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平原水网造林树种的更新换代,促进中山杉的推广与应用,2011~2017年,公安县林业局从江苏省引种中山杉302无性系,与"三杉"(水杉、落羽杉、池杉)一起在公安县的河滩湿地进行了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中山杉302综合生长表现最优,总保存率达91.84%、平均高生长8.31m、平均胸径16.61cm、平均立木材积0.08747m3,落羽杉次之,水杉表现中等,池杉表现最差。由此可见,中山杉在公安县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作为一个新型的耐水湿乔木树种可以用于公安县平原水网造林树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2.
以生长在滇池湖滨湿地中的中山杉(302)和黑杨植株为材料,研究了它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中山杉和黑杨均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较适应种植环境;中山杉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从光合生理角度看,中山杉是一个较好的建造滇池湖滨林带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4个落羽杉属树种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沿海围垦滩涂和平原绿化造林乔木树种,对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 mucronatum)、中山杉(As-cendens mucronatum)、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和池杉(Taxodium ascendens)等4个落羽杉属树种开展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绿叶期,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落羽杉与池杉;耐盐性,墨西哥落羽杉>落羽杉>中山杉>池杉;抗风性,中山杉>池杉>落羽杉与墨西哥落羽杉;耐水性,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与中山杉;生长速度,中山杉>落羽杉与墨西哥落羽杉>池杉。  相似文献   

5.
张俊兵  叶硕 《绿色科技》2024,(1):154-157
为研究盐胁迫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了中山杉幼苗耐盐性特点,为江苏东台中山杉栽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设置4个NaCl浓度(0、50、100、150 mmol/L)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中山杉幼苗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中山杉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存在显著影响,在NaCl浓度低于100 mg/g时,盐胁迫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中山杉具备一定程度的耐盐性特征,在中山杉幼苗栽植过程中,需选择NaCl浓度低于100mg/g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安徽林业科技》2009,(2):48-48,F0003
中山杉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有中山杉302、中山杉301(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118(中山杉302×墨西哥落羽杉)中山杉401(池杉×墨西哥落羽杉)等多个无性系,具有生长迅速、耐水湿、耐盐碱、抗风力强、适应性广、树干挺拔、树形优美、病虫害少、材质优良、绿色期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山杉引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昆明地区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中山杉无性系杂交选育及常规育苗、抗逆性、物候期、生长节律及引种推广适应性研究概况.目前其引种范围为东经102°~122°,北纬24°~39°,在土壤含盐量〈0.2%,pH值〈8.5,年均温14.5~21.9℃,年极端低温不低于-20°的广大地域范围中山杉均能正常生长,表现稳定.中山杉无性系在昆明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在昆明亦具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成为昆明地区一个新型的耐水湿乔木树种.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在昆明地区建立中山杉良种采穗圃基地以及为提高中山杉无性繁殖能力而营建中山杉无性系示范林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造桥虫为害中山杉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杉是一种新开发的速生防护用材树种,幼林地常间种棉花等农作物。大造桥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到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大造桥虫上树噬食中山杉叶,为害重的年份有虫株率达100% ,虫口密度145 头/ 株,严重影响了中山杉的正常生长。用化学农药防治大造桥虫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淹水胁迫下中山杉及落羽杉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设置1/2淹水(T1)、2/3淹水(T2)、没顶淹水(T3)和不淹水(CK)4个处理,研究2年生中山杉405 Taxodium 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5’,中山杉406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6’,中山杉407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7’,中山杉502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502’和父本落羽杉T.distichum扦插苗的生长特性。同年10月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的中山杉4个品种和落羽杉全部存活。与CK相比,T1和T2处理显著增加株高,T2和T3处理则显著降低地径。T2处理中山杉4个品种和T3处理中山杉405,中山杉502的株高明显高于落羽杉;CK和T1处理中山杉4个品种的地径均高于落羽杉。与对照相比,T1显著增加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地上部分生物量,T1和T2处理下,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T1处理的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T2处理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相同处理的落羽杉。T1,T2,T3处理阻碍了所有植株根系的生长,仅中山杉406在T1处理出现不定根。可见,淹水胁迫下,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的高生长、生物量累积和根系形态均优于落羽杉,具有较强的耐淹水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11年生的4株中山杉试验材(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及其亲本落羽杉、墨杉(墨西哥落羽杉)的木材密度、结晶度、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初步探索了两株中山杉的制浆性能.研究结果显示:4株中山杉的基本密度0.24~0.33 g/cm3,略低于墨杉(0.33 g/cm3)和落...  相似文献   

11.
中山杉"三重保温"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山杉为江苏沿海湿地优良绿化和用材树种.利用中山杉302的1、2年生枝条为插穗,以草木灰+菜园土为扦插基质,1 500×10-6mg/ml NAA×IAA为生根促进剂,采用"三重保温"育苗技术,平均扦插生根率为87%左右.  相似文献   

