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大幅度增多。大多数留守老人还要面临一定的劳动负担,单身留守老人情况更差。通过走访服务、交谈、问卷等方式对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的6个自然村(柳家塬村、寺坡村、王家庄村、辉川村、双庙元村、观明村)的留守老人进行调研,同时结合调研数据采用模型对当地留守老人的幸福指数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农村留守老人的幸福指数为0.589,仍处于较低水平,幸福程度为一般幸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经济供养、政策法规、社会保障制度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指数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从样本分布来看,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17%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接受和认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引人瞩目的经济崛起背后,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活动。2013年,约2.69亿农村居民到城里打工,但他们被迫将孩子、配偶和老人留在农村。如今,中国农村约有6100万"留守儿童"和4000万"留守老人"。88%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城市同龄人的及格线。而留守老人的平均自杀率高达0.5%,为城市老人的5倍。数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国社会支柱的农村,正在分崩离析。不过,希望的亮光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增加,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农村城镇化的短板,亟待解决。总结山东齐河农村城镇化发展给予的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答案,并分析其目标与特征,提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应以坚持以人为本,以老人满意度为基点、因地制宜的确定养老模式、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最后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O2O"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支持的角度研究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以江苏省南京市M村的留守老人为调查对象,对该村15位留守老人进行深入的个案访谈。概括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现状,从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即政府层面加强法律支撑和社会保障;组织层面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照顾;个人层面加强文化宣传,倡导家庭责任回归。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5):241-242
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探讨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规划安排的现状,结果显示,中国农村留守老人普遍缺乏对老年期的养老规划和准备,在少数进行过规划和准备的人群中,现金储蓄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准备手段。传统的养老观念对农村留守老人影响较大,对于养老规划存在方式单一等问题。要逐步转变农村留守老人的传统观念,加强新模式的养老方式的宣传力度,丰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外出务工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导致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照顾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重任落在留守妇女身上,农村"三留守"问题已然成为贫困地区十分头疼而又难以化解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认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是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的关键,提出国家及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建立有效的教育机制;加强社会支持网络重构等,以更好地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省孝感市、黄冈市和咸宁市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守老人养老满意度的因素和养老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自我养老和子女养老仍是留守老人主要的养老方式;留守老人缺少代际照料,以自我照料为主;经济创造能力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重要内部因素,社区服务和养老保险是重要的外部因素.破除他们的养老困境,需要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服务,鼓励农村发展多重养老方式,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对留守老人的科学分档,提倡孝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群不断庞大,在他们给社会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容忽视的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文章基于在四川省三台县开展的社会调查,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发挥学校、妇联、共青团的作用呵护留守儿童,成立"代理家长"联络指导站;制定关爱政策帮扶留守妇女,加强对她们劳动技能和维权意识培养;成立留守老人组织,完善医保制度,创办"服务时间储蓄银行"等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社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昕炜 《农业考古》2012,(3):111-114
老龄社会结构的形成诱发了诸多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问题,其中也包括犯罪。虽然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刑事案件发案总数不多,但据统计我国目前"农村留守老人"(1)达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其中65岁以上农村  相似文献   

11.
雷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323-10325
以2011年对江苏省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留守老人经济收入状况相对较高,80%以上的老人认为家庭收入够用;大多数外出子女会对留守老人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但并没有显著地改善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子女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与老人的年龄、婚姻状况以及是否有个人收入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老人是农民、农业和农村三项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留守老人安全保障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保护留守老人的安全政策,但是由于农村留守老人这类群体过于庞大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农村留守老人安全保障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基于多元共治视角,分析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安全保障问题,并进行实践探索,谋求一条共治之道。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以河南省商水县农村留守老人实际生存现状为例,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着重围绕农村留守老人及家庭情况,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4个方面对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展开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基于评价结果建立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指出商水县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为例,通过调查了解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情况与需求,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期望和满意度情况,提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特征明显。由于农村经济较落后于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更是迫在眉睫。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大动力。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难以靠农村自身解决,需要将外部行为准则嵌入其中,与本土化、个体化和流动化的农村社会相结合。研究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生活支持困境、心理依赖困境、健康医疗困境、代际关系困境为表现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通过经济嵌入、社会嵌入、制度嵌入、文化嵌入等方式去应对目前农村社会的养老困境,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收入增加、情感依赖、健康保障、代际支持等问题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6,(6):73-75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分析,概括了鄯善县辟展乡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分析了鄯善县辟展乡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解决当地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苏北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养老保障不到位,除了经济支持不到位之外,精神保障也十分缺乏。留守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要从多方面解决,即家庭基本保障要持续完善,农村社区应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照和关心,搭建留守老人精神健康关爱平台,社会组织需要积极参与定期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关注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注重老人的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数说三农     
<正>1/3留守儿童据2014年数据,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100万。2005到2010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增幅为4.13%。每3个农村孩子里面,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国家卫计委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老人接近1/4。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1/3"留守儿童的背后显现出中国庞大农村家庭的困局。1000亿元首届中国蓝莓产业深加工高峰论坛5月28日在浙江诸暨召开,专家分析认为,宏大空前的蓝莓产业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中出现了所谓"留守群体",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前两者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社会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却知之甚少.本文以安徽桐城合心村的个案调查为起点,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贵州省187名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结果表明,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总体偏低,影响因素较多、成因复杂,家庭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留守老人幸福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