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再生稻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再生稻综合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得出了最佳逐艺措施组合方案。即在重庆地区,再生稻用促芽氮肥145.16-157.52kg/ha,于头季稻齐穗后22-24天施,头季稻齐穗后15天配施磷钾99.95-108.11kg/ha,留桩高度24-28cm,发苗肥48.34-57.58kg/ha,再生和妥产量可达1890kg/ha以上。  相似文献   

2.
1991-1992年,在四川省梁平县天竺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效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杂交稻产量的综合效益,并求得高产,低耗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建立了3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模型方案。A方案:产量8250-8700Kg/ha的农艺措施为:27.89-29.23万窝/ha,施N111.87-123.19kg/ha,P2O539.41-46.39kg/ha的农艺措施为:24...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能抛秧,头季稻栽密度,氮肥基肥用量、促芽肥施用水平、留桩高度、发苗肥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经数学模拟选优,抛载再生稻获得300kg/666.7m^2产量,需抛栽2.18万丛/666.7m^2,氮肥基肥施用量占76%,催芽肥施用尿素19kg/666.7m^2,留桩高度45cm,发苗肥尿素施用量6.7kg/666.7m^2,为最佳组合,为制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重穗型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五因素二次旋转组合设计,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在攀西地区的超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重穗型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x3)〉施钾量(x5)〉密度(x2)〉施磷量(x4)〉播种期(x1)。增施氮、钾肥、适当增加密度是实现超高产的主 技术措施;在中穗的基础上攻大穗是超高产的关键。建立了攀西稻作区重穗型组合每公顷产量11.25t以上的综合栽培技术:3月下旬播种,栽插密度32.25~33.75万穴/ha,施N206.55~220.20kg/ha,施P2O576.95~88.80kg/ha,施K2O183.15~189.30kg/ha。  相似文献   

5.
黑龙港地区脱盐潮土水肥盐对小麦产量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黑龙港地区轻盐渍化潮土土壤盐分,地下水灌溉,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含盐量低于0.3%时,盐分每降低0.01%,可增产小麦121-208kg/ha;增施1kg/ha的P2O5化肥,可增产4.06-5.38kg/ha小麦,每1m^3灌溉水可增产0.09-0.63kg/ha小麦,盐分还影响作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在耕作条件下,脱盐速率达到0.0125%/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粳稻“9404”适宜栽培和施肥技术,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适宜栽插密度为:¥5万穴/ha,2-3本基本苗/穴。KCl:基肥和返青肥各75kg/ha;尿素:基肥150kg/ha,返 青肥150kg/ha,促花肥、保花肥及齐穗肥各75kg/ha,产量可达8081.25kg/ha  相似文献   

7.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玉米产量高于15000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保苗密度81900-84300株/hm^2,施N307.5-396.0kg/hm^2,P2O5216.0-313.5kg/hm^2,N:P2O5为1:0.77-0.79;灌溉定额3747-43086m^3/hm^2,灌水3-4次,头水于拔节前后灌溉二水于大喇叭口期灌溉。  相似文献   

8.
大穗型迟熟组合Ⅱ优6078,在川东温良好地区,通过大棚旱育秧早播,早栽、稀植,结果在头季取得较生产上主推组合增产10%以上产量的同时,中稻熟期较其在本地常规(或适期范围内)播种的水育秧提高成熟3-4天,为再生稻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产量2700kg/hm^2高的可达3000kg/hm^2以上,弥补了按水育秧种植难以取得再生稻的不足,为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人事大穗品种中稻-再生稻生产,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9.
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综合农艺措施对稻粒黑粉病及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四川西北地区,控制稻粒黑病高产的最优措施组合为:每公顷母本秧田用种89.25-118.5kg,N128\55-157\5kg,P2O574\1-97.95kg,K2O152.25-189.75kg,赤霉素198-225.5g,病粒率可控制在2%以下,产量达4134.8k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转正交回归组合设计,建立了中熟油菜品种主要农艺措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条件相同的生态条件下,单产稳定超过150kg的适宜农艺组合措施为:播种期9月13-20日,密度12-15万株/ha,N,P,K肥分别为232.5-285kg,52.5-66kg和112.5-150kg。主要农艺措施对产量效应的大小依次为播种期>N>P>K>密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由作物产量序列提取出显著周期分量,建立带有周期分量的逐步回归预报模型;运用时间序列的方差分析方法,建立作物产量的预报模型。从对所得模型的统计检验和几年的试报效果来看,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2.
Pennypacker(1980)、Madden(1981)等学者将韦布尔(Weibull)曲线y(x)=1-exp{-((x-a)/b)~c}(x>a,b>0,c>0)用以描述植病进展和植病导致产量损失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其生物学意义和适应性引起人们注意。但是如何利用一组实验数据来拟合该模型,一直没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研究了Weibull模型的差分法拟合技术。  相似文献   

13.
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探讨作物根茬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作物根茬留在土壤中能够增加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玉米根茬优于其他作物,即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玉米连作三年的优于连作二年的,玉米连作二年的优于豆茬玉米。玉米适当连作并且不刨除根茬,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还可收到培肥与增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东部地区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营养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东部地区,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全N量和有机质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主要取决于有效穗数,相关系数达0.96。分蘖期土壤NH_4~ —N如能保持在1.50~1.70mg/100g土以上,功能叶片游离氨基酸不低于80mg/100g鲜样,每公顷有效穗即可达到225万,产量可超7500kg。土壤NH_4~ —N与植株功能叶片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相似,与功能叶片可溶性糖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功能叶片游离氨基酸、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能指示土壤氮素水平,反应水稻的氮素营养生理,可用于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物栽培科学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一门应用科学。建国后在总结我国丰富的栽培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逐步建成了独立的科学体系。近十几年来,在区域化、指标化、规范化栽培;周年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开拓增产增收途径;提高作物群体光合利用效率及高产栽培;作物高产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作物抗逆综合栽培技术;作物栽培机械化、除草化学化、地膜覆盖栽培以及“良种良法”配套栽培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通过透析法、超滤法、蛋白质回收装置脱盐法、Sephadex G-50柱脱盐法对盐析后的木聚糖酶液进行脱盐.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酶蛋白含量[3],DNS法测定酶活力[5,6];用奈斯勒试剂法检测残留硫酸铵含量,计算脱盐效率.最后,对50%盐析梯度下样品的脱盐效率进行分析比较,得出Sephadex G-50柱脱盐法是蜗牛嗉囊液木聚糖酶的最佳脱盐工艺.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实践中采用青贮、氨化、热喷、酵母菌发酵和人工瘤胃发酵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将大大提高其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过去很少研究。本文对黑钙土、黑土中各种作物留茬与否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作物根茬对土壤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不同作物根茬的数量与组成不同,对土壤酶活性的效应也不同。玉米、高梁、草木樨、砂打旺等根茬的作用较好,大豆根茬的效应最低。因此,历来认为只有大豆是“养地作物”的传统观念,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农业系统上目前应用的三种聚类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主成份分析聚类的结果与由实际系谱所得到的结果比较相近,是聚类分析中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