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987年自东北农学院马铃薯区域试验材料(东农85-3334)上分离到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简称TNV)。  相似文献   

3.
 对曹琦和濮祖芹早期分离到的烟草坏死病毒大豆分离物的生物学、血清学和外壳蛋白的序列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该分离物能侵染8科29种植物, 除系统侵染大豆和本生烟外, 其余寄主均为局部侵染。电镜下病毒粒子呈球状, 直径约28nm。基因组为单组分RNA, 大小约为3.7 kb, 具有2条亚基因组, 分别约为1.6 kb和1.3 kb。外壳蛋白亚基的分子量约为30 kDa。血清学试验表明, 该分离物与TNV柳树分离物的抗血清呈特异反应, 与同属坏死病毒属(Necrovirus)的烟草坏死病毒D(TNV-D)和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BSV)无血清学关系。利用简并引物通过RT-PCR克隆了该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该分离物与烟草坏死病毒A(TNV-A)、TNV-D和TNV-DH的外壳蛋白分别具有88.77%、45.13%和45.49%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因此, 该大豆分离物属于TNV-A的一个新株系, 命名为TNV-AC。  相似文献   

4.
毒株来源:1983年8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良种场附近的马铃薯地里,从植株中部叶片采到显褐色枯斑略皱症状的Po—12毒株。经病汁液接种于昆诺阿藜和苋色藜上,表现褐色枯斑。毒源经单斑分离纯化后进行鉴定。寄主反应:该病毒经汁液接种可侵染昆诺阿藜、苋色藜、墙生藜、土荆芥,矮牵牛、番杏、龙葵、曼陀罗、黄花烟、  相似文献   

5.
侵染马铃薯的烟草坏死病毒(TNV)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株来源:1983年8月,在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二良种场附近的马铃薯地里,从植株中部叶片采到显褐色枯斑略皱症状的Po—12毒株。经病汁液接种于昆诺阿藜和苋色藜上,表现褐色枯斑。  相似文献   

6.
 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grapevine berry inner necrosis virus, GINV)侵染葡萄可引起葡萄叶片表现明显的褪绿斑驳症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特别是病毒与寄主互作蛋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构建了GINV侵染的‘贝达'葡萄叶片的cDNA文库,并以GINV 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为诱饵筛选文库中与其互作的寄主因子。本研究构建的cDNA文库库容量达1.6×107,插入片段平均大小在1.0 kb以上,质量符合cDNA文库筛库要求。筛选到了55个候选寄主蛋白与GINV CP在酵母中互作。经测序分析及回转验证,结果确定了17个寄主互作蛋白,其涉及叶绿体相关类蛋白、泛素化相关蛋白、防御相关蛋白等。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GINV致病性及其与寄主互作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相似文献   

9.
烟草花叶病毒丁香分离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表现花叶症状的丁香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其在电镜下为约300 nm×18nm的杆状粒子;电泳分析表明感病组织中ds RNA大约为6.4kbp,而其外壳蛋白分子量约为17.6k Da。以上实验结果初步将该病毒分离物鉴定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根据该属病毒复制酶基因序列设计通用引物,进行RT-PCR检测,扩增出约10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Gen Bank AY566703)。将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与从蚕豆中分离的TMV-B株系序列(Gen Bank AJ011933.1)同源性为99.90%。根据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RNA C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约800 bp的预期特异片段(Gen Bank AY56672),序列分析表明,与TMV-B株系序列(Gen Bank AJ011933.1)同源性达99%,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物为TMV。由于该分离物与TMV-B在指示植物上的症状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作者把该分离物暂命名为TMV-S。  相似文献   

10.
11.
为发掘具有防治茶园杂草潜力的生防菌,本研究从江苏、浙江和安徽3省共16个茶园采集感病杂草,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原菌,通过菌饼回接验证获得了44株具有致病力的植物病原菌,从中筛选出了10株致病性较强的优势菌株.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优势菌株后,通过观察优势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确定10株优...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南瓜及西葫芦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病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朝慧  刘雅莉 《植物保护》2010,36(4):120-122
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DAS-ELISA)的方法对甘肃出入境南瓜、西葫芦种子及采自河西地区显症病株叶片进行检测,在种子及病叶组织中均检测到ZYMV病毒,其中南瓜种子带毒批次占12.5%,西葫芦种子带毒批次占11.8%。根据已报道的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其外壳蛋白(CP)基因,以ELISA阳性种子或病叶组织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对预期大小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世界各地的ZYMV分离物CP基因具有高度一致性,综合ELISA检测和RT-PCR的结果,确定南瓜、西葫芦种子可携带ZYMV,且ZYMV是侵染甘肃瓜类作物的重要病毒种类。  相似文献   

