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苯并噻二唑(BTH)配制成200μg/mL的溶液,用喷施和涂茎2种方法处理番茄苗,测定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不同剂型苯并噻二唑衍生物对番茄抗病性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BTH处理的番茄叶片PAL、POD、PPO的活性均提高,且峰值出现均早于对照,MDA含量总体低于对照;而且处理组能发挥较长时间的诱导抗性,尤其以BTH乳剂配制溶液涂茎番茄诱导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壳寡糖诱导和白粉菌侵染的辣椒叶片防御酶系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遵义朝天椒为供试材料,用壳寡糖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后再接种辣椒白粉菌,系统地研究了壳寡糖对辣椒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喷雾处理辣椒后,辣椒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都有明显增加,其中PPO和PAL峰值提前(处理后接种)。试验证明,壳寡糖处理后,随着酶活性增强,辣椒的系统抗病性得到表达,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感病辣椒品种(系)为试材,从接种浓度、调查时间、接种植株苗龄、接种后发病条 件、接种植株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抗白粉病 的最佳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为:用含孢子1×104个·mL-1的菌悬液接种,接种15 d后进行抗病性鉴定,15 片真叶期为接种鉴定苗龄,接种后黑暗保湿24 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60 %~85 %, 夜间温度16~18 ℃,相对湿度95 %~100 %的环境条件适宜白粉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4.
BTH处理对不同生育期甜瓜抗白粉病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幼苗期、伸蔓期和幼果期的黄河蜜甜瓜为试材,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处理对3个生育期甜瓜植株抗白粉病的诱导效应。结果显示:0.25mmol·mL-1BTH对幼苗期和伸蔓期甜瓜植株的诱导效果显著高于幼果期甜瓜植株,而伸蔓期和幼苗期植株之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0.25mmol·mL-1BTH处理后,幼苗期甜瓜植株叶片中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在接种白粉菌后增幅最大,伸蔓期次之,幼果期最小;无论是诱导+接种的植株,还是只接种的植株,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峰都随着苗龄增大呈现出不断推迟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嫁接辣椒根腐病抗性及其与苯丙烷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根腐病菌,观察不同品种辣椒砧木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变化,发现卫士发病晚,发病率低,病情指数最小,说明卫士的抗病性最强。以卫士为砧木,以赤峰特选甜椒(Capsicum annuumL.var.grossum Bailey)为接穗,自根辣椒为对照,研究嫁接对辣椒根腐病抗性及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植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高于砧木。接种前砧木与嫁接辣椒根系中的可溶性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而叶片中的显著低于对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差别不大。接种后辣椒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PAL活性、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先逐渐升高,10d后趋于平稳或有所下降。与对照相比,砧木和嫁接植株根系中的PAL活性、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增加,叶片中除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嫁接可显著提高辣椒的根腐病抗性,其抗病机理与苯丙烷类物质代谢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苯并噻二唑( BTH)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0.5 mmol/L BTH (苯并噻二唑) 溶液在接种黄瓜霜霉病菌前4、8、12、24、48、96、168 h (7 d) 和接种后2、4 d处理二叶期的黄瓜幼苗, 结果表明BTH对霜霉病菌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但能诱导黄瓜幼苗对霜霉病产生局部和系统的抗性, 系统抗性的表达在处理后48 h产生并持续7 d以上。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两种酶的活性, 且与黄瓜对霜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外源ABA对辣椒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幼苗为试材,采用常温+ABA、常温+水、低温+ABA、低温+水等几种不同处理,探讨外源ABA对低温下辣椒幼苗抗冷性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BA预处理可以降低辣椒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的积累量,从而缓解低温对质膜的过氧化伤害;通过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来促进活性氧代谢,并提高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来增强低温下辣椒幼苗的抗冷性,进而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8.
以收集的283份辣椒种质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CMV抗性鉴定,在抗性筛选基础上进一步对鉴定出的抗性种质进行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辣椒抗CMV相关育种的亲本选择选配、抗性遗传改良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从283份辣椒种质中筛选出抗CMV辣椒种质1份、中抗CMV辣椒种质28份,为辣椒抗CMV育种提供物质材料;SRAP分析将抗性辣椒种质分为两大类,明确了29份辣椒种质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系接菌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上述4种叶片防御酶活性与辣椒对疫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能诱导辣椒叶片中上述4种防御酶的活性增强,但4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系有显著的差异。接菌后高抗品系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达到峰值时酶活变化率分别是164.4%、99.1%、173.7%、107.6%;而感病品系的酶活变化率分别是91.8%、48.1%、93.1%、64.0%,与感病品系相比,高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时间长,中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介于二者之间。在抗病品系中,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变化率是几丁质酶的1.66倍,PAL的酶活变化率是POD的1.61倍。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观察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粗酶液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抑制作用明显,而几丁质酶粗酶液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几种新药剂防治辣椒白粉病的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辣椒白粉病都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以15%粉锈宁(三唑酮)1 0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1 2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40%福星(氟硅唑)6 000倍液次之,50%翠贝(醚菌酯)3 000倍液对辣椒产生病害.建议在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1 000倍...  相似文献   

11.
