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修  吴刚 《林业科学》1993,29(2):158-164
桐粮间作生态系统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研究比较泡桐的养分循环律,对挖掘其生产潜力,保证高产高效益,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扶沟县江村乡泡桐试验场,东经114°32′,北纬32°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361h,年均太阳辐射59.48kcal/cm~2,年均温度14.4℃,年均降水量678.5mm。≥0℃积温5272.8℃,≥10℃积温4692.6℃,年无霜期215d。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pH为7.5,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距地面1m左右有一粘土间层,厚30cm,保肥保水,对深根性的泡桐生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
基于35块样地调查数据,对亚热带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含量包括植被、凋落物与土壤三部分,其中乔木层601.896 1±29.562 4g/kg,灌木层537.958 0±34.783 9 g/kg,草本层416.107 5 g/kg,凋落物层550.927 8±30.566 4 g/kg,土壤层30.477 1±1.848 0 g/kg,表现规律为:乔木层凋落层灌木层草本层,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且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素含量随着林分年龄和坡向的不同而变化。(2)日本落叶松植被层的碳素含量平均值为0.518 7 g/g,略高于国际上通用的转换率0.50 g/g,如果采用0.50 g/g来估算日本落叶松植被层的碳贮量与碳密度,会使得估算结果偏小。(3)日本落叶松乔木层不同器官碳素含量变化范围为561.499 3~645.106 8 g/kg,其高低顺序大致排列为:树干树枝树皮树根树叶,且随着林分年龄和坡向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广西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5种微量元素(Fe,Mn,Zn,Cu和B)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征以及随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树叶>枯枝>干皮>活枝>树根>干材,各组分中微量元素Mn含量最高,其次是Fe,zn和B,以Cu最低;2)林地土壤微量元素Fe含量最高,其次是Mn,Zn和B,以Cu最低;3)4,7和11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林分微量元素的总贮存量依次为13.953,22.357和28.835 kg·hm-2,其中乔木层微量元素贮存量占47.37%~58.6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微量元素贮存量分别占14.76%~23.54%和26.63%~29.10%;4)4年生马占相思人工林微量元素贮存量主要集中在树叶和树枝,7和11年生则主要集中在树干和树根;5)3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依次为1.536,1.750和1.652 kg·hm-2a-1,林木各组分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树干>树枝或树根>树叶>树皮,同一组分各微量元素年净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Mn>Fe>Zn(B)>Cu;6)3个林龄林分微量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5.423,5.862和5.273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3.771,4.112和3.737 kg-hm-2a-1,利用系数分别为0.821,0.479和0.312,循环系数分别为0.695,0.701和0.709,周转期分别为1.753,2.979和4.522年.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广西中部丘陵区的4个不同年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内Fe、Cu、Zn、Mn、Pb、Ni、Cd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以Fe最高,Mn次之,Cd最低,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微量元素含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垂直分布规律.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过程中,Fe、Cu、Zn、Mn、Pb、Ni分解速度比Cd快.林木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根>叶>枝>皮>干,微量元素在各器官中含量均以Fe>Mn>Zn>Cu>Pb>Ni>Cd为序,Pb、Cd在根系中含量高于其他器官.随着林龄的增加,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尤其以Fe突出.林分微量元素的总贮存量为8.818~103.825 kg@hm-2,树皮和树干的贮存量最高,占总贮存量的40%~46%.微量元素贮存量随林分生物量的增大而增加;4个年龄阶段林分微量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3.846、12.558、18.753和13.234kg@hm-2,年归还量分别为2.733、9.866、14.866和9.935 kg@hm-2,年存留量分别为1.113、2.692、3.887和3.299 kg@hm-2.4个年龄阶段林分微量元素总的利用系数为0.127~0.436,循环系数分别为0.711、0.751、0.786、0.793,周转期为3.226~10.450.马尾松林早期微量元素利用率低,但其归还速率快,周转期短,有利于林地生产力维持,林分到达成熟期时微量元素的周转期长,归还速率慢,林木更多地消耗林地的养分.因此,马尾松林到达成熟期后要通过人为措施,如采伐利用或加快其演替速度来恢复地带性的稳定群落,以达到维持林地持久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肥力动态变化、土壤生物化学特征及系统内生物地球环循特征方面,分析探讨了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及其调节机制,提出凋落物在生物自肥能力中的关键作用,并从养分吸收与供给关系阐述了防治落叶松人工林地衰退趋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直径分布进行数学模拟,基于20块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从1986—2006年连续观测的数据,利用43个基础模型进行拟合与卡方检验,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拟合与检验效果最优。该研究可为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大兴安岭南部兴安落叶松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立地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和林分特征(郁闭度、密度、平均树高、平均胸径等)设置标准地,利用收获法调查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包括每个样方内的灌木和草本1h时滞、10h时滞和100h时滞负荷量。据此,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立地、林分因子对可燃物负荷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径级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研究者认为,用Weibull分布描述林分径级结构,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本文利用设在带岭林业局南苗圃的17年生长白落叶松密度试验地,作为原始资料,用Weibull分布对其径级分布进行模拟,并  相似文献   

