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原及药剂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发生危害,2016-2018年开展对黄岩境内甘薯基部腐烂病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药剂防控试验、田间病害消长动态,以及喷药对发病时间的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黄岩地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微生物有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 Harter)、甘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mi f.sp.batatas)和甘薯干腐病菌(Diaporthe batatatis),且以甘薯基腐病菌为主,该病菌此前在我国大陆从未见报道。采用无病种苗、土壤消毒和甘薯生长期喷药预防对控制病害有显著效果,喷药与推迟扦插可延迟发病时间,甘薯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综合3年研究结果采取种植健康种苗、土壤消毒、喷药防治、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相似文献   

2.
甘薯2种新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病原菌侵染引起,甘薯基腐病又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简述了2种病害的症状特征、病原菌形态、侵染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区域协作,构建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开展新入侵甘薯病害致病成因等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2种甘薯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甘薯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与发病原因,2015—2017年开展甘薯病害调查取样、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台州甘薯基部腐烂病主要由甘薯茎腐病菌( Dickeya dadantii)与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等复合侵染引起。简述了2种病害的分布情况、症状识别、病原菌形态、入侵途径及病害发生特点,提出了加强植物检疫、建立健康种苗制度、水旱轮作和薯田淹水、清洁田园和化学药剂预防等防控措施,以及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大经费投入,开展甘薯主要病虫抗性基因筛选、培育抗性品种和新入侵病害致病成因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春播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谷子、高梁、甘薯、棉花、烟草、花生、芝麻、大豆等.这些春播作物种子内外都寄附有多种病菌.对这些带有病菌的种子,如不处理,调运时就可能把病害传播出去,引起病害的发生.我省有许多病害,所以广泛传播蔓延和严重发生,都与不重视种子处理有密切关系.如水稻白叶枯病、玉米丝黑穗病、棉花枯黄萎病、甘薯黑斑病和根腐病、  相似文献   

5.
利用药用植物薄荷防治棉花枯萎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种过一年薄荷[Mentha haplocalyx var.piperascens (Malinv.)C. Y. Wu, et al.]的茬田土壤,人工接种棉花枯萎菌培养物,或接种病土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薄荷茬土可抑制土壤棉花枯萎病菌,在对照发病率为67.8-81.7%的情况下,防病效果达49.6-64.9%。薄荷草粉碎物以土重0.5-1.0%的用量及薄荷油以0.025-0.05%的用量处理严重感染棉花枯萎病菌的土壤,防治枯萎病的效果为43.9-74.3%。2000-10000ppm薄荷油稀释液熏蒸处理PDA平面上培养的枯萎病菌孢子,可完全抑制孢子萌发;500-1000ppm的含量仍可抑制约40-60%的孢子萌发。500-10000ppm的薄荷油稀释液,在48小时内,均可将生长茂盛的枯萎菌落几乎完全熏蒸致死。本研究为薄荷 - 棉花轮作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一些依据,展示了利用薄荷制剂防治该病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一、分区轮作 轮作防病是由于每种西瓜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寄生范围,当有关寄主不存在时,病原物就逐渐死亡.若采取集中种植,分区轮作,可显著减轻西瓜病害的传播.轮作的对象和年限以病菌的寄主范围和土壤中存活年限来决定,如西瓜蔓枯病在旱地的存活期为3~6个月,炭疽病菌的存活期为9~12个月,因此,旱地只需隔年轮作,就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西瓜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虽可存活5年以上,但只需实行水旱轮作3年,旱地轮作5年,即可明显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7.
果腐疫病是新疆加工番茄上的一种严重病害。病原分离、回接鉴定表明,此病是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侵染所致。栽培方式和气象条件是此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采用高垄双行栽培,防病效果可达98.9%;采用综合防病措施,防病效果可达96.2%,并可兼治根腐疫病、早疫病和斑枯病。  相似文献   

8.
一、分区轮作 轮作防病是由于每种西瓜病原物都有一定的寄生范围,当有关寄主不存在日寸,病原物就逐渐死亡。若采取集中种植,分区轮作,可显著减轻西瓜病害的传播。轮作的对象和年限以病菌的寄主范围和土壤中存活年限采决定,如西瓜蔓枯病在旱地的存活期为3~6个月,炭疽病菌的存活期为9~12个月,因此,旱地只需隔年轮作,就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西瓜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虽可存活5年以上,但只需实行水旱轮作3年,旱地轮作5年,即可明显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9.
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许多农民对其栽培管理技术掌握甚少,下面介绍一下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根病是土传病害,由于长期施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制,导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实行轮作倒茬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轮作方式应坚持1~2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棉麦两熟轮作,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作制,小麦  相似文献   

