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华佛手灯型划定及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金华 和品系进行了生物学表型特性观察、生理学指标测定和RAPD分析,描述了3个类型的表型和生理学差异,分析了3个类型的遗传差异及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把它们划分为3个类型,并考虑了各自的表型特征、产地历史文化背景和商业品性予以定名。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蒙古栎种群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变异规律,探索蒙古栎表型变异特点和性状地理分布格局,对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5省6个蒙古栎天然种群的10个表型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和多样性研究,采用巢式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种群表型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蒙古栎的9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种群表型分化系数为48.12%,种群内表型分化程度略高于种群间表型分化程度;10个表型性状香农指数均大于1.00,性状表现丰富,种群变异系数差别较大,变异幅度为5.0%~51.1%,同一表型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变异及同一种群内不同表型性状的变异不同;利用聚类分析将蒙古栎种群分为3类,聚类结果与地理距离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杏黄兜兰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云南地区3个野生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居群,进行叶片和花器官等19个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分析,采用巢式方差、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讨论杏黄兜兰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显示:杏黄兜兰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丰富的表型性状变异,居群间有花瓣长、子房长等13个性状表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居群内有植株冠幅、合萼片宽等10个性状差异极显著或显著;杏黄兜兰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3.02%,处于中等水平,居群间的表型分化略大于居群内的表型分化;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的变化范围为9.68% ~ 26.36%,3个居群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3.27%、15.85%和14.96%,变异系数在居群间差异不显著,在表型性状间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植株表型差异贡献率最大的是株高和花茎高;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杏黄兜兰花被片相关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和花茎高与植株的其他性状均显著正相关,尤其与指示花器官大小的性状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从国内外搜集的52份萝卜种质资源为试材,连续2年对1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鉴定,采用相关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萝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有效利用萝卜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57~2.04,表明所选萝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应用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极显著水平的有15对性状,表明大部分表型性状间具有内在联系;主成分分析表明,19个性状可以提取反映肉质根外观、产量构成和叶片表型的3类影响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3.7时可将参试材料分为九大组群,各组群群体性状表现与萝卜传统分类相关但不严格对应,综合多个表型性状来判断萝卜资源差异的大小会更加科学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番木瓜品种DUS(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操作手册制订和测试指南修订提供依据,以为开展不同类型番木瓜种质创制及评价打下基础,对3个菜用型和3个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49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分析,比较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及同类型不同品种间表型性状表达差异性。结果表明,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在果实纵径、果实形状、单果质量等2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且明显差异性状主要集中在果实完熟期,其中果实形状、单果质量、果实中部空腔形状等17个性状达到极明显差异。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叶柄花青甙显色强度、花冠长度、果实纵径等1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确定为菜用型和果用型番木瓜差异化表达的表型性状,并作为区分两者的主要性状。菜用型番木瓜品种间均在植株始花高度、株高、叶柄长度等4个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可将其作为区分菜用型番木瓜品种的主要性状。这些差异性状可为修订番木瓜DUS测试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橄榄种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并根据其多样性进行数量分类。【方法】参考《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记载项目及评价标准》和《橄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等标准进行观测和描述,应用Q型聚类、R型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结果】11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2.00%,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44%。16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2.9个,果实形状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为5个。Q型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7.81时分为3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果实的形状、大小和品质聚类;R型聚类分析将27个表型性状在相关系数2.27处聚为3组,多数性状表现两两相关或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将27个表型性状简化为8个主成分,包含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结论】橄榄种质资源的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形状等16个表型性状对数量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瓜属于葫芦科的重要水果作物,栽培类型丰富多样,其中黏籽西瓜、籽瓜和普通西瓜是被人类栽培和食用的主要类型,但是这3种类型西瓜的植物学性状差异并没有被系统调查过。