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银鱼是鲑形目银鱼科的一年生小型鱼类,分布在东亚,计有8属22种,尤以中国种类最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只有两属,即大银鱼属和新银鱼属,前者只有一种大银鱼,后者共有8种,太湖新银鱼、短吻新银鱼、银色新银鱼、安氏新银鱼、乔氏新银鱼、寡齿新银鱼、陈氏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  相似文献   

2.
太湖新银(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以下简称银鱼)原名太湖短吻银鱼,又叫小银鱼,面条鱼,隶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胡瓜鱼亚目(Osmeroidei)银鱼科(Salangidae)新银鱼属。  相似文献   

3.
滇池移植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及其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属鲱形目鲑鳟亚目银鱼科,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经济鱼类之一。1979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将太湖短吻银鱼少量受精卵移入滇池。我们在云南省科委及省农牧渔业厅支持下,从1981年开始,在二年的银鱼生殖季节于太湖采集银鱼受精卵1,452,500粒,孵化出仔鱼后,移植放流到  相似文献   

4.
银鱼漫谈     
银鱼属鲱形目、银鱼科,因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洁白如银而得名。安徽有4种银鱼:大银鱼、前颌间银鱼、太湖新银鱼及长江银鱼。人们常说的银鱼主要指太湖新银鱼(原称太湖短吻银鱼),体长约70毫米,俗称小银鱼,古称灰残鱼、白小。大银鱼,俗称面鱼,体长约170毫米,古称残鱼。  相似文献   

5.
胡四清 《内陆水产》1995,21(6):20-20
太湖短吻银鱼人工繁殖技术太湖短吻银鱼是一种小型自然增殖经济鱼类,体型略园,通体洁白细嫩,无鳞无骨,全长一般6—10厘米尾重1克左右。1995年2月,W我市鼎城区红旗水库首次发现有银鱼分布;通过银鱼监测网拖捕,发现红旗水库的太湖短吻银鱼已经怀卵,并达性...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太湖短吻银鱼环境资源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平 《内陆水产》1995,21(3):11-11
洞庭湖太湖短吻银鱼环境资源现状的调查王国平(湖南省水产研究所413100)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tankankeitaihuensischen)为鲱形(Ⅱ)目(Clupeiformens)银鱼科(Salansidae).体细长,光滑无鳞。能...  相似文献   

7.
一、银鱼(r-对策生物)银鱼是栖息近海并有洄游江河特性的淡水鱼,主要分布于中日韩东亚地区,少数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银鱼资源尤为丰富,种类最多,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领跑国际银鱼市场,奠定了中国银鱼业的地位。全球有6属17种银鱼,有6属15种包括6个特有种分布在中国,其他如日本3属4种、越南3属3种、俄罗斯2属2种,中国以太湖银鱼为代表(表1)。中国银鱼具有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强和定居能力广的特点,21世纪以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无序捕捞、湖面减少等影响而使银鱼资源衰减,近几年来渔业部门重视银鱼的开发性保护,北方引进了太湖银鱼,南方则保持野生捕捞、区域保护,较好控制了银鱼滥采无序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Chen)又名太湖短吻银鱼,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新银鱼属。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大水面开展了银鱼移植生产活动,银鱼产量提高很快。1994年全国总产量约6000吨,1995年约8000吨,1996年接近1万吨,1999年为2万吨。即使这么高的产量,国内市场商品银鱼也很少见到,可见银鱼市场潜力仍很大。1玄武湖现状1.1玄武湖地理概况和水文特性玄武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湖泊,全湖面积约5000亩,平均水深1.7米,底质是沙土和淤泥。近两年市政府加大了对玄武湖的综合治理力度,对周围的生活污水进行…  相似文献   

9.
大银鱼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鲜银鱼含蛋白质10.75%、脂肪137%,银鱼干则含蛋白质76.76%、脂肪9.75%,可食率几乎100%,以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组成的银鱼渔业正方兴未艾,尤其是大银鱼,个体大、产量高尤为珍贵,市场价达12万元/吨,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本文仅就大银鱼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作一介绍。1一般生物学特性世界上银鱼科有6属14种,我国有6属12种,分类上属硬骨鱼纲、鲑形图、银鱼科,其中在我国形成规模产量、具渔业经济价值的主要有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前者隶属新银鱼属,自然界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  相似文献   

10.
太湖银鱼产量与水位关系的数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银鱼是太湖名产,为我国主要出口水产品之一。一般年产100~200万斤,约占太湖每年总渔产量的5~10%,在太湖捕捞渔业中占有一定地位。从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每年银鱼汛期中的产量通常占全年银鱼总产量的70%以上。太湖银鱼共有四种,即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寡齿短吻银鱼(Neosalanx  相似文献   

