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植保》2014,(1):53-53
1。危害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以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菌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小粒点变黑。  相似文献   

2.
12.5%烯唑醇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5%烯唑醇(WP)防治荸荠秆枯病,安全无药害,持效性好,800倍液处理3次药后10d防效达80.22%,30d后仍达72.08%,与25%敌力脱(EC)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相当,用SSR法测验,二者在0.01水平上差异不显著,但烯唑醇的防治成本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棚西葫芦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瑞莲 《植物医生》2007,20(1):37-38
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危害西葫芦生产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蔓枯病5种,针对其5种病害进行了观察与防治。1西葫芦病毒病1.1症状和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4.
薛德乾 《植物医生》2004,17(6):29-30
西葫芦是上杭县蔬菜产区主栽品种之一,利用反季节秋后延种棚室栽培西葫芦,产量高,一般667m2产1500~2000kg,价格好,每kg价二三元,效益好,是近年来上杭县农村结构调整过程中新出现的又一亮点,现将棚室种植西葫芦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芳 《植物医生》2002,15(5):21-22
1 灰霉病主要为害西葫芦的花和幼瓜 ,多从开败的花侵入 ,使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 ,以后向幼瓜发展使瓜尖褪绿 ,呈水渍状软腐、萎缩 ,病部产生灰色霉层。病菌主要在土壤表层及病残体上越冬 ,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大棚西葫芦在温度为 2 0~2 5℃ ,相对温度 90 %以上最易发病 ,植株表面结露时有利于发病。防治方法 :(1)在前茬西葫芦拉秧后先彻底清除病株残体 ,然后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在定植前 ,用4 0 %百菌清烟剂或 10 %速克灵烟剂进行熏烟消毒 ,每 6 6 7m2 用烟剂 2 5 0g ,分点布放在棚室 ,用暗火点燃后熏闷 12~ 2 4h。或用 5 0 …  相似文献   

6.
防治小麦白粉病药剂试验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喻大昭,石鹏皋,赵永玉,喻小珍自80年代初我国引进和生产粉锈宁以来,该药剂以其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白粉病孢子堆的铲除效果好。一直被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尽管有的年份和地块白粉病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7.
大棚草莓白粉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棚栽培草莓在象山县已有十余年历史 ,常年种植面积约 333 3hm2 ,由于连年种植 ,草莓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常发性病害。草莓发生白粉病后 ,一般减收 2 0 %~ 30 % ,重的达 50 %以上 ,甚至绝收 ,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我们从 1997年开始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引进新的三唑类杀菌剂进行试用 ,积累了一些经验 ,初步总结如下。1 发病特点与消长规律草莓白粉病的病原为Sphaerothecaaphanis(Wallr)Braun ,称羽衣草单囊壳菌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 ,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8.
龚标勋 《植物医生》1996,9(4):10-10
橡胶白粉病的防治技术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白沙县白沙镇詹州村民营胶园近来发生白粉病。病情中等偏轻,橡胶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白粉病是粉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白粉病主要为害橡胶树的嫩叶、嫩芽和花序引起落叶、落花,从而推迟开割...  相似文献   

9.
万惠恩 《植物医生》2005,18(1):11-12
桑树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白粉菌科球针壳属真菌引起的一种桑树病害.除危害桑树外,还危害梨、苹果、枫杨、粟、桐、臭椿等多种阔叶树种.各地栽桑树普遍发生.受害桑叶因营养消耗,影响品质,促使提前硬化,采摘后容易干燥.以病叶养蚕,由于叶质劣,营养价值差,且蚕食量减少,以致蚕体质弱,易诱发蚕病、蚕茧量、茧层量、茧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王海燕  张忠山 《植物保护学报》1993,20(3):246-246,266
小麦白粉病的药剂防治国内外有不少报道,而将有效药剂、防治适期、次数、防治方法等各方面配套起来对小麦白粉病进行防治的研究报道很少。作并根据目前河南省小麦的生产情况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为害情况,采用当家品种百农3217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筛选出了防病保产的药剂,找出了最适的防治时期和次数,并将这些单方面的研究结果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试验,制定出了一套最佳药剂及其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供试新农药均为三唑类杀菌剂。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保丰宁和粉锈铜与生产上已经推广的粉锈宁在用量相同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相近;植保宁的防效稍差,但大面积示范结果与粉锈宁无显著差异。温室和田间试验表明,三唑醇比粉锈宁等药剂用量减少一半,防效相近。  相似文献   