针对18份黏籽西瓜、38份籽瓜、174份普通西瓜品种的14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西瓜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变异范围大,不同性状在3种类型西瓜之间的差异显著,籽瓜和黏籽西瓜的表型更相似。系统聚类和PCA分析可以将3种类型的西瓜品种基本区分开来,籽瓜介于黏籽西瓜和普通西瓜之间。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了解和利用西瓜种质资源,能够为培育理想株型和优质的西瓜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板栗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巢式设计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90个板栗地方品种叶片表型、坚果表型及品质12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板栗12个农艺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广泛变异;(2)叶片表型性状、坚果表型性状及坚果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7.7%、4.4%和6.8%,表明坚果表型性状遗传稳定性高于叶片表型及坚果品质性状;(3)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均值为23.42%,远远小于群体内变异(76.58%),群体内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利用群体间最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10个板栗群体分为4大类,反映不同地理群体板栗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花表型性状的梨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保存的梨13个种625份资源的花器官11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了花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并对每花序花朵数、雄蕊数、柱头数、花冠直径在5个栽培种的种群内和种群间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脆肉和软肉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梨花器官表型多样性丰富,以白色花蕾、紫红色花药、柱头高于花药和花柱基部无茸毛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50.56%、47.52%、63.20%和80.96%。(2)花药颜色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较高,分别为0.719和2.351,多样性最为丰富,并新发现深红色和深紫色花药两种类型资源。(3)每花序花朵数、雄蕊数、花冠直径和柱头数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9.50%、15.12%、13.74%和8.50%,表明柱头数性状的遗传稳定性高于另外3个性状。(4)根据花冠直径分布统计分析,提出了5级数值分级指标与参照品种。(5)梨花4个表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72.97%和27.03%,表明种群内变异更为丰富。(6)聚类分析显示,196个脆肉梨地方品种可划分为5类,72个软肉型秋子梨可划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山脉地区疏花蔷薇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宁  杨树华  葛维亚  葛红 《园艺学报》2011,38(3):495-502
 在新疆天山山脉地区选取疏花蔷薇(Rosa laxa Retz.)6个天然居群,对叶片、花序、果实和种子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疏花蔷薇种内表型性状无论在居群间还是在居群内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型性状居群间分化系数为41.84%,表明居群间和居群内多样性同样丰富。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2.79%,离散程度较高。对表型性状进行的变异系数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花序和种子相关性状的变异是造成疏花蔷薇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利用居群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疏花蔷薇6个天然居群可以分为3类,表型性状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而聚类。  相似文献   

11.
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的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Swingle)花芽形态,发现佛手指状部分并非发育自柱头,而是来自雌蕊子房。同时,在佛手中分离了CmsSUN20、CmsOFP7、CmsOFP12 和CmsYABBY5 等4 个果形相关基因的全长,与甜橙序列比对的相似性大于95%,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甜橙聚在一个分支。收集佛手和香橼(C. medica L.)果实发育相同阶段不同组织(叶片,花瓣,雌蕊,雄蕊)材料,以qRT-PCR 法分析了上述4 个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CmsSUN20 在佛手雌蕊的表达显著高于香橼,在其他组织中差异不显著或相反,表明该基因可能与佛手雌蕊发育有关。CmsYABBY5 在佛手雌蕊和雄蕊中都显著高表达,而在叶片中却显著低表达,表明CmsYABBY5 有可能对佛手雌蕊和雄蕊发育有重要作用。而CmsOFP7 和CmsOFP12 在佛手叶片、雌蕊和雄蕊中均高表达,由于并非特异在雌蕊中高表达,所以可能并不对佛手果形建成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秉初  冯云龙 《园艺学报》2002,29(3):266-267
 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锰( Ⅱ) 〔Mn (salen) 〕能增加金华佛手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提高呼吸和净光合速率, 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在佛手生产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廖芳蕾  陈民管  桑丹  陈文荣  郭卫东 《园艺学报》2013,40(11):2222-2228
 收集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13 份、枸橙(C. medica var. yunnanensis Ding)1 份及香椽(C. medica L.)6 份,共20 份种质资源,其中14 份成功引种在佛手资源圃。在对其中 14 份资源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20 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 选出的11 条引物共检测到102 条DNA 条带,其中58 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56.9%。各样 品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08 ~ 0.990 之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98 时,可将供试材 料分为枸橙、香橼和佛手3 个类群,新发现的3 个芽变材料是佛手中一个新的类群。  相似文献   

14.
