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生物素及其代谢物在反刍家畜体组织的分泌与排泄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胆汁分泌和尿液排泄是异生物素如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排出反刍动物有机体的主要途径.渗透过滤是胆汁分泌的主要机制,离子运输对共轭态异生物素的胆汁分泌具有重要作用,其影响因素主要为代谢物极性、分子量和结构.胆汁分泌促进了异生物素在动物体内持续地进行肠肝循环.肾脏中的分泌排泄过程在肾单位中进行.代谢物的尿液排泄包括3个基本过程:肾小球过滤、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再吸收.家畜有机体排出异生物素的其他途径有唾液、乳汁、汗水和气体.家畜对某一特定饲料的采食量以及饲料本身的属性直接影响异生物素经尿液的排泄,以此建立合理的关系模型就可以根据尿液中的排泄量测定或预测家畜的采食量.  相似文献   

2.
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异生物素)在反刍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水平主要取决于瘤胃的消化代谢能力,而这种能力是由瘤胃微生物决定的;瘤胃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具有降解芳香族异生物素的潜力,咀嚼有助于植物细胞壁脂化酚酸及其内容物的酚化合物的释放,释放后的代谢物大部分在瘤胃内被微生物代谢;瘤胃微生物糖酶的作用,使与细胞壁结合的酚酸以可溶性酯-糖单元的形式从牧草中释放出来,在肠道内微生物水解活动可引起植物中自然存在的结合态酚酸释放成游离态;细胞壁酯化的p-香豆酸含量与体内细胞壁消化率、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半体内瘤胃纤维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草本植物的木质素含量与细胞壁降解率也常为负相关;异生物素对动物和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但在瘤胃的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通过水解、还原、取代和脱羧等反应,异生物素发生生物转化和矿化,其还原代谢产物的毒性远低于其前体物.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刍家畜消化道中的释放代谢机制的研究,为其代谢物在尿液中的排泄含量作为反刍动物采食量的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和机理从代谢水平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常见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在反刍家畜瘤胃内的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瘤胃的厌氧微生物作用下,通过水解、还原等反应,发生生物转化和矿化。不同的芳香族和脂环族化合物具有各自的代谢特点与途径:羟基桂皮酸经微生物氢化形成的羟基-3-苯丙酸,再经O-脱甲基作用和脱羟基作用转变为3-苯基丙酸;羟基苯甲酸经脱羧和脱甲氧基作用转化为简单酚类;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环己烷羧酸转化为苯甲酸的芳香化过程不起作用,仅对奎尼酸和莽草酸转化为环已烷羧酸的过程起作用;氨基酸通过瘤胃微生物降解的可能途径主要是Stickland反应,即氨基酸通过氧化还原机理脱氨;香豆素可能不是哺乳动物体内苯甲酸的前体物质,瘤胃微生物对类黄酮降解的方式与大肠微生物不同;不同类型的单宁降解不同:水解单宁的尿代谢物一般与五倍子酸的分解产物一样,如果缩合单宁单体间稳定耦合链被断裂,那么其代谢途径可能与简单类黄酮的代谢过程类似;木质素单体很容易被生物转化,但木质素低聚体能经受一定程度的解聚作用。  相似文献   

4.
瘤胃上皮短链脂肪酸的吸收和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链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重要产物,以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为主,主要通过瘤胃上皮吸收,丙酸在肝脏经过糖异生产生葡萄糖,为机体供能。随着对短链脂肪酸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瘤胃上皮的吸收是通过被动扩散和特异性载体运输进行的,相关转运载体包括单羧酸转运蛋白(MCT)、Na~+/H~+交换体(NHE)和阴离子交换剂2(AE2)等。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转运吸收还与瘤胃内腔及胞内pH有关,载体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瘤胃内腔及细胞内pH平衡。而在被吸收进入细胞后,短链脂肪酸在胞内会进行代谢,主要代谢途径有胆固醇合成和酮体合成途径,酮体合成在线粒体中进行,胆固醇合成在细胞质以及内质网中进行,2种途径的反应前体物均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合成的酮体被MCT转运出上皮细胞,进入外周组织供能。本文就短链脂肪酸在瘤胃上皮的吸收和代谢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的叶酸和生物素饲料中的叶酸和生物素对胚胎的发育是必需的。这两种维生素在卵黄中的含量对孵化率及雏鸡的早期发育有很大影响。卵黄中叶酸和生物素的量,不仅依赖于饲料中的含量,而且还依赖于鸡体内产生的维生素结合蛋白质的量。这种结合蛋白的量因鸡种及周龄而异。考虑到这些因素,必须予以添加。  相似文献   

