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对4个国家(地区)的13份西番莲种质用ITS、trnL-F、trnH-psbA等3种DNA条形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trnH-psbA条形码扩增出来的DNA序列的GC含量最低(27%),ITS条形码的DNA序列GC含量最高(63%);而trnL-F条形码扩增的DNA序列GC含量在不同种质间差异最大,在52.6%~62.3%之间。将3种DNA条形码序列在GeneBank中进行Blast比对,ITS和trnL-F序列基本与已登录种序列一致,达到77%以上,而trnH-psbA条形码序列与已登录种不一致。ITS条形码在序列间基因进化多样性分析显示,两两序列之间都具有差异;trnLF条形码序列的两两比较发现T1,T10,T11,T12,T13条形码序列之间无差异;trnH-psbA条形码序列的两两比较分析的差异最小,而H4与其他的序列差异较大,在13.3以上。从系统进化树来看,trnH-psbA条形码序列除了H4之外,其他样品聚为一类;trnL-F条形码序列中有5个不存在遗传差异;ITS条形码序列聚类的结果显示,每种西番莲均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这与基因多样化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ITS在不同种质之间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可考虑应用于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2.
以18种秋海棠属植物为试材,基于叶绿体ndhA基因内含子片段,利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拼接序列后,通过MEGA软件进行比对并计算19个秋海棠属植物种间及种内遗传距离,最后利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研究了该片段作为DNA条形码对秋海棠属植物进行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秋海棠属19个种类共59个个体的ndhA基因内含子序列长度为1 182bp,在所考察的候选秋海棠属植物中具有最大的种间变异和较小的种内变异,且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系统树中,秋海棠属植物每一物种能够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表现出良好单系性。基于ndhA基因内含子的DNA条形码在识别秋海棠属植物物种方面和传统形态学基本一致。该研究表明,以ndhA基因内含子作为秋海棠属植物DNA条形码进行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ITS2序列片段对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TS2序列对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探讨利用ITS2条形码序列对木瓜及近缘物属植物鉴定的可行性。对试验样品进行DNA提取纯化、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得到22条ITS2序列,将所得22条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下载的8条木瓜及其近缘植物的ITS2序列用Clustal X软件进行比对,BioEdit软件人工校正;利用MEGA5.05软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并采用K2P距离法构建NJ和ML树,评价序列的鉴定效果。木瓜及其近缘属植物种内遗传距离变异区间为0 ~ 0.0274,平均0.0029,木瓜及近缘属植物种间遗传距离变异区间为0.011 ~ 0.112,平均0.075,种间距离明显大于种内距离;构建木瓜及其近缘属各物种NJ和ML系统进化树,二者结果一致,各物种均聚为一支,形成单系类群,支持率均在50%以上。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木瓜属及其近缘属植物。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中游地区是世界李的原产地,李品种资源丰富,传统主栽品种为江安大白李。为了快速甄别重庆地方李与江安大白李之间的亲缘关系,加快重庆地方良种李新品种培育,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运用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水平对重庆开州区选择的开州晚熟李与江安大白李进行matK、rbcL、ITS序列测定和比对,构建物种NJ进化树,快速鉴定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指导地方李新品种培育。通过对开州晚熟李和江安大白李叶片样品的matK、rbcL、ITS序列测定,发现两种地方李的3种序列中,ITS、rbcL序列NJ进化树均表现为梳子状,差异不明显,两者之间达不到区分"种"的程度;matK序列NJ进化树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开州晚熟李与江安大白李亲缘关系较近,属同种植物,但两者存在品种间遗传差异,通过进一步的培育有望育成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物种鉴定技术,COI序列已成功应用于动物的鉴定,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找到一个通用序列能鉴定所有植物物种。本文主要综述了兰科植物的DNA条形码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及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樱属植物种质资源系统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涛  王志龙  林立  林乐静 《园艺学报》2015,42(12):2455-2468
以11株野生樱属植物为研究材料,观测其花、叶和果实等主要植物学特征,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亲缘关系,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分子鉴定。形态学观测结果表明,编号为1、3、4、7、8和9号的单株彼此间差异相对较小,果实均为紫黑色,但1、4和8号的萼筒为管状且1和4号的叶柄覆有较多短绒毛;5、6和11号彼此间差异相对较小,果实均为紫红色,但6号萼片明显长于萼筒,11号花柱上覆有较多绒毛;2和10号在性状上显著异于其他植株。初步判断1和4号为毛叶山樱,3、7和9号为山樱,6号为尾叶樱,11号为浙闽樱,10号可能为黑樱桃,2、5和8号待定。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形态上较接近的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推测出5号可能是浙闽樱和尾叶樱的变种,8号可能亦属于山樱。DNA条形码分析得出ITS的种间变异程度较大,可作为鉴定樱属植物的标准条形码。聚类结果与SSR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序列比对后得出8号是山樱或山樱变种,5号应该是浙闽樱和尾叶樱的变种,由于NCBI数据库信息缺失,故2号无法鉴别出,可能是新种或变种,有待后续研究。