9.
磐石县落叶松人工林中布铗4034铗次,捕鼠5种228只,黑线姬鼠为优势种;林木害鼠东方田鼠和棕背(鼠平)喜欢选择低郁闭、阴坡、幼林、平绥坡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标准木和样方收获法,对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a生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分生物量为120.55t/hm2,年平均净生产力为8.47 t/(hm2.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下木层>草本层,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02.17t/hm2,净生产力为8.09t/(hm2.a),其生物量分配格局为树干>树根>树皮>树枝>树叶;在林分产量结构方面,8 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81.80%,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主要分布在10~14 m,分别占树枝和树叶总生物量的71.11%和73.05%,地下根系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粗根(直径大于5 cm)>根头>中根(0.5~5 cm)>细根(<0.5cm),粗根生物量占根总生物量的53.98%。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森林单位面积产量 ,在尚志林业局小九林场 ,对落叶松 1~ 3年生人工幼林进行了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 ,试验的 3种肥料二铵、过磷酸钙、尿素施肥效果差异极显著 ,最佳施肥量为 5 0g/株 ,造林第 2年和第 3年施肥效果较好 ,最佳施肥方法是距树 10cm ,深 10cm ,两侧施肥和四侧扎眼施肥 ,施肥时间为 6月初 ,施肥 2次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引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的龙江县、讷河县和克东县3个立地条件不同的试验点,营造兴安、长白、华北、日本和西伯利亚5种落叶松引种试验林21hm2,日本落叶松示范林50hm2,经18年观察比较,以及对当地早期人工林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是:华北落叶松能成活成林,但材积生长量远不如当地树种兴安落叶松,不宜引种造林;长白落叶松适应能力强,已引种栽培多年,其生产力高,木材产量超过兴安落叶松1倍以上,应大力发展,作为营造落叶松林的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引入北纬48°13′,降水量500mm左右的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尚属首次。实验证明,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林分稳定,18年生平均胸径145cm,平均树高129m,蓄积量比兴安落叶松大1倍以上,比长白落叶松大50%至1倍,生长好于辽宁、山东引种的日本落叶松,引种是成功的,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引种造林;兴安落叶松是乡土树种,适应当地寒冷干旱的环境条件,生长正常,能成林成材,为使造林树种多样化,可适当用于营造一般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选择要与优良种源选择相结合,以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生产力。日本落叶松引种最好使用经中国大陆性气候驯化过的人工林的种子。  相似文献   

13.
王戈  刘振国 《林业科技》1993,13(3):38-40
本文通过落叶松胶合板与其它树种胶合板在耐老化、耐腐和耐水等方面的对比试验,分析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落叶松胶合板比其它树种(椴、桦、杨、水曲柳)胶合板的耐老化性、耐腐性和耐水性均好,并有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Theinfluenceofpureormixedforestonsoilpropertiesandtheproductivityofstandhasbeenagreatinteresttoforesters.Theauthour,throughalongperoidofresearchwork'foundthatLarch-Walnutmixedforestimprovedthe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ofsoilandincreasedsoilferti1ity,andthattheacidationofsoilunderLarchforestwasalong-termprocess.Toinquireintothechangesinsoilproperties,water-stableaggregateofthesoilwasspeciallystudiedandsatisfactoryresulthasbeenrecieved.It'savailabletousethean1ountofaggregateasanindicatortotheeff…  相似文献   

15.
刘国荣  王世君 《林业科学》1992,28(3):220-225
我们通过对气象因子与落叶松落叶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和对入选的主要气象因子在各月份中作用的分析,将六七月份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四五月份平均气温确定为病情测报因子。其当年值预测式为y=b_0+b_1x_1+b_2x_2……+b_(12)x_(12)(x_1、x_2……x_(12)为前1—12年测报因子观测值;b_0、b_1……b_(12)为相应回归系数);由23年全省历史资料建立的病情指数预测式为y=68.31-1.68x_1-0.5638x_2+0.36x_3(x_1、x_2、x_3分别为气温、湿度、降水预测值);全省发病面积预测式为y=(-0.13325+0.00533x)Sy(式中,x为病情指数预测值;Sy为全省幼龄落叶松人工林面积)。根据各地区发病面积比例系数和各地区轻、中、重发病面积的百分比,可预测各地区发病面积和轻、中、重发病面积。应防治面积为重、中级发病面积与20%轻病级面积之和。  相似文献   

16.
沙棘人工幼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和不同造林方式营造的沙棘幼林生物量的研究,揭示了沙棘各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变化规律,确定了沙棘人工造林的最适立地类型和最佳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嫩枝扦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6年生兴安落叶松、4年生长白落叶松和10年生杂种落叶松的嫩枝扦插试验证明,10年生杂种落叶松生根率最高达90%,在84种组合生根素中有7个组合生根率超过70%,并筛选出两种适宜嫩枝扦插的基质和1个最易生根的杂种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采穗圃的建立与经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采穗圃的建立与经营技术的研究黄宗文,林殿国,王振明(黑龙江省林科所)(黑龙江省森林经营研究所)(伊春市汤旺河区中心苗圃)落叶松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针叶用材树种之一,年人工更新面积极大,但其种子产量不足,质量低下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近年来,落...  相似文献   

19.
锥栗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征和生物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陈辉  何方 《林业科学》1999,35(6):19-27
在林分样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3 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即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锥栗人工林各器官N、P、K、Ca 、Mg 的养分浓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各种养分元素的存留量从未果期到盛果初期逐渐增大,N 与Ca 的积累占很大比例,K、Mg 次之,存留量最少的元素均为P。在未结果期,N 的归还量最大,Ca 次之,最小为P。始果期,Ca 与N 的归还量仍占首位,其次是K,P最少。至盛果初期,K 的归还量最大,N 次之,最小为P。各元素循环速率,从未果期至盛果初期,呈增大趋势,元素周转期则呈缩短。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分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时期养分补偿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