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试验于1982~1986年进行,观察测定茎截面纤维细胞的直径和壁厚、茎截面上纤维细胞数和韧皮部单宁细胞数以及植株的高度,可以一次性定量估测苎麻品种的纤维产量和纤维细度,强力、纤维大小均匀性、原麻含胶率、原麻锈脚等多项质量指标,估测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比较,正确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不同叶面肥对苎麻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适合苎麻施用的叶面肥。[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叶面肥在不同时间、不同土壤喷施对苎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喷施腐植酸类叶面肥可显著提高苎麻的可溶性糖、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试验地点来看,新屋杨苎麻各参数的增幅相对较少,而牛角畈的增幅较大。从叶面肥的品种来看,丰收素施用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施用腐植酸类叶面肥能够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从而有效地利用深层土壤的养分与水分,能够促进作物茎叶生长,显著增加苎麻产量,提高产品品质,提高农民收入。[结论]叶面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5.
利用扫描电镜、偏光、荧光等显微技术,进行苎麻解剖特征的研究,从中发现了斑毛,这种新发现的表皮毛,可作为鉴别品种的一个特征;雌蕊的花柱由心皮一侧发育而成,柱头着生于花柱一侧,认为雌蕊的这种结构,在被子植物中应列为一个新类型I雄花借助花丝特殊结构和功能来实现传粉,亦是一种特例;同时还提出了苎麻纤维来源于中柱鞘,是一种复合型的纤维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干旱胁迫下苎麻种质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旱池试验研究朝野胁迫下三种不同根型苎麻品种和不同生长期苎麻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探讨苎麻抗旱性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干旱胁迫使苎麻叶片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净光合强度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但抗旱性品种下降较少;而K^+、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浓度及原生质膜相对透性(RPP)、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大。同不抗旱性品种比较,抗旱品种K^+浓度增幅较大,而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及RPP  相似文献   

7.
1963~1965,1985和1988年前后5年,应用~(32)P和~(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8个苎麻品种的某些生理特性,结果如下:a.冬季苎麻地上部虽然冻死,但其根系仍具有吸收、运输、贮藏矿质养料等功能,其吸收速率随着地温的变化而变化。b.比较三种不同地下茎根系的吸收能力,跑马根约为龙头根的2倍,而扁担根为龙头根的1.5倍左右。c.1983年三麻封行期,有效株或无效株所吸收的磷素转移到无效株的百分率较高,随着植株趋向成熟,其转移百分率也随之减少。d.在1985年两季麻的不同生长期,高产品种沅江“黄壳早”的根系生理活性高于低产品种“拱县园麻”,两个品种磷素含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生理活性类似,且两者均呈正相关。e.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和标记叶片~14C同化物运至其它器官和麻皮的百分比,均以C-20最高,C-2-14和CK-2次之,CK-1最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倍性苎麻形态与产量、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倍性苎麻的茎进行切片和组织离解显微观察结果表明 ,麻茎切面中麻皮所占百分率以单倍体最大 ,四倍体和二倍体次之 ,三倍体最小 ,分别为 2 8.91%、2 7.0 5 %、2 6 .97%和 2 4 .77% ;纤维层占截面面积百分率以二倍体最大 ,其次为单倍体 ,四倍体和三倍体最小 ,它们分别为 16 .80 %、16 .5 8%、15 .5 2 %和 13.78% ;纤维细胞直径和胞壁厚度随倍性的增加而增大 ;单纤维长度平均以二倍体最大 ,三倍体次之 ,单倍体最小 ,平均分别为 8.4 9、7.96和6 .93cm。L/B(长 /宽 )比率以二倍体最大 ,其次为单倍体 ,三倍体最小 ,平均值分别为 2 4 70 .7、2 390 .6和 16 16 .3,而单纤维宽度以单倍体最小 ,二倍体次之 ,三倍体最大 ,分别为 2 9.30、33.87和 4 9.2 0 μm ;同一倍性材料变化较大 ,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大田不同倍性苎麻材料生物学特性观察 ,结果表明 ,随着染色体倍性的增加平均分株数 /蔸有减少的趋势 ,而茎的平均粗度有增大的趋势 ,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每蔸分株数为 5 .83、5 .30、3.77和 3.6 5 ,平均茎粗分别为 0 .6 6、0 .6 7、0 .74和 0 .76cm ;平均高度以三倍体最高 ,其次为二倍体和四倍体 ,单倍体最矮 ;生长势以三倍体最强 ,二倍体和四倍体次之 ,单倍体最弱 ;抗寒性以四倍体最强 ,其次为二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生化指标预测苎麻产量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优质高产苎麻的经济性状和指标,分析了各种养分状况,测算了原麻从土壤中带走的各种养分量,同时还提出了获得优质高产苎麻应采取的合理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苎麻快速生长期喷施赤霉素,能显著提高原麻产量,增产18.11~32.73%,且连续喷施三年对苎麻地下部分无影响,一般采用30~40 ppm的浓度,于头麻中麻,二麻苗、中期,三麻苗期喷施两次,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3.