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近海浮游植物与夜光藻赤潮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89 ̄1998年辽宁近海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区的夜光藻赤潮发生时浮游植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密度和夜光藻密度呈正相关,在每次夜光藻赤潮发生前均有一个浮游植物的繁殖高峰,且以硅藻类中的丹麦细柱藻,海链藻,园筛藻,角毛藻,尖刺菱形藻,奇异菱形藻为主。  相似文献   

2.
两种常见外来入侵赤潮藻的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氏凯伦藻与环状异帽藻为日本海域流入我国的两种外来入侵赤潮藻。利用核糖体ITS区分别设计出针对该两种藻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prmier5.0软件设计多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以筛选目标藻的特异性引物,并以链状亚历山大藻、立玛原甲藻、牟氏角毛藻、赤潮异弯藻作为阴性对照,做进一步PCR验证。筛选到米氏凯伦藻最佳引物Ki1F3/Ki1B3和环状异帽藻最佳引物YiF3a/YiB3a。两对特异性引物成功鉴定了两种外来入侵藻,而对其它藻种则是阴性反应,可为赤潮的预测预报提供分子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海洋微藻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倪学文 《海洋渔业》2005,27(3):251-255
海洋微藻营养丰富,含有各类生物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本文简要综述了海洋微藻生物活性物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色素、微藻多糖等)和海洋微藻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现代高新技术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海洋微藻的利用现状和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藻类,简称微藻,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群,有2万多种,且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许多微藻具重要经济价值,微藻对太阳能利用效率高、个体小、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培养,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螺旋藻(Spirulina),其营养价值早被人类认识到,现在它可作为蛋白质、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工产品等。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藻多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洋微藻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利用海洋微藻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温度、光辐射、培养液的化学组成、通气量、存贮和培养方式等环境影响因子对海洋微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利用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的现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卡盾藻已是国内外公认的有毒赤潮生物,由于它独特的生物学结构,如鞭毛易脱落、藻体易崩解、活体细胞易变形、难以固定等特征,往往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在用常规方法采集的浮游生物标本里,如不及时观察,便很快解体,无法找到完整的个体,因此山东近海很少报道该藻的赤潮。但是,南海水域大鹏湾、北黄海水域、日本濑户内海等均有该藻赤潮发生,有的甚至常年发生,对鱼类资源造成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7.
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评估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的风险,根据外来海洋物种入侵特点,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三角模糊数数值标度计算权重的方法,设计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利用该评估体系对7种(类)典型海洋外来种进行了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和对虾白斑病毒为极高风险等级;沙筛贝、米氏凯伦藻和帕金虫为高风险等级,罗非鱼为中风险等级;大菱鲆为低风险等级。由于传统层次分析法的“1~9标度”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人的实际思维,从而影响最终的判定结果,本评估体系借鉴了三角模糊数表示的改进方法来计算权重值,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均进行了权重设计,得出的结果更加精确地反映了人的实际思维。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将为外来海洋物种入侵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赤潮的简介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沟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呈现任何特别的颜色。  相似文献   

9.
二十碳五烯酸(EPA)在营养与医学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但传统从鱼油中提取的工艺复杂,导致价格昂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综述了利用海洋微藻培养开发EPA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洋尖尾藻对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特征,分别采用2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培养海洋尖尾藻,分析海洋尖尾藻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过程、培养液颜色变化特征和摄食规律。结果显示,海洋尖尾藻摄食双色藻时将藻丝一段一段慢慢裹入纵沟,而齿状纹石藻整个细胞同时被裹入纵沟。海洋尖尾藻接种6 h后,对2种海洋微藻的摄食率均为100%。随着海洋尖尾藻细胞初始密度(双色藻培养液中分别为0.8×104、2.4×103和0.8×103个/mL,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分别为3.9×103、2.4×103和1.7×103个/mL)降低,其种群在初始密度为3.4×107个/mL的双色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3、4和6天,双色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5、10和15天;海洋尖尾藻种群在初始密度为6.6×105个/mL的齿状纹石藻培养液中达到稳定期所需时间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4、5和12天,齿状纹石藻被摄食完毕所需时间也增加,分别为接种后第6、7和13天。研究表明,海洋尖尾藻对不同大小和体制类型的双色藻和齿状纹石藻的摄食过程不同,培养方式对培养液颜色变化产生影响,饵料藻种类以及饵料藻和海洋尖尾藻最初浓度配比会影响海洋尖尾藻摄食,15 d培养过程中双色藻种群和齿状纹石藻种群均向海洋尖尾藻种群发生了演替。  相似文献   

