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水稻再生丰产技术研究 Ⅳ再生稻留茬高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留茬高度试验结果表明:①汕优63留茬35厘米,再生穗较多,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协调发展,产量最高;②再生穗的主要着生位置是地上部节位,夺取再生稻高产必须保留倒2节位腋芽,根据汕优63地下部腋芽着生自然高度,明确汕优63适宜的留茬高度是32—37厘米。  相似文献   

2.
汕优46是中国水稻所用珍汕97A×密阳46配组而成。1990年引进作再生稻和晚杂栽培均表现高产,在县农技中心试验基地作再生稻,头季稻实产达5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522.5公斤)增产13.9%,再生稻产量250公斤,作二晚栽培实产582.5公斤。”比对照105增产11.5%,比对照威优64增产10%,实现三季获高产。 1.主要特征特性:汕优46在我县海拔25.7—103米地区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稻全生育期135天,比汕优63早4天,株高115厘米, 株型适中,生长茂盛,分蘖力中等,后期熟 色较好。从试种到收获,均未出现白叶枯病、 叶瘟和穗颈盛,纹枯病发生中度偏轻。成熟整齐,成德率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杂交中稻汕优63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各节再生穗对产量的贡献,以期明确提高再生稻产量的主攻方向,为再生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调查了大田和盆栽的汕优63再生稻的产量结构和各节再生穗性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取得了如下的结果。1各节再生穗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差异较小,而穗数差异较大,倒2,3节再生穗的穗数居高,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6483)。2产量性状与亩产量的相关与通径。亩总粒数与亩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531),而结实率、千粒重与亩产量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亩总粒数对亩产量…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生育期短,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穗子短小,每穗粒数仅为头季的1/3~1/2。为揭示再生稻穗粒形成规律,探索培育较大再生稻穗的可能途径,进行本研究。研究方法 1992年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黄村基点进行本研究。在“汕优63”一立头季田和3立不同产量水平的再生季田,成熟期各随机取5丛有代表性的稻株,考察各节位穗数,从中按节位穗数比例各随机取10~30个穗子,在  相似文献   

5.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培矮64S/E32、培两优500、培矮64S/B52和两优培九等4个以培矮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两季总产以培矮64S/E32最高,培矮64S/B52次之;2)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3)头季稻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再生率: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再生率呈正相关,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再生率呈负相关;4)头季稻源库特性影响再生率:最大LAI与再生率呈正相关,粒叶比与再生率呈负相关,茎鞘物质输出率与再生率呈正相关;5)再生稻品种以选择穗粒数适中、千粒重大而粒叶比适中的杂交中稻组合为好;6)提高头季稻成穗率有利于提高再生率及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汕优7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用珍汕97A与明恢79配组而成的晚籼新组合。明恢79是用明恢63 × IR58育成的中熟籼型恢复系。1991年娄底地区粮油所引进参加晚稻品比鉴定,小区平均亩产485.0公斤,比对照威优46增产0.8%,居第二位,日产量为4.01公斤,居首位。晚季大田示范,平均亩产452.4公斤,比对照威优64增产7.3%。 该组合全生育期117天,株型较紧凑,叶色淡绿,株高95.8cm,穗长22.5cm,每穗总粒数117.9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7.8克,出糙率82.0%,精米率71.0%,整精米率58.0%。腹白小,外观品质良好,适口性好。 该组合分荣力较强,前期繁茂性好;抽穗整齐’…  相似文献   

7.
1988年再生杂交稻发展较快,据农业部对四川等10省、区统计,再生稻面积为633.3万亩,总产可达5亿公斤,比1987年分别增加82.4%和43%。再生稻可减少繁殖、制种工序,是一种省种、省工、省投资的栽培方式,尤其在种两季稻不足、种一季有余的单季早、中稻地区有广阔发展前景。可作再生稻的组合有汕优63、协优64、威优287、威优激等,一般头季稻亩产500公斤,再生稻可亩产300公斤。再生稻高产的基础在于培育好头季稻,在安排好“两个安全齐穗期”的前提下,将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栽培管理作一整体过程来抓。  相似文献   

8.
头季稻株营养物质与再生稻生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中后期的营养状况对再生芽(苗)生长、再生稻的生育期及植株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和头季稻后期茎书与再生芽(苗)的糖、N供求关系以及分析头季稻茎节的糖、N含量与活芽(苗)率、芽长、芽穗分化率和芽穗分化期等的相关性。指出促成头季稻茎节淀粉和全糖积累的措施均有利于强秆壮芽,争取再生稻多收。  相似文献   

