以充国用。”然而 ,出于追逐茶利的同样目的 ,自唐代开征茶税之日起 ,茶叶私贩活动就与之相生相伴。终唐、宋、明三代 ,茶叶私贩活动与税茶、榷茶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茶政实施一日 ,茶叶私…  相似文献   

19.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较具规模的茶文化,并开始向国外传播(1)。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对加快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一、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溯源茶,古字为”、“茶”、“”。关于茶的起源,史载甚少,历来是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先秦药书《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陆羽《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同于鲁周公。”由此,许多学者推断荣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唐代即有“茶药”(见唐代宗大历十四年王国题写的“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古称本草)所收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的很多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