此外研究还发现,2和5号可能是优良的变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后续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槜李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物DNA条形码标准序列ITS、mat K及rbc L对包括槜李在内的22个李品种(或品系)进行PCR扩增、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通过序列比对发现,ITS序列存在84个变异位点,其中3个位点为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分别位于165 bp、182 bp及195 bp,另外有8个位点为槜李早、中、晚熟品种变异位点;mat K序列存在6个变异位点,rbc L序列无变异位点,mat K及rbc L序列均不存在槜李的特异性变异位点。相对于mat K及rbc L序列,ITS序列存在较多变异位点,进化速率快,更适宜用来进行槜李的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分析研究。基于ITS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嘉兴‘槜李’和福建‘芙蓉李’及美国‘恐龙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研究获得了槜李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亲缘关系,对于槜李的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岩陀植物叶片为材料,利用试剂盒提取方法提取植物叶片中的DNA,对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条件优化并对ITS2序列鉴别物种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退火温度、DNA模板量、循环次数等因素对岩陀DNA条形码鉴别中所选的ITS2序列扩增反应的影响,并对扩增体系进行优化,采用Seqman7.1软件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应用MEGA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优化后的PCR扩增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含TaqPCR Master Mix 12.5μL、DNA模板量5ng、上下游引物(10mol/L)各1μL、dd H2O 9.5μL,ITS2序列在退火温度设置为60℃,循环次数为30次的条件下进行PCR扩增,获得清晰单一的电泳条带,ITS2测序成功率100%,比对后的序列长度475bp,GC含量约50%,种内种间变异存在重叠,没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结论:通过试剂盒提取岩陀植物叶片DNA,在优化后的PCR扩增反应体系对ITS2序列进行扩增,可以满足后续对鬼灯檠属多基原植物岩陀的亲缘关系、物种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但ITS2序列不适合岩陀种DNA条形码鉴别。  相似文献   

9.
辣椒资源材料抗疫病鉴定及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屹  田晓丽 《北方园艺》2012,(14):138-141
采用灌根法对63份辣椒材料及4个品种进行了疫病抗性鉴定,并对部分辣椒材料进行了主要农艺学性状的评价。结果表明:67份辣椒材料中没有高抗病材料,11份材料对青海省辣椒疫霉菌株YYWS01表现抗病,占辣椒资源的16.42%,中抗材料35份,占辣椒资源的52.24%,感病材料21份,占辣椒资源的31.34%;通过农艺学性状观察发现,部分材料的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为种质的创新提供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10.
 对桉属的13个样本(11个种、1个人工杂交种和1个优良无性系) 的trnH-psbA基因间隔区 的序列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13个桉属样本的trnH-psbA长度范围为538~576 bp, 序列排序的一致性长度为590 bp。共检测出了52个变异性状, 其中46个变异性状为碱基置换, 6个性状为插入或缺失。同时, 对桉属11个样本的rpl2-trnH基因间隔区(大单拷贝与反向重复接头) 区域进行了序列分析, 分析表明, 11个桉属样本的rpl2-trnH长度范围为79~149 bp, 序列排序的一致性长度为154 bp。共检测出了19个变异性状, 其中4个性状为插入或缺失, 15个变异性状为碱基置换。尾叶桉优良无性系的trnH-psbA和rpl2-trnH序列与尾叶桉仅1个位点的碱基置换; 与巨尾桉、巨桉进行比较, 尾叶桉优良无性系的trnH-psbA序列有27 bp 的插入, 以上4 个近缘样本在rpl2-trnH 区域的序列差异为12 个碱基置换。研究表明, 通过两个cpDNA基因位点序列不仅可以将桉属不同种进行区分, 而且也可以区分尾叶桉优良无性系与尾叶桉。因此, 本研究涉及的两个叶绿体基因组位点序列在建立桉树植物种间鉴定的DNA条形码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 值。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检测了真姬菇菌丝对卡那霉素、头胞霉素、氨卞霉素、潮霉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卡那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基本没有影响,与对照比较3种抗生素不同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效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真姬菇菌丝对潮霉素非常敏感,10mg/L的潮霉素能够完全抑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建立真姬菇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扦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朱莉  孙奂明  赵菲 《北方园艺》2010,(5):114-115
以直立迷迭香不同木质化程度插条为试材,进行扦插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最适合北京地区直立迷迭香生产的插条类型。结果表明:在嫩梢、半木质化和完全木质化3种插条类型中,完全木质化插条生根早、根量大、分枝多,扦插效果最好,适合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种子层积处理前进行的不同预处理方法和层积天数的试验,对影响美国东部黑核桃种子层积催芽因素进行了探讨。催芽前进行冷水浸种5d(天),沙藏层积催芽150d(天),发芽率最高,发芽最快,播种后60d(天)调查,出苗率达75%。  相似文献   

19.
香菇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法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三种方法收集菌丝体 ,经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后得到其单核体 ,将不同菌株的单核体杂交配对后得到了不同于亲本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20.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