10.
棉花种子传带棉花枯萎病菌和多种引致种子腐烂以及幼苗根病的镰刀菌。检测棉种傅带的镰刀菌种类和带菌率是棉花种子健康检验的主要内容,可以为种子质量标准化,苗期病害防治和植物检疫提供重要依据。棉花种传镰刀菌的检验贯用琼胶基培养检验法和幼苗症状检验法,近年籍秀琴等提出一种选择性琼胶培养基适于检测棉枯萎病菌。作者使用更简便的吸水纸培养检验法,亦获得良好的结果,本文介绍该检验方法和主要镰刀菌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物根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等重要土传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其中芽孢杆菌Bacillus.spp.2发酵液处理西瓜后,具有显著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拮抗棉花枯、黄萎病菌的甘草内生细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从野生健康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茎、叶、种子、根瘤等组织中分离出内生细菌(Endophyticbacteria)125株,其中31株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这31株内生细菌分属于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sp.)、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sp.)、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sp.)、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sp.)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省大蒜叶斑病菌 Cladosporium allii(Ellis.& Martin.)的越夏进行了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病株种蒜不传病;田间病残体易于腐烂,其上病菌不能越夏;病残体随种蒜把在室内越夏,播种时随种肥进入田间成为当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4.
由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引起的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柑橘病害,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关于柑橘黄龙病的研究多以柑橘叶片为研究对象,而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系统性病害,其症状在柑橘叶片、果实和根系上均有表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从根系的营养、基因和蛋白表达、根际微生物等角度研究柑橘黄龙病菌对柑橘根系的影响,因此就柑橘黄龙病菌与柑橘根系关系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系统开展柑橘黄龙病菌与柑橘根系互作关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的主要措施:确定适宜种植区域,轮作倒茬,间套遮荫,垄作和覆盖栽培,以及土壤消毒,种芋消毒,药袋防病,药剂灌根,拔除中心病株,统防统治等。  相似文献   

16.
甘薯(地瓜)茎线虫病是一种危及甘薯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也是我省重要植物检疫对象。为解决这一病害的防治,我校植保系化保教研室慕立义教授、王开运讲师等研制成功了这种专用于防治该病的高效、低毒、经济的新农药,并通过了省教委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该制剂的特点是:配方先进,工艺简单,无三废,防病,保产效果显著。亩施该制剂1公斤,发病率为0.99%,薯块病指2%,未施药甘薯发病率为95.1%,病指为41%,防病效果达95.1%。是当前防治甘薯茎线虫病有  相似文献   

17.
<正>一、包衣棉种育苗苗床土壤是否还要消毒?现在我国棉花生产选用的种子,大多数为毛棉籽经过泡沫酸脱绒后再用包衣剂处理的棉种,简称包衣棉种。包衣剂中的药物可杀死依附在棉籽上的病菌,但苗床土壤中潜伏的各类土传病菌还需施用杀菌剂进行杀灭或抑制。如果忽视这个环节,哪怕长得很好的棉苗也可能感染立枯病、炭疽病、茎枯病等苗期病害。因此,整制棉花营养钵苗床时,对苗床土壤仍应施药防病。可选用的药剂很多,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促进西部山区甘薯可持续健康生产,研究了甘薯苗扦插前用石灰氮处理土壤,薯苗扦插后用戊唑醇喷淋植株基部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处理土壤并结合薯苗扦插时戊唑醇浸苗、扦插后用戊唑醇喷淋的(GSS2)与对照(GSS5)相比防病效果高75.34%;石灰氮处理土壤,戊唑醇浸苗,但薯苗扦插后不喷戊唑醇的(GSS3)防效只有30.43%;薯苗扦插后喷药(GSS2)病株率比初发病时喷药(GSS1)低6.85个百分点;单一药液浸苗(GSS5)对防病没有效果;处理GSS4与对照(GSS5)相比防病效果增加52.16%;石灰氮处理土壤不仅能减轻当年甘薯病害发生,提高鲜薯产量,对下一年防病增产也有显著效果。施用石灰氮作土壤消毒既防病,又增加鲜薯产量,这对促进山区甘薯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及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一窝红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2年设置甘薯多年连作(对照,T1)、休闲地-甘薯(T2)、玉米-黑麦-甘薯(T3)、玉米-休闲-甘薯(T4)、(大豆‖豌豆)-休闲-甘薯(T5)、大豆-休闲-甘薯(T6)、大豆-黑麦-甘薯(T7)、豌豆-休闲-甘薯(T8)等8种种植模式处理,研究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病情指数及甘薯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不同轮作模式均可以提高甘薯经济产量、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3和T7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甘薯产量(P0.05),分别提高108.24%和107.29%,T3和T5种植模式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4.51%和35.56%。2个轮作生长季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在甘薯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显著,2010年数量呈增长趋势、2012年无明显变化趋势,且总体数量较2010年减少;2010年土壤根际甘薯茎线虫数量较低的是T4和T6,2012年是T3和T4。2010年和2012年甘薯产量均与同年7月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呈显著负相关。2轮轮作结果表明玉米-休闲-甘薯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并降低病情,而玉米-黑麦-甘薯可有效抑制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7月是防治茎线虫、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警惕甘薯茎线虫病流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年在我省吉林市九站发现了甘薯茎线虫病。提出了3 项防治措施:①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禁止调入调出甘薯,以防病区扩大;②选用本地无病种薯繁殖,并进行3 年以上轮作;③利用防治线虫的药剂,处理种苗及种床等,防止病害在吉林省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