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M增产素对小麦后期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增产素物质(植物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配伍)对小麦进行浸种和花期喷洒处理,重点研究了对小麦后期生育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有明显的保绿作用、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灌浆速度、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M增产素对小麦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M增产素对小麦进行浸种和抽穗开花期喷洒处理,重点研究了对小麦后期水分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外渗电导值以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明显地改善了小麦的水分状况、降低了电解质外渗率,有明显的保绿作用,防止叶片早衰、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S3307对水稻旗叶POD及POD同功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S3307乳剂分别对水稻进行浸种+花期叶面喷洒和单独的花期叶面喷洒处理。结果表明,无论是浸种+花期叶在喷洒还是单独进行花期叶面喷洒均可以增强旗叶POD酶的活性同时使得POD同工酶发生变化,表现在谱增多增强,增加了F,G二条谱带。  相似文献   

4.
"沼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抗性和营养性物质。利用沼液浸种可促进小麦种"!子新陈代谢活动,使小麦出苗整齐,根系发达,长势旺,增强抗寒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据试验,小麦沼液浸种可增产5% ̄7%。具体作法是:在播种前1天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沼液中,浸泡时间长短以小麦吸足水分为标准,后  相似文献   

5.
奥普尔在小麦上应用能提高出苗率、增加有效穗,对穗粒数和千粒重也有良好效应。小麦品种不同,增产效果不一。施用方法,播前喷洒土壤和生长期喷洒茎叶都有效果,但以在土壤处理基础上,生长期内选择适当发育期再喷1次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一喷三防"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5个阶段进行喷洒施药试验与评测,并总结出,花期喷洒施药对蚜虫及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更加明显,对小麦保产也有很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活性水”,就是将普通水加热至90-95℃后盖上盖,待冷却至与室内温度相同时即成“活性水”。经加热后冷却的“活性水”,其气体含量比普通水减少50%左右,物理性质也发生变化,容易透过细胞膜被植物吸收。试验表明,“活性水”除易被植物吸收外,同时还能促进作物的呼吸、生长及光合作用,能提高作物产量。如小麦用“活性水”浸种处理后播种.可增产10%.甜菜用“活性水”浸种处理后则可增产15%.  相似文献   

