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产地沙枣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特性,应用隶属函数法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抗旱性评价,筛选出较为抗旱的沙枣。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沙枣的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量、地径、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土左旗、乌海和民勤沙枣均容易成活和保存,抗旱性较强,能较好地适应干旱环境,可以作为抗旱优良种质资源进行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7个种源的北沙柳1年生幼苗开展干旱胁迫试验的结果表明,各种源表现出的胁迫症状基本相同,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产生的胁迫症状越严重。干旱胁迫使北沙柳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与基径的生长减缓,总生物量的积累受到抑制。干旱胁迫促进北沙柳根系的生长,以吸收更多的水和营养,从而提高其抗旱性,综合分析可知宁夏盐池种源(SNY)是干旱胁迫下生长表现最优的种源。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幼苗从半湿润地区调运到干旱沙区栽植,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其成活率、保存率、顶芽生长等都表现出差异性。经研究,樟子松幼苗在其原产地苗圃生长,各方面性状表现最优;在干旱沙区沙壤土、砂土上,表现尚可;而在干旱沙区盐碱地上,栽植成活率低,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4.
杉木无性系扦插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杉木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无性系插穗属混合生根型;不同无性系插穗形成愈合组织的多少、生根快慢、成活率、生长量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苗高生长量只出现一个峰值(8~9月间),下半年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85%以上。应用计算机对观测数据资料进行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各无性系扦插苗高生长量的主导因子是,速生期天数和根长。对扦插苗的抚育管理、苗期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大青杨优良无性系根苗、干苗及不同根龄苗木在不同迹地类型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根苗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好于干苗。所以,营造大青杨工业原料林、丰产林应使用根苗造林;使用根苗造林与干苗相比,成活率提高28%以上,生长量提高10%以上;不同根龄造林,各项生长指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黄龙林区引进瑞典能源柳的适应性及生长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龙林区引种的8个瑞典能源柳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形态学特征、物候、病虫害与日灼、1a生苗木生长量等调查。结果表明,1a生瑞典能源柳无性系扦插苗,以瑞能A、瑞能C和瑞能E高径生长量最大;病虫害和日灼对引种能源柳危害比较小;瑞典能源柳在3月中下旬开始叶芽萌动,展叶期一般为1周左右,多数开花无性系花期超过1月;瑞能2和瑞能4花期长,观赏价值高,更适于作为园林绿化树种;清水浸泡插穗以瑞能A和瑞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96%和93%,其它6个无性系成活率介于73%~89%之间。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干旱沙漠区因造林成活率低导致造林补植比重大、造林成本增加、影响林分质量提高等问题,就主要造林树种北沙柳机械打孔深栽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造林成活率和劳动效率高、不需专门整地、简单实用等优点,其造林成活率较常规人工挖坑造林提高23.5%~42.8%;劳动效率是人工挖坑造林的2.67~3.78倍,适宜于在沙区灌木造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踏郎和黄柳植物沙障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埋设深度的固定、流动两种沙地条件下植物沙障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固定沙地条件下,随着埋设深度的增加,植物沙障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和冠幅明显增加。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的黄柳成活率是埋设深度40 cm的8.4倍和12.6倍,当年高生长量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1.1倍和2.0倍,埋设深度为60 cm、80 cm踏郎成活率分别为埋设深度40 cm的2倍和2.1倍,不同埋设深度踏郎当年高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沙地条件(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边缘)对植物沙障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在流动沙地边缘生长的植物沙障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固定沙地。黄柳生长对沙地条件较踏郎敏感,更易受其影响。踏郎对不同沙地条件的适应性较黄柳更强。  相似文献   

9.
