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施用生物质炭对葡萄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通报》2015,(5):1168-1173
酿酒葡萄的品质对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研究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及竹炭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性质、酿酒葡萄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还是竹炭有机肥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含量,而施用小麦秸秆生物质炭还可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容重、提高土壤p H;(2)小麦秸秆生物质炭与竹炭有机肥可不同程度促进葡萄植株的叶片生长,但两者对"赤霞珠"酿酒葡萄的品质影响不同,竹炭有机肥施用可显著促进葡萄的糖分积累并提高糖酸比,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施用短期内对酿酒葡萄品质无显著作用。因此,本研究表明短期内可通过施用竹炭有机肥改善酿酒葡萄"赤霞珠"的品质,但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其品质的长期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施用对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明确有机肥施用对河北葡萄主产区高产优质红地球葡萄产量、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为葡萄种植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葡萄试验示范基地13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进行为期4年的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农民传统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9 t/hm^2 (M)、有机肥7.5 t/hm^2+化肥(M1NPK)、有机肥15 t/hm^2+化肥(M2NPK)、有机肥45 t/hm^2+化肥(M3NPK),采用常规方法测定葡萄产量、品质、重金属含量及果园土壤中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和氮、重金属含量,并对葡萄园土壤重金属累积达到限量所需年限进行推算。【结果】施用有机肥处理葡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NPK),其中以中量有机肥+化肥处理(M2NPK)的产量最高,4年(2010-2013)平均产量为21503kg/hm^2,较农民传统施肥(CK)提高了14%;施用有机肥处理葡萄Vc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各处理间葡萄百粒重、pH、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差异不显著。收获后M2NPK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下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高于CK。连续4年施用有机肥后,葡萄果实及果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Cr、Cd、As、Pb、Hg、Cu、Zn)均未超标,但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葡萄及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别呈现线性和二次函数累积趋势。M3NPK处理土壤重金属含量较其他施用有机肥处理提前累积到限量水平。【结论】中量有机肥+化肥(M2NPK)处理葡萄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而且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在各土层的累积,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且葡萄果实和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标。高量有机肥处理不会进一步提高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但快速增加果园土壤重金属累积。  相似文献   

3.
采用以假劣玉米种子为辅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研究了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绿洲温室黄瓜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各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温室黄瓜株高、叶片数量、产量性状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果实内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05 t/hm^2的A3处理,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黄瓜结瓜的初期、中期、末期均为最高,不同生长时期各处理对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均为中期>末期>初期;A3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且果实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品质最优。因此,绿洲温室黄瓜适宜的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05 t/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有机肥对大棚葡萄园土壤改良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了生物有机肥、鸽粪、菜饼肥、鱼肥4种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营养状况、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效果以鸽粪和鱼肥较佳,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5.1%和7.1%,土壤孔隙度分别提高3.8%和5.1%;施用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和中微量营养元素均有显著提高,效果以鱼肥和鸽粪最佳,鸽粪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提高8.7%,鱼肥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分别提高了27.5%、14.7%和24.2%,且差异显著;施用有机肥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枝蔓木质化程度,萌芽率和成花率也不同程度提高,综合效果以鱼肥最佳,成花率提高18.6个百分点、枝蔓木质化程度提高17.9个百分点;施用鸽粪和鱼肥的果实综合品质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4.4%~22.0%,固酸比均达到20以上。综上所述,施用不同有机肥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促进枝蔓生长,提高品质,综合效果以施用鱼肥最佳、鸽粪次之。  相似文献   

5.
