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GIS的支持下,研究了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侵蚀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土壤侵蚀类型,其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97.4%;水力侵蚀中有1/3的面积分布在≤5°的坡地上,而且>25°坡地的土壤侵蚀面积最小;大部分的风蚀和工程侵蚀分布在≤5°的坡地上.  相似文献   

2.
3.
土壤侵蚀量随着坡度增大而升高,但不成比例增长,在一定坡度范围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坡度增大到26°时,土壤侵蚀量显著地高于10°,14°,18°和22°小区。坡面覆盖植被后,上述情况明显改变,且能使26°坡面侵蚀量降到允许范围。因此,提高植被覆盖度是控制土壤侵蚀最有效的措施。植被类型不同,其生效也有快慢之差,以草类最快,中耕作物次之,灌丛最慢。  相似文献   

4.
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因子。该文以ASTER GDEM_30m为基础数据,结合全国1∶400万矢量数据,进行重采样获取分辨率为40m、50m、60m、70m、80m的DEM数据,通过坡度提取与重分类获取数据来对比不同分辨率下南江县坡度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南江县北部坡度大,南部坡度小,与其北高南低的地势相吻合,坡度主要集中在8~35°;分辨率越低,对地形的概括程度越高,坡度不断变缓,向中等分级集中;南江县超过30%的坡度高于临界坡度,加之其复杂的地质环境,土壤结构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基于DEM对南江县坡度进行提取对比分析,以期为该区水土流失的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向读者介绍一种新型的坡度传感器。作者根据在农机试验中往往需对拖拉机及农机具的作业坡度进行测量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基于动力学及电阻应变理论,结构简单、安装测量方便的坡度传感器。用之可以测量机具工作时的横向或纵向坡度。这种传感器其测量坡度上限为30°,下限为1°,非线性误差较小,灵敏度足够。为农机具作业坡度的测量提供了一个可靠、易行的信号传感装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天然径流小区的观测试验,研究了坡度、坡长与水土流失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区径流冲刷量、养分流失量、农作物产量与坡度和坡长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便为当地的水土流失整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农村规划中应用GIS的必要性分析,并利用GIS生成的各种规划专题图对GIS在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了GIS技术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以及利用GIS在农村规划中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高效的制图功能、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等技术运用到新农村规划研究中,通过对GIS合理有效的应用,提高了新农村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农业耕作措施是水土保持措施之一,在坡耕地水土保持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不同坡度条件下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坡度与产流量、产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在耕作坡面,坡度会影响产流量,但是大坡度与小坡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反,坡度对产沙量具有显著影响,在小坡度条件下,产沙量受坡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10.
李海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78-11579
对大兴安岭呼中林区的MODIS初级净生产力(NPP)数据产品结合坡度、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进行分析,得出2010年该区域NPP的均值为0.279 5 kg(C)/m2。NPP随地形因子的总体分布规律为:海拔越高,坡度越大,NPP越低,但平地的NPP明显低于坡地,在空间上的波动性也明显高于坡地。在各地形因子中,除海拔对NPP的影响显著外,其他地形因子对NPP的影响均不显著,各地形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也不显著,但不同坡度之间的NPP仍有较大差异,坡度也是空间上影响NPP分布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坡度和坡向对薄壳核桃树单株产量的影响,采用样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其中坡度小于5°单株产量最高为21.18kg;阳坡产量达到了最大值,单株平均产量为21.98kg。在生产中建议核桃树栽植在坡度较小、光照充足且土壤肥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对有理双子的“和”运算与“积”运算的“湮没”问题作了一般性的研究,其结果在简化双子运算,揭示其有理双子的稳态部分的性质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影响气象地质灾害的因素很多,地形因子是其中因素之一。本文以吉林省磐石市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形条件中的坡度因子的气象地质灾害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气象地质灾害与地形条件的关系,为加强气象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依据。此外,本文探讨的气象地质灾害主要指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借助GIS对气象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一些用常规方法很难发现的规律,有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气象地质灾害的变化规律。利用该方法对研究区气象地质灾害强度与地形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可满足对气象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需求,有利于适时掌握气象地质灾害的变化规律,旨在为气象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制订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不同坡度(3°,5°,7°,9°,12°,15°)、不同降雨强度(70,100,120mm/h)条件下,黑土坡地产流和产沙特性随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小,产流时间长且坡度对产流时间影响小。降雨强度大,产流时间短且坡度对产流时间的影响明显;在坡度较小的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小,较大坡度条件下,降雨强度对坡面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在同一降雨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侵蚀产沙率基本呈现增大的趋势;坡度对侵蚀产沙率的影响程度与降雨强度有一定关系;在12°~15°之间存在本试验条件下的临界坡度,超过临界坡度12°后侵蚀产沙率和总产沙量都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对榆林风沙区室外坡面径流冲刷的试验,对不同坡度的试验径流小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刷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坡度越大,坡面产流量越大.针对出现的问题作者提出对试验区陡坡进行整治,适当修建水平阶和梯田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17.
由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导致区域内形成水库型消落带,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消落带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本项目主要研究坡面泥沙流失起动条件及程度与边界坡度与波浪的关系,通过室外考察与室内模拟研究的方法,以浪高为自变量,坡度为因变量,制作波浪冲刷土坡试验模型,分析变量之间关系,得出消落带坡度变化速度随时间由快到慢,并趋于某一稳定值:坡度稳定值在17°-28°范围内并随着浪高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为今后的消落带研究提供具体的数据和变化规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壤颗粒组成在水蚀过程中的流失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10μm土壤颗粒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4和0.6750,与〈1μm粘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254和0.7329;有机质和全氮在泥沙中的富集现象主要由侵蚀泥沙〈1μm粘粒富集造成;坡度与侵蚀泥沙粘粒、有机质和全氮的富集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2、-0.9395和-0.8146。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13-1817
土壤侵蚀的发生使得土壤资源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加剧,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活。以山西省太谷县为研究区,在ENVI,Arc GIS软件的支持下,以1990,2007,2015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坡度因子、土地利用类型因子和植被覆盖度因子,对太谷县3个时期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并对近25 a间太谷县的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在25 a间主要呈现加重趋势,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度侵蚀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太谷县南部区域土壤侵蚀长期比较严重,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东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针对露天矿排土场特殊的土壤侵蚀特点,选择不同排弃年限的排土场边坡坡度比较一致的坡面,分别在排弃年限为当年(2009年)、4年(2006年-2009年)、10年(2000年-2009年)的排土场边坡上布设径流小区,在径流小区中设置自记雨量计,记录降雨过程,据此计算每一次降雨的降雨量、降雨历时、平均降雨强度、最大30min雨强、降雨侵蚀力等。测算各降雨条件下不同排弃年限的排土场边坡产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分析降雨特性与排土场边坡水力侵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