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池塘主养草鱼三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藻门63属137种、硅藻门20属59种、裸藻门7属45种、金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2属2种以及甲藻门1属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66×107、6.95×107、6.74×107ind./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71、62.12、85.52 mg/L;模式Ⅱ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养殖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在9月时处于三个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说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处于一种更好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特征,于2018年3-11月对广州市番禺区十六涌3个养殖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开展了逐月调查,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种,主要由硅藻、蓝藻、甲藻、绿藻和裸藻5大门类组成,其中硅藻种类最多(19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65.5%;其次是蓝藻,共5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17.2%;甲藻3种,绿藻和裸藻各1种。共出现优势种16种,主要为直舟形藻(Navicula directa)、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大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和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2.56×103~189.2×103个·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介于0.468~2.597。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DA结果表明,营养盐、盐度和pH是影响养殖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吕家智  羊茜 《内陆水产》1997,22(10):5-6
利用精养池塘8670m2进行鱼蟹混养,总产成蟹715kg,冬片鱼种2656kg,总产值79823元,总利润46618元。每667m^2产成蟹55kg,冬片鱼种204kg,纯收入3586元,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4.
杨军  黄肖六 《水产养殖》2011,32(3):46-48
在原来单养罗非鱼池塘基础上,进行了主养罗非鱼混养草鱼模式试验,并与单养罗非池塘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罗非鱼统一放养密度、草鱼三个不同的放养密度,罗非鱼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而草鱼的放养密度越大,池塘总产量越高,池塘水质较活,罗非鱼和草鱼生长情况均良好。单养池塘和混养不同密度草鱼池塘的罗非鱼出池规格无显著差异。混养草鱼池塘的罗非鱼平均成活率99.3%,放养相同批次和规格情况下,混养了草鱼池塘的罗非鱼比单养罗非鱼池塘成活率提高0.7个百分点,平均利润增加547.5元/667m2,显著提高了池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涛 《河北渔业》2011,(9):29-29,33
简述了抗病草鱼的池塘精养试验方法及技术要点.实验结果表明,抗病草鱼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等特点.抗病草鱼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2018年4—11月,在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相同养殖模式的3口草鱼精养池塘中每月用彼得森采泥器采集表层底泥样品(约200 g),用MiSeq测序技术测定、分析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从样品中得到有效序列为47 743~65 233条,可归为14 027~21 098个运算分类单元。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的微生物可归为54~60个门,各月主要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其他优势门类各月不同;各月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显著,但10月样品主要种与其他月存在差异;5月和11月物种数丰富度达高峰,5月多样性达高峰;各月核心种主要是厌氧菌地杆菌和厌氧粘细菌,兼性厌氧菌Desulfatiglans、Candidatus competibacter、脱氯单胞菌和Crenothrix等主要在无氧或低溶解氧条件下还原有机物和硫化物的菌种;除10月外,各月核心种种类差别不大,但各月核心种丰度不同。综上,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存在缓慢的演替;改善底部溶解氧状态是修护草鱼养殖池塘环境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选择鲤鱼精养池塘为试验区域,设置不同浮床覆盖率的试验池塘(10%、20%、30%)和对照池塘,2018年6-9月,定期采集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水样进行浮游植物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试验池塘浮游植物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为主,而对照池塘以绿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为主;取样期间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动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池塘;同时,20%浮床覆盖率的试验池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池塘和其它两组试验池塘。以上结果表明:生态浮床能够抑制浮游植物的增长,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索中华绒螯蟹生长规律和开发河蟹在精养池塘混养的新技术,我站于1987年在潘家张家湖、操军东湾湖、隆庆莲场等六个国、乡渔场进行了鱼蟹混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池塘集约化精养草鱼高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好等特点 ,很受消费者喜爱。因此 ,市场供不应求 ,价格较高 ,成为养殖结构调整中扩大养殖的对象。然而草鱼的鱼病多 ,成活率低 ,严重制约了草鱼的产量和经济效益。1999年 11月 - 2 0 0 1年 2月我们在洛阳市郊区进行了池塘精养草鱼食用鱼高产养殖示范试验 ,每公顷获得了食用性草鱼 2 135 5kg (每亩 14 2 5kg) ,纯利 6 9877 5元 (每亩 4 6 5 8 5 0元 )的高产、高效结果 ,并进行了理性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试验池塘长方形 ,南北走向 ,养殖水面 8亩 ,池深 3m ,平时…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经93~95年研究,池塘精养草鱼种,亩产草鱼种774.7~782.4公斤,平均规格120~128克;池塘精养草成鱼,亩净产草成鱼1040.2~1068.7公斤,平均规格1099~1152.5克;投入产出比1:1.5以上;总结出包括养殖方式、饲料配方(含无机盐、多维)、鱼病防治、水质控制和品种搭配等全套稳产高产配套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1.
12.
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多次口灌呋喃唑酮(60 mg/kg,连续3 d,每天1次)在草鱼体内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与残留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各组织中药物浓度,M ILLEMNIUM32工作站处理原始数据,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 2.3182μg.h/m l,Cmax 0.850μg/m l,Ka 0.5515 h-1,K 0.0936 h-1,T1/2ka1.2565h,T1/2k7.4308h,Tp 2.8732 h,药物在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消除时间分别为:72 h、15 d、20 d、20 d。  相似文献   