以南亚松(Pinus latteri)种子园嫁接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亚松无性系的成活率和生长性状,为南亚松种质资源保存、种子园营建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亚松种子园不同种源的无性系成活率在28%~88%之间,平均58.5%。海南和越南种源无性系的平均成活率高于防城港。3个种源南亚松嫁接株的平均接穗高生长量、接穗径生长量、冠幅和主干分枝数分别为91 cm、31.32 mm、73 cm和5,不同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成活率大于70%的17个无性系间对比分析表明,越南无性系的生长优于海南无性系;多重比较分析表明来自越南的11#和13#无性系生长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综合评价杉木无性系抗旱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不同杉木无性系抗旱性指标测定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杉木无性系抗旱性选择的递阶层次结构,对杉木无性系抗旱性进行了定量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参试杉木无性系抗旱性强弱的综合排序为:115号>268号>197号>29号>277号>32号,其中以115号无性系抗旱性最强,可以在干旱林地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流动沙丘沙柳分区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沙丘风沙流运移规律,控制流动沙丘的风蚀、促进沙埋是提高流动沙地沙柳固沙林的关键.为此,按照沙丘高度和坡度的差异,并采取分区造林模式,适度恢复沙地植被.并结合生产实际,研究了库布齐沙漠立地类型与沙柳造林效果的关系,探讨了流动沙丘部位、插条长度对沙柳造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沙柳是一种重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大面积生长于沙漠、沙地之中。近几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沙柳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有沙柳林的衰退日益严重。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主要探讨了达拉特旗七里沙现有沙柳林的衰退原因及复壮更新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恩格贝沙地环境中沙柳生理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柳是恩格贝旅游区沙地中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重要固沙植物。沙柳叶片光合速率呈现出不规则的日动态变化,在11:00~14: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呈现出单峰型的日动态变化,蒸腾在午后13:00达到最大值。沙柳在春末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是夏末的79.38%和71.56%,表明水分亏缺是影响沙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沙柳集束沙障固沙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蚀沙埋是制约沙区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之一。设置沙障是防止风蚀沙埋,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沙区人工造林设置不同类型沙障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沙柳集束沙障。该沙障具有明显的效益,可在高大流动沙区人工造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风蚀沙埋对沙柳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沙柳作为一种重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在沙漠及沙地都有广泛的分布。从科学工作者及各地几十年治沙经验的总结来看,风蚀与沙埋是对沙生植物影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本文对伊金霍洛旗神府东胜矿区的沙柳进行采样研究,主要分析了风蚀沙埋对沙柳形态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速生灌木沙柳的纤维形态及解剖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并结合Kajaan i FS200分析仪研究了沙柳(Salix psamm ophilaC.W ang et Ch.Y.Yang)的纤维形态和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沙柳主要由导管、木纤维、木射线薄壁细胞及少量轴向薄壁细胞组成。沙柳属于阔叶木散孔材,年轮界限明显,木射线单列同型、导管上的纹孔排列方式较复杂。通过与毛白杨、麦草和红松的形态学参数比较研究发现,沙柳虽然属于短纤维,纤维平均长度为0.52 mm,但是其纤维含量较高,纤维形态良好,长宽比值较大,壁腔比值较小,有助于在打浆抄纸过程中形成纤维间良好的结合,提高纸张的物理强度,是良好的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17.
五道沟林场沙荒地造林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木兰围场五道沟林场沙荒地造林技术效果,以油松、樟子松和黄柳恢复植被为研究对象,对3种栽植苗木成活率、树高、地径、冠幅以及恢复植被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苗木成活率均在98%以上,且长势良好;植被恢复林内灌木以黄柳和苦参为主,草本植物主要为1a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2016年灌木和草本植物优势度指数分别是2015年的0.54和0.77倍;2016年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2015年的0.69倍;2016年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大于2015年。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方法研究了沙柳营养繁殖苗培育技术,结果表明:沙柳的着生环境越接近原生的基质条件,沙柳扦插生长也越具有优势。通透性好的沙基质有利于沙柳扦插成活。沙柳扦插苗头2年生长最快,3年后生长逐渐减退。  相似文献   

19.
以圆叶柳即将萌动的生长点为材料,进行生长点生长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和移植的研究,建立起圆叶柳无性系.结果表明:生长点生长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0.1 mg·L-1+GA30.5 mg·L-1+NAA0.2 mg·L-1;生长芽分化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0.1 mg·L-1+6-BA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