11.
赤潮及其防治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赤潮,一般定义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异常,并造成危害的现象.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很早就有记载,但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开始的,特别是5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工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造成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人海,沿岸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崛起又加剧了局部水域污染程度,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灾害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赤潮对日本养殖业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日本濑户内海1972年至1984年和西海岸1985年至1992年赤潮对海水养殖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给出了发布赤潮注意报和赤潮警报期间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赤潮灾害风险理论为依据,结合辽宁沿海城市近70年长期赤潮灾害历史资料数据,建立了辽宁近岸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构建了危险度指数、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利用自然灾害风险分级矩阵方法进行灾害风险分级。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辽宁沿海城市大连市属于极高风险等级,丹东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属于中风险等级,盘锦市和锦州市处于较低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与近十年赤潮灾害历史统计数据基本吻合,该方法的建立对辽宁近岸海域赤潮灾害风险界定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赤潮是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最经常、最直接的因素,赤潮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涉及的数额很大,范围很广,主要表现在海洋赤潮通过赤潮水体和赤潮生物毒素经由海洋各产业影响海洋劳动者收入。文章基于海产品市场、海产品经营者市场和海产品消费者市场,将赤潮与海洋劳动者收入的关系通过经济学分析细节化、系统化和全面化地展现出来,为研究作好整体的铺垫。  相似文献   

15.
以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为试验材料,探讨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的生长适应性差异。结果发现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速率显著受氮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束时,氮质量浓度为0.75、7.5、75 mg/L和150 mg/L时,中肋骨条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139.5、816.3、881.9μg/L和868.5μg/L;三角褐指藻的叶绿素荧光值分别为54.3、572.9、974.4μg/L和976.4μg/L,说明高质量浓度氮促进海洋微藻增殖,但超出一定的氮质量浓度范围,促进作用不明显。2种海洋微藻对氮质量浓度的生长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中肋骨条藻比三角褐指藻更忍耐低氮质量浓度的胁迫。结果证实氮营养在海洋微藻生长繁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同微藻对氮营养的生长适应性差异是决定微藻在海洋环境中占据优势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胡长伟  刘志礼 《水产科学》2007,26(8):475-477
单细胞海洋微藻是人类正在开发的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在微藻代谢产生的诸多化合物中,二十碳五烯酸(EPA,20:5n-3)尤其引起人们的关注。EPA在预防和治疗人类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炎症性疾病)方面有显著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延缓衰老的生理作用。如今EPA的唯一商业来源是深海鱼油,但由于味道、气味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这种资源不尽人意。此外,鱼油中大量的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使得EPA的提纯更为复杂,导致纯品的价格很高。  相似文献   

17.
18.
提取、纯化了4种海洋徽藻的酸性磷酸酶,确定了酸性磷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酸性磷酸酶回收得率低,但酶活最高;确定各徽藻酶促反应初速度均恒定的时间为15 min;三角褐指藻、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分别在酶浓度为0.96、0.29、0.25、14.9 mg/mL酶促反应速度达最高;三角褐指藻、塔胞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最适pH值为3,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4;37℃下各藻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米氏常数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塔胞藻<三角褐指藻<海链藻.试验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磷源限制条件下,较其他3种海洋徽藻更易于利用有机溶解磷;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酸性磷酸酶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微藻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的活饵料,在水产养殖育苗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饵料藻培养方法存在着生物量低、藻液保藏困难等问题,以至阻碍了其商业化发展.综述了近年来在水产饵料藻高密度培养及冷冻保藏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国内水产生物饵料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