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连续刊载我国著名种子专家、《种子世界》创办人、新中国种子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张树元老先生亲身撰写的《我国种业发展概述》一文,以此献给关注中国种业发展的种子工作者。张老是中国种业发展的见证者,他自新中国种业创建初期就耕耘在我国种子战线,直到离开工作岗位,仍然每天高度关注中国种业发展的每一点变化,并及时与年轻的种子工作者沟通交流,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活跃的思维实现了老骥伏枥。作为种业界元老,他经历了中国种业发展的风风雨雨。尤为可敬的是张老先生以超凡的记忆和眼界,虽年届八旬高龄,仍查阅大量珍贵史料,撰写了这篇回忆性文章,提供了真实历史。同时,此文也为正在奋斗的种业工作者重现了我国种业发展史,对建设好现代农作物种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种业发展概述》共分六个部分:一、种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农家良种时代;三、我国种子"四自一辅"时期;四、我国种子"四化一供"时期;五、"种子工程"建设及种业市场化时期;六、我国现代化种业大发展的春天来了。恳请广大读者阅读本文后评论,以共勉。  相似文献   

2.
二、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农家良种时代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农业历史悠久,广大农民一面耕种,一面选育农家良种,创造与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这样写到:有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载。其实,不只有一部古代农书,在我国历代古农书中,几乎都有关于品种和选种育种工作的记载。我国在四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在《诗经》、《禹贡》、《尔雅》等古书中,关于农作物种类和品种即有了记载。汉代以后,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更是逐代增多了。在汉代《汜胜之书》(公元前7年)中记载了用嫁接法生产大葫芦,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相似文献   

3.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具有生命力的特殊的商品,是生物科学技术的具体体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无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都不可能离开种子,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4.
张树元 《种子世界》2012,(11):53-55
(上接第9期)四我国种子"四化一供"时期(1978~1995)"四化一供"是我国种子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种子工作方针。为了宣传贯彻这一新方针,国家农业部以及各省、市、自治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关于我国种子"四化一供"开展情况,《中国农作物种业》一书中已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5.
六 我国现代种业建设的春天来了(2011-现在) 1.正在我国种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务院高瞻远瞩,于2011年4月10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 8号文件).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历史性文件,指明了我国种业发展方向,如同过去我国种子事业曾经发布过的"四自一辅"和"四化一供"方针一样,这次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发布的又一个新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6.
《科学种养》2012,(1):4-4
在农业部近日召开的种业发展座谈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要求,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要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出台种业发展规划。目前,农业部已完成《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贯彻落实2003年召开的全国种子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型种业体系建设,加快国有种子企业改革,强化种子市场管理,做实、做强、做大我国种子产业,2004年8月,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中国种子协会举办了全国种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与研讨会议.会议在青岛海尔集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种子生产、经营大省农业厅(委、局)的领导.各省(区、市)种子管理站长、大型种子企业的负责人.大家聚集一堂.共同分析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加快国有种子企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明确下一步种子工作的重点,会商明年主要农作物种子供需形势.听取有关现代企业管理讲座,此次会议既是工作研讨会,又是工作部署会,还是一次学习和培训活动。农业部范小建副部长作了题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动我国种业快速发展》的重要讲话,讲了4点意见,根据农业部《农业情况交流》(第49期)范小建副部长的讲话,本刊整理刊登。  相似文献   

8.
1历史的回顾 笔者于1954年东北农学院毕业以后就从事种子工作,到2006年满51年,长期从事一项工作,在同行业中恐怕是不多的。50年来,笔者亲历了我国种子事业的发展和变化,1958年建立种子机构,农业部提出“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依靠农业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建立公社、大队、生产队为主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解决自繁自用问题。从1958年开始试验、示范、推广玉米品种问杂交种,玉米双交种,1970年开始推广玉米单交种,发展很快,效益显著。玉米杂交优势利用是20世纪世界农业科学最伟大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9.
1 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投入少,科技创新力较弱 我国种子企业对育种研究投入的经费太少,加在一起尚不及美国先锋一家的种子科研公司投入.河南省也不例外,良种繁育尚存在不少困难.繁种基地面积不稳定,繁种计划难以落实,隔离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田间去杂不到位,种子套购行为严重,种子收购难,合同兑现难,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种子产业的发展.种子加工设备少、加工技术落后,我省多数种子企业都存在加工设备少、加工技术落后的情况,甚至一些注册资金100万元的企业,没有仓储加工包衣检验设备,仍然采用手工加工,效率低,效果差,加工的净度差,损耗大.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我国花卉种子工程现状,我们认为,我国应重点发展研究基础好或者我国种质资源丰富的主要花卉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种业》2012,(4):17
2011年是种业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确立了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要地位,指明了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种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2.
《种子世界》2012,(2):53-5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农业部已经完成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种业规划》)编制和论证工作,将安排部常务会审议、审议后报请国务院,争取早日发布。  相似文献   

13.
《科学种养》2010,(1):1-1
<正>农业部最近召开全国种子管理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四大安全,即确保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种子产业安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说,《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新品种套牌侵权、选育推广效率低、良种良法不配套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体系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为民服务"的视角,对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我国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为完善和推进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完善多元服务体系、加快标准研制、加强人才培养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种业发展趋势与我国种业发展对策(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覃德 《种子科技》2005,23(3):125-128
文章从分析种子产业有关概念入手,在把握种子产业与种业体系的关系、了解种子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分析世界种子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WTO框架下加快我国种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应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种业导刊》2012,(5):34-34
近日,从农业部获悉:我国种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今后我国将通过推动政策措施出台和落实、推进种业科研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和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等五项措施,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种业是农业的先导产业。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种子工作,尤其是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对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2011年5月,国务院召开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2011年6月,农业部成立了种子管理局。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上表示,自2002年扭亏后,全国农垦国有企业连续5年盈利,预计2007年农垦国有经济实现利润72.7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28.1%。全国农垦国有企业预计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892亿元,连续6年保持了2位数增长,年均增长达12%。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稳定性好,年际间最高增幅与最低增幅仅相差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改革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改革、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我国小麦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应逐步放弃"三圃制",积极推广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采用"株系(行)循环法"进行田间种植保存与低温低湿库并重的双重保种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