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养分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本试验以葡萄为供试作物,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含量腐植酸复合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含15%腐植酸复合肥的葡萄比常规施入化肥增产62%,能明显改善葡萄果实品质。含20%腐植酸的复合肥处理的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的,达50.01 mg kg~(-1);当腐植酸含量为15%时,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为15.47%,与对照相比,增加3.7%;腐植酸含量为10%~15%时,葡萄果实中Vc含量最高,达1.35 mg kg~(-1),是对照的1.5倍;以15%含量腐植酸的复合肥处理的葡萄果实的总酸度含量最低,其葡萄果实的总酸度含量为0.8%,总酸度降低22.5%。综上,以腐植酸含量10~15%的复合肥对葡萄产量和品质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条件下,土施3种镉超富集植物(龙葵、野茼蒿、三叶鬼针草)秸秆对葡萄生长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试验中,土施龙葵、野茼蒿和三叶鬼针草秸秆后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作用强度、抗氧化酶活性和代谢物质含量均增加,且葡萄幼苗地上部分镉含量减少,较未施用分别减少了37.63%、18.31%和22.25%。结果树试验中,土施龙葵、野茼蒿和三叶鬼针草秸秆后葡萄果实镉含量均减少且提高了果实品质,其中果实镉含量较未施用分别减少了22.11%、14.07%和19.25%。因此,土施龙葵、野茼蒿和三叶鬼针草秸秆能促进葡萄的生长和降低其镉含量,有利于镉污染果园中葡萄的正常生长及安全生产,其中土施龙葵秸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露地番茄(Solanum lycopersicom L.)为试材,进行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番茄产量增幅较大,以6∶4养分配施比例产量最高,总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5.6%。施用无机肥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以施用有机肥处理的最高;番茄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口感以施用有机肥处理的最佳。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施用有机肥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施用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亚硝酸盐含量则以施用无机肥和低有机肥配施量处理的含量较低。施肥有明显降低番茄果实Hg含量的作用,但却提高了Pb和As含量,对Cu、Zn和Cd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番茄果实Cr含量。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效态Zn和Cd含量,降低了土壤有效态Pb含量,对土壤有效态Cr和As含量的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效态Cu含量显著降低,而使土壤有效态Hg的含量提高;施用无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效态Cu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番茄果实重金属含量变化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施肥改变了番茄的生物产量,从而产生对植株吸收重金属元素的生物稀释作用造成。各试验处理番茄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重金属含量均远低于国家蔬菜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说明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会造成番茄果实硝酸盐、亚硝酸盐以及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银北灌区盐碱地不同培肥措施下的土壤盐碱特性和作物生长情况,通过3年定位试验开展了不同量化肥、秸秆、生物有机肥应用后对土壤盐碱特性、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播前土壤表现为对照脱盐碱化现象最明显,而高量生物有机肥和高量化肥有增加耕层土壤盐分含量的趋势,秸秆还田在降低玉米生长前期耕层土壤pH值方面较显著;(2)高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株高和增加玉米茎粗方面优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中低量化肥,玉米株高、茎粗随着有机肥和秸秆用量的增加而提高;(3)在增加玉米穗长、穗粗和穗粒重方面,单施化肥措施优于单施秸秆或生物有机肥;在增加玉米百粒重方面,秸秆还田与化肥措施效果相当;培肥第3年各处理玉米产量表现为:施用生物有机肥T4>T3>T2,施用秸秆T6>T7=T5,施用化肥T10>T9>T8,配施处理T11>T12,玉米产量随生物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生物有机肥,而中量秸秆还田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优于高量和低量秸秆还田。与施用化肥相比,试验区连续3年配施生物有机肥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已表现出优势,而配施秸秆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尚未发挥优势,秸秆还田相对生物有机肥在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生物有机肥对连作马铃薯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柳玲玲  芶久兰  何佳芳  范成五  秦松 《土壤》2017,49(4):706-711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集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肥优点为一体的新型肥料,能更好地让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定植和生长。本研究针对马铃薯连作障碍问题,探索几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连作土壤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威芋5号原种为材料,在同等化肥用量的基础上,增施等量不同品种的生物有机肥,测定其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土壤生物性状等。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出苗率、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产量以及薯块品质均有改善作用。其中GZ-I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增产率为52.26%,并且GZ-I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细菌与真菌的比值(B/F),其B/F较对照提高5.67倍。GZ-III处理提质效果最明显,马铃薯薯块中淀粉、还原性糖以及Vc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0.68倍、1.64倍、0.41倍。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均可提高马铃薯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其中GZ-III处理的改土效果最明显,可以明显增加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因此,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连作区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GZ-I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GZ-III处理的提质和改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比试验,探索不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沙糖橘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沙糖橘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处理均明显提高沙糖橘产量,较CK平均增长11.78%;提高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固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但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变化没有规律;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土壤pH值,较CK明显提高。不同有机肥配施处理都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综合比较,配施花生麸对提高沙糖橘产量和果实综合品质,改良土壤板结,提高肥力等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赵思明  曹兵  万仲武  谢应吉 《核农学报》2021,35(5):1188-1195