对金力士加柔水通对辣椒白粉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 d和10 d,25%金力士乳油+柔水通1 5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防效分别为74.45%和83.659,5,与25%金力士乳油+柔水通1 000倍液的防效(74.08%和82.54%)相当,高于25%金力士乳油+柔水通3 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66.8%和73.12%).加入柔水通的处理防效均高于单纯使用25%金力士乳油的防效(分别为63.93%和68.54%),表明在喷雾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柔水通可提高金力士对辣椒白粉的防治效果,用量以1 000~1 5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2.
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白粉病抗、感病亲本H3 和83-60 构建的包含142 个重组自交系的RIL(H3×83-60) F8 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亲本重测序数据设计KASPar 引物,构建了包含16 个连锁群的辣椒遗传连锁图谱,总图距1 356.5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69 cM。基于2016 年和2017 年重组自交系群体白粉病发病表型数据,获得了PMR6.1、PMR9.1、 PMR11.1、PMR11.2 和PMR5.1 等5 个白粉病抗性QTL 位点,其中PMR6.1、PMR9.1 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表型贡献率在 10.8%~21.4% 之间。通过辣椒白粉病抗性QTL 定位,开发与白粉病抗性基因连锁的SNP 分子标记,对于辣椒抗病辅助育 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焕焕 《蔬菜》2018,(3):24-29
为探寻绿色高效的白粉病防控措施,主要从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及生物因子诱导等方面综述了瓜类蔬菜白粉病抗性诱导的研究进展,其中对化学因子诱导途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碳酸氢盐及磷酸盐诱导途径、硅诱导途径、维生素诱导途径及水杨酸诱导途径等;最后,结合3种诱导途径对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两个甜瓜材料对白粉病的抗性差异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抗白粉病的野生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agrestis(Naud.)Greb]‘Yuntian 930’和易感病的甜瓜[Cucumis melo L. ssp. melo(Pang.)Greb]‘0544’为试材,研究二者的叶片结构差异及接种白粉病菌后的活性氧代谢、保护酶活性、多胺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材料‘Yuntian 930’的叶片刺毛数量、蜡质含量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均显著高于易感病材料‘0544’。与易感病材料‘0544’相比,接种白粉病菌后,抗病材料‘Yuntian 930’的H2O2、 和MDA含量上升缓慢,且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SOD、POD和CAT等酶活性显著高于前者。此外,接种白粉病菌后,‘Yuntian 930’的多胺含量及多胺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迅速上升,且最高值显著高于易感病材料‘0544’。这些结果表明,‘Yuntian 930’的抗病性与其叶片形态结构和较高的抗氧化能力、较高的多胺合成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 通过3个抗感杂交组合研究了黄瓜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3个组合的最适遗传模型皆是两对加性- 显性- 上位性主基因+加性- 显性- 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2120模型) 。组合Ⅰ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4.26% ~95.47% , 两对主基因感病相对抗病为部分显性,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第二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较大, 两主基因的加性×显性互作效应也较大。组合Ⅱ和组合Ⅲ两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95.35%和96.04% , 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显性度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引进新农药拿敌稳75%WG(水分散粒剂)开展其不同浓度防治辣椒白粉病试验,探讨辣椒白粉病最佳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75%WG3000倍液防治辣椒白粉病,防效达95.27%;增产效果最明显,其平均株高、鲜株重、百果干重、每株总果数、单产、商品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和当地对照药剂;经济效益比为1∶13.41。  相似文献   

17.
氯化胆碱是一种新型广效的生长调节剂,以10 mmol·L-1 氯化胆碱处理黄瓜幼苗可明显提高
植株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诱导抗性机理研究表明:氯化胆碱处理后,黄瓜幼苗
体内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及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丙二醛含量均明显上升。以白粉病菌分
生孢子接种经氯化胆碱处理过的黄瓜叶片,结果显示分生孢子萌发率较低,芽管较短,且新产生的分生孢
子串数量较少。用氯化胆碱处理黄瓜植株,可延迟和减轻黄瓜白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黄瓜白粉病菌生防菌筛选及生防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再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温室盆栽苗药效试验,田间防病试验共筛选到4株编号为H2、H1、H3和H7的菌株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显著。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1.25%、87.77%、82.7%和75.29%。对该4株生防细菌的防病机理初步研究证明,它们的胞外代谢产物具有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芹  王斌  李志念 《北方园艺》2016,(11):117-119
以扦插月季苗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25%乙嘧酚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月季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性粒剂、25%乙嘧酚悬浮剂、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对月季白粉病具有良好的保护活性和3d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2.5%四氟醚唑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粒剂、50%醚菌酯水分散性粒剂和250g·L~(-1)嘧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