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施氮水平对棉花农艺性状、倒四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5种不同氮素水平(kg/hm2):337.5(N1),450.0(N2),562.5(N3),675.0(N4),787.5(N5)对棉花倒四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3,N4水平的氮素处理倒四叶叶宽、光合速率要大于其他处理,叶绿素含量也具有类似趋势,说明氮肥影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而倒四叶叶柄硝态氮含量在初花期与施氮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处理棉花产量N3>N4>N5>N2>N1, 最高皮棉产量3 156.0 kg/hm2,最低1 942.5 kg/ hm2.表明只有合适的氮肥量才能促进源库关系的协调,使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向棉铃的输送效率提高,促进棉铃数量增多、库容扩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 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255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大,此氮肥水平下水稻上三叶的受光姿态较其他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从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上三叶的形态特征影响来看,倒二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一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小;倒一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三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小,说明氮肥处理对水稻叶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倒二叶叶长和倒一叶叶宽两个特性上。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叶片各形态特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LAI)与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996 2**),说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3.
氮肥处理对新稻18号水稻产量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0、232.5 kg/hm2、255.0 kg/hm2、277.5 kg/hm2、300.0kg/hm2、322.5 kg/hm2和345.0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叶片形态特征的差异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至255 kg/hm2纯氮水平下水稻产量达最大,此氮肥水平下水稻上三叶的受光姿态较其他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从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上三叶的形态特征影响来看,倒二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一叶长受氮肥影响较小;倒一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大,倒三叶叶宽受氮肥影响较小,说明氮肥处理对水稻叶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倒二叶叶长和倒一叶叶宽两个特性上。以水稻产量为因变量,叶片各形态特征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LAI)与产量建立的逐步回归方程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996 2**),说明倒二叶叶长、倒一叶叶宽和叶面指数对产量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花氮营养诊断及追肥推荐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应用反射仪测定棉株叶组织硝态氮含量 ,研究了硝态氮作为棉花氮营养诊断和追肥推荐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棉花不同部位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柄 >主茎 >叶片 ,植株顶部 >植株底部 ;不同生育期棉花硝酸盐含量变化明显 ,盛花期最低 ,蕾期最高。棉花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比较稳定 ,可以灵敏的指示棉花氮素营养状况 ,可作为棉花追肥推荐的诊断部位。棉花蕾期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与产量显著相关 ,可以灵敏地指示棉花氮素营养状况 ,可作为棉花追肥推荐的诊断时期。盛花期由于灌溉和追肥的影响 ,倒四叶叶柄硝酸盐含量只与硝酸盐含量微弱相关。初步确定了棉花蕾期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和追肥推荐量。用反射仪快速准确测定棉花蕾期硝酸盐含量并进行追肥推荐 ,速度快 ,诊断结果可靠 ,是一项前景很广的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花适宜氮素诊断指标建立追肥模型,为棉花氮素精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个施氮量处理(0、90、180、270、360、450 kg N/hm2),分析蕾期、花铃期倒4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柄硝酸盐含量(NIT)及24个高光谱参数与前期施氮量的关系,研究麦后移栽棉适宜氮素营养诊断关键指标,结合氮肥效应函数建立氮素追肥模型。【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倒4叶SPAD值、叶柄NIT含量显著增大,棉花冠层光谱绿光波段形成的反射峰变缓,但当氮肥增加到360 kg/hm2时不再显著增加(蕾期NIT除外)。蕾期、花铃期倒4叶SPAD值、叶柄NIT含量、冠层高光谱参数(RSI和mND705)与前期施氮量均呈极显著一元二次方程关系(R2>0.8,RMSE<1),可作为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以产量潜力的95%为临界值,蕾期麦后移栽棉SPAD值、叶柄NIT含量、冠层RSI和mND705临界值分别为34.802、2.307、1.526和0.549,花铃期相应为34.841、4.174、1.589和0.619。【结论】4个指标为江汉平原麦后移栽棉氮素营养诊断指标。麦后移栽棉最适宜施氮量为310.64 kg/hm2,产量潜力为4 662.53 kg/hm2。  相似文献   

6.