为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枣园土壤温湿度及灵武长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灵武长枣为试验对象,采用园艺地布、秸秆进行全园覆盖,并以清耕为对照(CK),定期测定土壤温湿度变化,枣吊生长和果实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Vc含量等。结果表明,与CK相比,园艺地布覆盖处理枣园日平均土壤温度提高0.7℃,而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降低了2.0℃;2种材料覆盖处理均明显提高枣园日平均土壤湿度,其中园艺地布覆盖处理较CK提高了3.1%,秸秆覆盖处理较CK提高了2.8%;2种材料覆盖处理均对灵武长枣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秸秆覆盖处理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较CK提高了33.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20.0%。园艺地布覆盖处理果实Vc含量较CK提高了14.8%,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24.1%。因此,园艺地布、秸秆覆盖能够促进灵武长枣营养生长,提高果实品质。本研究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枣园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秸秆气化产物中秸秆炭及秸秆醋液对辣椒的生长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正常施用化肥,未额外施用其他肥料的辣椒为对照,对比只施用有机肥的辣椒,施用有机肥加秸秆炭以及有机肥加秸秆醋液的小区,辣椒的产量、单果果重、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有提高,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辣椒增产增质有明显作用。因此,秸秆气化产物的使用可以促进辣椒生长,提高辣椒产量、品质、口感,但由于目前还未广泛投入生产,故在农业生产上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秸秆生物炭对葡萄园土壤改良效应及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是我国长江以南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地,其以红壤为主的葡萄园土壤粘度高、酸性强、养分含量偏低,制约了其葡萄酒品质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研究以秸秆生物炭为改良材料,设计常规施肥、生物炭+常规施肥2个处理的三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对葡萄园土壤改良、葡萄产量、品质三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秸秆生物炭能使葡萄园土壤容重降低9.40%,土壤含水量增加35.37%;(2)葡萄园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秸秆生物炭施用年份延长而逐年增加;(3)施用生物炭的第二年和第三年,葡萄产量分别增加了11.74%和20.07%;葡萄的总酸含量降低了6.30%和10.34%,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分别提高了6.29%和10.34%、13.51%和25.04%。可见将秸秆生物质炭应用于南方葡萄园土壤改良效果明显,具有一定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蔬菜生产中施用化肥养分单一、供肥不平衡等问题,研究化肥配施不同量生物有机肥对韭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韭菜生产合理配施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2)、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3)、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常规施肥(T4)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韭菜产量,同时提高了氮、磷、钾肥利用率及其吸收量。与配施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相比,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显著提高,但两者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2 400、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韭菜产量和经济收益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3.2%、19.2%、19.9%和10.2%、13.1%、10.1%;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韭菜干物质积累量。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够显著提高韭菜叶片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25.0%、28.0%和7.5%、22.0%,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19.4%和25.9%,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配施3 600、4 8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各生物有机肥处理氮、磷肥利用率随着生物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钾肥利用率以2 400 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在保证韭菜高产的同时,配施3 600 kg/hm2生物有机肥能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显著改善韭菜的营养品质,提高韭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培肥措施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盐碱化土壤改良效果,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为对象,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等氮素条件下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pH值、全盐、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土壤剖面盐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0~20 cm降低,20~60 cm升高,60~100 cm稳定,其中CK、化肥处理表层土壤(0~20 cm)盐分含量最高,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33和5.24 g·kg~(-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机肥、秸秆还田+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盐分含量最低,收获期土壤盐分分别为5.0、4.58、4.73 g·kg~(-1)。不同培肥措施0~10、10~2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为7.81%~20.70%、4.48%~16.96%,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与有机肥、秸秆还田+有机肥+化肥配施对促进盐分淋洗、抑制反盐的效果较好,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1.99%、18.83%、15.65%,以CK和单施化肥处理效果最差,分别为5.74%、6.37%。作物生育期内,不同培肥措施的土壤pH值变化差异不显著,但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秸秆以及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配施耕层土壤pH值较CK处理降幅较大。与CK相比,不同培肥措施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含量(P 0.05),其含量分别提高29.43%~93.14%、17.45%~161.84%;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为14.66%、13.36%和13.36%、17.35%。