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感病菜豆(油豆角)品种老来少和高抗品种大油豆为试材,在菜豆炭疽病菌侵染不同时间(0、3、6、9、12 d)内测定两者叶片中5种防御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SOD、POD和LOX)活性及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后抗病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和HRG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酶活性提高幅度较大的时期因酶种类而异,但都早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防御酶活性升高较慢且较抗病品种滞后。与感病品种相比,抗病品种POD活性变化幅度最大,而HRGP含量变化幅度最小。β-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接种前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感病和抗病品种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2.
以抗病品种G087和感病品种G025为试材,研究了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对大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120 h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SOD活性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均在96 h达到峰值,但抗病品种SOD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随着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时间的延长,感病品种叶片POD和PAL活性均呈先持续升高后稍下降的趋势,均有1个峰值|而抗病品种叶片POD和PAL活性均出现2个峰值,POD活性的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48 h和96 h,PAL活性的2个峰值分别出现48 h和120 h|抗病品种酶活性的最大峰值高于感病品种。在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的大部分时间内,抗病品种叶片MDA含量低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叶肉组织结构比感病品种紧密|经大蒜紫斑病菌粗毒素处理后,两个品种叶片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密度都比处理前增加,抗病品种叶肉组织结构比感病品种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3.
以"紫抗1号""紫抗2号""四海升平"3个不同抗性的紫薇品种为试材,采用孢子悬浊液侵染法对试材进行病菌接种,测定了其接种后不同时间(24、48、72、96、120h)内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以明确不同侵染时间下紫薇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白粉病抗性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抗病与免疫品种的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且抗病与免疫品种的SOD修复快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MDA含量不断上升,抗病品种与免疫品种的含量与变化趋势相近,变化较小,并始终低于感病品种;不用品种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枯萎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以感病番茄Moneymaker和抗病番茄LA1221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抗、感番茄品种接种枯萎菌后O_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O_2·产生的速率峰值出现早且高,MDA含量高,POD活性升高迅速且增幅大;抗、感品种SOD活性变化幅度较大,均高于未接菌的对照。揭示了病原菌胁迫下抗、感番茄品种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的番茄抗性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辣椒疫霉菌的方法,对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其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30份贵州地方辣椒材料中,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9份,中感材料9份,感病材料8份,高感材料3份;辣椒苗期抗疫病能力与茎和根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Chla含量、根系活力、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6个耐热性不同的辣椒品种进行高温处理,计算热害指数,并研究辣椒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以及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辛香8号和辛香24号耐热性较强;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辣椒叶片中SOD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POD活性与品种耐热性无明显相关性;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胁迫温度呈正相关。SOD活性、PRO和MDA含量变化可以作为辣椒耐热性鉴定的生理指标,而POD活性则不适合用于鉴定辣椒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7.
以甜瓜品种“DQ122”(感白粉病)和“DQ21”(抗白粉病)为试材,研究了2个甜瓜品种苗期受白粉病侵染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等多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受白粉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DQ21”能使细胞内SOD酶活性、CAT酶活性和MDA含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其自我调节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能力显著大于感病品种“DQ122”;感病品种的POD活性要强于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具有保持较高PPO酶活性的能力;感病品种的电解质渗透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8.
