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运用DELPHI和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湿地合理利用、保障体系、社会文化及经济系统五个方面人手,对湿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包括以上五个子系统在内的湿地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34个.通过对兴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进行数据本底收集,并对实验区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引入到评价体系之中,最后得到兴凯湖湿地资源综合评价得分1.56分,对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必要性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建立了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在征占用林地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且制定了评价标准,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方法计算评价结果,分两个阶段评价其可行性,为征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遥感数据库和浙江大学遥感与GIS实验室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监测网调查,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定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定》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生物丰度指数等5个指标分析区域内生物、植被、水资源、土地以及环境污染等情况,通过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计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综合评价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千岛湖湿地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分别为89.12、76.28、96.61、0.17和3.56,生态环境质量指数90.76,生态环境质量优。  相似文献   

4.
为给2022年冬奥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崇礼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构建了以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社会发展3个层次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以熵值确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法计算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结果显示:2015-2018年期间崇礼区各年度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分别为0.7099、0.8150、0.9512和0.9736,环境质量有明显提升,2017-2018年均在优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选取生物多样性、生态承载力及环境污染负荷程度等三方面作为主要评价因子,建立生态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聚类法生成分区方案,对吉林市生态环境功能进行评价及生态功能分区,为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及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实地考察,筛选了树种组成、郁闭度、林龄结构等14个指标,初步建立起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所选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拟成的数学模型对滦平、丰宁、遵化和迁西4县(市)的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丰富度、树种组成和郁闭度获得最高权...  相似文献   

7.
伊犁州环保局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质量排在第—位的是新源县;综合评价值接近良。此次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县(市)为单元,选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将伊犁河谷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和差5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广汕铁路建设的影响,从生态影响、环境影响和景观影响3个层次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9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广汕铁路建设对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价结果为较小影响。评价结果为评判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构成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物质基础出发,通过分析影响和决定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目前现有的森林资源调查手段及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专家会议法和Delphi法建立和确定了由区域森林资源质量和构成森林资源质量物质基础的5个主要方面、决定和反映森林资源质量5个主要方面的15个指标、19个分指标、10个分指标的亚指标构成的5层递阶结构的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直观的区域森林资源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温泉旅游小镇基本概况和发展现状,依据可比性、可操作性、代表性等原则,设置了符合温泉镇实际情况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共10个,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温泉旅游小城镇的生态环境评价结构框架;构造了判断矩阵,同时针对温泉旅游小镇生态性建设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温泉旅游小镇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是:X1—城镇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0.15405);X2—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0.15405);X3—城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0.15405);X4—机动车尾气、烟尘控制达标率(0.15405);而指标X5—工业用水综合利用率(0.02491);X9—自然保护区覆盖率(0.017898)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以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居住区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应用系统分析、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建构了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水环境、土环境、气环境、生物环境、生态能源这5大评价维度对城乡边界地域居住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在25个基础指标的选择上尽可能地体现城乡边界地域特色。最后,以义乌佛堂镇大成社区居住区为案例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江苏省区域特点,结合江苏省林业发展现状,建立江苏省林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功能、社会经济效益和保障体系4个综合层面的47个指标.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及软系统归纳集成法等确定指标和分值,依此对江苏省林业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林业处于刚起步的现代林业阶段,根据综合评价得分进一步分析了江苏省林业发展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效率评价应用于工业人工林采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曜  赵尘 《森林工程》2010,26(6):47-49
从生态效率的内涵出发,根据目前我国工业人工林的利用现状,提出在工业人工林采伐中实施生态效率评价的必要性。在分析其他工业领域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工业人工林采伐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4.
生态状况内在判断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状况内在判断指标是反映生态状况自身变化情况的指标.生态状况处于何种阶段的判断指标,需要从层次性、系统性、现实性、重要性4个方面来考虑.综合考虑包括森林生态状况、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水土流失状况、生物多样性状况、湿地生态状况、草原生态状况、农田生态状况、城市生态状况等8项指标,8项指标又可以细化为各自的分项指标.通过应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对生态状况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得出我国生态状况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爱华  裴雯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2):11-13,77
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退化及污染状况、生态环境治理状况、效益等方面对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了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其指标体系,并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述,试图对区域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除了覆盖率, 森林资源的地理分布也是影响国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 森林资源分布状况仅限于文字描述, 缺乏量化评价指标。运用统计学中极差、区分度和平均差等方法建立森林分布量化评价指标可以完善森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上述指标对我国第一到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的森林分布变化进行研究, 可以揭示出我国森林覆盖率与森林分布具有反方向演进的规律, 即伴随着森林覆盖率提高, 森林分布反而会两极分化。文中建议,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 在强调森林资源数量增长的同时还应重视地域上的均衡分布, 才能更充分地发挥林业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作用。最后, 文中还对森林资源分布研究的拓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兴起,森林公园已逐渐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但人类活动和森林公园自身建设的不完善,也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制约着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为对象,从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建设三方面构建了森林公园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结构与功能两个方面来衡量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在不同层次下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多级指标体系为构建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模型作准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面固定样地监测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共和县湿地生态成效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为社区群众从"驱赶农作物地栖息或寻食的候鸟"到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中得到补偿受益,解决了保护湿地造成的损失,达到了双赢的目的;鸟类迁飞节点农作物受损补偿制度,增加了鸟类食物供给和适宜的生活及寻食范围,为野生动物繁殖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