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套条播、脚踏条播是苏南晚茬麦地区小麦的一种抗湿争早苗的应变播种技术.在秋播多雨年份,套条播和脚踏条播比灭茬免耕机条播播种期可提前7~10天,分蘖期提前20~40天,有利于形成早苗争大穗多粒.但是由于肥料施于土表,养分流失多,植株根系下扎浅,因而后期严重脱力早衰,在灌浆高峰期,灌浆速率比灭茬免耕机条播麦降低46.9%,最终千粒重降低2~3g.  相似文献   

2.
免耕机条播种麦的几个栽培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免耕麦和条播麦是我省两个重点推广项目,也是实现三麦由中产水平(亩产250公斤)向高产水平(亩产300公斤以上)发展和省工节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途径。近几年有不少地方已经把这两个推广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免耕、条播两种优势同时发挥,达到了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目的。根据各地实践的结果:免耕种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保证大面积三麦适时播种,变晚茬晚播为晚茬早播;肥力集中在土壤表层,有利于壮苗早发和苗足穗多,同时省工节本,经济效益较高;条播麦则可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发展之间的矛盾,麦苗中后期通风透光好,有利于秆壮穗大和防止倒伏,因此免耕机条播麦增产增收显著,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3.
葛自强 《农家致富》2005,(19):32-33
一、免(少)耕机条播(扩行)麦技术。免(少)耕扩行机条播麦技术,结合了免(少)耕种麦技术和精播、半精播技术的优势,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一次作业可完成灭茬、开槽、播种、覆土、镇压等五道工序,省工省本,有利于省种和培育早发壮苗;扩行条播也有利于光能的禽理利用,培育壮秆大穗,提高群体质量,实现高产更高产。  相似文献   

4.
<正>少免耕种麦是指小麦播种或在生育过程中适当减少或不进行土壤耕作,以达到省工、节本、适时、减少水土流失以及抗御湿耕烂种和保墒御旱等自然灾害的一种新的种麦栽培体系,它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用于稻茬麦的栽培技术。如少免耕机条播、板茬撒播、稻田套播等,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省灌云县麦作技术的简化与改革,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益,在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信阳小麦生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生态条件、田间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种麦经济效益等方面阐述了信阳稻茬麦区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浅犁旋耕施肥播种一体化技术、粳稻套播小麦技术、稻茬免(少)耕机条播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械均匀撒播技术和晚播独秆栽培技术五项主推技术,解决了信阳稻茬小麦产量低、品质差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农村改革和劳力转移,必须大力推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在条播麦高产实践和免(少)耕麦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5年秋播我县开始三麦免(少)耕机条播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1986年秋播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4万亩,1987年秋播又扩大到7.2万亩。 生产实践表明,把免(少)耕技术与机械条播组装配套,能集三大技术优势于一体,有利于大面积增产。如宗村乡1986年秋播500亩免(少)耕机条播示范方,属中产水平,其中400亩小麦平均单产260公斤,比大面积耕翻撒播麦增产8.3%;1987年秋播扩大到2914亩,占三麦总面积的31.8%,小麦平均亩产315.3公斤,比耕翻机条播增产8.8%。与耕翻撒播麦相比,免(少)耕机条播省去耕耙、人工挖沟和整地等作业,每亩可少用2~3个人工,节省种子1.5~2公斤,节约柴油1~1.5公斤,机耕费减少2~3元,具有增产、省工、节本、增收的效益。现将免(少)耕机条播麦的生育特点及其配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德清县水网平原区稻茬少、免耕种麦的可行性和有关技术问题,于1985~1986年在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试验以大麦为材料,把目前生产上出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稻茬少、免耕种麦方式与当地常规种麦方式作比较。结果表明:与翻耕麦田相比,少、免耕麦田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土体气相比例减小,土壤含水量提高,上耕层土壤有效性氮和速效磷、钾含量更明显地高于下耕层。少、免耕大麦前期较早发,但由于  相似文献   

8.
里下河地区稻田播种小麦模式随着耕作制度变革而不断创新,特别是因前作水稻中粳、迟熟中粳高产品种的应用及一定面积的直播稻存在,水稻生育期普遍推迟,用传统耕翻方法播种小麦很难做到适期播种。近年来里下河地区根据茬口和土壤质地条件特点,探索和应用了新的高产高效播种小麦模式和技术[稻板茬免(少)耕机条播、稻板茬免(少)耕撒播、稻板茬免耕直播及稻田套播],通过示范区推广和农民科学应用,并辐射到周边地区,使里下河地区小麦生产取得了高产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长期少免耕土壤供肥特征与水稻吸肥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连续少免耕11年的定位试验田里,研究了少免耕土壤的供肥特性和水稻吸肥规律。结果表明:(1)少免耕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在上层富集和积累,耕翻有利于氮素的矿化,提高前拥有效氮的供应,后期则较低;(2)连续少免耕植株含氮率前期较高,后期较低,易出现早衰现象,并不是土壤真正缺氮,而与7~14cm土层容重和穿透阻力增加,障碍层上移,可能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等有关;(3)连续多年少免耕植株累积吸氮量明显低于常耕,施肥区少免耕平均比常耕低18.2%,不施肥区低40%,不利于水稻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
少、免耕小麦百公斤籽粒耗氮量较翻耕麦低,在同等产量水平下,植株总吸氮量较少。少耕、免耕小麦前期群体发展快,发根早、吸收氮、磷、钾量比翻耕麦多,这段时期在其一生中,吸肥总量的比例高;但中后期的吸肥量下降。稻茬少耕、免耕后,0-40cm土层的供氮量一直低于翻耕地;但其0-10cm的表土层供氮能力在拔节前相对较高,拔节后下降。因此,少耕、免耕麦应在施足基肥基础上,早施苗肥促早发,重施拔节肥防早衰。  相似文献   