8.
将普通清水烧开,待其沸腾5分钟左右,然后加盖晾至室温,用于浸泡麦种,可使小麦发芽早,出苗快,成熟期提前10天左右,增产15%;浸泡棉花种可使棉花增产12%左右;马铃薯现蕾后,用凉开水连喷3次,可使单株产量增加8%~10%;大白菜生长期喷洒凉开水,能抑制脱帮的黄叶;在小麦灌浆期每667m2喷50 kg凉开水,也有明显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的S3 3 0 7乳剂分别对水稻进行浸种 花期叶面喷洒和单独的花期叶面喷洒处理。结果表明 ,无论是浸种 花期叶面喷洒还是单独进行花期叶面喷洒均可以增强旗叶POD酶的活性同时使得POD同功酶发生变化 ,表现在谱带增多增强 ,增加了F、G二条谱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叶绿酸铁对不同肥力条件下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小麦在播种前用0.3 mg/L叶绿酸铁水溶液浸种,生长期用1.6 mg/L叶绿酸铁水溶液喷洒4次.结果表明,叶绿酸铁处理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产量,对品质无不良影响,能减少肥料的用量.在半肥(化肥施用量减半)条件下,能增产27.8%,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14 C同化物的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结果表明 ,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可显著提高冬小麦苗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各器官及整株的相对光合速率和同化量 ,生育前期主要以提高小麦展开叶片和小麦冠层上部的光合速率和同化量为主 ,生育后期其冠层下部同化量的提高更为明显 ;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提高了冬小麦各营养器官向穗部和根系输入的比例 ,有利于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为小麦的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冬小麦品种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中麦 9号和 951- 2 0品种在植株性状、产量性状上明显优于东丰 170 1,是适合山西中部麦区高肥及中肥条件下种植的两个优良品种。 3个品种的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增长均与S型生长规律相拟合 ,可用Logistic方程Y =K/(1+ae-bx)来表达 ;其子粒重量的增加与茎、叶、鞘干重的变化有一定的消长关系 ,可用直线方程Y =a +bx或抛物线方程Y =a +bx +cx2 模拟。开花后天气条件的变化对麦田的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有显著的影响 ,即使在良好的栽培管理和群体结构比较合理的情况下也可导致粒重在年际间的差异 ,而灌浆盛期的持续高温是高产麦田产量不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异源胚乳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利用胚乳置换法,将小麦种子胚乳切割并进行同品种和不同品种间胚乳置换,比较考察小麦幼苗农艺性状与生长速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种子相比,胚乳切割并置换同品种或不同品种外源种子活性胚乳后,胚的萌发基本正常,幼苗生长较为迟缓;置换失活异源胚乳的种子虽能萌发,但幼苗生长滞后,长势明显较弱。在3叶期之后,置换异源活性胚乳的麦苗生长加快,生长速率同于或快于正常对照幼苗,且成熟期植株个体性状和产量与正常对照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小麦种子胚乳可以切割并进行不同品种间胚乳置换,置换后胚与胚乳间的物质流动和幼苗生长速率减缓,但并未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4.
崔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73-8274,8276
[目的]为了调查山旱地小麦条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以便有效防控小麦条锈病。[方法]于2004年小麦收获前对安康市小麦主产区的8县(区)、23个乡镇、32个村、182户、12.45hm2麦田,2005年对7县区、16个乡镇、20个村的106户、10.43hm2麦田,2006年对8县区、19个乡镇、24个村的118户、9.93hm2麦田进行了小麦品种、播期、间套、施肥、种子处理方法、药剂喷雾和经济性状等因素的大田调查及产量测定。[结果]三唑酮拌种较对照增产23.91%,种子包衣较对照增产28.04%,三唑酮拌种与种子包衣产量差异不大。叶面喷雾1次产量增加24.75%,喷雾两次增加36.19%,喷雾2次的效果优于1次。[结论]在条锈病大发生年份,药剂拌种加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UV-B辐射强度变化对冬小麦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强度改变对冬小麦拔节孕穗期、抽穗期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辐射增强显著减少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期地上部分干重,以及小麦拔节孕穗期地上部分呼吸速率,而对小麦两个生育期的呼吸系数无显著影响.UV-B增强显著减少了小麦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期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拔节孕穗期叶片中光合产物可溶性糖的含量;(2)UV-B增强对小麦叶片中N代谢过程的影响表现为促进作用,虽对小麦抽穗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却促进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加了拔节孕穗期和抽穗期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稻田套播麦共生期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稻田套播麦共生期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征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稻田套播和常规条播两种不同麦作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稻田套播麦与常规条播麦相比,麦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种际空气湿度日变幅为56%~100%;种际温度较低,日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达到种子萌发所需要求。麦田地表光强为自然光强的4.2%~6.5%;土壤容重较大,穿透阻力增强。稻田套播麦种子吸水、萌发出苗速度慢,根系入土困难,叶片瘦长,光合速率低,麦苗健壮度下降,根系活力较高。随共生期延长,麦苗生长受到抑制的程度增加,缓苗期显著延长;共生期不宜超过14 d。高产栽培下两种麦作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改善稻田套播麦种际空气湿度、土壤容重和采用合理共生期,可促进稻田套播麦种子萌发出苗,提高成苗率,形成壮苗。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培小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脱落酸(ABA)和多效唑(PP333)对土壤于旱条件下小麦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ABA和PP333后,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加快;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前期上升缓慢,但后期超过对照;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叶片含水量和水势提高。表明ABA和PP333可以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旱性,且PP333和ABA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9.
乳熟期小麦喷施甜菜碱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泰  谭延鸿  董庆坤  张凯  邱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21-21622
[目的]研究非逆境条件下叶面喷施甜菜碱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方法]在小麦乳熟期给小麦叶片喷施5、10、15、20 mmol/L甜菜碱,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小麦成熟收获后测定千粒重,分析甜菜碱对小麦的增产效果。[结果]喷施甜菜碱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光合参数提高,叶片衰老减缓。千粒重测定结果显示4,种浓度的甜菜碱对小麦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结论]小麦乳熟期叶面喷施甜菜碱可增产,其中喷施浓度10 mmol/L浓度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可达15.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