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阆中蚕桑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东晋《华阳国志》载:“巴西郡,属县七……土地山原多平,有牛马蚕桑”、“巴子国盛产桑蚕、麻、鱼、盐……”.1924年,阆中泰丰丝厂的“莲花牌”生丝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1994年,阆中蚕丝达到鼎盛时期,有梅花牌D4、彩虹牌软缎被面等54个产品获国、部、省优称号,丝绸工业年产值3个亿,年缴...  相似文献   

2.
阆中地处川北,是四川省37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土质宜桑,气候宜蚕。2002年被四川省农业厅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蚕桑基地县市”,2013年《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中又被列为40个蚕桑基地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桑辑要》为元朝司农司修编,其编撰者畅师文曾先后2次在保宁府(路)(今四川阆中)为官计6年,离任同知保宁路事后不久便呈上所纂《农桑辑要》,被当朝敕命颁发各路,为元代医治战争创伤,推动农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畅师文在保宁为官期间,对当地蚕桑丝绸已有洞见底蕴的了解,为《农桑辑要》的修编做了前期铺垫。《农桑辑要》书中所述“冷盆”缫的生产场景与阆中出土的宋代“古蜀缫车”互为映照,反映出在元初前阆中蚕桑丝绸生产已具较高水平。阆中蚕桑丝绸历史久远,文化底蕴丰厚,所沉淀的蚕桑、丝绸等生产技术和经验成就了《农桑辑要》一书的付梓,从而也充分证实了在宋、元时期阆中为中国蚕桑丝绸生产技术最发达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4.
曾一度辉煌的阆中蚕桑生产在经历了十年持续稳定发展之后,终因生产规模较小,千家万户经营,无力抵御茧价暴跌的市场风险,而今步人了低谷.1985年被列为省的蚕丝商品基地县,经过一番努力,阆中的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95年底全市累计栽桑达1.2亿株,折合桑园6666.7公顷(10万亩),养蚕16.3万张,生产蚕茧4012吨.桑树、发种、产茧年均分别以10.5%、13%和10.6%的速度递增,1995年茧款收入5000万元,户平茧款300元.尽管1995年蚕桑生产是阆中栽桑养蚕收益最好的年份,然而,由于生产规模小,每个养蚕户1季只养蚕0.36张,产茧8.9公斤,茧款也仅100元.1995年  相似文献   

5.
张军 《四川蚕业》2011,39(4):8-9,17
蚕业是阆中的传统优势产业。蚕桑重专户是蚕桑致富的实践者,科技推广的先行者,蚕业发展的引路人,是阆中蚕桑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对阆中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针对蚕桑重专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 阆中是四川省蚕桑重点基地县(市)之一,蚕桑丝绸是市内的支柱产业,它对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富民兴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使我市蚕桑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经营和增长方式得到“两个根本转变”,加快蚕桑基地乡镇产业化进程,实现“一优两高”蚕业。市委、市政府制定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新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蚕业》2015,(4):50-51
<正>1基本情况余德学今年50多岁,是一名乡蚕桑业务干部。他热爱蚕桑事业,从1985年担任村蚕桑技术员干起,到1998年被招聘为石子乡(今沙溪办事处)蚕桑干部,在蚕桑生产战线上兢兢业业地奋斗了30个春秋。他勇于创新思路,于1999年率先承租耕地、荒坡3.3hm~2(合50亩)种桑树、建桑园、当大户,是阆中第一个吃螃蟹的蚕桑人,成为了阆中蚕桑发展史上第一个蚕桑业主户。不仅受到  相似文献   

8.
我县蚕桑产业在“八五”、“九五”十年间发展最快,平均每年增长蚕茧5万kg,1992年建立3200绪缫丝厂,年产白厂丝90t,年利税102.6万元。“九五”末,桑园面积保存到2040hm^2,桑树总株数达2500万株;年养蚕2.6万张,产茧70万kg;蚕桑产业总产值达3100万元,创利税186万元。蚕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0.7%,蚕桑产业在农村经济开发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为完成“十五”蚕桑产业发展计划和实施长远发展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县委、县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蚕桑产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和优惠政策,保证了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阆中,全省优质蚕桑基地县(市)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完整的产业链。1995年,全市有桑园9万亩(一亩≈667m2,下同),桑树1·2亿株,发种16·3万张,产茧近500万kg,丝绸行业年产值达3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1995年后因受丝绸市场行情低迷、农产品价格上涨、劳动力大量外出等因素的影响,桑树基础不断萎缩,发种产茧不断减少,到2004全市仅有桑树7000万株,桑园6万亩,发种60680张,分别减少41·7%、33·3%、62·8%。自2006年以来,随着国际丝绸行情的持续好转,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特别南充市实施的蚕桑“百万工程”,给我市蚕桑…  相似文献   

