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昌县蕹菜的主要病虫有白锈病、褐斑病、轮斑病、病毒病、斜纹夜蛾、甘薯麦蛾等,本文分别阐述了其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科学指导蕹菜生产,帮助菜农增收。  相似文献   

2.
蕹菜是上海地区的夏季保淡的重要蔬菜品种,年栽培面积1 000~1 200 hm2,占上海市蔬菜常年栽培面积的4%~6%,白锈病已成为影响蕹菜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为确保蕹菜的夏季保淡作用,提高蕹菜白锈病调查测报水平,通过改善田间调查方法,整理、汇总历史测报资料,筛选出对预测起关键作用的4个因子,建立了可用于指导生产的预测数学模型预测式3个,经验证,其中一个预测模型与历史实际发生的拟合度较最为接近,预测的平均拟合率可达到97%。  相似文献   

3.
吉安蕹菜优势虫害田间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随着全国无公害蔬菜永丰县生产示范基地及全国最大蕹菜籽生产基地在吉安的建立,蕹菜尤其是吉安大叶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蕹菜害虫为害也日趋严重,影响蕹菜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识别蕹菜害虫及其发生为害规律,并掌握其可行的防治方法,1999-2002年我所进行了田间蕹菜虫害识别调查和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指导蕹菜安全生产,通过整理、汇总甘薯麦蛾历年灯下诱蛾资料和观察记录人工饲养各虫态历期,结合同期气象要素,总结出甘薯麦蛾的发生规律、影响年度间发生程度的气象要素、害虫发生的预测数学模型,在发生早期使用生物制剂白僵菌控制繁殖基数,夏秋季结合其他害虫进行兼治,通过田间农药筛选,找出防治效果稳定、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与使用浓度,摸索出最佳绿色防控技术,保障了蕹菜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蕹菜田甘薯麦蛾,筛选出高效药剂,选用目前市场上几种主流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并研究施药对产量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从防虫效果、保叶效果和对蕹菜产量影响三方面综合来看,240 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50 g/L虱螨脲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种药剂效果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8.28%、86.13%、83.03%,且持效期均在14d以上,保叶效果分别为86.07%、88.49%、85.04%,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3.42%、12.23%、9.63%。15%茚虫威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起效较快,但持效期短,7 d后药效逐渐下降,导致14 d后虫量继续增加,总体控虫效果不佳,产量挽回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防治蕹菜白锈病的理想药剂,本文比较了甲霜·锰锌、嘧菌酯和代森锌对该病害的田间药效和残留,结果表明,400倍液的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600倍液的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效果好于400倍和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各处理样品均未检测到农药残留。从持效期和农药使用准则考虑,在生产中可选用400倍液的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600倍液的2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蕹菜白锈病,两种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苜核·苏云菌SC(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千万PIB/ml、苏云金杆菌2000IU/μl)对水蕹菜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鳞翅目害虫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苜核.苏云菌SC500~750倍液喷雾,药后7d防治效果为85.48%~88.71%、药后15d防治效果达93.19%~94.04%,其速杀性好、持效期长、杀虫谱广,对水蕹菜安全,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扬士杰 《江西植保》2000,23(4):118-118,109
大白菜“干烧心”是大白菜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发病率在30~50%,严重的达70~80%,并有逐年发展的趋势,严重影响大白菜的生产,由于此病属生理性病害,不少农户却对其喷药防治,缺乏防治经验。笔者自97年以来,连续三年对宜春市郊区大白菜“干烧心”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及试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指导农户正确防治。1 症状大白菜“干烧心”常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发生,以结球期发病较重。发病初期,新叶顶端边缘呈水渍状,后变淡黄色,并逐渐产生白色枯萎带,潮湿时腐烂。发病后期,叶缘卷曲,叶柄出现褐色条纹,并有整齐的小孔。严重时,结球内部叶片边…  相似文献   

