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铜、钼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华北落叶松,Cu,Mo元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各器官Cu,Mo元素含量差异较大,Cu元素含量以吸收根最大,达13.97mg/kg,以多年生枝含量最低,为3.37,g/kg,Mo含量以梢头最大,达17.97mg/kg,以多年生枝含量最低为1.24mg/kg。(2)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地下部分吸收根最高,达29.33u/g,骨骼根最低,为4.95u/g;地上部分多酚氧化酶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华南地区滨海砂土上山地木麻黄苗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南部沿海9个有代表性的木麻黄人工林中收集土壤,在温室中进行山地木麻黄苗培育试验,结果发现:山地木麻黄苗高、地径、地上干重、根系干重和总干重在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土壤中有效P、B或Ca含量与苗木地上干重呈显著正相关,有效P或全Co含量与苗木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而pH值、有效N、K、Mg、全Cu、Zn、Mn和Fe的含量与苗木指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南部沿海9个有代表性的木麻黄人工林中收集土壤,在温室中进行山地木麻黄苗培育试验,结果发现:山地木麻黄苗高、地径、地上干重、根系干重和总干重在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土壤中有效P、B或Ca含量与苗木地上干重呈显著正相关,有效P或全Co含量与苗木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而pH值、有效N、K、Mg、全Cu、Zn、Mn和Fe的含量与苗木指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接种效果较山地木麻黄明显。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苗木、其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营养元素Ca,Co,P和Mg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接种效果,其中P是林麻黄生长的固N的限制因子。接种苗木的含N量均高于对照的苗木。  相似文献   

6.
北方栗树营养状况及树体养分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1997年在辽宁,北京,天津和山东省市栗产区调查了栗园中栗树营养状况及养分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凡每公顷产量超过2250kg,的栗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N〉0.66%,水解N〉9.6mg/100g,有效P〉0.6mg/100g,有效K〉4mg/100g。叶片中N,P,K含量分别为2.1%,0.1%和0.35%,生殖器官N,P,N分别占51.8%,61.2%,71.05%;叶分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苗期最佳固氮基因型组合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苗圃中,对放线菌F287与不同基因型苗(14个种源的普通木麻黄和10个种源和家系的山地木麻黄)组合的研究表明,在生长和生物量指标上,参试苗木的基因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按种与未接种处理间也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接种后形成的24固氮基因型组合体的各指标增量平均值变化非常大;根瘤数为0.3-8.9个/株;苗高为-2.1-40.3cm;地径为-0.04-0.18cm;地上生物量为-0.2  相似文献   

8.
民勤沙区农田土壤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处沙漠边缘民勤沙区耕作土壤中的Cu、Zn、Fe、Mn等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全国有效态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进行比较,土壤中Cu的含量处于高水平,Zn的含量处于中低水平,Fe处于中低水平,Mn处于高水平,在农业生产中应适当补施Zn、Fe微肥,且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香椿苗对氮素敏感,合理施用氮肥促进苗木磷、氮元素吸收,生长期间叶片含磷量≥0.14%,含氮量≥4.o%.该试验地条件下,在施P2O5130kg·hm-2基础上,氮肥施用量与造林合格苗产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30310.6+546.89x-l.039x3,适宜施氮量范围为180~270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61.35kg·hm-2.试验还对施肥后的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青冈常绿阔叶林死地被层和土壤性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明坚  陈启常 《林业科学》1996,32(2):103-110
1990年至今对浙江建德青冈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报道了死地被层现存量,死地被层(包括L、F、H三亚层)和土壤(包括A、E、B三层)中C和8种养分元素的分布,以及植物对养分元素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死地被层现存量为14.141t/hm2,其中H>F>L.死地被物中9种元素含量和贮量大小依次为C>N>Ca>Mn>K>Mg>P>Zn>Cu,而土壤中为C>N(K)>K(N)>Mg>Mn>Ca>P>Zn>Cu。与其它地区相比,本区土壤中Mn和N的含量较高而P和Ca较低.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自表层至深层,C、N、Ca、M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K、Mg的含量均在表层较低,并在深层有较高的含量;而P、Cu和Zn则以H与A层的含量为最高.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特征因元素和层次(种类)而异。各元素中以Ca的富集系数最高,N次之,Cu和Zn最低;一般而言,藤本、草本和下木层植物对元素的累积程度比乔木层和亚乔木层要高。  相似文献   