10.
<正> 蚕桑丝绸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茧丝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丝绸出口受阻,购买力下降,导致国内茧丝价格下浮,部份地方干部群众对蚕桑要不要发展已开始动摇,认为蚕桑丝绸业已是“夕阳产业”,对市委、市政府基地建设目标表示怀疑。针对这一实际,市茧丝绸公司组织检查组赴阆中、西充两个县(市),调查有代表性四个乡镇、四个村、四个社、30  相似文献   

11.
<正> 今年7月上旬,经南充市有关部门对我市10个乡镇的定点调查表明,我市良桑化程度达到了91.5%,成为南充市内第一个提前两年(全市计划1997年)良桑化达到90%的县(市)。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阆中蚕桑能有今日,走过的是一条用心血和汗水洒就的创业之路—— 阆中是一个老蚕区,栽桑养蚕源远流长。但由于基础脆弱,发展缓慢,解放30多年来,蚕桑生产一直徘徊不前,蚕茧产量始终没能突破100万公斤大关,在原南充地区中名列倒数第一长达数年。  相似文献   

12.
《畜牧市场》1989,1(3):20-22
阆中县以发展蚕桑作为发展丝绸出口工业的基础,又以丝绸工业作为发展创汇农业的依托。县委、县府选准一条路,启动万家人;扶持一个厂,脱贫一批人;系列开发、增收创汇,千家万户摆脱贫困。一个川北山区有名的贫困县,就这样经三年开发,基本解决了人民温饱。  相似文献   

13.
<正> 蚕桑是乐素河区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是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全区有桑园面积1700亩,1990年养蚕1464张,产茧4.1万公斤,产值41万元。比1987年产量翻一番。为了进一步促进蚕桑生产发展,区委、区公所制定了蚕桑“八五”发展规划,计划1995年蚕茧产量达到10万公斤。为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制定了十条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明伟  丕泉  云明 《四川蚕业》2001,29(2):41
<正> 曾经一度辉煌的阆中蚕丝业,年产值达3亿元,创汇3000万美元;而近年来因受市场冲击,跌入低谷,价贱伤农,广大蚕农纷纷举斧毁桑,桑树由1995年的1.5亿株降至8000万株(包括近两年新栽2000万株)。 入世在即,如何重振蚕桑雄风,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呢?近年来,阆中市蚕桑局通过调整布局建基地,依靠科技兴蚕桑,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桑树资源这一基础产业。去年,全市育苗4000亩,新栽桑1300多万株,成片栽植小桑园9600亩;养蚕6.86万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45岁的邓国强是阆中市天林乡天林村五社社长,是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今年初,竟成了该市的热点人物,他的名字被写入各级蚕桑基地的汇报材料,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他2000年养蚕80.5张,茧款收入3.3万元,正是这个数据,他当之无愧成为阆中第一养蚕大户。1999年底,阆中市天林乡党委、政府确立了该乡以发展蚕桑为支柱产业的思路,决定  相似文献   

16.
<正> 四川省蚕学会蚕病专业委员会,于最近在阆中县召开了全省蚕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农艺师和有关领导同志以及直接从事蚕种、蚕桑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共71人。阆中县委、县府领导和县科委、县科协、县农贸办、阆中丝绸厂、阆中蚕种场、县蚕桑局,县茧站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正> 阆中县委、县府从去冬以来,对全县蚕桑生产工作根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及早动手、强化管理并辅之以经济手段,制定了四条蚕桑扶持措施,三条表彰奖励措施,增加投入,抓好桑树肥培,消毒防病等“七个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蚕桑产业是阆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为探索蚕桑产业发展新路,拓宽助农增收渠道,2012年阆中市委、市府提出特色农业发展要"农旅结合,产景一体"。柏垭镇上游村以"柏天旅游线"为依托,以项目配套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抓手,经10年不懈努力,建成了集采摘体验、科普示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66.7hm~2(1000亩)特色果桑示范园,为阆中市农旅融合发展和当地农民增产增收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市根据淮阴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淮安实际,将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突出多种经营,重点发展蚕桑,决定在今冬明春新栽桑田5万亩,“八五”期末达到15万亩。淮安市重点发展蚕桑,走丝绸之路,资源有优势,农民有要求,客观有可能,各地有典型,是发展淮安经济的一项明智选择。三点共识1.重点发展蚕桑是建设“三高”农业,加快步伐奔小康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种粮效益低的困扰。正常年景,一年稻麦两熟,按全市平均产量计,每亩纯收入只有130元左右,即使实现亩产吨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生产在“巩固提高,稳步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我省出现了蚕茧持续增产的喜人景象,1986年产茧7.8万吨,比1980年增长了104.7%,“七五”规划蚕茧产量达10万吨,为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在巩固发展蚕桑生产方面作更大的努力。笔者试就发展蚕桑综合经营,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问题谈谈肤浅的认识,旨在抛砖引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展蚕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