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8-1963年调查研究证明黑龙江省小苹果黑星病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全部不能越冬。在早春也没有发现带病的枝条,因此以菌丝在病枝上越冬、春天产生分生孢子的可能性极小。每年春天在去年病树的干枯落叶上能找到大量子囊壳及子囊孢子,经人工接种后侵染率都极高。空中孢子捕捉的结果是:子囊孢子出现在前,分生孢子的出现是在田间发病以后,两者相距半个月以上,说明所捕捉到的分生孢子是受子囊孢子侵染后产生的。可以得出结论:黑龙江省小苹果黑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是子囊孢子。
早期调查发病情况说明离地面越近的叶片发病越早,越重。初步认为,清扫落叶是减轻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地区,苹果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在苹果树上的小僵果、死果台、粗皮、爆皮枝等部位越冬。翌年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传播侵染。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已失去萌发力,落地病果在初侵染中不起什么作用。
病菌可以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果实。苹果在幼果期即感病,此时不抗侵入但抗扩展,潜育期长达一个月左右。七月中旬以后病害大量发生,直至9月中旬持续为害。根据果园中病菌孢子出现期,约在6月15至25日喷施第一次药,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连续喷施160~200倍波尔多液或锌铜石灰液三次,可以有效地控制炭疽病的为害。1964年和1965年,在辽宁地区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效果良好,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陕西关中地区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黑星病在陕西关中地区为害非常严重,经常在6—7月间流行,引起巨大损失。当冬季干燥寒冷时,病菌主要以落叶上残存的分生孢子过冬,但是如果遇上潮湿温暖的冬季便可大量形成子囊壳;至于病菌能否在病梢、病芽内外越冬的问题,初步试验结果是否定的。病害流行与降雨及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潜育期为12—29天,具体情况随气温而定;另外还初步提出了病害初次侵染与续发侵染的预测条件。在武功采集到另一类型的梨黑星病菌,其特点是分生孢子梗非常细长,上面的瘤状物也较突出明显;推测可能同于 Venturia inaequalis f.piri Hara。喷射1∶1∶160式波尔多液并结合进行清园,减少越冬菌源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势等项工作对病害防治具有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4.
4%增效农抗120对几种主要果树病害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4%增效农抗 1 2 0水剂 ,针对苹果轮纹病、苹果轮斑病、苹果炭疽病和梨黑星病 4种病害开展了室内和田间试验。对苹果轮纹病菌、炭疽病菌和轮斑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 ,对梨黑星病菌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室内对 4种病菌的EC50 分别为 1 .92、5.56、1 7.1 4、4 3 6mg/L。田间试验结果 :4%增效农抗 1 2 0浓度为 68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分别为75 3 3 %、90 1 6%、73 2 2 %、81 61 % ,均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 560mg/L防治 4种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疆野苹果和秦冠的抗黑星病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苹果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叶片的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富士和嘎啦的;同一品种不同龄期叶片的角质层厚度随着叶龄增长而增厚, 且黑星病严重度与叶片上表皮角质层厚度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苹果品种抗病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 新疆野苹果的病害严重度最低, 约为嘎啦的1/22, 潜育期最长, 为嘎啦的2.0倍, 无(或少有)病斑出现, 不产孢。秦冠的严重度约为嘎啦的1/14, 潜育期约为嘎啦的1.5倍, 产孢量约为嘎啦的1/26。黑星病菌在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叶片上的侵染概率及病斑扩展速率均显著低于富士和嘎啦。因此, 新疆野苹果和秦冠对黑星病的抗病性表现在抗侵入和抗扩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砀山酥梨驰名中外 ,近年我地发展 6万余hm2 ,但由梨黑星病的为害 ,常造成丰产不丰收。目前当地对梨黑星病的防治仍以药剂防治为主。常用的药剂有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退菌特、特谱唑等。由于长久大量使用 ,梨黑星病病菌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除特谱唑外 ,防治效果均不甚理想。 1 999年深圳瑞德丰农药公司生产的 70 %甲基硫菌灵·硫磺(普菌克 ,下称 )WP(可湿性粉剂 ,下同 )问世 ,笔者应用普菌克 ,与甲基硫菌灵、特谱唑等药剂对比 ,在砀山酥梨上进行防治梨黑星病试验 ,取得较好的效果。4、5月是梨黑星病病菌的繁殖累积…  相似文献   