12.
中山杉引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山杉为落羽杉属,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选育的一组杂交一代和二代品种,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查委员会审定为全国首批16个林木良种之一.中山杉具有物候期长、年生长节律高、耐盐碱、耐湿性强、耐寒性强、抗风性强、材积增长快、材质工业利用价值高的优良特性,是沿淮地区滩涂地造林绿化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3.
中山杉的优良特性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有不少关于中山杉的研究报道,学者们从不同层次研究中山杉的优良特性,以更好的利用中山杉,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中山杉的来源、抗逆性、育苗技术、景观及推广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山杉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中山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安徽升金湖淡水森林湿地适生树种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安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水陆过渡带种植15种木本植物,测试各树种的耐水性。结果表明:1)本土树种枫香、垂柳、金丝垂柳、中山杉、乌桕、水杉、江南桤木和枫杨成活率分别为98.9%,98.3%,91.3%,51.2%,50.0%,7.3%,4.0%和1.8%;引进树种美洲黑杨、池杉、彩叶杞柳、日本甜柿、落羽杉、美国山核桃和水紫树成活率分别为79.7%,72.4%,56.8%,55.7%,34.6%,15.8%和6.3%;2)垂柳、枫香、美洲黑杨和池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淹水深度为81.7cm),其淹水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5.2%;金丝垂柳和中山杉在持续淹水第60~90天(淹水深度65.9cm),其成活率分别为97.7%和93.8%。初步筛选出垂柳、枫香、金丝垂柳、池杉、美洲黑杨和中山杉这6个树种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森林湿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适生树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山杉的生态特征,从种子采收、培育幼苗、插扦育苗等方面分析了中山杉的栽植培育技术,并探讨了中山杉的栽植标准。  相似文献   

16.
《安徽林业科技》2009,(1):48-48
中山杉是原产北美落羽杉属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7.
中山杉和落羽杉木材解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2年生中山杉和落羽杉胸高处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纤维测定仪测定其管胞长度、宽度,采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管胞壁厚、壁腔比和各种组织比量,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树种因素、距髓心生长轮数对管胞形态和组织比量等特征的影响.中山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均值分别为2 737.84μm、44.84 μm和60.86,落羽杉木材的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的均值分别为2 698.52 μm、43.44μm和61.51;中山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91 μm和7.57 μm,落羽杉木材的早材和晚材管胞弦向壁厚均值分别为5.89 μm和6.54 μm;中山杉早材和晚材管胞壁腔比均值分别为0.15和0.35,落羽杉的早材和晚材壁腔比均值与中山杉的一致.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中山杉晚材的管胞壁厚显著大于落羽杉晚材的管胞壁厚之外,这两个树种其它管胞形态特征、各种组织比量的差异在0.05水平不显著,该结果表明这两种木材的解剖特征很接近;中山杉、落羽杉幼龄木材除了管胞旱材的壁腔比、薄壁细胞组织比量在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不显著之外,测试的其它特征在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具有显著性.中山杉、落羽杉木材的解剖特征的径向变异具有相同的规律: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弦向壁厚、管胞组织比量从髓心向树皮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射线组织比量从髓心向树皮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薄壁细胞比量较小,径向变异也较小、没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中山杉的生态特征,从种子采收、培育幼苗、插扦育苗等方面分析了中山杉的栽植培育技术,并探讨了中山杉的栽植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从中山杉基质配置、幼苗装袋,容器苗管理等技术环节介绍中山杉容器育苗技术,分析中山杉幼嫩裸根苗在不同基质中的试验成活率表明,在基质A(苗圃土80%+泥炭土20%)中,中山杉生长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中山杉旋切单板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杉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优良树种,在使用过程中易干裂、翘曲变形。本研究对中山杉旋切单板的质量进行评价,为中山杉单板类人造板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测试了单板的厚度偏差、背面裂隙,并用高分辨率三维扫描技术测定了单板的变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山杉原木边材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12~+0.15,单板背面裂隙率为49.22%,单板变形程度平均21.18%;心边材转化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17~+0.17,单板背面裂隙率为53.69%,单板变形程度平均28.20%;心材近髓心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38~+0.76,单板背面裂隙率为55.85%,单板变形程度平均40.88%;单板厚度公差、单板背面裂隙率及单板变形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边材部分单板、心边材转化部分单板、心材近髓心部分单板。采用无卡轴旋切机旋切出的中山杉单板,其边材至心边材转化部分的旋切单板厚度公差达到LY/T 1599—2011《旋切单板》的要求;单板背面裂隙率小于人工林杨木单板,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中山杉单板变形程度大于人工林杨木单板;高分辨率三维扫描技术评价单板变形程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