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麦田穗期蚜虫及主要天敌田间分布型和消长动态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5块田(次) 的分布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麦田穗期蚜虫、僵蚜(代表蚜茧蜂幼虫)、七星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图式.其(?)的回归式依次为: (?) (蚜)=3.9816+3.1262(?) (?) (僵蚜)=0.4962+3.3849(?) (?) (七星瓢虫)=-0.3466+1.489(?) 同时,对穗期天敌与蚜虫的追随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冀南地区麦田害虫天敌种类及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1982年开始,每年固定1~2块麦田,隔3~5天查一次,发现麦田害虫天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瓢虫类、蚜茧蜂类、食蚜蝇类、草蛉类,蜘蛛类等,其中以瓢虫类最多,其次是蚜茧蜂类。1 瓢虫类 冀南地区麦田以七星瓢虫为主,其次有多异瓢虫、异色飘虫、龟纹瓢虫、二星瓢虫等。七星瓢虫在冀南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以成虫在小麦基部或土缝中越冬,越冬代成虫2月中旬开始活动,3月底4月上旬为第一代卵发生盛期,3月中旬末至下旬初田间始见幼虫,4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第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河南麦田天敌昆虫138种,隶属于7个目34个科,其中82种为河南新记录。文中分别记述了这些天敌昆虫的中名、学名、寄主、成虫发生期和在河南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麦田天敌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河南省是全国主要小麦产区之一。常年麦播面积达6000万亩以上。随着生产条件及麦田生态环境的变化,小麦病虫害不断加重,防治面积逐年扩大,而且在防治过程中,普遍存在盲目用药问题,既造成环境污染,促使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发展,又杀伤,大量天敌昆虫,破坏农业生态平衡,恶化农业生态环境,并增加了投工和投资,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将河南省麦田害虫主要天敌资源及其保护利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究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麦田蚜虫及其天敌群落主要由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3种麦蚜以及12种天敌昆虫组成,天敌中以蚜茧蜂数量最多。麦蚜和天敌的演替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的麦蚜和天敌数量较少,没有必要防治蚜虫;第2阶段,麦蚜数量达到顶峰,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第3阶段,群落处于衰退阶段。  相似文献   

6.
7.
据郑州地区1984—1991年4月份麦田虫情及气象资料分析,七星瓢虫有效虫态的高峰日与平均气温、麦蚜高峰日呈负相关,发生量与平均气温、百株蚜量呈正相关,而与降雨量、相对湿度、日照、小麦生育期等关系不显著。选择七星瓢虫发生高峰日、发生量与其关键影响因子,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七星瓢虫高峰日和有效虫态发生量的经验预测式,其历史符合率分别为75%和100%。  相似文献   

8.
麦田天敌对麦蚜控制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蚜虫是云南省小麦的主要害虫,常年蚜害损失10%至20%,严重时可达30%以上。长期以来主要用化学杀虫剂防治,不仅方法单一使得蚜虫产生了抗药性,不得不提高药剂使用的浓度和数量,导致农业成本增加、农药污染环境和影响小麦的品质。为了探索在综合防治中充分发挥天敌因子的作用,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小麦的质和量,1984年至1985年对麦田天敌昆虫控制麦蚜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在相同的栽培耕作条件下,保护和利用天敌的麦田内各种天敌繁衍兴盛,共同控制着麦蚜的数量和为害,表明了在综合防治中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辽宁农业科学》2009,(5):F0003-F0003
大豆田里大豆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据调查有几大类,第一类是昆虫:包括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蝽类等。瓢虫的种类也很多,其中最多的是异色瓢虫,这种瓢虫翅膀上的颜色变化很大,有黑色上有红色斑点的、有桔黄色上有数目不等黑色斑点的;其次是七星瓢虫,这种瓢虫最容易辨认,在桔黄色的翅膀上有七个黑斑,  相似文献   

10.
对 198 9~ 2 0 0 2年萧县麦田天敌系统调查资料和 5月下旬麦田网捕天敌资料进行了分析 ,明确了该地区麦田天敌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并分析了影响天敌发生的因子。  相似文献   

