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雾灵山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了雾灵山7个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变化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加深,土壤OC、TN、TK、AN、AP、AK、C:N、C:P、C:K、N:P、N:K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且A土层显著高于C土层。土壤pH值、OC、TP、TK、AN、AP、C∶N、C∶P、N∶P和P∶K受海拔梯度显著影响;土壤OC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土壤TP、TK含量主要呈现“M”型变化趋势;AN含量呈现“N”型变化趋势;pH值与AP含量呈波形变化趋势;C∶P,N∶P呈现“W”型变化趋势,P∶K呈现“M”型变化趋势,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趋势。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OC与TN、TK、AK、C∶N、C∶P和C∶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碳是土壤养分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雾灵山保护区内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海拔变异明显,土壤养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锡林浩特草原矿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草原矿区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锡林浩特胜利煤田周围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距离、不同方向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在4.0km处最高,碳磷比(C/P)、氮磷比(N/P)在4.0km处最高,碳氮比(C/N)在0km处最高;2)有机碳含量在东向最高,全氮含量在东向和北向最高,全磷含量在北向最高;3)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全磷含量、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全氮含量与全磷含量、碳磷比、氮磷比,碳氮比与碳磷比,碳磷比与氮磷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碳氮比与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试验表明,土壤碳、氮、磷含量、碳磷比最高值出现在4.0km处,碳氮比最高值出现在0km处,而土壤中磷元素迁移速度较慢,因此推测露天开采煤炭形成的粉尘促进了无机碳的扩散和转换。  相似文献   

3.
以一体化土壤采集器为试材,采用植丛内外差值百分比法,以围封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临近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颗粒组成和SOC和TN的富集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以期探讨植丛对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富集率"E"值而言,粘粒(<2μm)和砂粒(50~2 000μm)的富集格局大致趋势相反,生境和土层深度对粉粒(2~500μm)的富集均无显著影响(P>0.05)。SOC在6~8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12~14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TN则在4~6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12~14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沿土层深度垂直变化,颗粒组成仅放牧区砂粒在12~14 cm土层"E"值显著增高(P>0.05);SOC围封区0~2 cm土层"E"值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TN放牧区呈先减少后增高"V"型变化,4~8 cm土层"E"值显著降低(P<0.05),放牧区的SOC和围封区的TN都无显著变化(P>0.05)。粘粒与砂粒的"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粒与粘粒、粉粒与砂粒的"E"值相关关系逆转;颗粒组成与SOC、TN的"E"值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总之,围封并未使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粘粒的整体富集率增大,反而有所降低;但围封确推动了土壤粘粒和SOC表聚型富集;土壤SOC和TN的富集是2个独立的过程,围封都有利于任意土层TN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盐池干旱区弃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设计L18(61×36)进行人工草地建植试验,研究了不同牧草品种、施肥量及秸秆还田量对弃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中牧草品种对土壤含水量、全盐及pH值影响极显著(P0.01),有机肥对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全盐及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秸秆对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全盐的影响显著(P0.05),NPK对pH值的影响显著(P0.05);禾本科牧草改善土壤含水量和容重的效果强于豆科,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效果较弱;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全盐及pH值的最佳方案为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 Franch.)+有机肥36t/hm2+NPK(N 275kg/hm2、P225kg/hm2、K 225kg/hm2)+秸秆渣10t/hm2;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最佳方案为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cinalia)+有机肥36t/hm2+NPK(N 165kg/hm2、P 135kg/hm2和K 135kg/hm2)+秸秆渣10t/hm2。