13.
从扬州地区土壤中分离到207株放线菌,以棉花枯萎病菌为目标菌,采用抑菌带法测定,筛选到9株有拮抗活性菌株,占所分离总数的4.3%.其中K5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茜带宽为8mm,同时对其它病菌也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K5对棉花枯萎病防治效果达46.5%,与多菌灵相当.通过对菌株K5的形态观察、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测定,将其鉴定为玫瑰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roseochromogenus.  相似文献   

14.
嗜菌异小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发掘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昆虫病原线虫,本实验室对在山东地区采集的122份土样进行了线虫分离,得到异小杆线虫JNR,扩增其ITS基因和D2-D3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可得:线虫JNR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到98%以上,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品系。为进一步了解该线虫品系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研究了其侵染力、高温耐受力及水平运动能力。结果表明,线虫JNR有较好的耐热性,38℃条件下处理16 h,存活率最高54%,24 h时为32%;40℃水浴处理2 h,低浓度500 IJs/mL下存活率28%,3 h后全部死亡。对大蜡螟和小菜蛾的生测结果显示,在10、15、20、25、30、35、40、60、120、240 IJs/头剂量下处理24 h,蔬菜害虫小菜蛾先出现死亡,大蜡螟则在48 h后出现死亡;大于20 IJs/头剂量下,处理48 h后线虫对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9.5%,高于对小菜蛾的侵染效果。在剂量120 IJs/头以上,72 h后寄主的校正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异小杆线虫JNR在30℃条件下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25℃时强,48 h时有31%的个体运动到3.6 cm处。以上研究表明,该线虫有较强的侵染力,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较好的耐热力和水平运动能力,对防治蔬菜田小菜蛾具有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讨关中奶山羊乳房炎感染病原菌的情况,对富平县三个不同乡镇的79头患病奶山羊,共118份奶样进行分离鉴定,共分离出7种共126个菌株.其中大肠杆菌36株,占28.5%;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占22.2%;绿脓杆菌23株,占18.3%;链球菌21株,占16.7%;变形杆菌8株,占6.3%;蜡样芽孢杆菌6株,占4.8%;酵母菌4株,占3.2%.认为该研究区域的关中奶山羊乳房炎主要是由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链球菌所致.  相似文献   

16.
磷氮霉素PN-2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农用抗生素的筛选中,得到一株活性菌株,菌号为Streptomyces SPRI-82715,通过发酵、吸附、提取等手段分离得到6个活性化合物,其中磷氮霉素(PN-2)为主要成分。经过 UV、IR、MS、NMR等手段鉴定,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与文献报道的phosphazomycin系列化合物相似。  相似文献   

17.
在对来自泰国的榴莲检验中分离到1株引起榴莲果皮和果肉变色、软腐的病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和核糖体ITS区DNA序列测定以及系统发育分析,最终将该病菌鉴定为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  相似文献   

18.
从乌拉山镇的农田土壤中分离获得致病疫霉的高效拮抗菌株YR-3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变绿色粘球菌Myxococcus virescens。菌株YR-35对马铃薯晚疫病致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6.67%。抗菌活性物质在30~80℃处理1 h后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21.70%,高于80℃时活性逐渐下降,90℃处理后菌丝生长抑制率仍然可达15.38%。活性物质在pH 5.0~9.0条件下菌丝生长抑制率保持在25.27%以上,当pH5.0或pH9.0时,抗菌活性显著降低。活性物质不能被蛋白酶降解,不受紫外线、自然光照射的影响。对马铃薯离体叶片的生防效果检测表明,菌株YR-35的发酵无菌液处理组叶片相对病斑面积仅为0.57%,对照组的相对病斑面积高达87.72%。菌株YR-35的发酵无菌液可以有效抑制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叶片。本研究首次发现变绿色粘球菌对致病疫霉有显著拮抗活性,为研发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生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对采自广州番禺区、南沙区,惠州和深圳市等地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虫体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致病力测定发现分离物PL对红火蚁有一定致病作用。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PL菌株,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acinus。对PL菌株的10个分离株PL01~10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经1×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后第15d,菌株PL04处理的红火蚁累计死亡率最高,为7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