9.
“常优64”是湖南常德地区农科所用本所选的常菲22A与测64-7配组育成的。1986年参加地区试,1987年地区品审组审定通过,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同时湖北、广西等省也引种种植,1988年在全区推广将近100万亩。 该组合为中熟杂交晚籼,在湘北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08天,比威优64短1天。1986年地区区试各点平均产量509.7公斤,居参试组第二位,比对照威优64略高,日产量4.72公斤,比对照威优64高0.06公斤,居该组第一位。该组合株叶型适中,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穗粒结构好,一般每穗总粒数100y左右,结实率75%以上,千粒重27.8克。。大面积栽培一般亩产4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腋芽再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培两优500和汕优6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其腋芽再生特性。与汕优63相比,培两优500腋芽萌发好,活芽率高,在头季稻后期茎部干物质积累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成熟期茎节各节位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活芽率呈显著正相关;齐穗后20 d茎部SOD、POX酶活性均有所回升,至成熟期达最大,活性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强,腋芽萌发好;头季稻后期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大,活力强,根系衰老缓慢,有利于腋芽萌发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田间设计试验地点,设在清流县温郊乡桐坑村,海拔420m,纬度25°4',土壤属于沙质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参试组合为汕优多系1号,特优70、特优63、以汕优63为对照,采用中稻─—再生稻模式。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m2,小区之间间隔30cm,试验区四周种植保护行。插秧规格:株行距23cm×23cm,每丛2本,每小区244丛。3月15日播种,播种量15kg/666.7m2,4月20日移栽,秧龄35d,采用湿润育秧。再生稻田桩高度40cm。2.施肥管理和病虫防治均按当地正常习惯水平头季稻本田每666.7m2施纯…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1993~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和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头季稻齐穗后15 d内,叶片光合产物主要输送到穗部,以致再生芽生长缓慢,该期即使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氮素营养,对再生芽伸长也无作用;头季稻齐穗后20 d,即穗部籽粒充实度达90%左右,叶片较多光合产物逐渐向茎鞘输入,再生芽生长开始加快,此期光照和施氮促进再生芽伸长的作用才表现。头季稻籽粒灌浆速率与再生芽伸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穗部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生长后期叶片光合产物的输送方向是影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通径统计方法,分析了再生稻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和各节位再生穗产量对总体再生稻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再生穗数对再生稻总粒数的通径最大(P穗=1.206),而总粒数对再生稻产量的通径最大(P粒=1.023),再生穗数是决定再生稻产量的关键因素;2.稻秆上各节位再生穗中,以地上部第2、3伸长节位的穗数最多,穗也最大,对产量的贡献也最大(P_2=0.4261,P_3=0.7164),第4伸长节位的变异很大,具有人为调节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优质再生稻新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美玉 《中国稻米》2007,13(1):35-36
以汕优63为对照,对6个优质杂交稻新组合进行再生力试验。结果表明,Ⅱ优航1号、宜香优1577两季合计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头季稻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再生季再生力强,抗病性强,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再生稻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利用辐射等手段处理明恢63,获得了比原亲本材料早熟10~20天的早熟突变体,经定向培育,定向配组,现已筛选出晚3恢复系。该恢复系比明恢63短15天左右,与V20A、珍讪97A、优IA等不育系配组,优势强、产量高、生育期适中。其中汕优晚3通过3年多点试验,普遍反映比威优64、汕优64、汕优桂33、汕优桂99增产。 1990年在韶关市、桂林市、华容县、桃源县、大庸市永定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地进行多点试验,汕优晚3平均亩产502kg,比对照威优64增产13%,比汕优桂33增产10.3%,均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比威优64长5.3天,比汕优桂33短4…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新组合T优5570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优 5 5 70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和福建省种子总站用T5 5A与明恢 70联合配组而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 2 0 0 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分蘖力中等 ,株叶形态好 ,穗大粒多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熟期转色好 ,增产潜力大 ,是有望取代特优组合的新品种。1 产量表现该组合 1 999年参加省晚籼中熟A组试验 ,666 7m2 平均产量 40 9 42kg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5 40 % ,达极显著水平 ;2 0 0 0年续试 ,666 7m2平均产量 447 0 8kg ,比对照汕优 63增产 6 2 1 % ,达极显著水平。闽侯县自 2 0 0 0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 ,均表…  相似文献   

17.
特优 6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优63(龙特浦A ×明恢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1986年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其不育系龙特浦A(简称特A)是用龙特浦杂交V41A转育而成。 一、特A主要特性:1.穗大粒多:平均穗粒数115.9—120粒,千粒重27—28克,比珍汕97A增加37-45粒和2—3克。2.抗寒性强,包颈短,在不喷九二O情  相似文献   

18.
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种子在成熟后期易发生早萌而严重影响种子的耐藏性能和播种品质。为防止穗上种子早萌,笔者选取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的穗萌抑制剂对杂交稻穗发芽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试验。 穗萌抑制剂的有效成分中含有3%的马来酸肼和6%的生长延滞性有机酸。试验时间为1992年春季制种,供试组合为威优64和汕优64。  相似文献   

19.
特优 1 75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A作母本 ,与该所育成的恢复系N1 75作父本配组而成的籼型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 2 0 0 0年 3月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特征特性特优 1 75属中、晚稻中熟组合 ,在尤溪县低海拔地区作中稻栽培 ,全生育期 1 45d左右。作双季晚稻栽培 1 39d左右 ,比汕优 63短 3d。该组合主茎叶片 1 5~ 1 6叶 ,叶色稍淡 ,剑叶较短且宽。株高 1 0 5~ 1 1 0cm ,穗长 2 3~ 2 4cm。株型松散适中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 ,分蘖力中等。每667m2 有效穗 1 6~ 1 8万 ,每穗粒数 1 60~ 1 90粒 ,结实率 80 %~ 93% …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闽侯县1989年开始示范培植再生稻,至2006年累计培植成功再生稻1·42万hm2,总产3·1万t,推广培植再生稻已成为闽侯县中稻区增产粮食重要措施之一。由于闽侯县再生稻当家品种汕优63已种植多年,其丰产性,抗性退化,头季稻米质变劣,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优质、高产、再生力强、抗性强的品种(组合)替代汕优63。针对这一课题,闽侯县近几年陆续引进两优2186、特优航1号、D优6号等组合进行示范试种再生稻,其中以D优6号田间表现最佳。2006年在荆溪镇、关西村用D优6号组合示范种植再生稻6·67 hm2,经实割验收头季稻平均产量603·7 kg/667m2,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