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在中国—加拿大合作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二期)中,保护性耕作及保护性农业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加双方在此领域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本文对加拿大保护性耕作及保护性农业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国的借鉴和建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曹卫军  赵鑫 《吉林农业》2010,(11):151-151
保护性耕作的前身叫"免耕法",随着推广面积的扩大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免耕只能适应部分土壤和自然条件,保护性耕作的最大功能是保水、保土,故在1980年以后称之为保护性耕作。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免耕种植小麦试验示范,90年代初期开始有规划的进行系统的研究与示范。21世纪初,吉林市地区开始出现玉米垄侧保墒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小面积应用,随着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保护性耕作的重视,吉林市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约翰迪尔保护性耕作机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在 2 0世纪 30年代曾出现“黑风暴” ,对农业经济影响非常大。因此美国一直关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迪尔公司率先研制并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所需求的各种农业机械。随着精准农业等新技术的出现 ,更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已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广泛使  相似文献   

4.
<正>加拿大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加拿大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加拿大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加拿大现代农业的特点及发展经验,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21~23日,中加保护性耕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是2006年中加农业合作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和中国、加拿大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共同主办,具体由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和中加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北京项目办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6.
《现代种业》2006,(3):21-21
今年开始,农业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用三年时间,投入8000万元,在京郊农田全面取消铧式犁,实施保护性耕作,实现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到2008年,北京市保护性耕作的实施面积将达到230多万亩,农机总作业成本降低20%以上,农田的扬尘量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一、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实现农业机械化最早的国家,这与其土地广袤、平原众多,适合机械化耕作的地理特征是相关的。20世纪初期,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在美国农业中得到了应用。1940年代时,美国的农场已经拥有拖拉机157万台、收割机19万台、农业重型汽车105万辆。此时的美国,除了极个别地区的蔬菜生产依靠手工劳动外,其余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均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世纪40~70年代的30年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以有效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耕作技术体系。麦积区通过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试验示范,尤其是通过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12-2013在5个乡(镇)实施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成本255.14万元,增产增收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 g/kg,增加土壤有机质0.1~0.4 g/kg。在增产增收、维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1):240-242
中国农业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以万国鼎主持的456册、3700万字的《中国农史资料》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学史》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其中以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为代表。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如我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开始辟有“农业文化研究”专栏,10多年来陆续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0.
姜海 《吉林农业》2011,(10):101-101
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发生了“黑风暴”,农田由于掠夺式经营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引起了人们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反思,对水土保持新方法的探索,美国农业部于1937年以研究秸秆覆盖作用为切入点,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的系统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总结出了以少耕、免耕和秸秆覆盖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始在美国大面积推广。我国的保护性耕作研究近几年才真正开始,通过一些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项技术较常规垄作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新式保护性耕作,必将带来一场耕作制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又被称为"免耕法",随着此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广泛应用,有研究者发现,此项技术只能适用于特定自然环境下的部分土壤。保土、保水是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功能之一。本世纪初吉林市的某些地区就在使用玉米垄侧保墒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受到国家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吉林市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范围在逐年扩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文章将对吉林市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及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全球变暖现象日益严重,保护性耕作技 术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大力推广与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经过近 半个世纪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已转变为特色鲜明、因地制宜的一种系统科学的特定性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减少温室气体在农田阶段的排放及吸收方面的作用逐渐 凸显,有效地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及水分,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效益的科 学化发展。本文立足于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探讨保护性耕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存在主要问题,并指出如何在黄土高原地 区推广及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出黄土高原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思路,为黄土高原的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系统 性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 ,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 ,改善农产品质量 ,发展农业生产。它具有保护土壤湿度 ,增产 ,减少管理的劳动力和时间 ,燃料消耗少 ,节省设备 ,侵蚀控制等优点 ,因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深受农场主的欢迎 ,先后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应用 ,到九十年代推广率达 2 5 %以上。在中国免耕法种植技术也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研究、推广力度小 ,科技人员和农民认识、接受程度仍然很低 ,使用面积非常有限。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建立试验示范区 ,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到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 ,将是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旱作农业,随着旱作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旱作农业技术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70~90年代,甘肃在旱作农业、农田整治、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或耐旱作物的品种选育及早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等都得到重视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旱作区农业生产条件.这些旱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对旱作农业区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土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农田措施,备受关注。通过回顾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护性耕作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群落、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动态,评述了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有效开展,营造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建平县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几年来从尝试到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建平农业资源要求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1.建平县拥有耕地219万亩,每年大田作物都在110万~130万亩左右,保护性耕作具有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4,(12):60-61
<正>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国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如今在中国,生态农业的浪潮也已扑面袭来,做生态农业成了这个时代颇为时髦的一件事。怎么做才能让名号响起来,让盘子大起来,让腰包鼓起来,成就一番虽不轰轰烈烈但细水长流的  相似文献   

18.
<正>免耕栽培是保护性耕作的一种重要耕作模式,我国免耕栽培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该技术具有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尽管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免耕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基本特征是全年不翻耕,全年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2012—2013年,麦积区在5个乡镇推广保护性耕作0.29万hm^2,节约生产总成本255.14万元,增加产量收入202.99万元,取得节本增收综合效益458.13万元,提高土壤含水率12.2-22.4g/kg,  相似文献   

20.
借这次会议的机会 ,就垦区农机更新推行保护性耕作、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有些问题提出来 ,同大家一起探讨。1 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常规土壤耕作的新型旱地耕作法 ,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 ,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 ,并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