6.
<正> 七十年代中期,亲和素(Avidin)与生物素(B-iotin)之间的强亲和作用及多价反应性,引起了免疫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经研究进行亲和素与生物素既可偶联抗体等一系列大分子生物活性物质,又可被酶等多种材料所标记,据此发展成为一种新颖的生物反应放大系统,即亲和素-生物素系统(Avidin-BiotinSystem,ABS)。该系统最初被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进行组织和细胞内特异性抗原的检测、定位及半定量研究。1979年,Guesdon等又将ABS首次引入了固相酶免疫吸附试验。ABS-ELISA是亲和素-生物素系统与ELISA技术相结合所建立的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7.
1.什么是生物素?其主要作用及临床应用是怎样的?①生物素(Biotin),又叫维生素H、维生素B和辅酶R,是一种含硫维生素。生物素参与机体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素酶能催化脱羧和羧化反应。特别是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时,生物素可通过蛋白质和脂肪的葡萄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的稳定。生物素参与机体的脂类代谢;生物素缺乏降低动物从亚油酸合成花生四烯酸的能力,导致亚油酸在体内的积累。生物素参与机体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在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氨、嘌呤的合成,氨基甲酰转移,以及亮氨酸、色氨酸分解代谢,起重要作用。参与其他物质的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8.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的吸收与脂肪酸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10.
《辽宁畜牧兽医》2011,(9):40-41
1.什么是生物素?其主要作用及临床应用是怎样的? ①生物素(Biotin),又叫维生素H、维生素BT和辅酶R,是一种含硫维生素。 生物素参与机体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素酶能催化脱羧和羧化反应。特别是在饲料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时,生物素可通过蛋白质和脂肪的葡萄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的异常行为中以刻板行为最为常见,而咽气癖又是马最常见的口部刻板行为之一。作者就咽气癖在生理方面和心智方面对马体产生的影响、行为基础、诱因的研究进展及常见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张晶  单安山 《猪业科学》2004,21(2):51-52
简介常见奶牛肢蹄病种类及其症状,从日粮营养、运动场地面结构、环境卫生、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疾病管理等方面简析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主要的芒果生产基地。随着基地建设的发展,芒果病虫害已成为目前栽培管理的主要问题。为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了介绍了当前芒果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生产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鸡养殖中禽霍乱疾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会导致鸡只出现急性败血症和机体炎症反应等,慢性型感染会导致鸡只出现皮下及机体内脏器官、关节等的化脓性炎症反应。禽霍乱疾病在鸡养殖全年均会出现,尤其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疾病爆发的可能性更高。禽霍乱疾病在急性爆发的情况下病死率相对较高,同时短期内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疗,易导致鸡养殖户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对鸡禽霍乱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归纳总结RFLP和PCR-RFLP标记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其在牦牛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 DNA)与其他DNA分子标记相比较,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均匀、多态性丰 富、呈孟德尔共显性遗传、易于检测、分析快速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并在动植物遗传多样性评估、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绘制系统发生树、QTL定位、标记辅助选择、疾病诊断及血缘关系鉴定等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微卫星标记 及其在羊品种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初步考证中文·汉语的“草坪”一词及相关文史资料。再次证明中国自古分布有天然草坪。文字记载早在西汉武帝建元年间 (公元前 138年 )已大面积栽培草坪 ,于今至少有 2 139年历史。当时的草坪科学技术水平已有相当高度 ,发现并选用了结缕草 (Zoysiaspp .) [或狗牙根 (Cynodondactylon) ]和“戾莎 (Carexspp .)”等草坪草 ;发明了大面积整理地形、地貌及平整土地 ,针对不同生活型的草坪草采取“布”或“攒”等不同的建植草坪方式。嗣后 2 0 0 0年 ,处于移植天然草坪为“人工草坪” ,向人工草坪演化的过渡阶段。期间 ,于南齐·昏侯 (499~ 5 0 1)又发明了“满铺草坯”建植草坪等技术。所有的发现、发明不仅沿用至今 ,而且导致清道光朝 (182 1~ 185 1)诞生了中国式人工草坪。现代草坪缘鸦片战争 (184 0 )而传入。相伴近、现代草坪的普及 ,于清道光、咸丰年间 (184 0~ 186 1) ,市郊农村已有“草坪专业户”与“草坯专业户” ,至 2 0世纪 5 0~ 70年代 ,“草坪”一词先后被列入“词 (辞 )典”和“百科全书”等。  中文·汉语自古以来的草坪概念“平的草地” ,“长草若毛 ,‘剥’取似皮的草地表层”都清楚地规定了 :草坪是一类特殊的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