应用Merck RQflex 2型反射仪和硝酸根试纸条研究了氮肥施用数量和施用方式对宁夏银川平原复种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大白菜硝酸盐与氮肥用量的相关性和速测指标。结果表明,大白菜的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线性——平台关系;施氮肥提高了大白菜产量和净菜率;关键需肥期进行追肥比传统的基肥加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且收获时体内硝酸盐水平降低;大白菜外叶叶柄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随生育期延长而下降。复种大白菜最佳经济施氮量为572 kg/hm2,叶柄硝酸盐适宜含量为3 485.28 mg/kg。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在覆膜滴灌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为新疆棉花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设在新疆玛纳斯县试验站兵湖村五队,选用当地主栽棉花品种中棉297-5为材料,设N 0、90、180、270 kg/hm24个氮水平,于棉花苗期、蕾期、花期、花铃期及吐絮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茎、叶、蕾+花、壳、絮、籽不同器官,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棉花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分配、氮素利用特性、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施氮量0~180 kg/hm2,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棉花产量下降。结合当年棉花和氮肥的价格,求得棉花最佳经济氮肥用量和最高产量氮肥用量143和159 kg/hm2,对应的产量分别是1 634和1 637 kg/hm2,与最高产量施氮量相比,采用最佳经济施氮量在保证棉花产量基本不降低的条件下(为最高产量的99%~100%),可节约氮肥10.1%。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各主要生育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80 kg/hm2,棉花氮、磷、钾素吸收量和后期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过量的施用氮肥使氮、磷、钾素吸收量和后期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下降。氮肥利用率与棉养分吸收、分配趋势一致,以180 kg/hm2处理最高。【结论】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等,新疆玛纳斯县中等肥力棉田推荐经济施氮量为143 kg/hm2。  相似文献   

8.
肥料运筹对杂交狼尾草氮素利用效率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苏南京地区,研究了肥料运筹对杂交狼尾草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植株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67 500 kg/hm2 无机氮肥(纯氮)270.0 kg/hm2处理,杂交狼尾草干物质产量和氮素积累总量均达到最大值,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较低,第3、第4、第5刈次植株硝酸盐含量均高于0.25%,单独饲喂家畜存在硝酸盐中毒的潜在危险;施用有机肥45 000 kg/hm2 无机氮肥(纯氮)270.0 kg/hm2和67 500 kg/hm2 无机氮肥(纯氮)67.5 kg/hm2处理,杂交狼尾草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显著最高,总干物质产量也较高,分别为9 922.3 kg/hm2和9 219.6 kg/hm2,第2、第3、第4刈次植株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25%,饲喂家畜无任何硝酸盐中毒的危险。因此,综合考虑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植株硝酸盐含量,有机肥45 000 kg/hm2 无机氮肥(纯氮)270.0 kg/hm2和67 500 kg/hm2 无机氮肥(纯氮)67.5 kg/hm2均为杂交狼尾草较适宜的肥料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450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600 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油麦菜VC含量随着施肥量提高而升高,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中下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施氮量以30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芹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60.0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480.0kg/hm2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0.0~240.0kg/hm2时,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而升高,施氮量240.0~480.0kg/hm2,芹菜维生素C含量随施氮量提高呈下降趋势,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的回归统计分析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芹菜氮肥试用量为360.0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12.