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盐分空间运移的影响,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全盐、电导率、硝酸盐、pH值,比较不同处理盐分指标的差异,并对不同盐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 000kg/667m2行下秸秆反应堆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与无秸秆处理相比,不同行下秸秆反应堆处理能够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全盐20.16%~21.75%,降低10~20cm土层土壤全盐13.25%~24.40%;能够降低0~10cm土壤硝酸盐25.00%~25.80%,降低20~30cm土层土壤硝酸盐22.41%~24.75%;土壤全盐与土壤硝酸盐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盐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盐池典型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择围栏封育区和围栏外放牧区的芨芨草群落和沙蒿群落,研究围封与放牧区2种群落草地的含水量、pH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干扰对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和pH均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沙蒿群落土壤含水量各层在放牧干扰下比围栏区相应高12.0%、12.3%和16.6%,芨芨草群落各层均表现为围封区含水量大于放牧区,放牧区土壤pH明显低于围封区;除速效磷(AP)以外,其它养分元素含量均呈现为围封区大于放牧区,围封内外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的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对全磷(TP)、全钾(TK)的影响不明显;芨芨草群落各层土壤各指标含量均比沙蒿高,同时相对增幅也大。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荒漠草原区察哈尔右翼前旗的不同林龄(3、5、7、10年)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灌丛为试材,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林龄对柠条叶、枝以及灌下草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期为荒漠区植物养分平衡、荒漠区植被恢复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柠条叶、枝以及灌下草的C、N、P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呈现不同趋势,但均在林龄为10年时达到最大值。2)林龄的延长促使柠条叶、枝以及灌下草的C∶N、C∶P和N∶P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内植物受到P的限制。3)林龄延长显著增加了柠条以及灌下草的C、N、P贮量,且均在第10年时达到最大值。4)不同林龄下柠条枝、叶和灌下草的C、N、P贮量两两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林龄的延长增加了植物碳氮磷的储量,适当增加林龄有利于提高灌草植物化学计量平衡和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杏园野生草种为试材,采用果园自然生草的方法,研究了清耕(CK)、自然生草5年(5a)、自然生草8年(8a)3个处理在不同土层(表层0~20 cm、中层20~40 cm、底层40~60 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探索自然生草对冀西北杏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了杏园土壤各土层SOC、TN、SMBC、SMBN含量,同时也提高了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各指标值不断上升,同一土层中各指标表现为自然生草8a>自然生草5a>CK,三者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指标值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综合生草年限与土层深度尤以0~20 cm土层自然生草8a处理影响最大,SOC、TN、SMBC、SMBN含量分别较CK增加了62.48%、24.14%、130.33%和76.96%,qMBC与qMBN值分别较CK显著提高了41.86%和42.67%,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柳蒿营养成分与自然生境关系,以生长在黑龙江省6个积温带包含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这五大山脉的采食期柳蒿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柳蒿生长环境的气候因子、土壤因子,以及对柳蒿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自然生境对柳蒿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柳蒿在所调查的6个积温带9个地区均有分布,土壤pH范围为4.87~6.60;土壤全N、全P、全K含量范围分别为3.73~6.48、1.26~2.13、12.38~17.04g·kg~(-1);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范围分别为255.51~311.25、2.37~3.18、72.11~121.04mg·kg~(-1)。自然生境影响柳蒿营养成分,积温与柳蒿多糖、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呈负相关(P0.01),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P0.01);土壤全N与粗纤维含量呈正相关(P0.05);黄酮与碱解N呈负相关(P0.01),与速效P呈正相关(P0.05);皂苷与pH呈负相关(P0.01),与速效K含量呈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祁连山北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海拔变化的趋势及其与气候要素和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就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5cm、5~1 5cm和1 5~30cm土层,低海拔(2200m)和高海拔(3600m)处较低,中间海拔(3000~3500m)处较高;灌丛草甸森林高寒草甸干旱草原荒漠草原(P0.05)。就土壤全氮含量,0~5cm和5~1 5cm土层,3400m和3500m处较高,2200m和2800m处较低;1 5~35cm土层,3400m处较高、2200m和2800m处较低;0~5cm土层,灌丛草甸高寒草甸森林干旱草原荒漠草原;5~1 5和1 5~35cm土层,灌丛草甸森林高寒草甸干旱草原荒漠草原(P0.05)。就土壤碳氮比,在0~5cm、5~1 5cm和15~30 cm土层,3000m和3200m处最高;2300m和2800m处最低;森林灌丛草甸高寒草甸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碳氮比总体上都随年均温度增加而降低,随年降水量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海拔差异,0~5cm、5~1 5cm和1 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氯含量相关系数较高;考虑海拔差异,在不同土层和海拔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