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剖取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后死亡或发病的日本鳗鲡以及健康鳗鲡的鳃、肝脏、胃、肾脏及肠,分别测定5种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病死鳗鲡组和染病鳗鲡组的鳃、肝脏、胃、肾脏4种组织的SOD活性显著(P0.05)低于健康鳗鲡组,而MDA含量显著(P0.05)高于健康鳗鲡组,病死鳗鲡组和染病鳗鲡组的肠组织SOD活性、MDA含量与健康鳗鲡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温和气单胞菌可导致鳗鲡的鳃、肝脏、胃、肾脏等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进而使其抗氧化功能降低,组织受损,甚至发病或死亡。  相似文献   

2.
王凡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4):545-548
从患病欧洲鳗鲡内脏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菌FZ01,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动物感染试验和血清型分析,并进行了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端圆,散在,TCBS琼脂上呈细小黄色菌落.VITEK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该分离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动物感染试验证明,对欧鳗和小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从淡水鱼肠内检出的动力气单胞菌。共检测黄鳝样37份,分离出阳性菌14株(37.84%);泥鳅样24份,阳性菌10株(41.67%)。在24株阳性菌中16株为嗜水气单胞菌,8株为豚鼠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自发病美洲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该鱼的致病性,试验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3组,3组鳗鲡分别注射PBS、以1.0×10^8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浸泡和1.0×10^8efu/mL嗜水气单胞菌注射感染.各组鳗鲡分别于处理后6h和30h断尾采血并分离抗凝血和血清,抗凝血由血常规检测分析仪检测7项血液指标,血清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数据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鳗鲡注射感染后6h,与浸泡组相比,血清谷草转氨酶(fiST)与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显著(P〈0.05)升高,其他指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P〉0.05)差异.鳗鲡注射感染后30h,同对照组和浸泡组相比,血清总蛋白和血糖极显著(P〈0.01)下降,Na^+和Cl^-浓度显著(P〈o.05)下降,而AST和ALT则均极显著(P〈0.01)上升.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ZN1攻击鳗鲡后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2半致死剂量的嗜水气单胞菌ZN1对鳗鲡进行腹腔注射,在第0 d、1 d、3 d、7 d、14 d、21 d采集鳗鲡肝、脾、肾、肠,观察鳗鲡经嗜水气单胞菌活菌攻击后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变化及脏器的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活菌ZN1攻击后鳗鲡肝、肾、脾、肠等组织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病变,且持续时间长达14 d以上,同时血液中的血栓细胞急剧减少,甚至全部消失。上述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攻击后可引发鳗鲡各脏器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并提示在病原菌攻击引起鳗鲡血栓细胞的减少并恢复缓慢可能是嗜水气单胞菌导致宿主产生败血症状的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锦鲤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症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锦鲤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方法]对5尾发病及新鲜病死的锦鲤病变组织进行细菌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健康锦鲤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2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其代表菌株HC050630A-1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7bp。人工感染试验表明,HC050630A-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C050630A-1菌株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拉定等16种高度敏感,对头孢唑啉等13种敏感,对青霉素G等8种药物耐药。[结论]该研究为对该病的有效检验与防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牛蛙温和气单胞菌病病原及防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病害一直是困扰我国养蛙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已有学者相继报道了腹水病[1]、脑膜炎[2、3]、白内障病[4]、肝肿大病[5]及爱德华氏菌病[6]等牛蛙疾病。 1998年 7月至 9月,我省各主要养蛙地区暴发一种新的流行性蛙病,该病有发病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病蛙症状表现为厌食或停食,皮肤失去光泽,体表常出现点状溃疡斑,少数较大病蛙腹部膨胀。解剖可见有少量腹水,呈淡红色;肝充血呈紫色或失血呈白色;胃充血,内无食,多暗红色粘液,时有少量血凝块;肠充血呈紫红色或失血为白色,内有大量脓样物。…  相似文献   

9.
病害一直是困扰我国养蛙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已有学者相继报道了腹水病[1]、脑膜炎[2、3]、白内障病[4]、肝肿大病[5]及爱德华氏菌病[6]等牛蛙疾病。 1998年 7月至 9月,我省各主要养蛙地区暴发一种新的流行性蛙病,该病有发病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病蛙症状表现为厌食或停食,皮肤失去光泽,体表常出现点状溃疡斑,少数较大病蛙腹部膨胀。解剖可见有少量腹水,呈淡红色;肝充血呈紫色或失血呈白色;胃充血,内无食,多暗红色粘液,时有少量血凝块;肠充血呈紫红色或失血为白色,内有大量脓样物。…  相似文献   