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优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中质类型,酯酶同工酶中兵有强活性的5C酶带或4C和5C酶带是高产苎麻品种的特征,苎麻叶中果胶,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塘含量与苎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近2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a.不同品种的苎麻纤维支数有显著差异,高支数品种与低支数品种间相差可达1500支以上;b.苎麻不同生长期与纤维支数关系很大,最早一期收获与最迟一期收获二者纤维支数相差达1~1.5倍;c.苎麻解剖结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关系密切,单纤维细度和强力受纤维细胞直径和壁厚的共同作用表现为纤维细胞壁截面积大小的制约,优质高产苎麻品种的茎截面解剖特点是单个纤维细胞壁截面积较小,而茎内纤维细胞数目较多,类型I的苎麻品种C区酶带活性强,纤维支数高;d.不同海拔高度与苎麻单纤维支数成正相关,单纤维支数随着栽植密度而增加;e.土壤缓效钾与纤维支数,土壤速效钾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纤维支数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硼肥和螯合稀土能提高纤维支数;f.种子繁殖显著降低产量和纤维支数;g.提高苎麻纤维支数的措施是,采用无性繁殖、严禁种子繁殖,实行良种区域化,一地一种,以及经济施肥和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银染法,在感病植株叶片中检测不到环状小分子RNA;用常规方法对患病植株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细菌或真菌,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类病毒、细菌、真菌作为苎麻花叶病病原的可能性,用植物病毒提纯方法,在感染植株叶片分离物中发现一种长约1000nm,宽约11 nm的线状病毒,而在健康植株叶片中,未发现这种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经超离心浓缩后,可感染指示植物苋色藜,表现感病症状,在感病苎麻叶片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内含体,该病毒是否即为苎麻花叶病的唯一病原,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983~1985年以“黄壳早”、“芦竹青”、“古巴苎麻”和“武冈红皮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并观测了自交一代的分离和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根据自交一代的形态分类,可将“芦竹青”繁殖后代分为40个类型,“芦竹青”自交一代的麻骨颜色分离为四种,其分离比例为9.3:4.2:3:0.7,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b.个体间产量性状差异很大,株高变冥为0.23~1.68m,茎粗变异为0.48~1.14 cm,有效株变异为1~23株;c.40个类型的纤维细度的变异呈正态分布,变异为1168~1905公支,最细的类型和最粗的类型相差747支上述结果表明:苎麻自交后代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细度均产生显著的分离和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南林学院林产工业研究所与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协作,于1987~1988年对苎麻剥制后的剩余物——麻骨(含有纤维索),用于制造人造板,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中间试验,本文对苎麻骨纤维形态及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工艺试验包括:原料处理、热磨法制备粗浆、精浆处理、成型和热压试验,试验产品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根据工艺试验优化结果进行了中间试验。此外,还利用麻骨密度小的特点,直接将麻骨破碎,采用脲醛树脂作胶粘剂,试制密度为0.5~0.6g/cm~3的轻型人造板,选用刨切薄木或纸质塑料复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展我国苎麻优势,针对生产上品种“多、乱、杂”和原麻品质下降的问题,笔者于1987年首先提出了“苎麻品种区域化”的建议,在湖南省政府的变持下,由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湖南省经济作物局主持,与上海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及湖南省10个苎麻纺织原料基地县等单位协作,开展了本项的研究,1979~1984年,相继研究成功切芽繁殖、腋芽繁殖、嫩梢繁殖和试管苗繁殖等一整套快速无性繁殖新技术,繁殖系数可达100倍,1000倍和10000倍;并采用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措施,短期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据湖南省9个基地县统计,1984~1985年按品种区域化的要求新扩苎麻面积2.4×10~5多亩,其中切芽繁殖16.69×10~5亩,按市场价格计算,农业经济效益1.3×10~3元。此外,由于推广品种区域化种植,提高了纺织品质量,工业每年增收6.16×100元和创汇4.8×100~6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