13.
以草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硫丹对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中硫丹对草鱼鱼种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82、2.52、1.86、1.42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0.33μg/L;试验鱼的死亡率随硫丹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分级标准,硫丹对草鱼为剧毒。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 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膨化饲料饲养60 d,探究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结构、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草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脏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显著提高肠伸展率、中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提高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草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改变草鱼肠道微生物组成,门水平上,对照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3.56%、32.52%)。0.5%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1.82%、20.27%)。2%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4.20%)。属水平上,2%添加组草鱼肠道优势菌属...  相似文献   

15.
在测得硫丹对草鱼96h半致死质量浓度的基础上,研究对其血清、肝脏、肌肉溶菌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硫丹浸浴后,各试验组草鱼血清、肝脏溶菌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升高,在48h和72h后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P<0.05,P<0.01);但浸浴120h后,各试验组溶菌酶活性与96h时相比不再升高或略有下降。硫丹浸浴24h后显著影响草鱼肝脏及肌肉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先诱导后缓慢降低,120h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预示硫丹可能对草鱼机体造成了氧化损伤。硫丹能对草鱼溶菌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影响,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评价化学污染物对水生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山泉流水和池塘养殖草鱼的品质区别,测定了体质量为1500~1750 g的两种方式养殖草鱼的基本营养、矿物元素、胶原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肌肉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水分、粗脂肪、K和N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粗蛋白、灰分、P、Ca、Mg、Cu、Zn、Fe、Mn和Se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肌肉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的总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分别为15.76%、5.60%,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池塘养殖草鱼;山泉流水养殖草鱼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综上可知,山泉流水养殖草鱼在蛋白与脂肪含量、肌肉抗氧化能力、氨基酸平衡性及脂肪酸质量等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  相似文献   

17.
应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草鱼进行酶解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6%,温度55℃,pH2.0,酶解5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190g/L;枯草杆菌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01%,温度45℃,pH6.5,酶解4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417g/L;胰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64%,温度50℃,pH8.0,酶解5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472g/L。通过对3种蛋白酶在最优条件下酶解草鱼肉的比较可知,枯草杆菌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效果较好。为草鱼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观察了不同pH值对三角帆蚌珍珠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 5、6、7、8、9时,三角帆蚌鳃组织中的钙含量最高,远远高于外套膜和珍珠囊.在pH为5~8时,随着pH值的升高,鳃和外套膜组织中的总钙量逐渐增加.在pH 6时,珍珠囊和珍珠的长、短轴直径最大,分别为(8.027±0.759) mm、(6.817±0.772) mm、(7.187±0.850) mm、(6.157±0.810) mm,质量最大,分别为(0.494±0.153)g、(0.419±0.140)g,与其他pH值水体的三角帆蚌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pH 6的弱酸性水有利于三角帆蚌的生长发育,所形成的珍珠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水体铜(Cu)和镉(Cd)污染对草鱼免疫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在不同时间(2、4、6、8 d)及不同质量浓度的Cu2+(0.10、0.20、0.40、0.60、0.80 mg/L)和Cd2+(0.05、0.10、0.20、0.30、0.40 mg/L)暴露下,草鱼肾脏中3种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高质量浓度和长时间的Cu2+暴露(0.60、0.80 mg/L, 8 d)和Cd2+暴露(0.20、0.30、0.40 mg/L, 8 d)下,草鱼肾脏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在0.80 mg/L Cu2+,0.30、0.40 mg/L Cd2+暴露下的草鱼肾脏中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表达量,以及在0.60、0.80 mg/L Cu2+暴露下的草鱼肾脏中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表达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第8 d时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第2 d时(P<0.05)。本研究揭示了高质量浓度和长时间的Cu2+、Cd2+暴露会使草鱼肾脏产生炎症反应,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重金属对鱼类的免疫毒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质量浓度铅对草鱼鱼种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72、144、288 mg/L)的硝酸铅水溶液中,分别于12、24、48、96 h测定草鱼肝、鳃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当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24 h后,其肝脏的GSH-Px活性表现为诱导效应;而鳃在低质量浓度(72 mg/L)Pb2+处理也表现诱导效应,但高质量浓度Pb2+(144、288 mg/L)处理24 h后,其GSH-Px活性表现为抑制效应.与肝GSH-Px相比,草鱼肝SOD经Pb2+处理后其活性抑制更加明显,表明肝SOD对Pb2+的毒性反应比肝GSH-Px敏感.同时,草鱼经不同质量浓度Pb2+处理12 h后,肝与鳃的MDA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体铅可能通过诱导草鱼肝脏与鳃发生氧化损伤而发挥毒性作用,并进一步损伤机体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