11.
桉树接种固氮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接种固氮菌能显著提高桉树苗木的生长及苗木各器官的生物量和N含量,接种苗木高生长比对照(不接种)增加29.81%、叶片数增加37.31%、叶片干重增加35.01%、茎干重增加55.59%、根干重增加78.93%、总生物量干重增加55.89%。不同菌株的增产效果存在差异,接种催娩克氏菌的效果较接种阴沟肠杆菌的好。接种+施N80mg/株处理的效果优于接种+施N30mg/株处理的效果。接种与施N肥的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催娩克氏菌的效果等于施N80mg/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桧柏、毛白杨、核桃苗期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循环。结果表明:毛白杨苗期生物量为4.580kg/m2;桧柏苗期生物量为6.285kg/m2;核桃苗期生物量为0.567kg/m2。不同树种苗期营养元素的归还量及利用量以Ca、Mg、P最高;不同树种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归还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营养元素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银杏叶营养元素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雌雄无性系叶中N,P,K,Ca,Mg,B,Fe,Zn,Mn,Cu的含量随物候期呈规律性变化,雌株与雄性无性系叶片中N,P,K,B,Fe,Zn的含量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Ca,Mg,Mn,Cu的变化基本一致,大果无性系对P,K,B,Zn的吸收量最高而Ca的含量最低,不同无性系间(大,中,小果)N,Mg,Fe,Mn,Cu则没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4.
对4PU在重瓣丝石竹试管苗繁殖中增殖、高生长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壮苗增殖培养基和最佳壮苗高生长培养基分别为MS+BA0.5mg/L+LAA0.05mg/L+PP333 0.01mg/L+4PU0.01mg/L,并初步认为4PU对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提高落叶松苗木质量,增加抵抗寒、旱的能力,以利苗木越冬,提高造林保存率,利用2年生落叶松苗木作为参试材料,分别用缩节胺10mg/100g、20mg/100g、30mg/100g,多效唑10mg/100g、30mg/100g、50mg/100g,乙烯利300倍液、500倍液、700倍液,在苗木生长期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洒处理,求得须根/主根、根/茎、茎部0~5cm木质含量。试验结果以缩节胺20mg/100g、多效唑30mg/100g于8月喷洒苗木为好;而乙烯利用300倍液,处理4次,时间以苗木生长后期为好。  相似文献   

16.
仁用杏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仁用杏林生物量及9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仁用杏林(4年)生物量为5.7849t/hm2。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N、P、K、Mg的含量叶中最高;Fe、Zn、Cu、Mn的含量吸收根中最高;不同营养元素吸收、存留、利用排序相同,归还排序不同。  相似文献   

17.
桉树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地力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桉树与大叶相思混交,由于大叶相思的根瘤能固氮,同时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氮素水平;速效钾含量也随之提高。造林9年后桉树相思1:1行间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相比,林下0~20cm土层土壤中,前者比后者提高:有机质4.34g/kg、全氮0.100g/kg、速效钾6.88mg/kg;2:1混交林则分别提高2.60,0.075g/kg和6.32mg/kg;但对速效磷的影响不明显。桉树与黑荆混交,对地力的培肥效果不理想。对林木生长的调查结果表明,桉树与相思混交,在培肥地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林分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苗床施肥,结果表明,肥料用量适宜促进营养元素吸收利用,7~8月份苗木叶片含氮量3.5%~4.0%、含磷量0.2%~0.3%、含钾量1.0%或稍高时,苗木生长良好。在该试验条件下,施P2O5120kg/ha、施纯氮180kg/ha左右,幼苗产量、质量及施肥利润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缩节胺,多效唑,乙烯利对落叶松苗木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索提高落叶松苗木质量,增加抵抗寒,旱的能力,以利苗木赵冬,提高造林保存率,利用2年生落叶松苗木作参试材料,分别用缩节胺10mg/100g、20mg/100g、30mg/100g,多效唑10mg/100g、30mg/100g、50mg/100g,乙烯利300倍液、500倍液、700倍液,在苗木生长期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次数的叶喷洒处理,求得面根/主根、根/茎、茎部0-5cm木质含量。试验结果以缩  相似文献   

20.
赤桉下胚轴不同再生途径建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桉下胚轴不同再生途径建立研究表明,B5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4-D1-2mg/L及2,4-D1-2mg/L附加KT0.5mg/L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6BA0.5mg/l与NAA0.2mg/L配合使用,可使胚状体发生率达42.8%。NAA3mg/Lgn 6BA0.2mg/L的结合愈伤诱导率也为100%,例题胚状体发生率只有17.5%,器官发生率75.0%。AgNO30.05%可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