外源ABA对辣椒抗冷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用脱落酸(ABA)处理始花期的辣椒植株,研究了低温及ABA对辣椒叶片质膜透性、MDA、保护酶和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低温使辣椒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增加,使POD和SOD活性增强,使脯氨酸含量上升;喷施50,100,150 mg/L ABA则显著缓解了辣椒叶片的低温伤害,使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显著下降,提高了POD和SOD活性,Pro含量也显著增加,其中以150 mg/L ABA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感染甘蓝链格孢后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抗病和2个感病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人工接种甘蓝链格孢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受到甘蓝链格孢侵染时,叶片内POD活性反应较感病品种快,但POD活性值上升比感病品种小;抗病品种在受到病原菌侵染时,叶片内CAT活性反应快,且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受病菌侵染后叶片内的CAT活性变化缓慢,变化程度低;另外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的PAL酶活性在接种后的动态变化有相似规律,接种后所有品种的PAL酶活性均比未接种前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品种间根肿病抗性鉴定及抗性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寄主防御酶活性和抗病相关物质含量变化测定,研究大白菜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及根肿病对大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大白菜品种中‘87-114’较为抗病,"夏抗王"较为感病,没有免疫品种;大白菜植株接种根肿菌后,抗感品种的PAL、SOD、PPO、POD活性和Pro、MDA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多数防御酶具有单峰型酶活高峰,活性提高幅度因酶而异。抗病品种寄主防御酶活性较感病品种增加幅度大,并且酶活峰值出现的时间也早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甜瓜蔓枯病抗性与SOD、CAT和POD活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甜瓜蔓枯病抗性与SOD、CAT和POD活性变化的关系,采用甜瓜蔓枯病菌孢子悬浮液对抗病材料PI196477和感病材料绿宝石进行接种,并于接种后测定叶片内SOD、CAT和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甜瓜植株受蔓枯病菌侵染后,抗病材料的SOD、CAT活性均高于感病材料;抗病材料的POD活性上升慢,活性相对较弱,感病材料的POD活性上升快,活性强,且抗病材料的POD活性增加幅度明显低于感病材料。POD活性变化与甜瓜蔓枯病抗性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筛选抗性种质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克隆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对9 个不同抗、感疫病的辣椒种质材料基因组DNA 进行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的特异PCR 扩增, 经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发现14 个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RGAs) 与辣椒抗疫病作用相关, 其中B 引物扩增的8 个RGAs 与烟草抗花叶病基因N 、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菌基因RPS2 和亚麻抗锈病基因L6 的同源性较高, 属于广谱(细菌、病毒、真菌)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C 引物扩增的6 个RGAs 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2 和Cf9 有较高的同源性, 与抗疫病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 高感疫病的辣椒基因组中也存在抗疫病相关RGAs , 这与已报道的辣椒抗疫病微效QTLs 位点则来于感病亲本基因组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抗性甜瓜接种蔓枯病菌后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3种防御酶(PPO、PO、PAL)的活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抗病甜瓜增幅大,叶绿素含量高于感病甜瓜;可溶性糖含量在接种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抗病甜瓜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病甜瓜;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接种后逐渐升高,感病甜瓜峰值出现早于抗病甜瓜;3种酶活性在接种后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抗病甜瓜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甜瓜。几种酶活性变化可以用于甜瓜蔓枯病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14.
李宝聚  李凤云 《园艺学报》1999,26(3):198-200
初步明确,黄瓜品种对黑星病菌具有结构抗病性,果实的抗病性与其表皮的厚度有关。通过对抗,感品种接种后致病酶系及抗病酶系变化的研究,初步明确了这两种酶系在抗病中的作用,抗,感品种染病后均表现为酶活性增加,抗病品种中抗病酶系活性增加快,且高于感病品种,而致病酶系活性增加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选取6份黄瓜品种和2份近缘种(非洲角和酸黄瓜) 进行了南方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 2份 近缘野生种高抗南方根结线虫病, 6份黄瓜品种为感病类型。接种前后根系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 、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活性变化与其病情指数分别呈显著正相关( r = 0.8278*) 、极显著负相关( r = - 0.9679** ) 和显著负相关( r = - 0.8499*) 。POD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 抗病材料酸黄瓜较未接种对照增加了3 条酶带(相对迁移率Rf = 0.126, 0.188,0.944) , 而感病材料北京截头只增加了1条弱带(Rf = 0.396) 。SOD、POD及PAL活性水平可作为甜瓜属作物抗根结线虫病鉴定的生化指标及常规抗性鉴定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中晚熟甜椒新品种‘中椒8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椒8号为中晚熟甜椒一代杂种,适于走路地栽培,中抗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疫病,果实商品性好,商品果率高,产量可达60000kg/hm^2。  相似文献   

17.
中国板栗品种对疫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板栗离体枝条上接种栗疫病病原菌,对感染后的病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板栗品种对疫病菌的感染程度不同,在供试的21个品种和类型中,病斑较小的品种(类型)主要有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其次为野生板栗、渤海所18、燕魁、短花栗等7个品种和类型,以上品种抗病性较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占供试品种的33.3%;抗病性弱的品种有红光栗、怀黄、怀九等,抗病性弱的品种占取样量的38.1%,以红光栗抗病性最弱,病斑面积显著地高于其它品种。不同生态品种群中均有抗性强的品种和抗性弱的品种。不同品种在感染病菌后对病菌的抗扩展能力不同:红光和怀黄品种的抗扩展能力最差,且病斑上病菌的分生孢子多;野生板栗的抗病性强,病菌侵染后有自愈现象;北峪2号和兴隆城9号感染病后病斑扩展速度显著慢于其它品种。通过试验把供试的品种分为抗性强品种、中度抗性品种。中度感病品种和抗性差的品种共4类。通过接种来源不同的毒性菌株,证明不同板栗品种对强毒性菌株的抗病性表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