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氮营养诊断及追肥推荐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反射仪法和 Nmin法在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结果表明 ,拔节期可作为春小麦氮营养诊断时期 ;确定了春小麦用 2种方法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硝酸盐临界值分别为2 4 41 .1 5mg/ kg( NO3- ) (反射仪法 )和 50 .39kg/ hm2 ( NO3- ) (土壤 Nmin法 )。同时由土壤 Nmin、植株硝酸盐诊断 ,建立了追肥推荐施肥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棉花栽培的最佳施氮量。[方法]该研究以转基因抗虫棉FZ-1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生育特性、棉铃发育和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和375kg/hm2时,皮棉产量与225kg/hm2施氮量相比分别增加了28.46%和18.73%。当施氮量由225kg/hm2增加到300kg/hm2时,单株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显著增加。然而当施氮量继续增加至375kg/hm2时,皮棉产量的增幅明显下降。改善棉花生育特性和棉铃发育、提高皮棉产量的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结论]合理施氮是促进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确保其高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氮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为优质棉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完善的施氮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 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 d以后的LAI显著增大.小麦旗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 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光胁迫下氮肥运筹对棉花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棉所49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遮阴50%和不遮阴(CK),副区为纯氮320kg/hm2基础上氮肥运筹分别是氮肥前移(N1)、正常施肥(N2)、氮肥前移量较大(N3)三个水平,研究光胁迫下氮肥运筹对棉花生长发育、生物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比不遮阴皮棉减产35.61%,且生育期延长15~18d;氮肥前移N1和N3分别比正常追肥N2早吐絮6,5d,缩短了棉花的生育期;遮阴条件下适量的氮肥前移N1有效增加了株高、真叶数和倒四叶宽,有利于棉花生物量的积累,皮棉产量达2 534.56kg/hm2,比N2、N3分别增加18.90%和29.01%。弱光胁迫下适量的氮肥前移可缩短棉花生育期,显著增加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汁方法,研究建立了低酚棉浙棉9号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经模拟寻优获得了达到1500kg/hm~2皮棉的五项农艺措施优化组合,两年结果平均值是:每公顷密度为46770~47580株,氮肥(纯N)209.7~243.0kg,磷肥(P_2O_5)64.5~68.7kg,钾肥(K_2O)210.9~221.7kg,打顶时期为7月29~8月2日。在金华、兰溪棉区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下,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是:氮肥>钾肥>打顶时期>密度>磷肥。还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单独效应和交互作用效应趋势。同时进行了小面积的验证示范试验、信息反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不同时期追氮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个不同时期追施纯氮51.75 kg/hm2对神豆2号的生物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6片复叶期追氮使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加,抗倒伏能力增强,秕荚数减少,比对照增产显著,达19.3%;盛花期前10 d追氮使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降低,秕荚数增多,百粒重增加,增产显著,达12.1%;结荚初期追氮使株高、结荚高度降低,主茎有效分枝数增加,百粒重降低,减产15.7%;3个时期追氮对大豆外观品质没有规律影响。不同时期追氮对神豆2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6片复叶期、盛花期前10 d追氮都可增加产量,且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抗虫杂交棉川杂13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不完全设计研究氮肥、密度和缩节安对抗虫杂交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索川杂13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栽培因子对群体总果节量、成铃率、总铃数、单铃重、霜前皮棉产量及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施氮增加铃重、籽指;增加种植密度将降低籽指和单铃重;施缩节安提高籽指,降低衣分和单铃重.建立了抗虫杂交棉川杂13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型,经回归模拟寻优,获得皮棉产量在1650~18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施纯氮332.0~339.6kg/hm2,密度36520~37089株/hm2,缩节安98.0~100.8g/hm2.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20.
以湘K25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氮量前提下,设置4个施氮深度处理H1(0 cm)、H2(5 cm)、H3(10 cm)、H4(15 cm),研究不同施氮深度对油后直播棉花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深度对棉花产量影响显著,对纤维品质影响不显著;施氮深度为10 cm时,棉花皮棉产量为1 354.26 kg/hm~2,比H1、H2、H4处理分别高412.24、218.6、171.3kg/hm~2;吐絮期,H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达13 640.8 kg/hm~2;盛铃期,H3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仅小于H2处理的;盛铃期,冠层横向、纵向有效光合辐射(PAR)截获率相对合理,获取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较多。综合分析,施氮深度为10 cm时,油后直播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均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