果实的形态发育受多个基因的调控,SUN、OVATE、FAS基因及其所属基因家族在果形建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了上述果形建成基因在番茄及其他园艺作物中的研究进展。佛手具有指状果形,在佛手中分离出了果形建成相关基因家族中的部分成员,总结其他物种果形建成基因的研究进展将为揭示佛手果形建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千指百态’系金华青皮佛手的矮化芽变体经系统培育而来,该品种树冠矮,株形紧凑;节间短,叶片小而厚,叶柄无刺或少剌;果实较小,平均单果质量48.0 g;坐果率高,产果数多,3年生植株平均每株坐果17.3个,观赏价值高,适合制作矮化盆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枸橼     
枸橼在我国有11个类型(变种、品种或杂种),根据它们的地理分布和植物学性状,认为枸橼的原发中心在云南的西南部和西部;野生的沧源香橼是枸橼的原始类型,由其演化为小香橼、小果香橼和栽培的大香橼等;佛手是由枸橙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7.
柑橘溃疡病(Xanthomonas citri subsp. citri,Xcc)是严重阻碍柑橘产业发展的世界性检疫病害,防控困难,选育抗病品种为防治溃疡病的唯一有效办法。枸橼C-05是柑橘属独特的抗溃疡病种质,为抗性机理和抗病育种提供了种质基础。为了进一步评价枸橼C-05的抗性,另外收集了13份枸橼种质,对其进行溃疡病的离体和活体抗性评价。叶片形态学观察表明,14份枸橼种质存在较大的形态学差异。采用离体与活体注射接种不同浓度的柑橘溃疡病菌,根据叶片的感病症状、病斑周围黄色晕圈大小等典型溃疡病症状,综合评价枸橼类种质的抗病性。结果表明:枸橼种质之间对溃疡病的抗性存在极大差异,溃疡病的抗性评价综合病情指数显示枸橼C-05、园香橼、矮果香橼、美国枸橼、普通枸橼和印度大果综合病情指数较小,表现为极抗病或抗病,其他枸橼种质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性;枸橼种质的抗病或感病性与其叶片形态特征无关。枸橼C-05和5个抗病枸橼种质对柑橘溃疡病具有针对性的抗性,这对进一步研究抗病机理和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诣斌  石瑞  陈文荣  郭卫东 《园艺学报》2011,38(10):1873-1878
 以柑橘属寒敏感植物佛手‘青皮’品种叶片cDNA为模板,通过RT-PCR与RACE扩增,获得一个1 160 bp的乙烯应答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ERF)基因的cDNA序列,其基因编码区共999 bp,含有一个保守的AP2/EREBP结构域,与拟南芥AtERF6为同源基因,命名为CmsERF6(GenBank登录号为HQ698835)。4 ℃低温处理佛手和枳(柑橘属近缘种耐寒植物)植株,测定其寒胁迫生理指标(电解质渗出率、丙二醛含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佛手和枳叶中的ERF6表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对佛手与枳的ERF6表达均具有诱导作用,且表达量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在枳中,ERF6的表达较对照组上升约4 000倍,且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与ERF6基因表达量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ERF6基因参与低温胁迫应答。  相似文献   

19.
金华大白桃花粉直感研究及授粉组合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观1号作对照,选取16个有花粉品种为父本开展金华大白桃花粉直感效应研究。花粉直感后金华大白桃坐果率在25%~68.6%,早露蟠等4个品种授粉处理坐果率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花粉直感对金华大白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有显著影响,其中金山早红、艳光授粉处理效果较佳;虽然花粉直感对单果质量的影响未达显著差异,但对...  相似文献   

20.
‘锦花’是以‘锦绣’为亲本进行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晚熟鲜食黄桃新品种。在上海地区果实成熟期为9月上旬,果实生育期为158 d左右,较锦绣晚熟13~18 d。花蔷薇型,花粉多,自花结实率高。果实近圆形,黏核,平均单果质量228 g左右,大果质量396 g;果皮底色黄色,盖红色程度约25%。果肉黄色,汁液多,硬溶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14.5%,风味优良。锦花已在上海和浙江等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