10.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3-38和Nb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3-22和Mb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3-38和Nb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3-38、Nb3-15、Ab2-55、Ab2-77、Ab1-3、Aa3-22、Aa3-67、Mb1-4、Mb2-10、Mb3-7和Mb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3-22和Mb3-7在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11.
以玫瑰(Rosa rugosa)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到了高质量的玫瑰叶片DNA,并建立了37个玫瑰品种和5个蔷薇品种的AFLP银染反应体系,首次在玫瑰DNA提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过程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清晰的玫瑰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为玫瑰基因库的建立、优良品种选育以及亲缘关系的系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种快速高效适于橡胶树叶片AFLP分析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200个巴西橡胶树种质材料(品种及无性系)幼嫩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对其基因组总DNA的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溶液无色透明,DD260/DD280的比值均为1.8~2.0,1%琼脂糖凝胶电泳为清晰的一条带,无降解现象,K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其AFLP分析(引物EcoRI-TA/MseI—CTT)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说明此方法提取的巴西橡胶树幼嫩叶片基因组总DNA较适于AFLP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株鳗鲡病原菌均扩增到了400bp左右的基因片段,其中14株菌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网上已发表的同属菌株的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为99%;8株病原菌被鉴定到种,分别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余8株被鉴定到属,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在属的分类单元上符合程度高达8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适于AFLP分析用的桃韧皮部DNA提取方法,为冬季无法获得幼叶和其他幼嫩材料时从事桃基因组研究打下了基础。[方法]以8种野生桃冬季1年生休眠枝的韧皮部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总DNA,与其相应幼叶DNA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行了AFLP验证分析。[结果]从野生桃韧皮部提取的DNA除产量低于幼叶外,DNA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OD260/OD280均为1.8~2.0,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其AFLP分析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结论]该法提取的野生桃韧皮部基因组总DNA完全适于AFLP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花粉管介导玉米总DNA获得的2个高秆水稻变异植株C(HN28)和D(HN31)进行分析,揭示水稻变异植株和亲本间在DNA水平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变异机制提供数据。首先对64对AFLP选扩引物进行筛选,优选出11对选扩引物,它们均能够在2个变异植株中扩增出较多清晰的DNA差异带。对变异植株和对照中的DNA图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变异植株C、D、受体水稻B与阳性对照玉米A之间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38.30%、38.58%和32.99%,水稻变异植株C、D和受体水稻B的DNA图谱相似率分别为90.04%和85.84%,说明变异植株与受体水稻基因组DNA存在显著差异,变异植株与阳性对照玉米基因组DNA相似率明显高于受体水稻。变异植株C检测到12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变异植株D检测到11条与对照玉米一致的目的带。说明变异植株C、D基因组中可能存在有玉米DNA片段,变异性状的差异可能是介导玉米DNA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育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种,利用N+束介导方法将玉米DNA导入苜蓿种子,在当代获得了多种变异植株。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差异显著的5种变异植株(3-8、4-12、4-13、4-25、4-26)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变异植株与对照苜蓿间的AFLP扩增图谱相比,分别检测到16、14、12、20、13条差异带,差异率分别为6.3%、5.1%、4.4%、7.1%、4.7%,变异株与对照苜蓿基因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变异株4-25中检测到与阳性对照玉米一致的2条DNA目的带,为离子束介导玉米DNA转化苜蓿提供了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17.
3种病原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分别测定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所试10种抗生素极度或高度敏感;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4种抗生素完全不敏感,但对链霉素、四环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表现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所试10种抗生素中,以氟哌酸、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在兽医临床上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提取鳗鲡病原茵DNA模板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吸光值、琼脂糖电泳及PCR差异扩增等指标,对酚一氯仿法、水煮法、碱裂解法3种方法制备的鳗鲡病原菌DNA模板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方法提取的病原菌模板DNA的浓度、纯度及分子质量大小存在差异,但以这3种方法提取的病原菌DNA为模板,均能成功扩增到细菌16SrD.NA和外膜蛋白的保守序列.其中,酚一氯仿提取的模板DNA浓度较低、纯度较高;水煮法和碱裂解法提取的模板DNA浓度较高、纯度较低.2)电泳显示,3种方法获得的模板DNA扩增出的16SrDNA保守序列条带均一,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外膜蛋白保守序列的扩增中却因菌种和模板提取方法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东省部分地区香蕉植株出现黄化、萎焉和枯死等症状,对病变部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确定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sp.)所引起的一种香蕉新病害。病菌从香蕉根部侵染,进入植株后扩展到茎部,产生水渍状、褐色和黑色病变,引起香蕉细胞和组织腐烂、坏死。病菌可以经母株与吸芽的连接部分,由母株扩展到吸芽。疫霉菌可以在病组织和土壤中存活,通过雨水、灌溉水和带菌土壤进行田间或远距离传播。  相似文献   

20.
亲缘关系相近的梅花品种AFLP 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该文使用AFLP标记法技术 ,以半同胞家系的‘早凝馨’、‘凝馨’ ,全同胞家系选育出的品种‘美人’梅、‘小美人’、‘俏美人’、‘黑美人’和朱砂型相近梅花品种‘徽州骨红’、‘舞朱砂’、‘小骨里红’共计 9个品种为样本 ,选用 7对引物组合E ACT M CAT、E GA M CTC、E ACT M CCA、E ACT M CAC、E ACT M CAG、E ACC M CAG和E ACT M CTC扩增得到 2 97个多态性位点的条带数据 ,分别选用简单匹配系数和Nei(72 )遗传距离系数 ,进行不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 ,分别建立了聚类树 .分析结果表明 :AFLPDNA指纹灵敏地鉴别相近品种 ,并与形态学鉴别分类结论相吻合 ,表明DNA指纹鉴定配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聚类分析显示了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朱砂型组的 3个供试品种具有比前两个家系更近的亲缘关系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