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三者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向日葵产量,其中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处理对向日葵产量提高的最为显著,较CK增产44.41%。因此,在等氮素条件下,河套灌区应重视有机肥与化肥、有机肥与秸秆还田、有机肥与秸秆还田+化肥的配合施用,不仅可以培肥土壤、提高脱盐率,还可获得一定的高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长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黑垆土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在陇东旱塬上进行了连续1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用生物有机肥、农家肥、小麦秸秆替代部分无机氮肥后0~10和10~20 cm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用3种有机物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均可提高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和酶活性均最高;除硝酸还原酶外,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以及脲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均为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因此,生物有机肥是陇东旱塬黑垆土农业区替代部分无机氮的首选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设施蔬菜生产中施用蚓粪能够促进蔬菜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与品质,但施用蚓粪替代化肥的最佳比例尚需明确。【方法】以黄瓜为供试材料,以100%化肥(100%CF)处理和不施肥处理(CK)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蚓粪(VM)部分化肥对温室黄瓜植株钾素吸收、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100%化肥处理相比,减施25%化肥处理黄瓜植株钾素含量、生物量和产量并未显著降低;蚓粪替代25%化肥处理植株钾素吸收量、果实产量和品质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产量提高14.51%,植株钾吸收量提高42.27%;蚓粪替代50%化肥处理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植株钾素吸收量、生物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100%蚓粪处理植株钾素吸收量、生物量、产量、品质均显著降低,其中产量降低了24.25%,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15.59%。【结论】在等养分条件下,蚓粪替代25%化肥,能促进植株钾素吸收,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化肥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为鲜食型甘薯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2018和2019年,以鲜食型主栽品种‘济薯26’为供试品种,在山东济南丘陵区进行了两年定位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单施化肥、单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在移栽后50、100和150天,取样分析植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于成熟期,调查分析块根产量及品质,以及0—20 cm土层土壤肥力指标。  【结果】  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和化肥生物有机肥配合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两年度移栽后150天甘薯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块根产量以化肥配合生物有机肥处理最高,单施生物有机肥次之,均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两个年度土壤脱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促进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显著提高了第二年度块根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与施用生物有机肥相比,化肥生物有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两个年度移栽后100天和150天植株干重和块根干重,显著提高第二年度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提高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但显著增加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块根品质指标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酶活性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  连续进行化肥与生物有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促进甘薯植株和块根干物质的持续积累,获得高产,同时保持较高的块根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是提高鲜食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秸秆堆沤肥对优质水稻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施肥为对照,设习惯性分阶段施用化肥、一次性施用化肥、施用一般有机肥及一次性单施不同用量的水稻秸秆堆沤肥或与不同比例化肥配施的12个处理,以水稻产量及质量为主要指标,探索以水稻秸秆堆沤肥种植优质水稻的适宜措施、规律及用量。结果表明,试验组各处理的稻谷产量及稻米垩白度、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存在较大差异,大小范围分别为5 560~9 460 kg/hm~2、1.57%~2.23%、8.11%~10.06%、64.56~73.24,水稻秸秆堆沤肥各处理的稻米外观、营养、蒸煮、食味等品质较好;其中50%水稻秸秆堆沤肥+25%化肥处理产量达8 705 kg/hm~2并与习惯分阶段施用化肥及施用一般有机肥处理接近,稻米垩白度1.84%、蛋白质含量8.54%,食味值最佳,其它稻米外观、蒸煮等品质亦适宜。说明水稻秸秆堆沤肥供养分能力强,并具有与化肥配施良好,提高养分利用率及肥料减量,提高稻米食味等作用,可作为优质水稻种植的重要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台农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芒果叶片矿质养分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不同施肥方式肥料效应,为芒果产量品质综合评价提供分析方法和芒果的提质增效提供实践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在等量施肥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氮,设常规沟施化肥(CK)、发酵纯羊粪替代10%化肥(10SF)、发酵纯羊粪替代20%化肥(20SF)、生物有机肥替代10%化肥(10BF)、生物有机肥替代20%化肥(20BF),共5个处理,分析芒果生物学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品质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并对肥料效应综合评价。与CK相比,生物有机肥替代10%和20%化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第三次梢叶片中钾含量。10BF果实纵茎较CK增加了2.57%,各处理纵茎排列:10BF20BF20SFCK10SF;生物有机肥10%和20%替代化肥处理的芒果体积均大于纯羊粪相应处理;20BF处理单果重显著高于CK和20SF,单果重排序:20BF10BFCK20SF10SF。相较于CK,10BF的可食率、糖酸比、固酸比、Vc含量分别增加了4.80%、63.34%、54.81%、49.81%,可滴定酸降低了31.82%。肥料效应综合排序:10BF20BF20SF10SFCK。综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芒果产量和品质及其他指标,生物有机肥替代10%化肥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推荐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