7.
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初侵染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黑星病是世界各苹果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也是我国渭北旱塬苹果产区的新病害。近5年调查研究证明,渭北旱塬苹果落叶上分生孢子数量随时间推移呈急剧下降趋势,在春季苹果芽鳞萌动之前,分生孢子呈无色透明薄片状,均已失去存活力,芽鳞内外检测到分生孢子的数量很少,且均已丧失萌发力。果园中孢子捕捉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出现在先,分生孢子在后,两者出现时间相差15d以上,且捕捉到分生孢子的日期是在黑星病发病以后。对洛川县、白水县、长武县、永寿县、泾川县和平凉市等地苹果黑星病普查中未发现发病枝条,以菌丝体在枝条上越冬的可能性极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初步确定子囊孢子是渭北旱塬苹果黑星病的初侵来染,分生孢子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8.
在泰安地区,苹果栽培品种主要有富土、新红星、乔纳金、嘎啦和金冠。据1997~1999年调查发现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和炭疽病等几种病害发生严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果园平均发病率为30%~50%,严重者可达70%,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1病原及为害  1)斑点落叶病:该病病原菌主要是轮斑病菌(Alternariamali)的强毒株系。此病病原性很强,无伤接种可直接侵染叶片。菌丝体发育最适温度28℃,最适pH4.5~6。以菌丝体在病落叶上越冬,还可在枝上病斑、皮孔及芽鳞等处越冬。该病菌可以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在叶片上形成具紫色晕圈的病斑…  相似文献   

9.
梨黑星病(Venturia nashicola)和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有性阶段假囊壳的产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假囊壳释放的子囊孢子是重要的初侵染菌源。其释放、萌发与侵染也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防治黑星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清除初侵染源,可根据子囊孢子造成侵染的条件制定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0.
黄瓜黑星病侵染和发病规律及其生态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内于田间或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黄瓜种子内的菌丝也可越冬,带菌率最高可达37.76%。种子各部位均可带菌,以种皮为多。接种试验证明黄瓜黑星病菌主要是从叶、茎、果实的表皮直接穿透侵入,也可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但极少。黄瓜黑星病菌的分生孢子产生必须具备90%以上的相对湿度(RH)和15℃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分生孢子在5—30℃下均可萌发,适温15—25℃,但萌发必须有水滴,在无水滴的情况下即使RH达100%也不能萌发。吉林省大棚内发病重是由于5月中旬以后棚温达到黑星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RH长时间(12小时以上)在90%以上。露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则与当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少有关。大棚内采用降低湿度的生态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从而减少喷药次数而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梨黑星病内吸治疗剂施药时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证实,梨黑星病菌侵染后7~9d内是防治黑星病最有效时期;应用福星、烯唑醇内吸杀菌剂防治该病,效果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圆斑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吉林省推广的玉米骨干自交系吉63果穗上发生的穗腐症状是由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Ullstrup侵染引起的圆斑病。从病斑形态和培养性状与小斑病菌迥然不同。经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人工接种证明,圆斑病菌除为害吉63和少数自交系外,不侵染T型、M型等不育系及多数正常系玉米的果穗。从果穗抽出到灌浆期是圆斑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时期。病菌主要在病株残体里以菌丝体越冬,已腐烂的病组织则丧失生活力。六年共鉴定655份自交系、品种及杂交种,有184份材料的果穗感病,以吉63及其选系后代发病最重。经测定吉63感染圆斑病是由隐性感病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3.
黄瓜黑星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瓜黑星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生产上使用多菌灵进行药剂防治是控制黑星病危害的主要措施。由于长期大面积地应用多菌灵防治,使个别地区或年份黄瓜黑星病的发生仍为严重。因此,研究黄瓜黑星病菌Cladosporium cucumerinum Ell.et Arthur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作者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苹果黑星病在庆阳市发生、扩展、蔓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位于甘肃东部,为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生产是庆阳市的优势产业,2004年种植面积3.15万hm2。近年来,苹果黑星病的发生,对苹果产业的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1发生与为害情况苹果黑星病又名疮痂病,是由苹果黑星菌V enturia inaequalis(Cooke)W inter侵染所致。过去在庆阳市未见发生的报道,近年,在局部地方为害日趋严重,并有扩展蔓延趋势。2001年该病在李家寺园艺场苹果园零星发生,2002年逐渐加重,2003年发生更重,20hm2果园几乎全被侵染,病情严重地块病树率100%,病叶率80%,病果率70%。病害开始蔓延到了园艺场周围部…  相似文献   