11.
麦—棉邻作天敌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麦收期小麦不同高度的天敌分布调查以及麦—棉邻作棉田和棉—棉邻作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后的变化调查 ,结果表明 :蜘蛛类、食虫蝽类、隐翅甲类天敌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下麦杆及地表杂草上 ,而草蛉类、瓢虫类则主要栖息在距地面 10cm以上的麦杆上 ,而且麦田天敌在麦杆 10cm以下栖息数量远大于距地面 10cm以上的数量 ;麦收后 ,麦田的天敌迅速转移至与之相邻的棉田 ,其中 ,瓢虫类和草蛉类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天敌首先扩散 ,比蜘蛛等爬行类类天敌先进入棉田 ;麦—棉邻作棉田麦收后的天敌数量是麦收前的 2 5 .7倍 ,而且明显高于棉—棉邻作的棉田天敌数量 ;距离麦田 2 5 ,50 ,75m的棉田天敌数量在麦收前并无明显的差异 ;麦收后则明显呈现出棉田天敌数量距麦田 2 5m >距麦田 50m >距麦田 75m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2.
自然天敌控制小麦蚜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麦蚜天敌对小麦蚜虫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其中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为优势种,控制效果分别为28.5%和 23.2 %。采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高峰期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可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把蚜虫控制在穗前,以减轻蚜虫对小麦的为害。  相似文献   

13.
选取棉花生产大县安徽省蒙城县具有代表性的棉田 ,系统调查棉田害虫及天敌的数量 ;根据棉田调查结果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就棉田害虫及天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 4个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棉田害虫及天敌优势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棉田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为 2 0 ,多样性指数为 0 .5 0 987,均匀度为 0 .3 9190 ;其中蚜虫为优势种 ,蟹蛛、四斑亮腹蛛和食蚜蝇为劣势种群。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棉品种为对照 ,通过对江苏盐城农区Bt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消长动态进行系统调查 ,明确了天敌种类主要涉及 6个科共 16个常见种。从各种群所占比重来看 ,2类棉田内 6类天敌的分布数量依次表现为蜘蛛类 >瓢虫类 >草蛉类 >捕食蝽类>捕食螨类 >食蚜蝇类 ,但棉田间各天敌种群占天敌总量的比例略有差异 ,其中Bt棉田内依次占 79.3 2 %、18.76%、0 .98%、0 .76%、0 .13 %、0 .0 5 % ,常规棉田内分别占 77.3 6%、2 0 .14 %、0 .79%、1.3 6%、0 .2 6%、0 .0 9% ,可见比例略有差异但达不到显著水平 ,而且分布趋势一致。 2类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的累计虫量比较 ,Bt棉田的蜘蛛类、瓢虫类、捕食蝽类和天敌总量分别增加78.2 6%、61.91%、114 .2 8%和 73 .85 % ,经t检验 ,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草蛉类和捕食螨类分别减少 2 .78%和 14 .2 9% ,这 2类天敌差异不显著 ;食蚜蝇在 2类棉田间虫量相等。面上普查结果表明 ,Bt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总量比常规棉田增加 2 5 .63 %~47.5 0 % ,差异均达显著至极显著水平 ,与系统调查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5.
余卫东  朱晓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84-11885
以商丘市1995~2005年的小麦锈病发病面积、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流特征量为依据,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因子普查,筛选出了影响商丘市小麦锈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及其时段。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发病面积的数学预测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历史拟合准确率为87.2%,利用2006年的气象资料进行试预报,预测准确率93.8%。  相似文献   

16.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合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常见种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京地区农林业害虫中重要的52种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对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 Yang、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 Fairmaire、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赤眼蜂Trichogramma.spp.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 5种常见天敌昆虫在北京地区的应用进行论述,为推广应用天敌昆虫,对害虫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保护生态环境,保证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陕西不同地区苹果园天敌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与采集标本,室内分类鉴定,明确了不同地区天敌昆虫资源,研究结果还表明,天敌昆虫在陕西不同地区的苹果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苹果园海拔高度的升高,果园天敌昆虫的种群及数量分布有逐渐减低的趋势,天敌昆虫的分布不仅与自然地理条件、植被等因素直接有关,而且与管理等人为影响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防治措施对甘蓝田昆虫天敌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香萍  王福莲  王文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54-1154,1156
在高海拔地区对甘蓝田昆虫采用不同防治措施,研究了天敌变化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性信息素防治,天敌数量及种类均明显多于化学防治田,田间主要害虫蚜虫和小菜蛾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常规化防田,蚜虫被捕食率也高于常规化防田。应用信息素防治有利于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丝棉木金星尺娥幼虫天敌寄生率的调查,同时对天敌种类进行了识别鉴定。结果表明,丝棉木金星尺蛾各世代中,第1代幼虫的寄生率最高,达到53.7%;不同生态环境中,苗圃中尚未移植的大叶黄杨球上幼虫寄生率最高,达到54.3%;各龄期中,5龄期幼虫寄生率最高,达到46.7%。寄生天敌种类主要有姬蜂类、小蜂类、寄蝇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