1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13.
番茄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系近年由野生状态驯化栽培的葫芦科药用植物,其茎叶富含多种人参皂甙类似物,具有抗癌、保健等多种作用,目前正在国内外作为医药和保健新产品开发利用,我国浙江、陕西、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及日本冲绳都已有栽培。1987年,我们在浙江杭州地区栽培的绞股蓝上发现白粉病,严重者导致地上部分枯死。现将观察和调查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前 ,上海地区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一般都很轻 ,从未列入防治对象。自 1972年在局部地区发现白粉病较重危害后 ,以后每年都有白粉病发生 ,且逐渐加重。 90年代起几乎每年都中等以上发生。1 小麦品种演变与白粉病发生关系密切上海地区小麦的主栽品种 ,从解放初到 1971年的 2 0多年中 ,以茧子头、菜籽黄、矮粒多等农家小麦品种为主。白粉病虽然年年都有发生 ,但发生程度均很轻 ,对小麦产量基本无影响。从 1975年起 ,扬麦系统小麦品种取代了当地农家品种。从扬麦 1、2、3、5、7、9号 ,直到如今种植扬麦 158,这些品种与白粉病在本地从次要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莱西市保护地草莓面积不断扩大 ,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但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产的重要病害 ,缺乏理想的防治方法 ,每年给草莓生产者造成很大损失 ,为解决这一难题 ,寻找防治此病的有效方法 ,于1999年开始在莱西市部分乡镇进行了为期2年防治研究和探索 ,取得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 :1发病症状及规律1.1发病症状白粉病广泛发生于草莓的保护地栽培中 ,主要危害叶、果实、果梗 ,叶柄和葡匐茎上很少发生 ,发病初期叶背面局部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 ,以后迅速扩展到全株 ,随着病势的发展加重 ,叶向上卷曲、呈汤匙状 ;花蕾…  相似文献   

17.
台湾青枣属鼠李科枣属多年生亚热带、热带植物 ,是台湾省自1994年引进印度毛叶枣栽培、选育而成的青枣品种群的总称。其植株在适生环境生长迅速 ,春季(2 ,3月)种植 ,当年秋季(9 ,10月)即可开花结果。由于其具有果大、肉脆、味甜、营养丰富、耐贮运等优点 ,近年来在海南、福建、广东等地被当作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果树种植。我市在1999年首次从海南省引进台湾青枣高朗一号品种进行小区试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 ,2000年扩大种植范围 ,在峨山、新平、元江等3个县海拔1200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种植200h…  相似文献   

18.
冬植豆科蔬菜白粉病及其防治黄绍岗(广西植保总站)白粉病是豆科蔬菜中流行最快、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的病害。以兰豆、豌豆、蚕豆受害最重。夏秋栽培的豇豆、扁豆、菜豆亦受为害。(封三图⑥)1症状识别白粉病初期主要是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茎杆也受害。初病时,少...  相似文献   

19.
园林植物白粉病是由白粉菌科的真菌引起的病害。植物患病后,不仅使植物失去原有的观赏价值,而且发生严重会给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摸清南昌地区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在进行实地调基础上查,初步鉴定出南昌园林植物白粉病26种,分布在19科植物上,同时对该病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类白粉病是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加大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研发的1×109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和1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悬浮剂以及市场上常用的枯草芽胞杆菌、哈茨木霉菌、寡雄腐霉、武夷菌素、多抗霉素等多种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几种生物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制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效为57.65%~84.98%,其中3%多抗霉素水剂6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84.98%,且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增产率达12.65%。其次为1 0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天惠)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和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作为西葫芦白粉病防治的选用药剂。1×109 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对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78.68%和73.59%,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