9.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晞  方小玉  颜文好 《广西植保》2012,25(3):12-12,33
采用20%氟虫双酰胺WG、20%氯虫苯甲酰胺SC等几种药剂在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氟虫双酰胺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具有防效好、见效快、持效期长、用药量少等特点,在防治适期施药后7d、14d的防治效果都在91%以上,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陆远强 《植物医生》2002,15(1):20-20
水稻旱育秧技术是目前在水稻生产中推广面积较大的一种先进育秧技术 ,凤冈县从1997年引进示范 ,并逐渐推广应用 ,到2001年全县推广应用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是 ,水稻旱育秧苗床期死苗现象的发生 ,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有效地解决和防治旱育秧苗床期死苗现象的发生和危害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从1998年至2001年所调查的205例苗床死苗现象中进行分析总结 ,使之在生产实际中能对症处方 ,指导生产。1死苗原因调查分类从苗床死苗原因调查看出 ,苗床死苗原因主要为病害 ,占50.7% ,其次为虫害 ,占2…  相似文献   

11.
据调查,我国的棉花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在山东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棉蚜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  相似文献   

12.
正中稻细菌性基腐病近年来在荆门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发生程度有加重趋势,全市中稻发病面积已达15%,严重田块可造成30%~50%损失,成为制约荆门中稻生产一项重大技术难题。本文从土壤消毒、种子处理、药剂防治等方面开展防治技术研究,以期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防控提供指导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50%独定胺(氯溴异氰尿酸)粉剂(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20%噻唑  相似文献   

13.
2009~2011年荔枝蒂蛀虫发生期预测结果表明,各年度间主害代发生时间基本一致,荔枝蒂蛀虫主要发生期与荔枝物候期的存在对应关系,通过剖检幼虫可准确掌握防治适期,指导点面防治。  相似文献   

14.
灌阳县超级稻+再生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超级稻+再生稻在灌阳县种植当中病虫害发生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超级稻+再生稻生产中头季中稻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发生程度重、世代重叠,而再生稻病虫发生偏轻、偏少的特点,提出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及持效期长的农药,防治重心前移,压前控后,注意农药品种交替使用,以达到持续控制病虫害,为今后生产提供防治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一大害虫,1990年以来连续暴发成灾,尤其是1992年为历史上罕见的大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各方面条件分析,1993年棉铃虫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的形势仍然是十分严峻的。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如下防治棉铃虫的主要技术措施,供参考。1 准确、及时预测预报,指导防治棉铃虫在我国一年大约发生3—7代。辽河流域棉区和新疆大部棉区一年3代,黄河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大同湖农场主要粮食作物,由于重茬、外来野燕麦种子入侵,野燕麦对小麦为害逐年加重, 2006~2008连续3a给农场部分农户造成了严大的产量损失,最高减产达50%,2009年1月10日调查农场10%田块野燕麦密度达2~4株/m2.由于多种原因农户错过了防治适期(拔节期前),因此,开展6.9%精(口恶)唑禾草灵水乳剂、10%苯磺隆药剂用量、适当推迟防治野燕麦和猪秧秧为代表的防治适期研究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中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是影响水稻丰歉的主要因素之一。汉中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病虫的发生。2007年稻飞虱在洋县发生,最高虫口密度每667m2达140.8万头。2008年稻纵卷叶螟在各县区普遍发生。2009年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在城固、洋县、宁强、略阳等县区发生。为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病虫监测预报为指导,参照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抓好防治工作。笔者现介绍汉中水稻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ia mioraloria L.)是新疆主要农业害虫之一。而博斯腾湖地区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亚洲飞蝗发生基地之一,大发生频率高,对农业生产威协大。目前国内对亚洲飞蝗发生期的测报方法还未见报道,为探索其发生期测报方法,指导生产防治,笔者1985~1986年,于博湖县对亚洲飞蝗的越冬卵和蝗蝻期各发育阶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在发生期测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实验方法从野外捕捉亚洲飞蝗成虫,在室外饲养于无底铁纱笼中,就地产卵越冬,第二年土壤解  相似文献   

19.
王海燕  张忠山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46-246,266
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而将有效药剂、防治适期、次数、防治方法等各方面配套起来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作并根据目前河南省小麦的生产情况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为害情况,采用当家品种百农32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了防病保产的药剂,找出了最适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并将这些单方面的研究结果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制定出了一套最佳药剂及其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苜核·苏云菌SC(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千万PIB/ml、苏云金杆菌2000IU/μl)对水蕹菜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鳞翅目害虫低龄幼虫盛发期,使用菌核·苏云菌SC500-750倍液喷雾,药店7d防治效果为85.48%-88.71%、药后15d防治效果达93.19%-94.04%,其速杀性好、持效期长、杀虫谱广,对水蕹菜安全,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