11.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肥是实现套播麦冬前壮苗的关键技术夏源陵,董百舒,吴安之,胡兴安,王振忠当前大多数农户对套播麦的施肥,仍如种板茬麦那样,在刈稻腾茬后进行,有的迟至水稻脱粒归仓之后。收稻后的施肥对机条播、坌沟压板等免耕麦是种肥,而对套播麦来说已是苗肥,在作物需肥与土壤...  相似文献   

12.
当前稻茬小麦生产中由于前茬水稻收获期向后推迟,加上播种期间连阴雨天气频发,导致小麦无法及时整地播种,小麦播种季节紧张,播种质量差。推广应用稻茬小麦少免耕生产技术,可以为稻茬麦争抢播种季节,避免烂耕烂种,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及种植效益。为了有利于广大农户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该项技术,做好稻茬麦少免耕生产管理,从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稻茬麦少免耕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免耕对水稻根际pH值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条件下其根际和非根际的pH值和养分含量;【结果】水稻根际pH值小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和非根际pH值的差值总是大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根际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其速效钾含量却低于非根际土壤。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根际的碱解氮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低,而其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比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的高。但是,根际与非根际的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差值均表现为免耕水稻或免耕侧水稻小于常耕水稻或常耕侧水稻;【结论】免耕水稻根系活动强于常耕水稻。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湖北低湖地区稻茬麦难以适时播种问题,2004~2007年在江汉油田进行了低湖地区稻茬麦免耕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季多雨年份,在水稻秸秆还田免耕、少耕的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早、齐、快,并对中低产田小麦有显著的增产作用;稻茬麦免耕法小麦撒播具有显著的省工、节本、增产、增收效应,比撬窝点播增收705.6元/hm2,比翻耕机条播增收446.1元/hm2。  相似文献   

15.
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对土壤剖面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稻草还田免耕对稻田土壤剖面氮、磷和钾的影响。【方法】对连续2年和7年结合稻草还田常耕抛秧和免耕抛秧试验的水稻土剖面氮、磷、钾进行了研究。【结果】免耕表层0-4(5)cm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稻草还田免耕0-4(5)cm土壤的全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耕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稻草还田常耕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普通常耕土壤。免耕5-20 cm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低于常耕土壤。普通免耕Aa层(耕作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常耕土壤。免耕的Ap层(犁底层)、W层(潴育层)和C层(母质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常耕土壤。【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协调土壤氮、磷和钾的效果比普通免耕好,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是稻田免耕栽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小粉浆土土属地区,在低施氮水平条件下,不同耕播方式对弱筋小麦扬麦13号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耕作方式表现为耕翻优于浅旋,浅旋优于免耕;播种方式表现为撒播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不同耕播方式间高峰苗相近,但耕翻与浅旋方式群体高峰苗到来早,冬前分蘖量高,而免耕方式到来迟,退化快;耕翻方式小麦群体与单株干物积累量均高,但单穗重与单茎干重下降;结实小花量特别是有效穗数以耕翻方式最具优势,而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7.
 免耕机条播是沿湖涝洼湿地生态区稻茬麦的主要播种方式之一,为探讨其科学栽培技术,分别对免耕机条播稻茬麦的冬前苗,叶面积系数、后期根系活力、播期、播量和多效唑化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稻田套播相比,机条播小麦的基本苗降低了150万/hm2,冬前主茎叶片增加了0.8个,单株茎蘖增加0.9个,单株次生根增加1.4条,茎粗增加1.1mm,地上部鲜重增加0.17g,叶面积系数动态为:冬前0.8,起身1.6,拔节期4.0,挑旗期6.2,灌浆期4.0,后期根系活力分别增加1.21、1.02、0.47,使用多效唑第1、2、  相似文献   

18.
在小麦—水稻、黑麦草—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种植模式下,研究土壤保护性耕作对太湖地区稻田水稻生育期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均比移栽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速效钾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水稻产量以油菜—水稻种植模式为最高,其次为小麦—水稻和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Ⅱ(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较少耕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Ⅰ(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小麦—水稻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有利于提高黑麦草—稻种植模式下的全氮、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对麦—稻和黑麦草—稻种植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灭茬免耕法在太湖地区多熟制水稻土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起,我们在苏南开展了灭茬免耕法(前茬收获后灭茬碎土深5厘米左右)应用效果的研究.三年实践结果初步说明,在多熟制下应用免耕法,对水稻土有防渍促爽、培肥土壤、利于稻麦增产的功效.研究工作主要在平田地区本所黄泥土上两个大区及有关试验田内进行.1980年设稻稻麦三熟制定位试验,有常耕(种稻干耕水旋,种麦旋耕后整细)、常免等处理.1981年设稻稻麦和稻麦两年五熟制定位试验,有常耕及少耕(两年内耕翻一次、前四熟稻麦免耕栽培,第五熟麦常耕栽培)两个处理.各试验田前作均系大元麦,土壤含粘粒(<0.001毫米)25%,有机质2.7%左右,微酸性.同时在所外也设了一些对比田.现就主要结果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2011年和2011~2012年开展了稻茬小麦播种方式试验,通过定株和定点调查,对免耕机械条播、机耕机旋播种、机耕人工浅播下的稻茬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探明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了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技术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