15.
梨叶叶龄与梨黑星病菌侵染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鸭梨叶片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差,易感染黑星病;发育成熟后,抗病性逐渐增强。自然条件下,受叶片抗病性和孢子着落量的综合影响,鸭梨成熟叶片很少感染黑星病。鸭梨叶片从展叶到发育成熟,在梨树生长发育前期(盛花期后60d内)约需40d,后期(盛花期60d后)约需30d。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鸭梨叶片受侵染,潜育期为18-25d,发病后,病斑大,产孢期短;成熟叶片受侵染,潜育期多在40d以上,发病后,病斑小,产孢期长。梨树生长前期梨黑星病的流行主要由于大部分叶片正处在生长发育期抗病性较差;后期果实发病则主要源于成熟叶片内长期潜育和长期产孢的黑星病菌。  相似文献   

16.
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潜伏侵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是我国北部苹果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每每在周期性冻害之后盛发,一般在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果园为害严重。在早期的工作中,试图用常规研究方法探索病菌侵入的集中时期,采用适期喷布保护剂防止病菌侵入的方法来预防发病,未获预期的结果。1961—1963年,作者等继续研究侵染问题。在5—9月间果树生长季内,采集外观无病的健康苹果枝条,置-10℃以下环境中冻死,涂石硫合剂杀死枝条上可能附留的孢子,隔绝外来侵染,在室温下插湿砂盘中保持枝条不乾。经一定时间,树皮腐解,呈现腐烂病变特徵,并产生分生孢子器。取分生孢子接种,能致病。试验证明,正常的苹果树皮上带有潜伏病菌,它在寄主失却抗性时扩展。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潜伏侵染特点。幼树和成年树同龄枝条带菌枝率无显著差异。2—5年枝,带菌枝率随枝龄增长而增高。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湖北等省苹果枝条都带潜伏病菌。文中讨论了潜伏侵染在腐烂病研究和防治上的意义。作者等强调了增强树势,提高抗扩展能力,应作为基本的防治措施。药剂防治的研究应从保护的应用研究改变为筛选具有铲除效能的杀菌剂或内吸杀菌剂。文中还提到探索生物防治的可能性和侵染研究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栽种易感病的脐橙苗实测法和以供检材料的浸提液或高速离心浓缩浸提液针刺接种脐橙叶片的致病性检测方法,对柑橘溃疡病菌在湖北省越冬期的适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橘溃疡病菌在湖北省主要在病株的病斑内越冬,也有少量能以潜伏侵染的方式在病株的未显症叶片内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原菌不能在田间的病落叶、土壤和杂草上越冬。  相似文献   

18.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茬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释放高峰为4月26日至7月9日。分生孢子释放、萌发、侵染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孢子萌发需有芦笋组织液做营养激发,在清水中不萌发。病菌从侵入到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一个侵染周期在23—27℃为10—12天,17—22℃为15—20天。采笋田茎枯病发生发展经过扩展期(7月—8月上旬),盛发期(8月中旬—9月)两个阶段。雨日雨量是决定茎枯病消长流行的主导因素,降雨后5—7天田间即出现一次新侵染高峰,大雨或连阴雨后尤为明显,秋季早上植株结露有利茎枯病菌后期侵染。在化学防治上,日本产别腐烂(Befran)和国产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是防治芦笋茎枯病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45%代森铵水剂(施纳宁)铲除苹果枝条叶芽痕,果台等处腐烂病潜伏侵染点试验,说明可取代国家已明令禁用的砷剂剂成为果树越冬休眠期病害防治药剂,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天气转暖和苹果萌芽、开花,各种病虫害陆续开始活动,由于绝大多数病菌和害虫种群数量相对较低,一般不会造成严重为害。但是,春季病虫的种类和数量是苹果整个生长季节病虫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苹果的生长。这个时期各种病虫对药剂和外界环境敏感,抗性差,而苹果树抗逆性相对较强,在苹果花前对病虫害进行防控,可以把病虫害基数降低到最低限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开花前需要重点防控的病虫害1.1褐斑病和黑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