11.
水产文摘     
银鱼在云南安家落户云南省移植的银鱼是银鱼科的太湖新银鱼和短吻间银鱼二种。它们原定居太湖,是生活周期为一个生殖期的淡水小型名贵鱼类,为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中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1979年开始移植,至1982年起先后形成了银鱼种群,并形成了云南省的银鱼渔业。  相似文献   

12.
茨淮新河上连茨河,下通淮河,全长 134.5公里,阜阳境内 93公里,无污染,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是银鱼理想的生活场所。茨淮新河银鱼属银鱼科短吻银鱼属的太湖短吻银鱼,俗称小银鱼。调查结果表明,银鱼在茨淮新河中并不呈均匀分布,而是分段集中息居,其中以新建闸、疃町闸等河闸以及大兴集大桥、罗集大桥等桥梁上下 200~ 300米河段内银鱼数量较多,尤以闸、桥下游更多。全河也以下游为多,因为银鱼体小力弱,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袭击,它们只能在相对稳定的水体中才能正常生长繁殖。通常情况下,河闸、大桥上下的河面水流静止或有微流水,…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3种银鱼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峡库区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短吻间银鱼(Hem isalanxbrachyrostralis)共78尾个体的Cyt b基因全序列(1141bp)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序列有16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4%,其中13个为简约位点。大银鱼的32尾样本有6个单倍型,太湖新银鱼32尾样本有5个单倍型,短吻间银鱼14尾样本中有3个单倍型。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短吻间银鱼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4±0.032,0.671±0.061,0.385±0.14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分别为0.00146±0.00009,0.00228±0.00024,0.00067±0.00026。3种银鱼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12461~0.23796之间,净遗传距离在0.12274~0.24418之间。基于Cyt b基因序列,利用K imura-2模型构建的NJ树表明: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种群的亲缘关系最近,两者与短吻间银鱼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3种银鱼的遗传多样性低。  相似文献   

14.
据《云南水产》1990年第2期报道,太湖短吻银鱼,自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从太湖运鱼苗6000多尾移植云南昆明滇池获得成功后,1981、1982年云南省水产研究所相继又移入太湖短吻银鱼鱼苗  相似文献   

15.
祖国各地     
内蒙岱海移养驯化太湖大银鱼初获成功自云南省滇池移养太湖短吻银鱼获得成功后,北方地区曾先后多年进行了引入太湖短吻银鱼的试验,但至今未获得生产性成效。占太湖银鱼总产50%以上的太湖大银鱼,是出口创汇的经济鱼类之一。这是一种一年生小型鱼类,比较耐寒。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水产专业)与内蒙古水产研究所合作,以大银鱼作为北移对象,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1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l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iordani wakiya et Takahasi)、雷氏银鱼(Reganisalanx brachyrostralis Fang)。银鱼是鄱阳湖的重要经济色类之一,干制品畅销全国各地,并供外贸出口。近二十年来,银鱼产量显著下降。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资源保护、增殖措施,作者自1982~1985年进行了鄱阳湖产银鱼的研究,现将产卵场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银鱼是身体透明的小型鱼类,在长江中,下游的附属大、中型湖泊渔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鄱阳湖的重要经济鱼类,鄱阳湖产银鱼有3种(含一亚种),即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乔氏短吻银鱼(Neosalanx Jorni)、雷氏银鱼(Regani salanx brachyrostralis)。从1982年11月至1985年4月作者曾在鄱阳湖对银鱼进行连续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银鱼繁殖生物学的调查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祖国各地     
滇池增殖太湖短吻银鱼云南省水产研究所从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开展了滇池增殖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分别两次从江苏省吴县东山镇席家湖采集太湖短吻银鱼的成熟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受精卵经长途运输,鱼卵孵化,仔鱼放流滇池,获受精卵一百四十五点二五万粒,孵出仔鱼七十六点二四六万尾,由于滇池的气候温暖、饵料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四月份放流,八月份开始捕捞,银鱼体长达六十——七十毫米,年底可达八十——九十毫米,最大个体可达一百毫米,一九八二年滇池产银鱼二百零七万斤。  相似文献   

19.
太湖大银鱼生长与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成德 《水产学报》1985,9(3):275-287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1982年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生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毫米)。  相似文献   

20.
铁甲水库陆封银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鱼是小型经济鱼,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及苏联远东水域,我国约14种,是江湖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近几年来,随着太湖短吻银鱼在滇池移植的成功,银鱼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